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陈锦棠

中國粵劇表演藝術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錦棠
Remove ads

陈锦棠(英语:Chan Kam Tong,1906年8月7日—1981年12月30日)[1][2][3]:260[注 1],一说为广东中山小榄[2][3],一说为南海[4][1],广东粤剧名伶、电影演员,行内人称“一哥”[5][6](年长后多称“一叔”)。擅演武戏及反派角色,获得“武状元”称号[5][1][2][4][7][8][9]:389,392[3]:50-52,76-78。1950年代起长居香港至逝世。

事实速览 陈锦棠, 男演员 ...
Remove ads

生平

关于陈锦棠的父母及出生地并没有明确记载[注 2]

关于早年学艺经历,一般说法为陈锦棠最初师从名伶新北习武功,与关德兴为师兄弟[4][1][2][8]。据粤剧研究者朱少璋在专著中详述,陈锦棠自6岁起跟从新北于广州生活,乳名“阿玉”,新北为其义父兼师父,至17岁仍跟随新北演戏,早期艺名为“新靓玉”[3]:7-11,260-261,简称“靓玉”[8]

1924年曾加入骆锡源的新纪元剧团。1925年加入当时由马师曾陈非侬为台柱的大天罗剧团,从最基层的“拉扯”晋升至“三帮小武”[注 3],当时同样未成名的桂名扬亦在大天罗,两人曾一同演无名小卒[3]:17,261。桂名扬后来成名早于陈锦棠,被称为“金牌小武”[3]:79,开创代表小武的粤剧流派“桂派”。亦有将陈锦棠视为“桂派”的说法[8][10]

薛觉先接手大天罗,1929年正式改组为觉先声剧团,陈锦棠留在觉先声[3]:17,262,获薛觉先赏识,收其为徒兼义子[4][1][2]。据朱少璋引用熟悉当时剧坛的名编剧南海十三郎之说,陈锦棠是先拜薛为师,后再认为义父,此举曾被新北门人视为忘恩负义,但新北本人并不反对,且替陈向门人解释,从此陈称新北为阿叔,称薛觉先为Daddy[3]:12。这段时期开始受到注意。演艺事业上所使用的名字亦转为“陈锦棠”。[3]:7

1932年,获日月星剧团重金礼聘,在觉先声休班期间加盟,当时已成名的桂名扬亦在日月星[3]:22,53,79-82。1933年,加盟编剧南海十三郎自组的大江南剧团,但该团经营不善,陈锦棠又曾自组临时班,请南海十三郎编剧。同年觉先声重组短期班,南海十三郎获薛觉先之邀主理剧务,并写出著名剧目《女儿香》,重返觉先声的陈锦棠因演出该剧的反派文武生(男主角)魏昭仁,知名度及身价暴升。[4][1][2][3]:54-57

1934至36年期间,曾再加盟日月星;加盟黄不废的新生活剧团等;与关影怜李海泉等人自组金星男女剧团。[3]:264-265

1937年陈锦棠自组锦添花剧团,班底亦包括关影怜、李海泉,早期曾大胆起用新人白雪仙,成立之初剧务上亦多获南海十三郎协助。除在广东一带演出外,1939至40年曾赴美洲巡回演出。1950年代起完全成为香港本地戏班。锦添花至1970年代初结束,为二战后香港最长寿的粤剧戏班。[2][3]:65-75,268-269[9]:373,381[注 4]

自成立锦添花后,陈锦棠多年来亦曾新组、加盟其他戏班,如唐涤生等的鸿运剧团、芳艳芬的新艳阳剧团、吴君丽为花旦的丽声剧团、麦炳荣凤凰女为台柱的大龙凤剧团等等[3]:267-290

电影方面,1934年开始参与电影演出,1941年的《侠盗锦毛鼠》为首部主演作品。作品逾百部[4][2],主要集中于1959至1962年间。

最后之电影演出为聚集众多名伶的大制作《李后主》(1968年上映)[4][2],该片亦同是任剑辉及白雪仙最后参演之电影[3]:90-93。1973年因脚伤结束舞台演出生涯。[2][3]:292

