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金刚三昧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金刚三昧经》,该经中叙述佛陀入金刚三昧说一乘真实之法,收于《大正藏》法华部,藏译本是从汉语转译[1][2][3]

题解

金刚三昧(梵语:Vajra-samādhi),为能通达一切诸法之三昧。因其坚固能断破一切烦恼,犹如金刚坚固能摧破他物,故称金刚三昧[4]

传译

本经始见于《出三藏记集》〈新集安公凉土异经录〉(北凉时代,397~439),为失译经典。《彦琮录》卷五将其归入“阙本(旧录有目而无经本)”,此后,释静泰《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卷五、《大周录》卷十二均认定其有目而无本。至《开元释教录》,重得此经,记载为“拾遗编入”[2][5]

宋高僧传》记载一则本经问世的神话,称本经从“钤海龙王”宫中传出,仗新罗国王后之病为增上缘,出此经流传新罗,而由元晓为之作疏[5]

内容

本经阐释法空、佛性如来藏中国佛教于南北朝时期探讨的教说,计分八品:第一序品、第二无相法品、第三无生行品、第四本觉利品、第五入实际品、第六真性空品、第七如来藏品、第八总持品,赅摄当时所流行的诸大乘思想[2][6][7]

达摩二入四行论》的“二入”说与本经颇为类似,通常认为本经与禅宗关系密切[8][9]。禅宗僧人道信堪布摩诃衍永明延寿的著作,皆引用此经[10][11]

注解

  • (新罗)元晓《金刚三昧经论》三卷
  • (明)圆澄《金刚三昧经注解》四卷
  • (清)诛震《金刚三昧经通宗记》十二卷
  • 释智谕《金刚三昧经一波记》,2002年,西莲净苑

考证

经本内容说到“本觉”、“如来藏”,“庵摩罗”,“如来禅”,“九识”,由于杂有许多后起内容和名相,现代研究者多据此断定本经是在汉地撰作[12][5][6]水野弘元从译语(淮、河、江、海)以及含有中国特有的五十二位菩萨阶位思想,而认为本经在中国成立,约在648-666年间[6],尹富则认为当在671年前后至702年之间[5]。徐文明说此经应当创自中土,与慧可一系有关。韩国金英泰、美国巴斯维尔等人,则认为此经出自新罗[13]

于德隆反对本经为汉地撰作之说,主张真谛重译了《金刚三昧经》,并据此弘传阿摩罗识理论[8]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