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齿轨铁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齒軌鐵路
Remove ads

齿轨铁路是一种登山铁路日语山岳鉄道。一般铁路可以攀爬的斜坡坡度约为4%至6%,间中亦可越过短的9%路段。齿轨铁路在普通路轨中间的轨枕上,另外放置一条特别的齿轨。行走齿轨铁路的机车,配备了至少一个齿轮,通过齿轮与齿轨的啮合,克服了黏着力不足的问题,机车因此能够爬上坡度达48%(约25.641)的陡峭斜坡。

Thumb
最斜的皮拉特斯铁路,留意使用的Locher齿轨
Thumb
齿轨铁路运作

种类

左至右:Riggenbach, Strub, Abt, Locher齿轨

齿轨铁路有以下几类:

  • Riggenbach 系统:使用形似梯子的齿轨——齿轨由多块钢板组成,中间每隔固定里程由圆柱连结。这种齿轨发明最早,缺点是制造及维护成本高昂,且转辙器构造复杂。
    • 这种齿轨亦称 Marsh 系统,因为美国人 Sylvester Marsh 同时在华盛顿山的登山铁路中发明了相同的设计。
Thumb
Riggenbach齿轨
Thumb
Von Roll齿轨



  • Abt 系统:得名于该系统的发明者——瑞士工程师卡尔·罗曼·阿布特(Carl Roman Abt)。1882 年,阿布特在钢条上以机器铣切出垂直方向的齿槽,将两到三条齿轨安装在普通钢轨之间,再将相邻的齿轨错开一段距离[1],由此设计出 Abt 系统。在 Abt 系统中,机车的动力齿轮由多组相互错开的齿轮组成,一个齿轮组同时与多条齿轨持续啮合[2];齿轮组可以装在机车导向轮所在的车轴上,也可以独立设置。西海岸荒野铁路(West Coast Wilderness Railway)的蒸汽机车,以及尼尔吉里山铁路(Nilgiri Mountain Railway)的“X”级机车,均为设有独立齿轮组的 Abt 系统机车。
    • 阿布特原先任职于里根巴赫(Riggenbach)位于奥尔滕(Olten)的工厂,以及由其发展而来的 IGB 齿轨机车公司;在设计出 Abt 系统之后,他于 1885 年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 虽然 Abt 系统相较于 Riggenbach 系统,在同等长度之下齿轨重量较轻、建造成本较低,但 Riggenbach 系统更为耐磨[3]
    • 首先使用 Abt 系统的是德国的哈尔茨铁路(Harzbahn),于 1885 年通车[3]。日本铁路横川至轻井泽路段的碓冰峠于 1893 年使用 Abt 系统,而现在大井川铁道的井川线仍在使用Abt齿轨系统。
  • Strub 系统:与 Abt 系统类似,但只用一条较宽的齿轨。这种系统因为维修简单,而越来越受欢迎。
  • Locher 系统:该系统的齿轨将齿铣割在钢轨的两旁,而不是上方;机车则以两个齿轮同时在左右两侧啮合齿轨。这种齿轨不会出现齿轮跳出齿轨的情况,适合攀爬非常陡峭的斜坡。世界最陡峭的皮拉特斯山铁路使用的就是这种齿轨。
  • Von Roll 系统:得名于制造该系统的 Von Roll 公司。该系统可用作 Riggenbach 系统或 Strub 系统的替代品——三者的齿轨中,齿的形状及比例基本相同,但 Von Roll 系统的制造相对容易。

有些铁路使用的是齿轨与黏着组合驱动方式,只在陡峭的路段使用齿轨,其余部分则跟常规的铁路一样。纯粹使用齿轨的铁路机车,动力都在齿轨轮上,其他车轮都只是跟随着转动,是不带动力的。

Remove ads

机车

初期的齿轨铁路使用蒸汽机车运营,其必须要经过大量改装才能上线。与柴油电力机车不同,蒸汽机车锅炉内的水必须经常把热水管及燃烧室璧覆盖,否则燃烧的热力会把这些部分烧熔或使其变软,在压力下发生断裂,造成意外。对于坡度非常高的齿轨铁路,机车的主体结构(包括锅炉和驾驶室)会被造成向前倾的姿态,这样当机车走到斜的铁路上时,机车内部设施就变回接近水平了。这种机车不可以在水平的路段运作,机车所在的线路及维修厂都必须是斜的。

出于安全考虑,在纯粹使用齿轨的铁路上,机车必然是放在列车的尾端,把客车车厢向前推。机车都装有强力的制动刹车装置,通常包括有钳紧齿轨的钳。部分的制动装置由速度控制,当车速太快时便自动启动,以防滑溜。有些齿轨铁路的机车及客车车厢之间是没有接钩的,只靠重力把客车车厢压在机车上。

各国应用

Thumb
瑞士的齿轨铁路

齿轨铁路的攀斜能力不及缆车,不过却可以建成更长、或更复杂的线路。特别是齿轨与黏着组合驱动可以把平地及登山铁路结合,乘客可以无需换乘。有许多铁道采用了齿轨铁路系统:

参见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