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首都圈国电暴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首都圈国电暴动是于1973年4月24日在日本东京发生的暴动事件,在日本又称4.24騒动、4.24事件。事件起因于日本国有铁道财政恶化而计划削减编制,国铁工会(国铁劳动组合与国铁动力车劳动组合,分别简称国劳与动劳)发动按章工作工业行动,结果通勤列车严重脱班,导致大量乘客暴动,影响范围包括诸如新宿站等主要车站,共有38个国铁车站。因此国铁停驶至第二天早上高峰时段后,共600万名乘客受影响。这是日本国铁史上最严重的乘客暴动,也可说是1973年3月的上尾事件乘客暴动的后续。
此条目可参照日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起因
日本国铁的工会“国铁劳动组合”于1973年3月,因劳资纠纷发动按章工作,导致高崎线上尾站乘客暴动(上尾事件)后,工会取消工业行动并恢复与国铁谈判,但对于列车应由一人驾驶(国铁立场)还是二人驾驶(工会立场),双方一直无法达成协议,工会于是在1973年4月24日再次发动按章工作。
事件经过
1973年4月24日,由于按章工作,国铁各线列车未按时刻表运行而造成混乱。加上国铁员工为了4月27日的总罢工做准备,导致这一天按章工作的程度更加严重。
当日16:30分左右,在下班的繁忙时段开始时,大宫站的东北本线和高崎线列车已因工会的全天按章工作,延误60至90分钟,大量下班乘客滞留鼓噪,部分乘客甚至占据了站长室。埼玉县警方出动,并要求东武野田线和地方巴士协助疏导乘客。同时,东北本线和高崎线的赤羽站也出现乘客鼓噪的情形。
原定19时35分从上野站出发,经宇都宫站往青森的“津轻1号”,因按章工作导致行李运送延误,迟至20时15分才从上野开车,且已严重超载。
在赤羽站的东北本线・高崎线下行月台上,由于列车迟迟不来,旅客们越来越不满。20时左右,车站广播告知开往青森的急行列车“津轻1号”,到宇都宫站区间将做为普通列车行驶。
在“津轻1号”列车抵达赤羽站前,有一列中距离上行电车停靠在月台。月台上约有1500名乘客,因为一直等不到下行列车而极度不满,于是要求“将这辆停著的电车掉头开回去!”。乘客们随后将司机员拖下车,并开始破坏这列电车。
20时30分左右,“津轻1号”抵达赤羽站,但列车已严重超载,久候的众多旅客无法上车。挤满月台的乘客包围了机车,吓跑了司机员,然后乘客开始砸破车窗并破坏列车,结果“津轻1号”就滞留在该站。国铁广播希望乘客改搭京滨东北线列车。
然而京滨东北线的北行列车也因按章工作所致的延误,以及赤羽站前的号志机故障而停止运行,乘客于是下车沿着铁轨走向车站。
21时左右,赤羽站各线月台上挤满了6,000名乘客,众人开始暴动,冲进站长室并与赶到的镇暴警察对峙。大约21点30分,停靠在1号线的京滨东北线开往矶子站的电车车厢内,有人点燃了从乘务员室拿出的发烟筒并破坏车内。22时30分左右,有人在驾驶台上纵火[1]。
赤羽站为主要车站,所有来往埼玉县与东京都之间的路线都通过此处,此中断导致混乱波及到山手线等其他路线,暴动也随之蔓延到其他车站。同时不满的乘客间还发生了争执与打斗,有人因此受伤。
在上野站,于21时以前,不耐久候的旅客向开往高崎线笼原站的列车投掷石块,高崎、东北两线电车的驾驶员被从电车上拖下来带走。在7号月台,约3,000名乘客开始破坏,点燃从乘务员室拿出的发烟筒并在车内纵火,或打破车窗玻璃。上野站因暴动而瘫痪,虽然警察在21时到达,但现场已全面失控,暴徒开始破坏剪票处的办公室和售票处,职员们担心生命安全而逃走。到凌晨0点20分左右,大厅有人纵火,无法开动的列车资讯看板被收集起来扔进火堆中[1]。愤怒的乘客丢掷石块和看板击中了其他乘客而引发争执,群众在火堆前相互推挤,甚至有人因此全身烧伤,最后导致数百人受伤。混乱之中车站的保险箱被破坏,约600万日圆现金被不明人士抢走[2]。
