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晋荆州行政区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曹魏旧州,州治所在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其范围相当于今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大部分,信阳西南),陕西省东南部(安康大部分、商洛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重庆市东部一小部分,江西省萍乡市及周边,湖北省、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贵州省东部。后期范围缩小为今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大部分,信阳西南),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湖南省雪峰山以北地区及贵州省东部。
郡级行政区
西晋荆州初领南阳、南乡、襄阳、江夏、魏兴、上庸、新城7郡。泰始元年(265)置义阳国。咸宁元年(275年)设置建平郡。太康元年(280年)平吴,原吴国荆州的南郡、宜都、建平、江夏、武陵、天门、长沙、衡阳、湘东、零陵、昭陵、桂阳12郡及扬州的安成郡来属;同年分南郡置南平郡,原孙吴的建平郡并入西晋的建平郡,原孙吴的江夏郡改名武昌郡,昭陵郡改名邵陵郡;九年(288年)增置随郡,十年(289年)南乡郡改为顺阳国。元康元年(291年)武昌、桂阳、安成3郡移属江州,六年(296年)魏兴、上庸、新城3郡移属梁州,九年(299年)增置竟陵、建昌2郡。永宁二年(302年)置新野国。永嘉年间(307-313)分南郡置成都郡。永嘉元年(307年),长沙、衡阳、湘东、邵陵、零陵、建昌6郡移属湘州。建兴年间(313-316)废成都郡并入南郡。西晋末领14郡。
- 江夏郡
- 江夏郡在三国时由魏、吴分治,曹魏江夏郡治安陆县上昶城(今湖北省云梦县),领石阳、𫑡、安陆、南新市、平春5县。晋平吴后,原吴国江夏郡的云杜、竟陵2县来隶,石阳县改名曲陵县。太康年间(280-289)平春、𫑡2县移属义阳国。元康九年(299年),云杜、竟陵、南新市3县移属竟陵郡。光熙元年(306年)增置滠阳县。西晋末领安陆、曲陵、滠阳3县。
- 襄阳郡
- 曹魏旧郡,郡治襄阳县(今湖北省襄阳市),领襄阳、宜城、中卢、鄀、山都、临沮、旍阳、邔、编9县。晋平吴后鄀、旍阳、编3县移属南郡,立上黄县。永宁二年(302年)山都县移属新野国。永宁元年(304年)封楚王司马玮之子司马范为襄阳王,郡改为襄阳国,永嘉五年(311年)被石勒杀害,国除为郡。[参 1]西晋末领襄阳、宜城、中卢、临沮、邔、上黄6县。
- 南阳国
- 曹魏旧郡,咸宁三年(277年)汝南王司马柬改封南阳王,南阳郡改为南阳国,太康十年(289年)国除为郡,光熙元年(306年)平昌公司马模晋封南阳王,郡再次改为国。[参 2]郡治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领宛、西鄂、雉、鲁阳、犨、博望、堵阳、叶、舞阴、比阳、冠军、郦、涅阳、育阳、朝阳、安众、湖阳、穰、邓、蔡阳、棘阳、新野、安昌、随、平氏、复阳、平林、义阳28县。[注 1]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安昌、平林、平氏、义阳4县移属义阳国,太康元年(280年)新野、穰、邓、蔡阳、随、棘阳、朝阳7县移属义阳国。废复阳(晋时废县)、湖阳(晋初废县)、安众(晋初废县)2县。西晋末领宛、西鄂、雉、鲁阳、犨、育阳、博望、堵阳、叶、舞阴、比阳、涅阳、冠军、郦14县。
- 顺阳国
- 曹魏为南乡郡,郡治南乡县(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领南乡、酂、顺阳、丹水、武当、析、阴、筑阳8县。后增置汎阳县(284年置)。太康十年(289年)扶风王司马畅改封顺阳王,南乡郡改为顺阳国。义阳国朝阳县来隶[注 2]。永嘉五年(311年)刘聪攻破洛阳,司马畅下落不明。后国除为郡。[参 3]
- 义阳郡
- 曹魏时曾置,后废。泰始元年(265年)晋武帝封宗室司马望为义阳王,分南阳郡4县置义阳国。郡治安昌县(今湖北省枣阳市南),领安昌、平林、平氏、义阳4县。后增置厥西县(晋初置县)。太康元年(280年)南阳郡的新野、穰、邓、蔡阳、随、棘阳、朝阳7县来隶,郡治移往新野县(今河南省新野县)[参 4]。太康年间(280-289)江夏郡平春、𫑡2县来隶。太康九年(288年)随、平林2县移属随郡。永宁元年(301年)义阳王司马威助赵王司马伦谋反篡位失败,被晋惠帝处死,国除为郡。永宁二年(302年)新野、棘阳、蔡阳、邓、穰5县移属新野国。朝阳县移属顺阳国。[注 2]西晋末领安昌、平氏、义阳、厥西、平春、𫑡6县。
- 建平郡
- 泰始五年(269年)置建平都尉,领巫(269年自吴取得)、北井(原属巴东)、泰昌(分巫县置)、建始(269年自吴取得)4县,咸宁元年(275年)改为建平郡,郡治巫县(今重庆市巫山县北),领巫、北井、泰昌、建始4县。晋平吴后原吴国建平郡秭归、兴山2县来隶,[参 5]增置信陵、沙渠2县,废建始县(284年废,后复置)。西晋末领巫、北井、建始、泰昌、信陵、秭归、兴山、沙渠8县。
- 南郡
- 孙吴旧郡,晋平吴后郡治仍在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领江陵、华容、枝江、作唐、孱陵5县。晋平吴,作唐、孱陵2县移属南平郡,襄阳郡旌阳、鄀、编3县来隶,增置州陵、当阳、石首、监利4县。永兴元年(304年)监利、州陵、华容3县移属成都郡,建兴年间(313-316)复归。西晋末领江陵、鄀、旌阳、华容、枝江、编、当阳、州陵、石首、监利10县。
- 武陵国
- 曹魏咸熙元年(264年)曹魏遣汉葭县长郭纯为武陵太守,入侵吴国武陵郡,攻略黔阳、迁陵等县,后吴将锺离牧击败郭纯并收复该地。西晋泰始初立武陵郡,领黾阳、黔阳2县,咸宁元年(275年)废郡,所领各县均废。[参 6]晋平吴后得吴国武陵郡,郡治仍在临沅县(今湖南省常德市),领临沅、汉寿(原名吴寿)、沅陵、辰阳、酉阳、镡城、沅南、迁陵、龙阳9县。[注 4]后废辰阳县,增置舞阳、黚阳2县。永兴元年(304年)东武公司马澹晋封武陵王,改为武陵国。[参 7]西晋末领临沅、汉寿、沅陵、酉阳、镡城、沅南、迁陵、龙阳、舞阳、黚阳10县。
Remove ads
县级行政区
Remove ads
注释
出处
参考资料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