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通商口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通商口岸一般指近现代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开辟以供国际贸易的条约口岸(英语:Treaty Port)。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清政府曾经在条约规定的约开口岸之外自愿开放部分口岸以供通商,因此被称作自辟口岸,二者合称商埠[1][2]

通商口岸是国际贸易中商品、服务、资金流动的关键地点,通常由海关、检验检疫、边防等机构管理。这些口岸是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也是跨国商业活动的重要枢纽。[3]

中国的商埠

根据条约开放的商埠

英国

俄国

法国

美国

日本

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原则,一旦与上述国家中的一国签订条约开放商埠,则其他国家自动取得在相应商埠地的一切权利。其中,日本在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的四处商埠地,被一些中国历史学家算作租界。

自辟商埠

所有不因不平等条约而自行开辟之商埠,皆谓自辟商埠。至清末及百日维新时期,中国也自行开放商埠,以遏止西洋商人扩展口岸以及与华商争利。[4]

1898年,清朝帮办路矿大臣张翼奏请朝廷开辟秦皇岛为商埠。光绪皇帝钦定,将秦皇岛辟为商埠。[5]

1899年,福建三都澳、湖南岳州被开辟为商埠地,与秦皇岛为首三座自辟商埠。[6]

1904年,山东巡抚周馥与其前任袁世凯联名上奏朝庭,要求济南周村潍县三地自开商埠,于5月得到批准。

1905年,清廷自开昆明为商埠。1910年滇越铁路开通,开放程度更增。 [7]

1905年,湖南巡抚端方奏准自开商埠于湘潭常德两处,却于1906年受当地民众大力反对,清廷不敢贸然开埠,遂不果。[8]

1907年,清廷总理衙门同意广西巡抚黄槐森之请求,自行开放南宁为商埠。[9]

1909年,清廷批准于香山县成立香洲商埠,以遏止澳门葡商侵占华界。[10]

1914年,袁世凯发出大总统令: “其奉天所属之葫芦岛,前清末年业经议准开埠有案,一体开放。” 葫芦岛成为民国时期第一批自开商埠。[11]

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胶澳(今青岛),遂开为商埠,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其行政区域与德胶澳租借地相同。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后改为青岛特别市[12]

Remove ads

日本的商埠

朝鲜的商埠

参见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