晚年仍积极参与剧团策划工作,乐于改革。其政策包括在过场编排上重视节奏,尽量避免落幕引起冷场,同时平衡中场休息时间;音乐方面强调曲词与口白必须爽快,全部乐曲采用中国古乐;改良舞台布景的写实感;减低台柱薪酬而提高较基层人员待遇。[3]:158-161

在粤剧业界事务方面,从香港八和会馆(业界组织)于1953年成立,直至1978年,陈锦棠一直是每届理事会成员[3]:148-152,曾任第2届副理事长、第14届副主席等职[3]:278,289。1965年启德游乐场开始营运,其前八和会馆曾计划承包启德游乐场之粤剧演出,作为业界的长期固定演出地点,但内部出现分歧。陈锦棠遂与妻子陆淑卿以及徐时、霍强成立泰来公司,于1965年初起承包该场地之粤剧演出,在当时的成立记者会上指出此举为响应八和会馆的救济失业运动,除徐时受薪外,其余三人皆为义务。一直承包至1970年代初。[3]:63-64,153-157

1977年宣布退休。1981年12月28日因严重感冒入院,12月30日晚病逝于圣保禄医院[3]:292-293 粤剧名伶阮兆辉认为陈锦棠是因戒鸦片烟以致身体出现毛病后逝世。[11]

Remove ads

演艺风格

陈锦棠在粤剧中主要担演文武生小生[3]:95

他以武戏著称[3]:38-45,擅使“五色真军”(金属制真兵器)[2]。更身怀一项高难度绝技“高台飞椅”[3]:44-45,229(或称“飞椅”[2]、“飞台”[12]),即把一张椅放于一张桌上,演员站于椅上,以腿勾住椅脚横木,借力逐渐移动,最后连人带椅飞跃至地面,期间需有称为“台口”的舞台工作人员适时拉开桌子。此技鲜有人练成,自1960年代陈锦棠的演出后,已没有人再表演过[3]:45。陈锦棠少时虽已跟从新北习武,但据朱少璋引南海十三郎说,新北对各种角色俱有研究,但武戏并非其最擅长的项目,陈锦棠其实曾获一位武技优秀的京剧坤角(女艺人)传授北派武功。朱少璋又称武师张海鹏、萧月楼、韩云杰均曾指导陈锦棠。[3]:13,26

虽然正派与反派角色都曾演绎,但陈锦棠的经典角色多属反派人物,如《女儿香》的魏昭仁、武松潘金莲故事中的西门庆(但其早年亦擅长演武松)[3]:105-107梁天来案的凌贵兴[3]:108-113,因此他相对于介意演反派的生角演员,戏路较广[3]:56,亦能较好地掌握亦忠亦奸、立场反复的角色,如《万世流芳张玉乔》中的明末将领李成栋[3]:48。曾为锦添花编剧的潘焯称,当时多安排苏少棠(陈锦棠徒弟)演正面人物,陈锦棠演反面人物,“但戏都多落在‘一哥’身上,这样才衬托出戏味来”[3]:227。此外他亦擅长演周瑜[3]:42,167

Remove ads

武状元之说

据粤剧研究者黎键说,因二战及国共内战,1940年代后期大量伶人转至香港,1950年代初香港粤剧界推选出“三王”,分别为“文武生王”新马师曾、“花旦王”芳艳芬、“丑生王”梁醒波,后又选出陈锦棠为“武状元”。1960年代组成的五王剧团之宣传中,陈锦棠仍称“武状元”,其余台柱为“慈善伶王”新马师曾、“花旦王”邓碧云、“武生王”靓次伯、“丑生王”梁醒波、“小曲丑王”谭兰卿、“二帮旦王”任冰儿[9]:389-393

