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雾岛号战列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霧島號戰艦
Remove ads

雾岛(日语:霧島きりしま kirishima ?)是大日本帝国海军(以下为日本海军)的军舰。建造时原为巡洋战列舰[2](即西方的战列巡洋舰),后来改装成战列舰金刚型战列舰的4号舰。

事实速览 霧島 きりしま, 概况 ...
Remove ads

舰名

Thumb
1913年12月1日 下水典礼
Thumb
1941年11月23日 在单冠湾的南云机动部队(从左起为“雾岛”、“加贺”、“比叡”)
Thumb
1940年3月10日 第2次改装后的“雾岛”

舰名是以宫崎县鹿儿岛县县境内的雾岛山来命名[3]舰内神社日语艦内神社是从雾岛神宫分祀出来[4]。日本海军的命名惯例为参考日本舰船命名惯例。另外,该舰名现由海上自卫队金刚型护卫舰2号舰“雾岛”(きりしま)所继承。

川崎造船所所建造的金刚型3号舰“榛名”同样,为初次由民间造船厂所建造的日本国产战列舰。1号舰“金刚”为英国维克斯船厂日语ヴィッカース建造,而2号舰“比叡”则为横须贺海军工厂。

舰历

于1912年(明治45年)3月17日,作为巡洋战列舰在三菱合资会社三菱造船所日语三菱重工業長崎造船所(现在的三菱重工业长崎造船所))动工[5],较“榛名”迟了一日。于1913年(大正2年)12月1日下水(榛名为12月17日),并在1915年(大正4年)4月19日服役,舰籍为隶属佐世保镇守府。金刚型3号舰“榛名”的下水日虽然在12月14日较“雾岛”迟,但竣工日却与“雾岛”同为日4月19日,在战列舰史中算是异例的姊妹舰。

于1930年(昭和5年)进行第一次近代化改装。同年10月26日,在神户近海实施的特别大演习観舰式中,昭和天皇乘坐被指定为御召舰的“雾岛”,与先导舰“足柄”、供奉舰“妙高”、“那智”及“羽黑”同为观舰式的主角[6]。1月19日,因陆军特别大演习御统裁的关系,天皇在冈山县宇野港日语宇野港登上“雾岛”乘舰,21日到达横须贺军港[7]

其后于1936年接受第二次近代化改装。在第一次改装期间,进行了扩阔舰身、加设增强水平及水中防御的装甲、以及装备应对鱼雷攻击的船腹等工程。虽然亦强化了引擎的马力,但由于排水量增加,所以极速仍然下降。而在第二次近改装期间,不但加强装甲防御,亦同时更换了引擎。而对比改装之前,其马力增强近倍达136,000匹,一跃成为拥有近30节高速的高速战列舰。

1937年8月21日、“雾岛”与伊1伊2伊3伊4伊5伊6战列舰长门”、“陆奥”、“榛名”、轻巡洋舰“五十铃”同共在多度津港日语多度津港出港,在长江河口沿岸执行作战行动到23日为止。

Remove ads

太平洋战争

于1941年(昭和16年)太平洋战争开战时,与“比叡”共同组成第3战队第2小队,由于拥有高速,因此作为南云机动部队(后来的第三舰队)的随伴护卫舰,并参与了珍珠湾攻击斯里兰卡近海海战中途岛海战[注 1][8]第二次所罗门海战南太平洋海战等各场海战。7月14日,于舰队再编期间,“比叡”、“雾岛”一同从第3战队转动到第11战队[9]

第三次所罗门海战

1942年11月上旬,山本五十六联合舰队司令长官计划对瓜达尔卡纳尔岛(以下为瓜岛)的亨德森飞行场进行舰炮射撃日语艦砲射撃及对瓜岛进行登陆作战。以第11战队(比叡、雾岛)作为核心编成挺身舰队(司令官阿部弘毅中将)并前往瓜岛方面,“雾岛”等各舰并与迎撃的美国舰队交战。

