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越秀区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市辖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越秀区map
Remove ads

23°7′43.35″N 113°16′0.59″E

事实速览 越秀区, 国家 ...

越秀区,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市辖区,是广州四个老城区之一,因越秀山而得名。本区是广东省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市辖区之一,达平均每平方公里52834人,为全球同类行政区中第四。现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驻地。

越秀区是广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区,自秦朝在越秀区境内设南海郡治起,西汉南越王赵陀建南越国宫署,南汉国刘龚建广营宫室。自东吴设广州起,历朝所设军事、行政中心均在越秀区域内。区人民政府驻越华路183号

Remove ads

历史

越秀区区域,是古代广州城所在地。广州作为历代州、郡、县治所和南越国都城,其行政中心,多在今越秀区范围内。

秦始皇三十三年统一岭南,设南海郡,郡治番禺城就在今越秀区内。而越秀区的区域分属南海县和番禺县。隋朝开皇十年,将番禺县并入南海县,唐朝长安三年重置番禺县,现长塘街以西属广州城,文明路以北一小部分隶南海县,余归番禺县管辖。五代时,刘岩建南汉国于岭南,定都广州,将广州改名兴王府,废南海县,并将其辖区并入兴王府。宋朝开宝五年南汉灭亡后,番禺县并入南海县,属广州府治。宋朝皇祐三年,从南海县分出番禺县。将广州城以广州府署为中心点,西属南海县,东属番禺县,今越秀区再次分属两县。明朝洪武三年,番禺县置鹿步巡检司,今越秀区辖区东部均属鹿步巡检司管辖。清末广州第一次划界,今越秀区区域在警界范围内。光绪三十一年,巡警总局改组,今越秀区大部分属老新城、东南关区域。1921年至1949年期间,今越秀区范围大致属于下列11区:西山区、德宣区、惠福区、靖海区、小北区、太平区、永汉区、东堤区、东山区、大东区和前鉴区。

而越秀区之名始于1950年6月,当时广州市将原西山、德宣和小北3个区合并为越秀区,因区内有越秀山故名越秀。而当时惠福区、太平区、永汉区和大东区都在现越秀区地界内。1952年9月,越秀区改称北区,而东区和部分中区都在今越秀区地界内。1960年7月,中区的8条行政街并入北区,合称为越秀区。

2005年5月,广州市调整行政区划,将原东山区的行政区域,白云区的矿泉街道,天河区的登峰街道、天河南街道的杨箕和中山一2个居委会、沙东街道部分区域划归越秀区管辖[5][6]

Remove ads

行政区域

越秀区前身为西山区、德宣区、永汉区、小北区、东堤区、太平区、惠福区、靖海区。1950年6月,上述8区合并为4区;1952年9月,4区合并为两区;1960年7月,两区合并组成越秀区。

2005年广州市行政区划改革后,越秀区设有22条行政街道:洪桥街道、​北京街道、​六榕街道、​流花街道、​光塔街道、​人民街道、​东山街道、​农林街道、​梅花村街道、​黄花岗街道、​华乐街道、​建设街道、​大塘街道、​珠光街道、​大东街道、​白云街道、​登峰街道矿泉街道。在此之前,这些街道分别属原越秀区,东山区,天河区和白云区。

  • 属原越秀区的街道:流花街道,因辖区内流花湖而得名;东风街道,原名西山街,后在文化大革命中以“东风压倒西风”的时代语言而改名沿用至今;洪桥街道,名称源于境内明代簧桥;古时人们称书院、学库为“簧”,过甘溪到贡院及粤秀山麓书院之桥名“黄桥”。后简化为“洪桥”;六榕街道,以辖区内六榕寺而得名;广卫街道,以辖区内广卫路而得名;光塔街道,以辖区内的怀圣寺光塔而得名;诗书街道,以辖区内的诗书路而得名;北京街道,原名永汉北街道,文革时期永汉路更名为北京路随之更改沿用至今;大新街道人民街道,原名太平街道,文革时期太平路(现人民南路)更名为人民路随之更改沿用至今。
  • 属原东山区的街道:东湖街道,因辖区内东山湖而得名;农林街道,以辖区内农林路命名;黄花岗街道,因街道内有黄花冈七十二烈士陵园而得名;大东街道,因地处广州旧城大东门附近而得名;大塘街道,成立后先后隶属北区、越秀区,后从越秀区划归东山区,后合并临近的芳草街以及大东街的一部分,以辖区内大塘老街命名;珠光街道,成立后先后隶属中区、北区、越秀区,后从越秀区划归东山区,后合并临近的永汉南街和德政南街,以辖区内珠光路命名;白云街道,以辖区内白云路命名;梅花村街道,以辖区内梅花邨命名;建设街道,以辖区内建设新邨命名;华乐街道,以辖区内华乐街命名。
  • 属原白云区的街道:矿泉街道,以辖区内的矿泉泳池而得名。
  • 属原天河区的街道:登峰街道,以辖区内的登峰村而得名。

