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佳藝電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香港佳艺电视(英语:Commercial Television),简称佳视、CTV,是香港第三间免费商营电视台,1975年9月7日下午6时正启播,[1]1978年8月22日结业停播。
Remove ads
历史
1973年,根据广播发展工作小组的建议,港英政府决定增加两间无线广播电视台[2],并在同年2月邀请有兴趣的投资者参与竞投,最后中文电视台有两个竞投者,而丽的电视为中英文电视台牌照唯一的竞投者。同年8月10日,港英政府发出两个无线广播电视的经营权,佳艺电视以“商业电台电视部”名义获得“中文电视台”经营权,丽的电视亦获得新的“中英文电视台”经营权:这意味着佳艺电视跟其他两间电视台(无线电视及丽的电视)不同,佳视只可以开设一个中文(粤语)频道,而另两台则开设中文及英文频道各一。
1975年春季,商业电视正式更名为佳艺电视;同年3月17日至7月15日,佳艺电视委托光启文教视听节目服务社举办节目制作人员训练班,参加人数27人[3];这一年,中国电视公司节目部经理翁炳荣协助佳艺电视的创建。
佳艺电视的台徽是以六个成120度角之线条所组成的环状六角形,代表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而“御书数”被嘲成香港粤语俚语“预输数”,意为“预料会失败”[4]);无独有偶,六角形亦正好代表佳视的六个主要股东:商业电台、林炳炎家族、怡和洋行、《星岛日报》、《华侨日报》及《工商日报》。在佳视创台的六个股东当中,商业电台拥有最大的主导权,故由商台董事长何世义(即何佐芝)兼任佳视总经理(《工商日报》东主何世礼为其异母兄);直到1976年林炳炎家族入股,则改由林秀峰出任佳视总经理。商业电台更一度创办“佳视足球队”为佳视做势,其后却因佳视结业而作罢;当时任职商业电台的伍晃荣曾为该足球队的领队。[5]
佳视总部“佳艺电视大厦”位于九龙塘广播道1号A,今“香港电台电视大厦”。佳视启播后,广播道所在的小山丘集结了香港五间电子传媒的总部,因此被称为“五台山”。[4]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佳艺电视一推出《射雕英雄传》,就轰动全港;而俏丽可人的米雪因为演活了黄蓉,旋即成为炙手可热的女星,片约不绝。而当时丽的电视与无线电视都争相邀请米雪拍剧;最后由于无线电视出价极高,邀得米雪拍《绝代双骄》。
Remove ads

1978年初,佳视以高薪罗致无线电视助理总经理周梁淑怡及其多名主要下属,包括叶洁馨、刘天赐、卢国沾、林旭华、石少鸣,他们被统称 “佳视六君子”。佳视又以高成本招请原任职于无线电视的幕前及幕后人员效力,使全台职员人数由1978年初的约600人增加至800多人[6]。
周梁淑怡于1978年7月1日为佳视推出“七月攻势”,并于香港进行大规模宣传活动,包括连续多日于多份报章刊登全版广告,又于尖沙咀码头派发卡式录音带以宣传新节目。七月攻势包括多部重头剧集:郑裕玲、米雪主演的《名流情史》,徐克导演、余安安主演的《金刀情侠》,加上《推理剧场》、《急先锋》,及香港电视史首创的成人清谈节目《哈啰夜归人》等。
可惜,七月攻势推出后,收效及收视率增长皆未如预期;同时又因花费大量资金,令佳视的营运资金迅速耗尽。加上政府要求整顿佳视资金,周梁淑怡与佳视六君子集体辞职[6],周梁的呈辞于8月4日获佳视董事局接纳而触发罗生门事件[7],在佳视结业前十多天,李雪庐接替总经理一职[8]。

佳视不惜工本制作电视剧,又以高薪招揽多名管理职位人员及演员,消耗大量资金,广告收入却跟不上经营开支,导致亏损严重,于是引入林氏家族的资金(以文化基金的形式)注资;据当时作为林氏班底加入佳视成为行政人员的前无线电视艺员刘纬民表示,在佳视的晚期,其他股东不愿意再注资到佳视,只有林氏兄弟愿意继续注资“玩落去”(玩下去)[9],随着林氏注资日增,令港英政府认为可能这与牌照条款有抵触,因此总督会同行政局在1977年12月下令电视咨询委员会调查。调查后,当局在1978年7月31日致函佳视,不准许个别股东大量注资到佳视,并需要在1978年12月31日前还债予林氏家族;同时着令佳视整顿若干与公司组织有关的事务,否则港英政府会在1979年4月按法例规定,吊销其营业牌照。周梁淑怡的班底与林氏有关缩减电视台开支的讨论破裂,结果集体辞职,发生以上提到的“佳视六君子事件”。