第一夜战

11月12至13日,挺身舰队与丹尼尔‧J‧卡拉汉日语ダニエル・J・キャラハン少将及诺曼·史考特日语ノーマン・スコット (軍人)少将所指挥的美国舰队之间发生夜间战斗。战斗前、挺身舰队的“长良”、“比叡”(旗舰)及“雾岛”以纵阵作为中心,旗舰右舷侧则有第6驱逐队(晓、雷、电),而旗舰左舷侧为第16驱逐队(天津风、雪风)及第61驱逐队(照月)作团子状航行,旗舰右前方有第2驱逐队第2小队(夕立、春雨)作先锋,旗舰右后方也有第4水雷战队“朝云”、第2驱逐队第1小队(村雨、五月雨)同行[10]。在“夕立”报告发现美国舰队后战斗立即开始,“比叡”、“晓”随即使用探照灯进行照射。混战中,“比叡”、“雾岛”及各舰共同击破了重巡洋舰“旧金山日语サンフランシスコ (重巡洋艦)”号 (USS San Francisco, CA-38)及轻巡洋舰“亚特兰大日语アトランタ (軽巡洋艦)”号(USS Atlanta, CL-51)。不过,“比叡”因受到集中攻击而在萨沃岛附近陷入不能操舵的状态。

在混乱的夜战下“雾岛”回避了数枚鱼雷,也对美舰进行炮击,期间与“比叡”分离向北方退避[11]。其后,为了替陷入危机的“比叡”进行曳航,“雾岛”开始南下[12][13]。起初“朝云”与“雾岛”同行[14],其后与“雾岛”汇合的“天津风”因损伤而与“长良”同时分离并北上[15]。同时,“雾岛”也受美军潜艇的攻击,当中1枚鱼雷命中(未引爆)[16]。前进部队的命令停止救援并北上[17]。15时25分,与“春雨”汇合[18]。由于失去了曳航的机会,而应急修理亦失败,更受到美军军机的空损伤不断扩大,“比叡”不得不放弃,后于13日傍晚沈没。为金刚型战列舰最初的丧失舰,也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军最初丧失的战列舰。

Remove ads
舰队再编

由第11战队执行的亨德森飞行场炮击失败后,山本五十六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向外南洋部队下达对瓜岛飞行场进行压制射击的命令,同部队与以第7战队(司令官西村祥治日语西村祥治少将:铃谷、摩耶)作为核心的支援部队(第7战队、天龙、夕张、巻云、风云)奉命进行飞行场炮击任务[19]。支援队及主队(第8舰队:鸟海、衣笠、五十铃、朝潮)于13日上午从肖特兰泊地出撃并航向瓜达尔卡纳尔岛,于13日深夜,“铃谷”与“摩耶”成功对飞行场进行炮击[20]。不过对飞行场的损害十分有限,14日上午6时后从该飞行场起飞的美军军机对日本舰队进行空袭,“衣笠”沈没、“鸟海”、“摩耶”及“五十铃”受损[21]。另外,于14日夜收到登陆命令的增援部队(司令官田中赖三日语田中賴三少将、第2水雷战队/田中少将兼任:早霜、亲潮、阳炎、海风、凉风、高波、巻波、天雾、望月、及11艘运输船)也受到美军军机的波状攻击,有6艘运输船沈没、1艘中弹后撤退[21]。低速的运输船如前往瓜达尔卡纳尔岛及卸载物资,必先要破坏美军飞行场的机能,以下是联合舰队在14日8时30分为止所发布的兵力部署[22]

○射撃队(前进部队指挥官直率)司令官:近藤信竹中将(第二舰队司令长官) 旗舰爱宕

  • 第4战队(重巡洋舰:爱宕高雄
  • 第11战队(战列舰:雾岛
  • 第10战队(轻巡洋舰:长良/第4战队直卫)

○直卫(第4水雷战队司令官)

○扫讨队(第3水雷战队司令官)