由于上野站发生暴动,新宿站也在21时10分左右出现骚动。21时30分左右山手线停驶,站方广播通知乘客转乘至地铁及私铁各线时,乘客涌向站长办公室。22时左右,西口的精算所和商店遭到攻击,东口的铁路警察办公室被纵火。暴动一直持续到4月25日早上7点左右,新宿车站的暴动人数最多高达2万人[1],事件中有数百名乘客受了轻重伤。在1984年出版的《新宿车站90年之发展》中,提到车站职员坚守岗位努力维持秩序,后来获颁感谢状。
此外,在涉谷站、秋叶原站、有乐町站等,共计38个车站,同时发生多起破坏、纵火等暴动事件。据称群众总数超过32,000人。部分暴徒抢夺车票、现金及商店商品,估计单仅现金损失即超过1,000万日元。在池袋站因群众斗殴导致多人受伤,在神田站则有人向计程车投掷石块。新桥站因车站设施被破坏,疑似发生瓦斯泄漏。除了铁路设施遭破坏,周边商店、住宅、公共设施、汽车等也有受损,还有无辜路人或邻近居民遭遇投石、窃盗、殴打等暴力行为。
暴动造成多人受伤,至25日凌晨总计出动了200多辆救护车,因救护车在医院大排长龙,造成周边道路堵塞。还有伤者自行前往医院,医疗系统无法应付大量伤患,现场一片混乱。有人因等候处理伤势,发生不满而与医疗人员争执,伤者之间又发生斗殴打破了医院窗户玻璃。
警视厅在22时左右命令最大规模的机动队出动以阻止破坏行为,保护站务人员和车辆,并要求各站站长留守现场。在23时30分左右,警视厅向全体警察下达了防止事件扩大、确保列车运行以及逮捕、拘捕不良份子的指令。此外还要求加开私铁电车与公车,并延后末班车收班时间。不过对于同时发生于多处的暴动,仍然未能有效控制,导致有超过数千名群众和路人等受伤,而站务人员不断逃离岗位,也未能协助控制混乱场面。
国劳于21时30分宣布东京地方本部停止遵法斗争,动劳也表示在混乱停止前将配合当局措施。然而21时45分左右,赤羽线、京滨东北线、山手线、东北线、高崎线、常磐线(含常磐线各站停车的列车)已全部停止运行,情况完全无法挽救。
由于大量铁路车辆及设施被破坏,直到4月25日上午10时左右才全面恢复首都圈的列车运行,后来仍被迫大幅减班。国劳自25日起,在东京以外地区继续抗争[3]。
Remove ads
- 东北线、上越线等以上野站为终点站的特急、急行列车,除了因“顺法斗争”误点以外,又因为暴动影响而半途滞留或停开,于是与暴动无关的地区也遭到影响。其中有四班列车停留在埼玉县内的车站,11班列车停留在栃木县内车站,乘客在车内过夜。
- 在青森站,于4月25日有部分搭乘青函连络船欲转乘东北线的旅客,眼见列车无望行驶,包租巴士前往东京。在16时20分左右,在误点了约10小时的下行急行“八甲田”号上,发现了从上野站失窃的131张普通车票。据猜测,嫌犯在暴动时乘机偷走这些车票,但发现没有日期戳印而无法退票换成现金,而将其扔进了“八甲田”号的车厢内。
- 暴动并未对东海道线、横须贺线沿线造成重大影响,但在25日清晨,在大矶站至二宫站之间有施工中的陆桥桥桁坠落,弄断架空电线,该区间直到上午11点左右才恢复通行,加剧了混乱。
- 罢工期间,通常由工会在现场判断是否将修学旅行列车列入罢工对象,但24日动劳召开紧急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将修学旅行列车排除于顺法斗争及罢工对象之外。
