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牛年之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牛年之乱[2],也称丑年之乱,蒙古国称之为五路战争(蒙古语:Таван замын байлдаан)或内蒙古解放战争(Өвөр монголыг чөлөөлөх дайн),指的是1913年发生的外蒙古博克多汗国进攻内蒙古地区的战争。[3]战争发生于乌泰等内蒙古王公响应外蒙古独立之后,最终在北洋政府和俄国压力下,蒙古军队撤回外蒙古。
![]() | 此条目可参照蒙古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Remove ads
经过
辛亥革命后,1911年12月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在库伦称帝,宣布外蒙古独立,建立“共戴蒙古国”(史称博克多汗国)。1912年初,包括内札萨克蒙古的大多数王公均派员向新成立的蒙古国家表示了效忠,包括昭乌达盟12个旗中的7个旗、伊克昭盟7个旗中的5个旗、锡林郭勒盟全部10个旗、乌兰察布盟全部6个旗、卓索图盟5个旗中的2个旗、哲里木盟10个旗中的6个旗。共36个旗,其中昭乌达盟包括早在之前已致书归顺的翁牛特右翼旗扎萨克郡王赞巴勒诺尔布,而哲里木盟虽列7个,但闲散科尔沁郡王那兰格锊勒并非扎萨克,所以排除。内蒙古各地的王公夹在博克多汗的蒙古国和中国北洋政府之间,处境微妙,大部分人虽然接受了外蒙古的官衔册封,但在1912年8月袁世凯颁布《蒙古待遇条例》后,也被民国政府以“翎赞共和”名义表彰和晋封爵位。[4]
北洋政府军事部署:[6]
- 吉林护军使孟恩远调3000人,协同吴俊升留下的巡防队马步九营,加强洮辽方向的防御
- 热河都统、毅军军统姜桂题督师15个营出关10月17日抵朝阳,以巡防队5个营留驻朝阳,亲率5个营赴赤峰,另以5个营驰援林西。
- 察哈尔副都统兼多伦镇守使傅良佐,7月底王怀庆接任多伦镇守使
- 察哈尔都统、陆军第一师师长何宗莲
- 支队司令李奎元率步骑兵各两营,炮兵、机关枪兵各一连,5月开赴西苏尼特旗(今锡林郭勒盟温都尔庙)前线,进攻受挫。李奎元和骑兵团一营营长均受重伤,“全军哗溃”。何宗莲命独立骑兵团曹团长暂代支队司令,率步兵三营、骑兵一营又四个连,于镶黄旗、大马群山、马王庙(今哈音海尔瓦庙)、太仆寺旗、察罕霍罗(今化德东南35公里)一线防御。5月22日,的绥远东路司令陈希义派往攻西苏尼特,中途与敌遭遇,因弹粮不济,又退回防御。张绍曾为了防止该敌与西路叛军会合,便调中路之进攻西苏尼特、滂江等地。参谋部、陆军部增调
- 第二十师混成团赴阳高加强后方防御
- 6月混成第五旅卢永祥为察防前敌总司令出张家口,驻马王庙(今哈音海尔瓦庙)。9月,卢部作战失利,退守托罗盖,被袁世凯“褫去中将(衔),责令戴罪立功”。
- 淮军、保卫军以及山西、宣化巡防队和巡警、绿营等
- 绥远将军张绍曾
Remove ads
1913年8月二次革命结束。9月,北洋政府调步骑兵12个营增援,挫败外蒙军攻势。在俄罗斯帝国的调停下。1913年11月5日,中俄签署《中俄声明文件》五条和《中俄声明另件》四条,俄国承认中国在外蒙古的宗主权;中国承认外蒙古自治,不干涉外蒙古内政,不在外蒙古驻兵和派置文武官员。[7]1913年底,外蒙军全部退回。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