另一方面,美军的南太平洋部队指挥官小威廉·哈尔西中将,及其辖下的第16特遣舰队/司令官托马斯·金凯德少将所指挥的航空母舰“企业”号、战列舰“华盛顿”号 (USS Washington, BB-56)及“南达科他”号(USS South Dakota, BB-57) 投入战场[25]。面对没有放弃增援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日本军,哈尔西中将把舰队分开,命令威利斯·李少将率领第64特遣舰队以水上战斗以击退日本舰队并防卫飞行场[26]。第64特遣舰队的主要战斗力为与大和型战列舰同期建造的新锐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华盛顿”号、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南达科他”号2艘,皆搭载了威力较金刚级之14英寸舰炮强大的16英寸舰炮[27]。对于进行舰队决战,美国舰队兵将的士气非常高[28]。另外,日本军也察觉到美军投入2艘战列舰到瓜岛,宇垣缠联合舰队参谋长的手记战藻录日语戦藻録中,有“收到敌方在萨沃岛以西15浬有驱逐舰4艘、大巡或战列舰2艘在罗盘方位70度的电报。敌方也判断我方攻击队南下亦派战列舰进入吧,战列舰对战列舰的夜战大既在今夜发生”[29]。不过近藤前进部队指挥官于14日15时35分下令“(一).今夜敌方的数只巡洋舰及驱逐舰,很可能在萨沃岛附近出现 (二).如出现右方(原文)的情况就暂停陆上炮击,在消灭敌方后将再进行”,但来自索敌机的报告却有另一个说法,认为敌方主力舰队不会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海域出现[30]

Remove ads
第二夜战
Thumb
1942年11月14日,与近藤部队合流并再度航向瓜达尔卡纳尔岛的“雾岛”(最后),前方是“高雄”,而该照片是从“爱宕”甲板上拍摄

11月14日深夜,在瓜达尔卡纳尔岛至萨沃岛海域(通称铁底海峡),旗舰“爱宕”及下辖的日本海军前进部队与美军第64特遣舰队交战。海战从鱼雷战开始,并由前进部队的驱逐舰“绫波”沉没、第64特遣舰队全部4艘驱逐舰丧失战斗能力作为序幕[31]。此时,“南达科他”号因引擎出现漏电而发生大规模停电,但在3分钟成功修复[32]。同时间,旗舰“华盛顿”号为了回避美军驱逐舰的残骸而向左转舵,而“南达科他”号向右转舵,但重新往西航行时,已落在“华盛顿”号的右后方1.7公里[33]。面对2艘各自失散的美国战列舰,首先第3水雷战队的“川内”、“浦波”及“敷波”再向“南达科他”号进行炮击,使其再次发生停电[33]。不过还未曾以鱼雷攻击给予致命性打击前,近藤中将命令除了救援“绫波”的“浦波”外,其余的3水战则航向萨沃岛东南偏东方面进行海域扫荡[33]

后续为“爱宕”、“高雄”、“雾岛”与“南达科他”号及“华盛顿”号交戦。起初“照月”和“朝云”在“雾岛”后方航行中[34],但因调头关系日本舰队射撃部队以“朝云”、“照月”、“爱宕”(旗舰)、“高雄”、“雾岛”的次序变成单纵阵[35]。近藤中将亦因错误分析美国舰队已经败退,所以这时“雾岛”主炮塔只准备了用以攻击亨德森飞行场三式弹。就此“雾岛”在没有替换对舰战斗用的穿甲弹,直接使用三式弹进行炮击。10时01分,“爱宕”、“雾岛”使用探照灯照射并发现6000米外的新型战列舰(南达科他号)[36]。“南达科他”号因早前与前进部队水雷戦队交战而受损,在雷达发现4.8公里外的近藤舰队时刚好受到日本舰队的照射攻击[37]威利斯·李少将立刻询问“南达科他”号的格茨舰长“不要紧吗?”,而格茨舰长则回复“一切渐入佳境”,不过被大量炮弹命中的“南达科他”号因雷达失灵及第三炮塔无法使用而被迫撤离战场[37]。而发射了大量氧气鱼雷(例如“爱宕”就射了19枚[38]、“朝云”4枚[39]、水雷战队各舰亦大量发射)的日本舰队,误将击中美国驱逐舰残骸及因波浪而自爆的当作命中[40],而实际上1枚也没有命中[41]

