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青海省 (中华民国)

中華民國時期省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青海省 (中華民國)
Remove ads

青海省,是中华民国华西地区三省之一。

事实速览 青海省, 国家 ...

省名由来

以其境内有青海湖而得名。1928年国民政府以宁海军统领的青海地方设为青海省(藏语མཚོ་སྔོན་ཞིང་ཆེན་)。

管辖范围

Thumb
亚新地学社1936年《袖珍中华全图》的青海省地图

中华民国青海省管辖范围,与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大致相当,东部界线有所变化,包括今甘肃省玛曲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全省面积为667236平方公里。

周围邻省分别为,东界及东北界甘肃省,西北界新疆省,西南界西藏地方,南界西康省,东南界四川省

人口

以下依据中华民国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1934年出版)、内政部统计司编《民国十七年各省市户口调查统计报告》(1931年出版)、主计处统计局编《中华民国统计提要》(1940年出版)、中华民国年鉴社编《中华民国年鉴》(1952年出版,页19-21)所提供的人口数据:

更多信息 调查年代, 户数 ...

随中华民国政府来台人数,据中华民国内政部户政司于民国七十九年(1990年)普查外省籍人口按本省籍分的资料,原青海省籍在台人数为719人,占外省籍269万4917人口当中的0.03%,排行倒数第二(第一是兴安省)。

历史沿革

辛亥革命后,在青海的清朝地方官自动离职。民国元年(1912年),北洋政府废青海办事大臣,改设青海办事长官。9月,袁世凯任命原西宁府知府廉兴为青海办事长宫,任命马麒为西宁镇总兵。民国二年(1913年),廉、马二人共同主持祭海会盟,宣布清帝退位、民国成立的消息,劝蒙藏头人联名致电北洋政府,表示拥护共和。自此青海全境正式归附中华民国。同年,北洋政府改革清代建制,废西宁府,保留西宁道西宁县是道府所在地。马麒到职后,积极扩军,组建宁海军。民国四年(1915年),廉兴被查办,马麒任甘边宁海镇守使兼蒙番宣慰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因此,青海地方结束了前清数百年来政令不一的局面,同时为马氏家族统治青海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民国十四年(1925年),冯玉祥国民军入甘。次年,任马麒为青海护军使,马麒所部军队接受国民军改编。

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西宁道,设西宁行政区长官。民国十七年(1928年),马麒接受国民政府改编。9月17日,南京国民政府令以青海地方建立青海省[1],暂以甘肃省西宁县为省治。10月20日,又令将甘肃省旧西宁道属县西宁、乐都、大通、巴燕戎(化隆)、循化、贵德、湟源等7县划入:“甘肃省旧西宁道属各县与青海形势毗连,应即划入青海省,并定西宁为青海省治[2]。”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20日,省政府在西宁成立,孙连仲为首任省主席。民国二十年(1931年)8月,青海省政府咨请明令撤销青海省土司各职。经国务会议议决,国民政府于8月22日令准。

孙连仲任期不到一年,此后依次由马麒、马麟马步芳任青海省主席或代主席。马步芳主政青海后,集军权与政权于一身。表面上服从国民政府,但在其控制的地盘内享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可说处于半割据状态。其宁海军由初建时的1300余人,到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扩增至15万人,除多次镇压藏、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叛乱,还曾派兵在青南和河西围剿堵截红军第二次国共内战末期,马步芳的宁海军在陇东战役固关战役兰州战役中,被彭德怀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消灭。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5日,解放军进入西宁市,结束了马氏家族在青海省40多年的统治。青海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省,中华民国青海省政府也随之消亡。

Remove ads

行政区划

县、市、设治局

青海省初期仅有西宁、乐都、大通、巴燕戎(化隆)、循化、贵德、湟源等7县级行政区,其后设立多个设治局,部分设治局后来升格为县。部分设治局未经内政部批准,设立后不久便被取消。此时期先后设立的设治局有河曲、和顺、和兴、白玉、星川、香德、海东、哈姜、西乐、祁连、兴海、通新、南屏等。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省政府又拟设江源、河源、柴达木3设治局,但未能实施。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解放军进入青海以前,中华民国在青海省共有1市19县2设治局,境内另有蒙旗29旗。


更多信息 青海省, 行政督察区及盟部 ...
Remove ads

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全省划为7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改划为6区,在离省会西宁较远的第五、六、七区设置行政督察专署。旋因第七区仅辖同德1县,无设置专署的必要,被裁撤:

  • 第五区,专署驻都兰县,辖都兰、共和2县及兴海、通新2设治局。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月增领西乐设治局;5月增领海晏设治局;10月增领香德设治局;同年,海晏、兴海改制县。
  • 第六区,专署驻嚢谦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迁驻玉树县,辖嚢谦、玉树、称多3县。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月增领和兴、和顺2设治局。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仍设第五、第六区行政督察专署:

  • 第五区,专署驻都兰县,辖都兰、共和、兴海、海晏4县及通新、西乐、香德3设治局。
  • 第六区,专署驻玉树县,辖玉树、嚢谦、称多3县及和兴、和顺2设治局。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改第五、第六区为第一、第二区,另置第三区:

  • 第一区,专署驻都兰县,辖都兰、共和、兴海、海晏4县及通新、西乐、香德3设治局。
  • 第二区,专署驻玉树县,辖玉树、嚢谦、称多3县。
  • 第三区,专署驻同德县,辖同德县及和兴、和顺2设治局。

抗战胜利后,废第一及第三区,改第二区为第一区,西宁市及湟中等16县和祁连、星川2设治局直属于省政府。行政院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核准备案:

  • 第一区,专署驻玉树县,辖玉树、嚢谦、称多3县。
Remove ads

行政区划年表

更多信息 西元, 民国纪元 ...
Remove ads

政府体制

省会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2月以前位于西宁县,之后从西宁县城析置西宁市,省会改于此处。

省行政机构

历任青海省军政长官、省政府主席

青海省政府主席
  • 孙连仲(1928年9月17日 - 1931年1月)
  • 马麒(1931年1月 - 1931年8月,马麟代理省主席)
  • 马麟(1933年 - 1936年10月27日,马步芳代理省主席)
  • 马步芳(1937年 - 1949年)

参考文献

备注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