在佳视结业或倒闭后前夕,包括林氏兄弟在内的董事局集体请辞,令佳视最后的十多天,整个管理层成为真空状态;刘纬民亦打算请辞,曾经与林氏接触,林氏表示“间公司唔掂架啦”(公司已经不行了)[9]。1978年8月22日早上,佳视开始以来三年,突然发表声明宣布因财政投资问题陷入困境下而停止运作,并在总部大门外贴出告示,表示当日起停播;此消息在停播前4天已由董事局作出紧急会议,经过日以继夜的讨论后,最后作出停播的决定。同时,有佳视职员向法庭申请将佳视清盘。[10]然而在2000年至2001年亚洲电视本港台播出的剧集《电视风云》里,以影射方式把佳视结业原因归咎于港英政府不容许“问题资金”入股香港电子传媒。
1978年7月,拍摄的尚未完成《名流情史》后,然而;同年的资金问题已倒闭。
1978年9月7日,香港最高法院委任注册总署破产管理官霍斯为临时清盘官,接管佳视资产。同日下午,300多名佳视前职员、艺员到港督府门外请愿,以佳视新闻部编辑兼首席主播何钜华为首,向港督副官递交请愿信,并臂缠黑纱于港督府门外静坐4个半小时,要求港英政府“追究一切有关佳视之责任承担,尽速恢复电视台之播映,及保障电视专业人员之就业权益”[11]。佳视职员、艺员先后3次到港督府请愿。但香港皇家警察于10月3日清晨拘捕何钜华、徐圣祺、朱克及林旭华,并对4人及全体职艺员提出“非法集会”的检控[12]。结果佳视在同年10月19日被法庭颁令清盘。[10]
同年在佳视结业后清盘翌年,电视咨询委员会决定不再考虑增设第三间电视台,以免重蹈佳视覆辙。
佳视从开始到结束,创业资本二千万港元,商业电台贷款五百万港元,林氏兄弟注资四千八百万港元,合共七千三百余万港元,结业时有七百余位员工。[13]
佳视结业后,佳视大批经过培训及具备电视广播经验的台前幕后人员,皆纷纷转职到无线电视及丽的电视(亚洲电视),甚至有部分转战电影界,为香港电视及电影界在197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的黄金时代写下序幕。
Remove ads
直到201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出第三及第四个免费电视牌照之前,香港免费电视一直维持两台(无线电视及丽的电视,丽的电视于1982年股权易手、改组为亚洲电视)争雄的局面,其后至今造成无线电视“一台独大”40年的局面。不过,随着香港政府推出香港电台数码地面电视及正式发出新电视牌照的决定,再加上亚视在2016年4月2日因为免费电视牌照不获续期而停播,香港的电视界可能会有新发展。2016年4月2日凌晨,亚视停播,港台电视接管亚视的模拟电视频谱、另提供数字电视广播。而新成立的免费商营电视台港娱ViuTV,则接管亚视部分数码频谱,在亚视停播后数天正式启播。
佳视结业后,佳艺电视大厦曾一度成为无线电视的“制作分厂”(Production Annex);1988年,无线电视总部从广播道迁到清水湾电视城后,佳艺电视大厦成为现在的香港电台电视大厦。
前广播处长张敏仪表示,1975年商业电台董事长何佐芝创办佳艺电视,一年后已将股份全售予他人;其后佳视突然结业,和何佐芝无关,但他站出来、慷慨地用自己的钱支付佳视员工遣散费,“佢嘅仁厚精神,所有老板都应该学吓”(他的仁厚精神,所有雇主都应该学习)。
Remove ads
发牌条件
佳艺电视在竞投牌照时自动提出多项条件,包括:保证每一股东不会拥有超过15%之股权[6];星期一至五晚黄金时段播放两小时教育节目(这个亦是佳视的死穴之一),下午5时至6时则播放香港电台制作之节目[14]。
在位十多日的佳视最后一任总经理李雪庐于其回忆录《李雪庐回忆录》中指出,佳艺电视放弃开设英语频道、并于中文粤语频道黄金时段播放教育节目的安排,概念由马评人简而清提出;但这安排等于只是半个电视台,难以摊分制作成本[8]。前佳视总经理周梁淑怡则承认,这个条件是她于无线工作时向政府提出类似的意见,但佳视这些教育节目也“赚钱”的。[15]
节目表
佳艺电视开播当天(1975年9月7日)的节目表:
佳艺电视开播初期的一周节目表:
Remove ads
发射频道
节目