“爱宕”及辖下的日本舰队由于集中攻击被探照灯照射到的“南达科他”号,所以远离“南达科他”号并在接近瓜岛航行中的“华盛顿”号没有受到日本舰队的攻击[37]。虽然“华盛顿”号上的雷达不能分辨捕捉到的大型目标究竟是“南达科他”号还是日本战列舰(雾岛),但在使用探照灯后成功将目标识别。9门16英寸炮立刻展开了炮击。更甚的是美国战列舰所发射的照明弹将日本舰队的轮廓完全展示出来[42][43]。“雾岛”仅在7分钟间就被9枚16英寸的炮弹击中。雾岛战斗详报日语戦闘詳報中,记录着前部电信室被6枚以上击中全毁,三号四号炮塔无法动弹,加并上舵机故障损伤不断加重[44]。22时08分,“雾岛”因跟不上追击美国战列舰的“爱宕”、“高雄”的舰队运动而落伍掉队[45]。后来虽然成功控制火势,机械室及锅炉室也没受损,但是因舵取机室已完全浸没所以方向舵固定在面舵(向右)10度,右舷亦因倾斜而不能直行[46]。“爱宕”、“高雄”也因在战场失去方向而留下“雾岛”独力继续与“华盛顿”号战斗,其后日美双方也从战场撒离[47]。“朝云”及“照月”因替“雾岛”进行护卫而留下来[48][49]

而“雾岛”因不能操舵,在只能向左回旋的情况下从战列中掉队。虽然“雾岛”以人力操舵及全力灭火力求复归战列﹐但是由于蒸汽导管破裂,喷出的高压蒸汽导致大部分机关科员(轮机科)战死等严重损害,虽然后来成功灭火,但“雾岛”却停止前行。舰长随后下令进行自沈处理及全员退舰。于0130(15日上午1时30分),“雾岛”在萨沃岛以西11英里的地点,从左舷后部开始沈入海中。退舰后的乘员由驱逐舰“照月”所接收。

留在战场上的“雾岛”因蒸汽导管破裂,喷出的高压蒸汽导致大部分机关科员(轮机科)战死及重伤,另因火灾而陷入弹药库随时发生诱爆的危机之中,所以进行注水作业[44]。由于向右舷倾斜,为求恢复平衡而向左舷注水,不过有证供指反而一口气变成向左倾斜[50]。而潜水员所进行的水底作业亦都失败[44]。也判断使用轻巡洋舰“长良”作曳航为不可能[44]。23时50分,不断向右倾斜的“雾岛”请求“朝云”救援[51]。亦传达了‘舰内严重损毁无法操舵’‘预计稍后可微速航行’[52]。收到该情报的“朝云”报告“雾岛”的状况为舰尾被鱼雷命中而入水(应该是华盛顿号的40厘米炮弹)[53]。由于“雾岛”的状况只是不断恶化,于00时42分舰长决定全员退舰[54][55]。在军舰旗降下后,雾岛乘组员开始移乘到接舷的驱逐舰“朝云”[56]。早上1时,“五月雨”到达[57]。由于发出了处分命令,“五月雨”开始进行炮击,“雾岛”随刻大幅向左倾斜[58]。11月15日午前1时20至25分左右,“雾岛”在萨沃岛西方(265度)11浬地点从左舷后部开始覆转沈没[44][59]。“朝云”、“照月”、“五月雨”这时仍留在沈没海域进行救助[60]。2时30分,在完成救助后向北方开始撤离[61]。被救起的生存者为准军官以上69人、士官士兵1031人[44]

因为这场海战,田中増援部队指挥官在美国舰队撤退的空隙将4艘运输船送到达瓜达尔卡纳尔岛塔沙法朗加的沙滩上搁浅,兵员几经辛苦成功登陆[62]。但是军需物资在搬上陆地前受到美军军机的空袭,在轰炸后有大部分损失。宇垣联合舰队参谋长在著作中记有“夜来暴风黄菊折六枝(追悼损失的比叡、雾岛、衣笠、夕立、晓、绫波)”“暴风过后流星光影暗淡(像失去两艘战列舰一样)”[63]。在前天失去“比叡”后,再丧失“雾岛”受到日本海军产生很大冲击﹐在以后的海战中对投入战列舰作战变得十分慎重[64]﹐而在太平洋战争后期﹐战列舰虽为有效战力但为此失去作战机会。另外,在大本营发表中,1艘战列舰(没有公开“比叡”舰名)沈没,1艘战列舰严重损毁,隐瞒了“雾岛”的丧失[65]。同年12月20日除籍[1]。亦于同日从第十一战队中除籍[66]

Remove ads

战后的海底调查

1992年(平成4年)夏天,海洋考古学家罗伯·巴拉德的调查队在铁底海峡发现了沉没的“雾岛”。沈没地点的水深为900米[67]。而实际位置在当年记录位置的西方约1.5公里,以完全覆转的状态沈于海底[68]。残骸中没有舰首部(到前方上部构造物附近为止)及舰尾先端,右舷外侧的螺旋桨则被锚缠着[68]。调查队推断,“雾岛”的舰桥与上部构造物因重心而覆转沉没,在沉没期间弹薬库爆炸时也没有让舰身回复[68]

主要目一览

更多信息 主要目, 新造时计划 (1915年) ...

