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晋青州行政区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晋青州州治所在临淄县(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参 1]永嘉以后移治广固县(今山东省青州市西北)。[参 2]范围在今山东省的东从海山东半岛而西至泰山、黄河东岸一带。永嘉年间以后,山东郡邑相继被石勒攻陷。西晋末青州为曹嶷占据。
郡级行政区
西晋青州初领北海、东莱、齐、济南、乐安5郡。西晋初徐州城阳郡来属,增置长广郡(277年)、高密国(296年置)、平昌郡(300年置),计领9郡。
- 齐国
- 曹魏旧郡,郡治临淄县(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领临淄、西安、昌国、般阳、广饶、广、东安平、临朐、益都、新沓、新汶、南丰12县。西晋初废益都、南丰、新汶、新沓4县,广、临朐2县移属东莞郡。太康四年(283年)济南郡历城、平陵、祝阿、于陵、邹平、隰阴、菅、著8县来隶,同年复归济南郡。[参 3]永康元年(300年)高密国广、临朐2县来隶,[注 1]永嘉五年(311年)广县改名广固县,郡治亦移于此。[参 2]西晋末领广固、临淄、西安、东安平、广饶、昌国、般阳、临朐8县。
- 济南国
- 曹魏旧郡,泰始元年(265年)封晋宗室司马遂为济南王,郡改为济南国。咸宁三年(277年)其子司马耽徙封中山王,废国为郡。[参 4]郡治东平陵县(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北),领东平陵、于陵、历城、东朝阳、菅、著、邹平、土鼓、梁邹、台、漯阴、祝阿12县。西晋时废土鼓、台、于陵3县,东平陵县改名平陵县。咸宁年间(275-279)梁邹、东朝阳2县移属乐安国。太康元年(280年)以前于陵县复置。太康四年(283年)济南郡废郡并入齐国,同年复郡。永嘉年间(307-312)复置济南国,[参 3]永嘉年间(307-312)复改为济南国,[参 5]郡治移往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参 6]又废邹平县。西晋末领历城、平陵、著、于陵、菅、漯阴、祝阿6县。
- 北海国
- 曹魏旧郡,泰始元年(265年)封晋宗室司马陵为北海王,[参 7]太康四年(283年)又封齐王司马攸子司马寔为北海王。[参 8]郡治平寿县(今山东省潍坊市南),领平寿、下密、胶东、即墨、都昌、营陵、剧7县。西晋初营陵县移属城阳郡(约265年),剧县移属东莞郡(265年,300年左右复归)。西晋末领平寿、下密、胶东、即墨、都昌、剧6县。
- 乐安郡
- 曹魏旧郡,泰始元年(265年)封晋宗室司马鉴为乐安王,郡改为乐安国。太安元年(302年)乐安王司马冰被废,废国为郡。[参 9]郡治高苑县(今山东省淄博市西北),领高苑、临济、博昌、蓼城、寿光、千乘、乐安、利、益9县。西晋时废千乘、乐安2县,[参 10][参 11]咸宁年间(275-279)济南郡梁邹、东朝阳2县来隶。[参 3]西晋末领高苑、临济、博昌、利、益、蓼城、寿光、梁邹、东朝阳9县。
- 高密国[注 4]
- 曹魏为城阳郡,郡治东武县(今山东省诸城市),[参 12]领东武、莒、诸、壮武、淳于、高密、昌安、平昌、夷安、姑幕、黔陬、朱虚12县。西晋初北海国营陵县来隶,朱虚县移属东莞国。[注 5]泰始五年(269年)至七年(271年)立晋武帝子司马景及司马宪为城阳王,无子国除。太康十年(289年)莒、姑幕、诸、东武4县移属东莞郡,[参 13]东莞郡安丘、广、剧、临朐4县来隶,郡治移往黔陬县(今山东省胶州市西南)。[注 4]元康六年(296年)左右,徙封陇西王司马泰为高密王,[参 14]城阳郡改置高密国。[参 15]剧、临朐十一县为高密国。”[注 7];《宋书》卷36〈州郡志二·青州刺史〉:“高密太守,汉文帝分齐为胶西,宣帝本始元年,更名高密。光武建武十三年,并北海,晋惠帝又分城阳立。”}}永康元年(300年)平昌、安丘2县移属平昌郡,剧县移属北海国,广、临朐2县移属齐国。[参 2]西晋末领黔陬、壮武、淳于、昌安、高密、夷安、营陵7县。
- 东莱郡
- 曹魏旧郡,郡治掖县(今山东省掖县),领掖、黄、当利、卢乡、曲城、惤、长广、不其、牟平、昌阳、挺11县。西晋时废牟平(311年前复县)[参 16]、昌阳[参 17]2县。咸宁三年(277年)长广、不其、挺3县移属长广郡。[参 18]太康四年(283年)辽东王司马蕤徙封东莱王,郡改为东莱国。永宁元年(301年)东莱王司马蕤被废为庶人,国废为郡。[参 19]西晋末领掖、当利、卢乡、曲城、黄、惤、牟平7县。
- 济岷郡(存疑)
- 仅见于《宋书·州郡志》,一说魏灭蜀汉以后,迁徙蜀地豪将家族于济水、河水之间,并设立此郡。《晋书·地理志》及《宋书·州郡志》注引《晋太康地志》均无记载此郡。[参 21]
Remove ads
县级行政区
Remove ads
注释
出处
参考资料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