佳视的牌照条款,有两点明显与无线及丽的不同。其一是佳视只有一个中文粤语频道,无线及丽的则同时开设中文粤语及英语频道各一;其二是佳视须在星期一至五晚9:30至11:30这两小时,播出教育节目[14],期间不得加插广告,无线及丽的则没有此规定。因此,佳视为半综合半教育电视台,无线及丽的则为综合电视台。
佳视的教育节目以成人教育为主,并与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前身)和基督教职业训练学校合办[1], 课程包括汽车工程、秘书实务、簿记、室内设计、外语、绘画和插花等,更设有课外导修及考试,合格可获文凭,俨如一间成人遥距教学学校[16]。这也是佳视不能取得收支平衡的原因之一,甚至是最大死穴。因为电视台最瞩目最重点、最能尽量争取最高广告收入的黄金时段,为晚7:00至11:00这4小时。佳视在此规定下,变相被削减星期一至五的黄金时段,至仅有晚7:00至9:30这2.5小时;无线及丽的则没有此规定,都能尽用晚7:00至11:00这4小时黄金时段。可见佳视先天不足,不能与对手公平竞争,导致佳视收入不如对手并陷入财困,结果营运仅短短不足3年,1978年8月22日,便结业停播,香港回复只有两间电视台。
日本的NET电视台(朝日电视台前身)及东京12频道(东京电视台前身)也有相似情况,这两台也曾经是商营教育电视台,然而教育节目欠娱乐性,通常收视较低,难以吸引广告客户,在商言商的牟利经营下,实为商营电视台的经营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1973年11月,日本政府修例,废除商营教育电视台,NET电视台及东京12频道转型综合电视台。但佳视就没有它们幸运,佳视无缘转型综合电视台,财困结业收场,犹如“宣告”商营教育电视频道的“试验”失败。
然而,规定香港免费商营电视台须播放教育节目的条款,在佳视结业后,仍然存在。例如以中小学(及后扩展至学前教育)学童为对象的教育电视(至2020年6月6日起取消,唯2016年起启播的新免费商营电视台:港娱及奇妙,却一直没有播放教育电视);1989年起,也被应用于香港公开进修学院(香港都会大学前身)制作的成人教育节目《进修天地》 (《知识新天地》前身) 。但这些教育节目,只会安排在本身收视偏低、非主流的英语频道的非黄金时段播放,而不会占用旗舰的中文粤语频道黄金时段,以免对免费商营电视台的经营及广告收入,造成太大冲击。
Remove ads
佳视曾经制作过很多被电视迷视为经典的剧集,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佳视更是全世界第一间改编中文武侠小说成为电视剧的电视台;佳视更带领潮流,率先改编金庸武侠小说作电视剧。当中大部分经典古装剧集在银都机构旗下的清水湾电影制片厂借场制片及取景拍摄。景一些著名电视幕后人员及演员如徐克、周梁淑怡、郑裕玲都曾任职于佳视。
- 我家男住客(原名:雑居时代)
- 婚变之谜(原名:)
- 妹妹大哂(原名:美人はいかが?)
- 过山虎(原名:狼・无赖控)
- 父女情深(原名:パパ爱してる!!)
《301部队》时段,是对应无线电视《跳飞机》时段,指1978年7月1日至1978年8月19日期间,逢星期六下午3时01分播映的日本特摄片。
佳艺电视每日提供两节电视新闻,启播初期分别于晚上7:15和11:30播出新闻及天气报告,[1]后来改为每日傍晚6时25分播放《佳视新闻》及晚上8时55分播出《新闻精华》。最初,佳视由商业电台调派播音员杨广培、尹芳玲、金刚等为主播,后来引入专业新闻人员。著名主播何钜华曾长期为《佳视新闻》的主播,而苏凌峰、梁家荣、赵应春则为《新闻精华》的主播。因为佳视在每晚9时起须播放教育电视节目,故此作为全日新闻总结的《新闻精华》较另外两间电视台的夜间新闻时间为早(当时无线的夜间新闻约为10时半,丽的则在10时正),直至倒闭前才在晚上11时半重新加上最后新闻时段。
同时,佳视是香港首家会为本地重大时事制播特备节目的电视台。如在1977年的金禧事件,佳视曾为此制作特备节目《金禧学潮论坛》,当时为金禧中学教师的社会民主连线成员刘子濂(现任社民连主席陈宝莹前夫)曾在该节目上表示,曾在报章撰文指学潮遭革命马克思主义者同盟渗透是受校长关慧贤指使的,而使学潮矛头更倾向同情学生。
其他主要演员
源自无线训练班出身,佳艺电视结业后重返TVB
参见
参考资料及注释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