※ 空白为不明。
※※ 及后增加锅炉室的水平防御到64毫米、机械室83-89毫米、弹药库102-114毫米、舵取室76毫米。

海上公试成绩

更多信息 时期, 排水量 ...

历代舰长

Thumb
1921年5月4日 未改造前的舰桥
Thumb
1932年10月 别府湾
Thumb
1939年4月27日 在宿毛湾的“雾岛”及“赤城”

※资料为基于《艦長たちの軍艦史》16-18页、‘日本海军史’第9巻・第10巻的“将官履历”及‘官报’。

  1. 釜屋六郎 大佐:1914年12月15日 - 1915年12月13日 *兼海军舰政本部舾装员( - 1915年4月19日[69]
  2. 志摩猛 大佐:1915年12月13日 - 1916年12月1日
  3. 松村纯一 大佐:1916年12月1日 - 1917年7月16日
  4. 中村正奇 大佐:1917年7月16日 - 1917年12月1日
  5. 三村锦三郎 大佐:1917年12月1日 - 1918年11月10日
  6. 胜木源次郎 大佐:1918年11月10日 - 1919年11月20日
  7. 横尾尚 大佐:1919年11月20日 - 1920年1月8日
  8. 安村介一 大佐:1920年1月8日 - 1921年12月1日
  9. 寺冈平吾日语寺岡平吾 大佐:1921年12月1日 - 1922年12月1日
  10. 安东昌乔日语安東昌喬 大佐:1922年12月1日 - 1923年11月6日
  11. 坂元贞二 大佐:1923年11月6日 - 1924年12月1日
  12. 藤田尚德日语藤田尚徳 大佐:1924年12月1日[70] - 1925年10月20日
  13. 加藤隆义日语加藤隆義 大佐:1925年10月20日 - 1926年12月1日
  14. 本宿直次郎 大佐:1926年12月1日 - 1927年12月1日
  15. 岩村兼言日语岩村兼言 大佐:1927年12月1日 - 1928年3月10日
  16. 古川良一 大佐:1928年3月10日 - 1928年12月10日
  17. 井上肇治 大佐:1928年12月10日 - 1929年2月8日
  18. 广田穣 大佐:1929年2月8日 - 1929年11月1日
  19. 藤泽宅雄 大佐:1929年11月1日 - 1930年12月1日
  20. 菊野茂 大佐:1930年12月1日 - 1931年12月1日
  21. 宇野积藏 大佐:1931年12月1日 - 1932年12月1日
  22. 北冈春雄 大佐:1932年12月1日 - 1933年11月15日
  23. 高桥伊望 大佐:1933年11月15日 - 1934年11月15日
  24. 丹下薫二 大佐:1934年11月15日 - 1935年11月15日
  25. 三川军一 大佐:1935年11月15日 - 1936年12月1日
  26. 牧田觉三郎日语牧田覚三郎 大佐:1936年12月1日 - 1937年12月1日
  27. 金泽正夫日语金沢正夫 大佐:1937年12月1日 - 1938年11月15日
  28. 多田武雄日语多田武雄 大佐:1938年11月15日 - 1939年11月15日
  29. (兼)久保九次 大佐:1939年11月15日 - 1939年12月27日
  30. 友成佐市郎 大佐:1939年12月27日 - 1940年10月19日
  31. 白石万隆日语白石万隆 大佐:1940年10月19日 - 1941年8月15日[注 2]
  32. 山口次平 大佐:1941年8月15日 - 1942年4月20日
  33. 岩渊三次 大佐:1942年4月20日 - 1942年11月22日
Remove ads

同型舰

注释

注脚

参考文献

关联项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