- 由于有许多通勤者无法回家,24日晚间营团地下铁增开29班列车,京王帝都电铁增开9班列车,通宵运行。除东急与都营地下铁外,其他各公司也随时准备实施通宵运行。25日早晨,国铁仍未恢复行驶,且因本事件并非预先公布的罢工停驶,众多通勤与通学乘客并未采取提前出门等分流措施,仍于高峰时段涌向营运中的私铁与地铁。与东海道线平行的京急、都营浅草线及京成线最为拥挤,误点最多达30分钟。京急的拥挤程度达平日的2.5倍,且持续至上午10点;东急各线拥挤度是平常的2倍,小田急江之岛线也因藤泽站的转乘运输而达到2倍,各路线大为混乱,采取了进站限制和剪票口限制等措施,但在东武伊势崎线、日光线、野田线和京急等路线有许多乘客上不了车。在横滨站的剪票口附近有5,000人发生推挤,造成7人受伤[4]。
- 山手线范围内的运输主要由营团地下铁与都营地下铁处理,丸之内线池袋站需等待60至90分钟才能上车,其他车站也实施入场限制,并延长高峰时段班表(即增开临时列车)。
- 公车运输也受到影响。在新宿站西口广场,想要搭乘丸之内线的乘客挤到地面层公车总站,公车无法驶入,从上午8点30分到10点左右陷入瘫痪。在池袋站前,等候搭乘公车的乘客大排长龙,当局于是限制一般车辆进入,并将部分乘客疏散到附近的杂司谷公园。
- 25日在松户站有100名乘客因电车停驶,愤而闯入车站办公室,强逼助理站长等人步行到绫濑站。另外在大宫站,上午7点左右也有4,000人聚集与逼问国铁职员,一时造成骚动。当时,该地区如常磐线停驶,就没有可以转乘到东京都心区的替代铁路线(相同走向的私铁筑波快线在的2005年才通车)。
- 25日凌晨,有138人因盗窃、纵火等罪名被逮捕。
- 截至25日凌晨,共有138人因窃盗、纵火等罪名被逮捕(新宿站43人,上野站35人等)。
- 暴动造成的大量伤患使各医疗机构应接不暇,有些院所的病床不足,且有暴徒因伤患无法立即接受治疗而破坏了医疗设施。
- 依据不完全的统计,包括国铁职员、群众、旅客及周边居民在内,至少有2,000人以上受伤。
Remove ads
受灾情况
国铁于26日统计损失金额如下,并由矶崎叡总裁于26日的众议院运输委员会中报告[5][6]。
国铁损失金额
- 总损失金额:9亿6000万日元(以下为细项)
- 车辆:1亿日元
- S级损害:有数个编组因严重损坏而无法行驶,需报废并补充新制的车辆,。
- A级损害:有23个编组需进场修理。
- B级损害B:有36个编组可在电车区处理,约在1周内。
- C级损害C:有32个编组仅有玻璃破损等可在1天内。
- 建筑物:1亿2000万日元
- 电气机械设备:4亿1000万日元(包含电脑等)
- 自动售票机:1亿3000万日元,东京都内约3000台自动售票机中,208台无法使用。
- 车票退款:2亿日元
其他
- 铁道弘济会损失:数千万日元(包括售货亭的损坏等)
- 货物运输量减少:47万吨(包括生活必需品10万吨)
- 受伤人数:2000人以上(包含国铁职员、暴动群众、路人、附近居民等)。
此外,上野、神田、有乐町等站的绿色窗口受损而暂时无法营业,其指定席车票的销售被改至秋叶原、东京、新桥等车站。神田车站在5月初重新开始,但其他两站的恢复时间未定。由于车辆损坏规模前所未有,国铁在一段时间内被迫减班。
除了上述地面设施的损害外,仍继续进行全国范围的罢工,生活必需品的运输量下降,于是运输省根据《道路运送法》第34条[7],命令一般运输业者进行代行运输,于4月27日起实施。该条款规定,在灾害运输或维持公共生活所需的运输手段显著不足时,运输大臣可命令业者进行代行运输。在3月因上尾事件而知名的罢工中已有实施,但当时是由国铁自行与业者签约,而此次则是基于法律的强制命令,也是1951年该条文制定以来首见之状况。当时国铁平日每天有19班生鲜食品急送列车,改由公路运输则需要500辆卡车与大约10倍的运费,每日费用达1亿日元,差额由国家补助[8]。
受到暴动及其后于4月27日开始的总罢工所影响,1973年黄金周运输受到重大影响。连假前半段因列车停驶,许多旅客只好取消行程,运输业绩较前一年大幅下降。而且黄金周期间民众的旅行距离也趋向缩短[9]。
Remove ads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