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蒙古独立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蒙古独立运动在清朝灭亡,中华民国建立之际的1911年开始成为现实。原外蒙古地区成功建立大蒙古国,后来改组为蒙古人民共和国,并成为联合国成员国;此期间蒙古人在“泛蒙古主义”构想下还发起了一系列独立建国运动;但内蒙古地区则持续受到中国统治,未成功立国,现今仍有内蒙古独立运动存在。
概论
曾经建立蒙古帝国的蒙古族在北元灭亡后长期处于内乱状态,在满族势力兴起后,东蒙古与满洲结盟,随着清朝建立并统治中国,其它各部也被先后被其征服。在清朝灭亡之际,泛蒙古主义兴起。在“中华民族”的思想下,蒙古族被中华民国当成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但是这个思想并不被所有蒙古人所接受。
中国学者在讨论蒙古独立运动时,主要着重于外蒙古独立,而少讨论内蒙古的相关运动,也较著重于俄国等外在势力影响。蒙古国学者则多将蒙古视为整体民族,强调蒙古人民主动追求独立的意愿。[1]
历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清朝的衰败和所谓的“新政”,对蒙古盟旗的压迫日深,一些蒙古贵族开始寻求脱离清朝,蒙古独立运动兴起。[1]
1911年汉地发生辛亥革命的同时,以土谢图汗部为首的王公和喇嘛,宣布脱离清朝统治,在库伦建立“共戴蒙古国”(史称博克多汗国),驱逐库伦办事大臣三多。内蒙古则仍然由清朝以及之后的中华民国政府控制。为实现蒙古统一,博克多汗国曾乘机向内蒙古出兵。
1915年,中国、蒙古与俄国三方会谈,签定《中俄蒙协约》,中国政府以承认俄国在蒙古的各项特权,换取俄国承认中国对蒙古有宗主权。
1919年,徐树铮出兵外蒙,宣布外蒙撤治,中华民国短暂占领外蒙古。后因北洋军军纪败坏等诸多因素,恩琴率领俄国白军攻占外蒙古,中国军队撤出,不久外蒙古又为俄国红军所占领。
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党在苏俄红军的帮助下建立“人民革命政权”,1924年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圆寂后,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定都库伦,并改城名为乌兰巴托。1945年10月20日蒙古在当局的控制下进行外蒙古独立公民投票,计票显示100%的有效投票认为蒙古人民共和国是主权独立国家。1946年1月5日,中华民国确认公投结果,承认外蒙古独立。[2]1961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为联合国成员国。
Remove ads
相关历史事件年表
![]() |
-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同年12月1日,在喀尔喀四部支持下,库伦成立临时政府,12月29日博克多汗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宣布成立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而清廷与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均未承认此次单方面独立。
- 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帝退位诏书宣布中华民国为其继承政权:“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3]。随后双方为了争夺内蒙古等地,北洋军和蒙古军队反复交战,史称“牛年之乱”。
- 1912年11月3日,《蒙俄协约》签订,蒙俄双方建立了商贸关系[4],外蒙古政府控制科布多、达里冈崖[5]等地。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要求继承前朝(清朝)领土。[来源请求]
- 1913年中俄签订了《中俄声明文件》,俄国承认蒙古是中国领土之一部,中国承认蒙古享有自治权。[来源请求]
- 1915年,中俄蒙三方签订《恰克图条约》。条约规定蒙古放弃涉及政治和领土问题的国际法权,民国纪年和蒙古历法在“自治蒙古”享有同等地位,蒙古保留处理对外贸易和内政的全权,俄国和中国不干涉外蒙古的任何内政和政体问题,确定了“自治蒙古”的划界。蒙古建立独立的海关、司法机构、电报体系,邮政按照清代以往的旧例。
- 1919年因俄国内战爆发,哥萨克撤离蒙古,部分不满博克多汗统治的蒙古贵族邀请北洋政府派兵,皖系派遣徐树铮领导新组建的“西北边防军”占领外蒙古。
- 1919年11月22日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单方面宣布《恰克图条约》在撤销外蒙自治后无效力,改为直接统治。[6]
- 1921年2月俄国白军将领罗曼·冯·恩琴率部进入蒙古,击退北洋军,占领库伦等地[7]。
- 1921年7月,蒙古人民党率领革命军击溃恩琴的部队,同年秋苏联红军肃清其残余势力。1921年11月25日蒙古建立了“人民政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博克多汗依旧为大蒙古国君主,权力被宪法限制,已无实权[8]。
- 1924年夏,博克多汗圆寂,11月26日蒙古人民大呼拉尔制定《蒙古人民共和国宪法》,宣布大蒙古国结束国号改为蒙古人民共和国。
- 1924年,唐努乌梁海发生反俄运动,苏俄派兵镇压,并将图瓦人民共和国部分领土“归还”蒙古人民共和国库苏古尔省[9]。
- 1928年蒙古人民革命党创始人之一的霍尔洛·乔巴山在蒙古当权执政,宣扬共产主义和无神论,建立共产政权,宣布实行畜牧业集体化,消灭佛教寺院和“人民公敌”。在大镇压期间,约有36,000人遭到政治迫害,宗教被禁止,上百座寺院被拆毁。
- 1935年1月24日,日本主张呼伦贝尔之贝尔湖以南的哈尔哈庙,是满洲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蒙古人民共和国不该派兵屯驻,苏日爆发第一次边界冲突[5]。苏联、日本、满洲国、蒙古人民共和国四方代表在哈尔滨争执不休,冲突延续到隔年12月苏联才让步。
- 1939年再爆发诺门罕战役。在日本关东军与苏联远东军的较量中,蒙古人民军和苏联红军一起在诺门罕战役(哈拉哈河战役)中击败日军的侵略。[10]在二战德苏战争中,蒙古给与了苏联极大的经济支持。
- 1945年8月10日,蒙古对日宣战,蒙古人民军和苏联红军一起参与了八月风暴行动,击溃日本关东军和驻蒙军,占领内蒙古东部和原蒙疆政府统治区。[11]
- 依《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后有关外蒙古的外交换文声明之规定,1945年10月2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举行独立公民投票,计票显示100%的有效投票认为蒙古人民共和国是主权独立国家。
- 1946年1月5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依据公民投票结果,公告承认外蒙古独立。[2][12]
- 1947年6月2日发生北塔山事件,蒙古与中国新疆当局在北塔山爆发冲突。8月,中华民国代表蒋廷黻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86次会议以苏联军机掩护蒙古军队侵略为由反对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11月,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在联合国政治委员会中遣责中国军队军事入侵蒙古。[5]
- 1949年10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3]
- 1953年已经撤退到台湾的中华民国在联合国大会推动“控苏案”,随后立法院废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同时单方面撤回对蒙古人民共和国之外交承认。[14]
- 1955年中华民国代表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行使否决权,再次否决蒙古加入联合国。[15]
- 1961年10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第971次会议通过联合国安理会166号决议,建议联合国大会接受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中华民国代表于表决中弃权。
- 2002年中华民国外交部重新宣告承认蒙古国,[16][17][18]立法院也将“外蒙古”从涉及中国大陆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删除。[19]2005年中华民国政府正式废止涉及蒙古的《盟部旗组织法》。[20]
- 2012年5月21日,中华民国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发表新闻稿表示,蒙古(俗称外蒙古)“非我国宪法第4条所称的‘固有之疆域’”,且中华民国对其的外交承认早于目前的《中华民国宪法》。[19]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