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黑泽明

日本电影导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黑澤明
Remove ads

黑泽明(日语:黒澤 明くろさわ あきら Kurosawa Akira,1910年3月23日—1998年9月6日),法号为“映明院殿纮国慈爱大居士”,日本电影导演、编剧,是日本电影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也是日本近代电影史的重要人物,被誉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其职业生涯横跨近六十年,代表作包括《罗生门》、《七武士》、《大镖客》、《天国与地狱》、《德苏乌扎拉》、《影武者》、《》等。

事实速览 黑泽明, 导演 ...
事实速览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
Remove ads

生平简介

1910年生于东京都品川区大井町,父亲黑泽勇曾为职业军官。黑泽明在家中排行第七。1928年初中毕业时,兴趣是绘画与文学,特别是以无产阶级探讨见长的俄国文学;二哥丙午于默片时代电影院担任讲评人职务,使他大量接触电影后产生兴趣。

他的专业为艺术及绘画系,1936年加入日本东宝公司当副导演,同时也担任编剧。1943年初次执导了电影《姿三四郎》。同年与日本女演员加藤喜代(艺名:矢口阳子日语矢口陽子)结婚,同年12月20日长子久雄诞生。

1950年的《罗生门》夺下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等几项国际大奖令他声名大噪,令国际开始关注日本电影。1952年的《生之欲》获得柏林影展特别奖(安慰奖),1954年的《七武士》获得威尼斯影展银狮奖。1970年因根据山本周五郎的小说《没有季节的小墟》改编的电影《电车狂日语どですかでん》票房欠佳,1971年12月自杀未遂。1975年的《德苏·乌札拉》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1980年的《影武者》获得了戛纳影展金棕榈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奖等多个国际大奖。1985年的《》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和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奖多个奖,同年被授予日本文化勋章及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协会终身成就奖。1978年执笔写下自传《虾蟆的油》[1],1990年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1998年获得日本每日电影奖终身成就奖以及国民荣誉奖。1998年获得蓝丝带奖终生成就奖,1999年以《一代鲜师》获得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奖。

1998年9月6日0时45分、黑泽明于东京都世田谷区成城的自家住宅因为脑中风逝世,享寿88岁[2][3]。同年9月13日举行告别式,包含冈本喜八司叶子、谷口千吉、仲代达矢香川京子千秋実侯孝贤等人在内约35000人出席[4][5]。黑泽明因为生前无宗教信仰,过身后与先逝的妻子(1985年逝世)合葬在镰仓市安养院 (镰仓市)日语安養院 (鎌倉市),戒名“映明院殿纮国慈爱大居士”[6][7]

Remove ads

合作伙伴

在黑泽明的电影中,三船敏郎出演过16部,志村乔出演过21部,两人都是黑泽明的御用演员,三人也被称作铁三角。三船敏郎本身兴趣是摄影,本欲当摄影师,在误打误撞下被黑泽明看中成为演员,从此两人合作无间,在50年代和60年代拍出多部经典佳片,三船敏郎也凭借1961年的《大镖客》和1965年的《红胡子》两度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称帝,《红胡子》也是两人合作的最后一部电影。

志村乔作为一名优秀的性格演员,他主演的黑泽明电影以1952年的《生之欲》中的绝症课长和《七武士》里的武士首领这两个角色最为人津津乐道。其他黑泽明常用的演员还有千秋实藤原釜足日语藤原釜足加东大介日语加東大介等,而擅演反派的仲代达矢则是黑泽明中后期电影演出阵容的中流砥柱。

黑泽明去世前曾给北野武写了封简讯,上面写道:“北野,你干得很不错。如果没有你,日本的电影的未来将会一片混沌。我希望你能记住我的托付,继续发扬日本电影的传统。”

Remove ads

风格与影响

黑泽明自己曾说他深受美国电影大师约翰·福特的影响,在叙事方式上擅用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法来处理,所以他的电影和其他日本电影大师相比,更加融合了西方特色,因此较容易为西方观众所接受,1985年的《》就完全体现了他东西合壁的艺术表现力。

黑泽明之所以那么受人尊崇,除了他执导才华出色外,通常他都兼任编剧、监制和剪接等数职,堪称全面的电影制作人。因此,他对电影艺术天才的全能掌控力使得他对每出作品都有严格的控制权,个人风格和表现效果能得以完全体现。

此外,电影故事的深度和拍摄手法的灵活运用也是他的成功所在。电影作为一门讲求创意的艺术,黑泽明的电影就表现出了无穷创意,如在《七武士》中,他运用一系列的快镜剪接和摄影变速来补足武士的战斗,让人看得十分过瘾;而在《红胡子》中多次运用上深度镜头以突显人物间的关系亦让人称赞。他的不少拍摄手法也常被不少后来的杰出电影人模仿,如乔治·卢卡斯的《星际大战》系列,杜琪峰的《枪火》以及游戏《对马战鬼》等便活用不少黑泽明的拍摄手法。

电影作品及得奖纪录年表

导演作品

更多信息 上映年, 作品名称 ...
Remove ads

1940年代

1950年代

  • 丑闻 Scandal (1950年)
  • 罗生门 In the Woods(Rashomon)(1950年)-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威尼斯影展意大利人影评奖、美国国家评论奖
  • 白痴 The Idiot (1951年)
  • 生之欲 To Live(Ikiru)(1952年)-日本每日映画赏最佳影片奖、电影旬报年度最佳影片、柏林影展柏林参议院特别奖
  • 七武士 Seven Samurai (1954年)-威尼斯影展银狮奖
  • 生者的纪录 Record of a Living Being (1955年)
  • 蜘蛛巢城 Throne of Blood (1957年)
  • 深渊(沉沦) The Lower Depths (1957年)
  • 战国英豪 The Hidden Fortress(1958年)

1960年代

  • 懒夫睡汉 The Bad Sleep Well (1960年)
  • 大镖客 The Bodyguard(Yojimbo)(1961年)
  • 椿三十郎 Sanjuro (1962年)
  • 天国与地狱 High and Low (1963年)-日本每日映画最佳影片奖
  • 红胡子 Red Beard (1965年)-日本每日映画赏最佳影片奖、威尼斯影展OCIC Award、电影旬报年度最佳影片以及电影旬报年度最佳导演;蓝丝带赏最佳影片

1970年代

  • 电车狂日语どですかでん Clickety-Clack(Dodeskaden)(1970年)
  • 德苏·乌札拉 Dersu Uzala(1975年)-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奖、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金牌奖、法国电影评论协会奖、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意大利电影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1980年代

  • 影武者 Shadow Warrior(Kagemusha)(1980年)-戛纳影展金棕榈奖 、报知映画赏最佳影片奖、每日映画赏最佳影片奖以及每日映画赏最佳导演奖;意大利电影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法国凯撒奖最佳外语片、蓝丝带赏最佳影片、英国影艺学院最佳导演奖
  • Chaos(Ran)(1985年)-圣赛巴斯丁影展OCIC Award、美国国家评论奖;日本每日映画赏最佳导演奖、每日映画赏最佳影片奖、意大利电影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外语片、蓝丝带赏最佳影片、英国影艺学院最佳外语片奖

1990年代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