2013年3月15日,越秀区合并其中之八条街道,分别为:东风街道并入六榕街道诗书街道并入光塔街道大新街道并入人民街道广卫街道并入北京街道,上述新组建的均于即日完成挂牌[7][8]

Remove ads

人口

2021年,越秀区户籍人口117.45万人,常住人口104.90万人,常住出生人口 7411 人,自然增长率 1.33‰[9]

景点

Thumb
1963年 广州越秀区

越秀山、中山纪念堂黄花岗公园广东省博物馆(旧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石室圣心大教堂镇海楼药洲遗址怀圣寺(光塔)、六榕寺光孝寺五仙观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南越国水闸遗址北京路步行街及千年古道、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等。

医疗资源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越秀院区、东山院区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北院区
  •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越秀院区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区庄院区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越秀院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越秀院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空军医院越秀院区
  •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广东省皮肤病医院)越秀院区
  • 广东省人民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南医院)东川院区、惠福院区、合群门诊部、广湾门诊部
  •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光塔院区(大德路总院)、二沙岛院区
  •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第二中医院)越秀院区、淘金门诊部、麓景东门诊部(广州市越秀区登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省妇产医院、广东省儿童医院、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越秀院区
  •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海珠广场院区、盘福院区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越秀院区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沿江院区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越秀院区
  •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院区、妇婴院区
  • 广州市皮肤病医院(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越秀院区、中山四路门诊部
  • 广州市胸科医院(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广东药科大学附属广州胸科医院)
  •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农林院区、共和院区
  • 广州市正骨医院东风中院区、东风东院区
  • 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
  • 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
  • 广州市越秀区中医医院(广州市越秀区第一人民医院)
  • 广州市越秀区第二中医医院(广州市越秀区骨伤康复医院)
  • 广州市越秀区中医杂病医院(广州市越秀区人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广州市越秀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广州市越秀区口腔医院
Remove ads

商场及酒店

广百百货广州友谊商店北京路天河城天河城百货北京路店、中华广场动漫星城五月花广场捷登都会丽柏广场

中国大酒店广东国际大厦广东大厦广东迎宾馆广州宾馆花园酒店东方宾馆白云宾馆流花宾馆湖天宾馆远洋宾馆华厦大酒店爱群大酒店新华大酒店新亚大酒店东亚大酒店凯旋华美达大酒店等。

教育

越秀区是广府文化发源地,历史上广州的文化中心,是广州的公共服务中心,广东省的科教强区和文化名区。 越秀自古“崇文重教”,唐朝开科取士以来,广州成为省内读书人学习进修之地,至今越秀区内还保留着众多古老的学宫、书院、学堂遗迹遗址,如南海学宫、番禺学宫、粤秀书院、越华书院、应元书院、西湖书院、庐江书院、万木草堂[10]。 区内名校名园众多。截至2022年,区属学校共有中小学幼儿园205所,其中幼儿园123所,小学46所,初中12所,九年制学校7所,普通高中1所,完全中学1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中学1所[11]。越秀的主要中学有广东实验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广州市铁一中学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华侨中学等。

交通

主干道

中山路先烈路环市路沿江路天河路广州大道东风路人民路解放路等。

桥梁

海珠桥广州大桥江湾大桥海印大桥解放大桥人民路高架路东濠涌高架等。

地铁

对外交往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