但据朱少璋反驳黎说,早在1936年已有报道称陈锦棠为“武状元”;而1932年陈锦棠在日月星剧团剧目《花落见花心》中演出的角色朱亮是一名武状元;又引1977年《星岛日报》专访,陈锦棠自言二战前因常演武戏,已被人称作“武状元”。[3]:50-52

演出作品

粤剧名作

更多信息 剧目, 合作伶人 ...
Remove ads

电影演出

更多信息 上映年份, 电影名称 ...
Remove ads

家庭

其妻陆淑卿为陆佑后人,一说为女儿[6][22],一说为孙女[5]。据朱少璋考证,孙女之说为实,陆淑卿(1908-2001年)是陆佑儿子陆运超的五房太太杨秀坤所生。陈锦棠与陆淑卿于1936年1月1日在香港成婚。陆淑卿一直主理锦添花剧团班务,朱少璋指她在粤剧界与薛觉先之妻唐雪卿、文觉非之妻梁金蝶、罗品超之妻黄宝琼并称为“四大老婆”,朱少璋亦认同制作人丘亚葵[22]将她誉为“女班政家”、“女中豪杰”。[3]:58-64,265

陈锦棠的女儿陈琰玲同时亦是其关门弟子。早年在广州由师公新北照顾并向她传授粤剧基本功,名字“琰玲”亦为新北所起。[3]:190-194

徒弟

以下仅列出具代表性、记载较多者。

男弟子

  • 萧仲坤[2](1929-2005年):入门最早的弟子,与苏少棠合称陈门“哼哈二将”。[3]:162-168
  • 苏少棠[2][23](1927-2012年):与萧仲坤合称陈门“哼哈二将”。为锦添花剧团后期之台柱。[3]:162-168
  • 梁荫棠粤语梁蔭棠[24](1911-1979年):曾向桂名扬学艺,后带艺拜陈锦棠为师,人称“武探花”(时人本拟称其为“武榜眼”,但他不敢紧居于师父之后,故称“武探花”)。[3]:168-172
  • 卢海天(?-2003年)[注 7] :曾向桂名扬学艺,后带艺拜陈锦棠为师[3]:168-172。香港音乐人卢冠廷之父。
  • 罗家宝(1930-2016年):粤剧大师。约13岁拜陈锦棠为师,与萧仲坤及苏少棠为结拜兄弟,亦曾师从薛觉先、桂名扬,始创“虾腔”[3]:174-175。名伶罗家英堂兄。
  • 林锦堂(1948-2013年):朱少璋据陈锦棠讣文及一些报章报道考证,认为他曾拜陈锦棠为师。[3]:177-180
  • 周少平(1916-2011年):1939年起于美国演出,因太平洋战争而滞留,加入美军,战后定居美国成为公民,没有再以粤剧为业,只参与业余演出。曾为香港八和会馆名誉顾问。[25][3]:175-176
  • 唐佳(1937年-):1960-70年代香港著名武术指导,1950年代来到香港谋生,曾在戏班工作,向陈锦棠学艺。[26][3]:176-177
  • 梁汉威(1944-2011年),未曾正式向陈锦棠拜师,1960年代在启德游乐场演出期间,常效法陈锦棠的演法,获陈锦棠指点。于2005年八和会馆一项口述调查中表示,曾口头上向陈锦棠拜师。[3]:181-183

女弟子

  • 陈慧瑜:曾与导演冯峰结婚,诞下著名女演员冯宝宝。又曾与陈锦棠妻陆淑卿之侄儿陆润龙结婚,1958年离婚。[3]:184-185
  • 梁素琴(1928-2022):粤乐大师梁以忠及粤曲歌唱家张玉京之女,有才女之称。最初于锦添花剧团师从陈锦棠(1940年前后),不久随父亲转投当时在桂林的觉先声剧团,拜薛觉先为师。[27][28][3]:185-189
  • 李香琴(1932-2021):著名二帮花旦及影视演员,曾加入陈锦棠领导的“锦添花剧团”。[29]
  • 陈琰玲:陈锦棠之女,见上。

相关书籍

备注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