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赤崎勇

研究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赤崎勇
Remove ads

赤崎勇(日语:赤﨑 勇あかさき いさむ Akasaki Isamu ?,1929年1月30日—2021年4月1日),日本化学工程学家,名古屋大学工学博士。曾任松下电器研究员、名城大学终身教授、名古屋大学特别教授及名誉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 Fellow紫绶褒章文化勲章勋三等旭日中绶章表彰。文化功劳者

事实速览 赤崎勇赤﨑 勇(あかさき いさむ), 出生 ...
事实速览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

赤崎教授于2014年凭借“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带来了节能明亮的白色光源”与天野浩中村修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他也是继罗伯特·密立根之后,史上第2位兼有诺贝尔奖IEEE爱迪生奖章荣誉的科学家。

2021年4月1日,赤崎勇因肺炎名古屋一家医院去世[2]

Remove ads

早年生活与教育

1929年1月30日,赤崎勇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县,幼时曾有躲避美军战机的经历,终身反战。1952年京都大学理学部毕业,1964年获得工学博士(名古屋大学)学位。其后曾服务于神户工业(现电装天)、名古屋大学、松下电器等单位。

研究

在1960年代末,他开始工作于氮化镓(GaN)基蓝光LED。一步一步,他改进的GaN晶体质量和器件结构[3],在松下研究所东京公司(MRIT)那里,他决定采用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作为首选的GaN生长方法。

1986年,赤崎勇以低温沉积(AlN)氮化铝缓冲层技术成功生产高品质的GaN晶体。1989年,他与门生天野浩完成p型GaN的结晶化,首次观测到p型材料的剧烈发光,并以GaN的pn构成完成了蓝色发光二极管。同一时期,赤崎的学生也包括日后的中国知名企业家唐骏[4]

1990年,赤崎师徒完成室温下紫外线暴露GaN的诱导放射。基于上述的各阶段突破,1992年,他们发明了人类史上第一个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1995年,进一步完成注入量子多重化电流的GaN/GalnN诱导放射。自此开始,赤崎勇就一直是热门的诺贝尔奖候选人之一[5][6]。在2009年至2014年的名古屋大学官方简介中,赤崎一直与另外4位名大的诺贝尔奖得主(野依、小林、益川、下村)并列。

Remove ads

名古屋大学赤崎纪念研究馆

Thumb
赤﨑记念研究馆

赤崎教授的发明产生了专利,专利被奖励特许权使用费,其中一部分用于建立2006年10月20日开设的“名古屋大学赤崎纪念研究馆”(Nagoya University Akasaki Institute[7] 。研究馆建有一个展示蓝光LED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历史的LED画廊,一个科研合作办公室,一个创新研究实验室,和赤崎教授的顶部六楼的办公室。该研究馆坐落在名古屋大学东山校区合作研究区域的中心。

2014年诺贝尔奖

赤崎勇与天野浩中村修二于2014年10月7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翌日赤崎与江崎玲於奈(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进行电话会谈,他们讨论了彼此发明的社会影响力,也提到“日本人特有的毅力”是成功的重要原因[8]

赤崎是首位九州出身的日本人诺贝尔奖得主[9],亦缔造若干国内纪录,包括首次师徒同时获奖(与天野浩);获奖年龄第二高(85岁,仅次于南部阳一郎的87岁);最高龄出席颁奖典礼。

根据诺贝尔奖委员会,有关3人贡献的主要区别是:[10]

  • 赤崎:以低温沉积氮化铝(AIN)缓冲制成高品质GaN
  • 天野:实现pn结GaN
  • 中村:对实用级高效能蓝色LED的一系列成就、贡献(基于InGaN,但官方文件未载)

获奖纪录

Remove ads

荣衔

著作

  • 電気・電子材料(1985年9月、朝仓书店
  • III-V族化合物半導体(1994年5月、培风馆
  • 青色発光デバイスの魅力―広汎な応用分野を開く(1997年4月、工业调查会
  •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1999年12月、培风馆)

有关纪念

2018年4月,名古屋广小路商店街设置3座手形像,以纪念下村脩、赤崎勇、天野浩3人的功绩。[15]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