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风风雨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风风雨雨〉,是香港电台电视部实况单元剧系列《狮子山下》第十二辑的其中一个单元,仅一集,首播于1992年9月19日。由李怡罗海星曹广荣毛孟静陈安琪主演,单慧珠执导,故事以虚构的“香江”记者访问“红球国”总司令情节,影射无线电视六四事件后派员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李鹏一事,从中反映香港新闻工作者九七回归前夕面临的处境,因题材敏感、起用多位与政治有关的公众人物担任演员、导演抗拒删剪,而备受争议。

事实速览 风风雨雨, 剧集编号 ...

背景

香港公营电台香港电台电视部的《狮子山下》系列始于1973年,旨在以单元剧形式反映社会实况,本以草根阶层题材为主,自1980年代因应社会转变,中产阶层题材逐渐增多[2]。在1992年播出的一辑是该系列的第十二辑[3],其时离1997年香港回归尚有数年,这辑以“后过渡期香港社会面貌”为主题[4](自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起,被称为“过渡期”)。〈风风雨雨〉是这辑的其中一个单元,由单慧珠执导,她从1977年加入香港电台,担任合约导演多年,曾执导多套戏剧作品,《狮子山下》系列的单元中也有不少她的作品,其中1984年的单元〈天生你才〉曾获多个奖项[5][6]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六四事件;1991年9月香港的无线电视获得机会,在北京独家专访被视为主导六四事件中官方行动的国家领导人——国务院总理李鹏,由资深记者袁志伟进行访问,剪辑成特备节目《中国总理专访》,访问过程中袁志伟对李鹏表现友好,未有问及敏感话题,一些香港人认为他刻意讨好北京政府,成为其新闻工作生涯的争议之一[7][8];据《壹周刊》当时的报道,无线电视的新闻总监邓惠钧亲自赴北京商讨及在访问现场监督,本来安排袁志伟与另一资深记者李汶静分别负责中文与英文版本的提问,李汶静因抗拒不可临时追加提问的规限,临阵拒绝参与,而节目最终的收视亦不佳[7]。〈风风雨雨〉的故事被认为影射这些事件。[4][6][9][注 2]

Remove ads

剧情大纲

故事序幕描述一个名为“红球国”的国度,当地的儿童在教育里只能接触红色的平面球,某天儿童们发现一个白色的立体圆球飘到红球国上空,产生憧憬;他们成长为青年后仍想以骑脖子的方式触碰白球,突然当权者的枪声将圆球击破,青年群起反抗[1],然后红球国总司令姜海指挥军队开枪,造成伤亡。(影射六四事件)

开枪事件发生后,“香江”的“第三间电视台”与红球国协商,派员前往红球国就该事件对姜海进行独家专访。红球国对专访提出了所有问题需经事先审批,不可跟进发问等诸多限制,第三间电视台新闻部总监焦明看出姜海只欲借机自我宣传,担心电视台沦为红球国的喉舌,电视台的老板包一龙极为看好此事,劝告焦明先接纳条件,再行协商。焦明与副总监罗汉生筹谋如何突破限制,做出符合新闻专业的访问。他们挑选了记者毛小孟担任访问人,但小孟临场问出连串未经审批的尖锐问题,访问被红球国人员中断;负责幕后制作的记者陈家淇临危受命,顶替小孟继续按规限完成访问,期间她只能以表情表达出对姜海回答的质疑。

焦明等人回到香江后着手对访问进行剪辑,并尝试拒绝老板包一龙的干涉,老板展露出只重视节目商业价值的嘴脸,在其心中新闻与各种演出无异。另一方面,被撤换的毛小孟感到不忿,认为焦明向权力妥协,召集一批同事向他讨说法,又批评陈家淇是充当演员而不是记者,最后递上了辞职信。老板看过剪辑片段后,对家淇的表情感到不满,甚至要求像戏剧组那样进行补拍。家淇对自己当时的无可奈何之举,感到羞愧,亦向焦明请辞。老板命人剪辑一个只有姜海特写镜头的版本,焦明与汉生则决意牺牲事业亦要让自己的剪辑版本面世。节目播出当晚双方角力,最终焦明与汉生失败,请辞而去。及后他们召开记者会,表明心迹。[注 1]

Remove ads

演员表

更多信息 演员, 演员背景 ...

此单元起用多位与政治有关的公众人物担任演员,成为话题[1]。亦有香港电台各部门的职员参与演出[11],如林松文[注 6]

制作、播映与争议

〈风风雨雨〉借着影射真实事例的情节,探索新闻界如何处理对于高官的采访[12];反映九七回归前夕的政治环境下新闻工作者所面临的干预、压力[11][注 1][12]。导演单慧珠表示自己与被影射的电视台新闻总监是朋友(未有明言姓名),但为了避嫌未有向对方查询取材,且播出前已有半年没有与对方联络,因觉得此剧会使其伤心[1]

单慧珠在构思剧本时及开镜前一天曾两度被香港电台要求删减内容,包括被台长副手云影畦召见[注 7],要求删去红球国儿童接触白球之序幕,此幕在单慧珠与管理层多番争持下被保留下来[1]。单慧珠拍摄的版本为90分钟(即两集长度),她认为只有此长度才能充分表现整个故事,并曾作出宁可辞职也坚拒删剪的心理准备,但香港电台也坚持只能以一集长度播出,最终单慧珠为了让此作品能面世,无奈接受[1]。当时坊间猜测此单元题材过于敏感,会刺激中方,香港电台高层基于政治压力,为了减低影响,希望一集播完[1]。该台电视部一般节目总监明伟仪则否认删剪至一集的要求出于政治压力,他解释这只是遵从原来的播放计划,单慧珠拍出两集是不符合约,并形容她是“艺术家脾气”、“太意气用事”[1]。单慧珠在此事后,被香港电台调往教育电视组,1996年她移民夏威夷[5][6][注 8]

该辑《狮子山下》在无线电视翡翠台首播(每周播映一集),〈风风雨雨〉原定于9月12日作为第五集播出[11],后因剪辑问题调动至9月19日[17],变为第六集。2015年作为《狮子山下经典重温》第二辑的第五十二集重播,并附有学者吴俊雄舒琪、《狮》系列常用导演王璐德关于此单元的对谈[注 1]

〈风〉在播出前已被预料将受到香港左派报刊(或称亲中)的抨击[2]。该辑《狮子山下》陆续播映后,较早播出的单元〈面具〉(王璐德执导)、〈归去来兮〉(许鞍华执导)均遭到左派报刊抨击[2][4][9]。一些时事杂志概括了当时的情况,《镜报月刊》的文章指题材最敏感的〈风风雨雨〉播出后受到的抨击最大[4],《九十年代》的文章则称“〈风风雨雨〉之前的炮火已经很够分量了......”[9]。《文汇报》刊登的一篇文章举例指出中国领导人曾应对尖锐问题及跟进提问,质疑〈风〉的剧情有误导之嫌[18]。整体层面上,左派报刊批评香港电台作为公营电台却只容纳某一种政治倾向的声音,不少节目“制造民意”,误导市民;港英政府故意纵容香港电台破坏中港关系中英关系[9];香港电台方面亦多番反驳,称剧集只是反映现状[4]

Remove ads

备注

Loading content...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