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附着语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附着语素附着词素(英语:clitic)是词法学概念,指在句法上作用有如自由词素而在语音学上却表现出规范语素特性的语素,其发音必须依附于前面或后面的被附着词[1]常见的附着语素有后附语素和前附语素,部分语言中还存在中间附着语素。

附着语素常见于代词、限定词和介词,而且可以出现在任何语法范畴当中。正写法有时可以作为判断附着语素的参考,但附着语素并不总写成词缀形态,有些附着语素会用连字号或撇号分隔,甚至分开写成两个词语。

分类

后附语素

后附语素(Enclitic),也称后接语素、前属语素,置于被附着词(host)之后。印欧语系的例子如:

  • 拉丁语的 -que“与”、-ve“或则”、-ne(一般疑问词)等。如 -que:
事实速览
  • 古希腊语的 -τε (-te)“与”、-δε (-de)“但是”、-γαρ (-gar)“为了”、-ουν (-oun)“因此”等。如 -τε:
事实速览
  • 荷兰语:'t(中性及第三人称代词的定冠词)、'k(第一人称代词的定冠词)、-je(第二人称代词的定冠词)、-ie(第三人称代词的定冠词)等。
  • 俄语:-ли(一般疑问句)、-же(强调语气助词)、-не(否定词)、-бы(虚拟语气助词)等。

印欧语系当中,有些附着语素可以被追溯到原始印欧语上,比如:-kwe拉丁语 -que、希腊 τε(te),及梵语 -च (-ca) 的原始形式。非印欧语系者如:

  • 日语:大部分日语介词和系词都属于附着语素,如属格介词“の”(no),或话题标记“は”(wa)等。例如:
事实速览
  • 朝鲜语:系动词“이다”(ida)、形容词“하다”(hada)以及一些名词动词性的助词“는”(neun)。[3]然而,其它的一些分析指出名词性助词并没有附着词素的性质,其作用更近乎短语词缀。[4]
Remove ads

前附语素

前附语素(Proclitic),也称前接语素、连音语素,置于被附着词之前。

事实速览
事实速览
事实速览

中附语素

中附语素(Mesoclitic)出现在被附着词语干与其它的词缀之间。如葡萄牙语

事实速览

内附语素

内附语素(Endoclitic),即将词根中断为两部分并将内接语素置于其间。内附语素由于直接挑战了词汇完整性假设英语Lexical_Integrity_Hypothesis,故长久以来一直认为这种附着语素不太可能会存在,不过后来在东北高加索语系乌第语英语Udi language找到存在的证据。[5]内接词也出现在普什图语[6]

语法化

附着语素可以视为语法化过程的过渡形态,即:[7]

词汇项目 → 附着语素〈前附语素、后附语素、中间语素、内附语素〉 → 词缀

注释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