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赤柱及石澳
香港南区区议员选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赤柱及石澳(英语:Stanley & Shek O,代号:D17),又简称“赤石”,是香港南区区议会下辖的选区,1982年设立,议席自2021年起悬空至2023年取消,悬空前的区议员为南区民生关注组成员彭卓棋。
范围及名称
选区位于香港岛东南部,包括自浅水湾道赤柱峡道舂磡角道交界以东至大潭道石澳道交界为一带,当中有石澳道沿线住宅、大浪湾、鹤咀、龙德苑、龙欣苑、马坑邨、浪琴园、红山半岛、富豪海湾、石澳村、旭逸居、曼克顿花园。西面与海湾选区相连,北面则连接东区环翠、翡翠及柏架山选区。名称源于本区主要人口居住地赤柱及石澳,投票站亦分别设于赤柱社区会堂和石澳健康院或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职员宿舍。2015年选举起,舂磡角道沿线住宅由本区改划到海湾选区。
沿革
赤柱及石澳选区首次出现于1982年区议会选举,由两名无党派人士陈炳坤、屈忠争夺,最后陈炳坤胜出,而陈炳坤于1985年区议会选举击败谢明仪及包伟能连任。
1988年区议会选举因应黄竹坑及海湾选区人口增加,海湾选区范围划入赤柱及石澳选区,并改为赤柱、石澳及海湾的双议席选区,有陈有裕、罗贵冲、刘汉文、黄汉麟及香港公民协会霍华媛角逐,结果由陈有裕和罗贵冲当选。1991年区议会选举,只有陈有裕、罗贵冲、刘汉文三人继续在本区参选。最后由陈罗二人当选。
1993年港督彭定康推行政改方案改革区议会,取消所有委任议席及双议席选区制度,全面实行单议席单票制,并改由选区分界及选举事务委员会制定,区议会选区数目亦随人口变动而大幅增加,原有双议席赤柱、石澳及海湾选区分拆海湾选区及赤柱及石澳选区。1994年区议会选举,赤柱及石澳选区由陈有裕对上温绍青,罗贵冲未有争取连任,最后陈仅以八票差距胜出(954票对946票)。
1999年区议会选举,陈有裕放弃连任,席位由街坊派陈李佩英、王锦泉与民主党谢志兴争夺,最后陈李佩英以四成七得票胜出。随后发现陈李佩英“种票”被判监,但因刑期不超过三个月没有被褫夺议席。2003年区议会选举,陈李佩英、王锦泉与民主党谢志兴继续参选,最后陈李佩英仅以四成得票胜出。
2007年区议会选举,只有陈李佩英、加入了自由党的王锦泉继续参选,另有古冯友参选,最后陈成功连任并拉阔得票距离。2011年区议会选举,陈李佩英与第四次参选的自由党王锦泉争夺,最后陈成功连任而差距离收窄。
2015年区议会选举,因应本区人口过多,舂磡角道沿线住宅由本区划到海湾选区,当时人口估算约16,062,其中有9,142位选民。香港岛各界联合会陈李佩英竞逐连任。而民主派并没有派人出战,对手是自由党成员曾梓濠及独立建制派姚洁凝,导致成建制派相争的局面。最终陈李佩英以1,832票大胜取得408票的曾梓濠及752票的姚洁凝,两人相加的选票也及不上陈李佩英。选后姚洁凝加入民主思路,改往薄扶林发展。
2019年区议会选举,南区民生关注组成员彭卓棋在民主派区选联盟认可下以独立民主派身份参选,集中民主派票源,结果击败竞逐第五次连任的陈李佩英。2021年9月15日,彭卓棋被香港政府根据《基本法》第104条的解释所订下的原则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宣布其宣誓为无效宣誓而失去议员资格,结束一年余的区议员任期。[3]
议席借此一直悬空至2023年选举改革被撤销,与鸭脷洲邨、鸭脷洲北、利东一、利东二、海怡东、海怡西、黄竹坑及海湾选区合并为南区东南选区。
Remove ads
历届议员
历届选举结果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