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韩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韩爌(1566年—1644年),字虞臣,号象云,山西平阳府蒲州(今永济)盘底村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生平
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山西乡试举人,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二甲十一名进士,工部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二十二年授编修,二十七年丁忧,三十六年升右中允,四十年十月升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管左春坊印,四十三年升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府事,纂修玉牒,四十四年八月皇太子出阁讲学,为侍班官,任东宫讲官。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五月升礼部右侍郎,仍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事。四十七年任会试副主考官,四十八年二月升本部左侍郎,教习庶吉士。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1],十月升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进文渊阁大学士。天启元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进武英殿大学士,上书请求开经筵、发内帑等俱得到明熹宗允许[2],本年加升少傅、中极殿大学士,加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妄兴汪文言狱[3],副都御史杨涟愤而参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忠贤惊恐,求韩爌解救,韩爌不应[4]。遭魏党李鲁生弹劾,本年致仕,驰驿回籍。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二十六日,杨涟与左光斗同日死于狱中[5]。同年,韩爌去职后又被诬陷贪赃白银二千两,倾家荡产,家人也被打死了[6],韩爌只能居先人墓地[7]。
崇祯元年(1628年)明思宗即位后,十二月,再召为首辅[8][9]。韩爌与天主教人士如徐光启、汤若望有往来,家族中有领洗入天主教者。出任首辅期间,主持了钦定阉党逆案[10],又曾反对兵科给事中刘懋的裁驿之议[11],并向崇祯帝进言收敛了熊廷弼的遗骸[12][13]。崇祯三年(1630年)因门生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事被罢职,正月十五日上疏辞官[14]。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陷蒲州,挟持韩爌之孙强迫见面,韩爌不得不出面。不久忧愤卒,年八十岁[15]。
Remove ads
评价
《雍正山西通志》评价曰:“爌先后作相,老成慎重,引正人,抑邪党,天下称其贤。”
陈盟《崇祯内阁行略》评价曰:“公生平醇正诚笃,忠贞自任,有古大臣之风。而时方绳急,不无柄凿,未克竟其用憎哉!”
王世德《崇祯遗录》评价曰:“上命太监王永祚问方略于首辅韩爌,爌以迁都对。永祚正色曰:“是何言耶?根本重地,宗庙陵寝在焉,何得轻建此议?”上初悉夺宦官权,一心委任大臣,而大臣多此类,上始有轻士大夫意。”
《明史.韩爌传》评价曰:“既向高罢,爌为首辅,每事持正,为善类所倚。”“刘一燝、韩爌诸人,虽居端揆之地,而宵小比肩,权珰掣肘,纷挠杌陧,几不自全。”
《东林列传》外史氏曰:“东林无韩(爌)、叶(向高)二贤,不特无噍类,并三族而祸之矣。 委宛于中,调燮于内,其功钜矣。 余故以二君子为东林宰。”
家族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