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鲤鱼伯公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鯉魚伯公廟map
Remove ads

24.255843°N 120.826500°E / 24.255843; 120.826500

事实速览 鲤鱼伯公庙, 基本信息 ...

鲤鱼伯公庙,又称鲤鱼伯公[a]永安宫,是位于台湾台中市东势区东安里的土地祠,建立于大甲溪堤防上,神明以鲤鱼的形象著称。

鲤鱼堤防

此堤防被称作“鲤鱼堤防”,为建立于道光年间,长约30米[2]。随着堤基地形起伏的护堤外观,正若一条俯仰攀洄的鲤鱼;而栉比排列的卵石,颇似鲤鱼鳞片[3]

堤防的建立与大甲溪开始洪水泛滥有关。永安宫所在地东安里,靠大甲溪一带,为东势最早开发的区域。乾隆末年,最早先民沿着今日中寮里匠寮巷和东安里的鲤鱼巷一带聚居,形成街市。后来大甲溪泛滥,土方逐渐被洪水割坍,河道越裂越宽,此地不再是安宁适居,居民逐渐内移。没有迁离的东势居民,于当时街道与溪流之间的斜坡上砌建一条石堆护堤,藉以挡水和保免坍方,巩固临溪街厝安全。当护堤完工后,永安宫一带才又免于洪水患害。[3]

Thumb
堤防顶
Thumb
堤防陆侧
Thumb
堤防河侧
Thumb
堤防尾

鲤鱼伯公

Thumb
庙内
Thumb
石母

因堤防颇似鲤鱼,当地居民便认作“石鲤鱼”,正好弥补当地原先失去神物、造成大甲溪泛滥的风水穴[b]。从此,居民视护堤为神物,特别于护堤起头鸠工建庙。信众雕刻了一尊伯公,置于鱼头位置。为了容纳蜿蜒而来的鲤鱼神,永安宫的架构四周无壁,只有必要的柱子撑起屋顶,形成台湾地区寺庙建筑的少有特例。[3]

1951年左右,代表石鲤鱼的伯公神像被窃。1952年,在找不到原像的状况下,庙方再重刻安装上。[3]

今址为文化街123号[5]

祭祀

此庙地虽已处于东势的边缘地,但此庙依然为东势的信仰重心,以每月农历初二、十六香火最盛,东势的生意人,会依例备齐牲礼前往祭拜。因鲤鱼被认是追求功名成功的象征,所以此庙也是当地学子士子祈求功名的所在,后来还建立了东势文昌庙。当地老辈表示,鲤鱼伯公能示解的项目很多,像是小孩和鸡鸭牲畜等走失也能帮助。[3]

元宵节当日,在鲤鱼伯公庙和北兴里双福祠举办新丁粄比赛。添丁者或新婚者的会员必须准备大红龟粄敬奉福德正神,先各自保密红龟粄大小,当天再比赛大小。比赛之后的红龟粄,则分给会员享用。此外,元宵节当天,鲤鱼伯公庙还举行炸炮城比赛。居民以鞭炮将炮城目标物炸碎后,即有奖金。[6]

庙前并有一颗视为“石母”的石头,当地客家人会让小孩当石母的契子女,并戴上古铜钱形状的神絭,于每年中秋到庙里换絭,以保平安,直至十六岁成年为止[7]

台中市长林佳龙于2015年开始为此庙举办鲤鱼伯公文化祭[7],时间于中秋节前夕[8]

注释

参考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