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苑里慈和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苑裡慈和宮map
Remove ads

24.447604°N 120.654085°E / 24.447604; 120.654085

事实速览 苑里慈和宫, 基本信息 ...

苑里慈和宫,又名蓬山慈和宫,是位于台湾苗栗县苑里镇苑北里的妈祖庙,其妈祖尊称,依行政区划分,通常惯以“苑里妈”为主,其中又有、“城外妈祖”、“潜水妈”等尊称。

由来

Thumb
其香炉刻有“弟子曾牛喜出”与“乾隆卅六年”等字[1]

乾隆时苑里房里社境域之内曾有苑里街尾旧妈祖宫[2],位在今苑里市场[3][4]。当时房里为泉州人所住,漳州人则住苑里街[5]。由于泉漳械斗,互为敌视[2]

乾隆卅七年(1772年)年春,陈志城、胡国林、黄君佐等发议择地新建妈祖庙[4]。其中陈志城为年幼时在康熙末年随母亲李慈勤、弟弟陈志德、陈志诚、陈志兴、陈志考自漳州府诏安县来台湾[5]。该家族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向通霄平埔族群以布匹九百匹、糖五百斤、火油一百斤,换取苑里到后龙新港仔的土地,并立契约为证[6]。新址在北势庄[2],该地就为他们所献[3]

乾隆卅八年(1773年)完竣[4],新庙名“蓬山慈和宫”[2],该年置“海国标灵”匾额[4]。石碑记载建庙经过、建庙花费白金六千多元,出钱出力者数百人[1]。之后,北厢房地藏王殿左龛以“陈五志”之名祭祀陈志城五兄弟[6]

至于房里居民于咸丰六年(1857年)在新建的房里城内建了房里顺天宫[2],苑里慈和宫妈祖因此对称为“城外妈祖”[7]

Thumb
门牌为苑北里中山路305号
Remove ads

传说

相传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福建水军吴将军受命平定福建沿海海寇,为求剿匪顺利,亲往湄洲天后宫恭请妈祖第十二分灵的香灯妈供奉于主帅船上。一日海上忽遇风暴,漂流至房里溪口船头埔海边。吴将军就将神像则暂奉于苑里望族陈五志家族宅中,平定后欲请神像回朝缴令,陈家及地方信众恳留镇卫此地,所以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在今苑里市场建妈祖庙,后神像成为苑里慈和宫开基神像。[4]

大正五年(1916年)夏,农田稻苗遭受乌龟虫侵害,恭请香灯妈出巡驱除虫害,隔日乌龟虫皆落海灭迹[4]

大正十一年(1922年)海线铁路尚未开通时,香灯妈绕境出巡经大安溪大甲溪,适逢河水暴涨,突见溪水拨开成路形让众人平安,尔后信众尊称香灯妈为“潜水妈”[4]。同称号的有大庄浩天宫妈祖[8]

地券

1971年庙方重建时,在妈祖神像座下找出一组合砖[1]

一块红砖片书写契约内容,另一块则画八卦图,长、宽各卅七公分,厚四公分,一块书写契约,一块画着八卦图。契约书没用朝号或确实年代,内容大意为:北路淡防分府竹南三堡苑里街,东至甲卯乙,西至庚酉金,南至丙午丁,北至壬子癸,今因金银费用托土地公引就卖与阳间弟子,主事陈义丰、主醮陈慎丰、主普沈合兴、主坛陈隆、苑里总理卢振源,合境众信人等约定价银二百廿锭,同中收讫,即日同主事元始天尊御前给出合契壹面永远为炤,批与众鬼神等无干,如有不明等情,武夷王出首抵挡不干买主之事,此系两愿恐口无凭恭就,东王公作证见,牙人张坚固,中人李定度,日立卖契人武夷王,代笔人金不换,西王母作证盟,主行科事中政大夫林德陞,天运丙子年十一月。[3]

通霄镇收藏、研究古文书专家陈水木表示,此买卖契约应与乾隆年间献地无关[3]。庙方也无陈义丰、陈慎丰、沈合兴等人的资料[1]

祭祀神尊、活动

苑里慈和宫依在地人习惯称为前殿与后殿,前殿正殿主祀湄洲天上圣母,从祀中坛元帅注生娘娘城隍爷公福德正神地母元君广泽尊王虎爷神尊。

龙侧偏殿设立观音殿、财神殿。虎侧偏殿设立神农殿、地藏王殿。

后殿为凌霄宝殿,又称玉皇殿,一楼供奉五斗星君、王天君赵天君马天君温天君、白玉观音、白玉妈祖、关圣帝君月老星君;二楼供奉三官大帝玄天上帝文昌帝君斗母元君南极仙翁、左辅星君、右弼星君;三楼供奉玉皇上帝青华大帝长生大帝紫微大帝天皇大帝[9]

另庙前广场有建立五营祠,供奉五营元帅,每年农历七月则会设立大士爷香座乙座,直到农历八月初一收起。

妈祖诞辰也有各地分灵妈祖参拜,在2011年报导时,慈和宫有纪录的分灵妈祖有近两百尊[10][11]

每年农历七月初三,举行中元普渡[12]

参考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