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齿轨铁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齿轨铁路是一种登山铁路。一般铁路可以攀爬的斜坡坡度约为4%至6%,间中亦可越过短的9%路段。齿轨铁路在普通路轨中间的轨枕上,另外放置一条特别的齿轨。行走齿轨铁路的机车,配备了至少一个齿轮,通过齿轮与齿轨的啮合,克服了黏着力不足的问题,机车因此能够爬上坡度达48%(约25.641度)的陡峭斜坡。
|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6月3日) | 


种类

齿轨铁路有以下几类:
- Riggenbach 系统:使用形似梯子的齿轨——齿轨由多块钢板组成,中间每隔固定里程由圆柱连结。这种齿轨发明最早,缺点是制造及维护成本高昂,且转辙器构造复杂。
- 这种齿轨亦称 Marsh 系统,因为美国人 Sylvester Marsh 同时在华盛顿山的登山铁路中发明了相同的设计。
 


- Abt 系统:得名于该系统的发明者——瑞士工程师卡尔·罗曼·阿布特(Carl Roman Abt)。1882 年,阿布特在钢条上以机器铣切出垂直方向的齿槽,将两到三条齿轨安装在普通钢轨之间,再将相邻的齿轨错开一段距离[1],由此设计出 Abt 系统。在 Abt 系统中,机车的动力齿轮由多组相互错开的齿轮组成,一个齿轮组同时与多条齿轨持续啮合[2];齿轮组可以装在机车导向轮所在的车轴上,也可以独立设置。西海岸荒野铁路(West Coast Wilderness Railway)的蒸汽机车,以及尼尔吉里山铁路(Nilgiri Mountain Railway)的“X”级机车,均为设有独立齿轮组的 Abt 系统机车。
- Strub 系统:与 Abt 系统类似,但只用一条较宽的齿轨。这种系统因为维修简单,而越来越受欢迎。
- Locher 系统:该系统的齿轨将齿铣割在钢轨的两旁,而不是上方;机车则以两个齿轮同时在左右两侧啮合齿轨。这种齿轨不会出现齿轮跳出齿轨的情况,适合攀爬非常陡峭的斜坡。世界最陡峭的皮拉特斯山铁路使用的就是这种齿轨。
- Von Roll 系统:得名于制造该系统的 Von Roll 公司。该系统可用作 Riggenbach 系统或 Strub 系统的替代品——三者的齿轨中,齿的形状及比例基本相同,但 Von Roll 系统的制造相对容易。
有些铁路使用的是齿轨与黏着组合驱动方式,只在陡峭的路段使用齿轨,其余部分则跟常规的铁路一样。纯粹使用齿轨的铁路机车,动力都在齿轨轮上,其他车轮都只是跟随着转动,是不带动力的。
Remove ads
机车
初期的齿轨铁路使用蒸汽机车运营,其必须要经过大量改装才能上线。与柴油或电力机车不同,蒸汽机车锅炉内的水必须经常把热水管及燃烧室璧覆盖,否则燃烧的热力会把这些部分烧熔或使其变软,在压力下发生断裂,造成意外。对于坡度非常高的齿轨铁路,机车的主体结构(包括锅炉和驾驶室)会被造成向前倾的姿态,这样当机车走到斜的铁路上时,机车内部设施就变回接近水平了。这种机车不可以在水平的路段运作,机车所在的线路及维修厂都必须是斜的。
出于安全考虑,在纯粹使用齿轨的铁路上,机车必然是放在列车的尾端,把客车车厢向前推。机车都装有强力的制动刹车装置,通常包括有钳紧齿轨的钳。部分的制动装置由速度控制,当车速太快时便自动启动,以防滑溜。有些齿轨铁路的机车及客车车厢之间是没有接钩的,只靠重力把客车车厢压在机车上。
各国应用

齿轨铁路的攀斜能力不及缆车,不过却可以建成更长、或更复杂的线路。特别是齿轨与黏着组合驱动可以把平地及登山铁路结合,乘客可以无需换乘。有许多铁道采用了齿轨铁路系统:
- 美国新罕布殊尔州华盛顿山上的齿轨铁路,采用Marsh系统,建于1869年,是唯一完全建于支架上的齿轨铁路,全长5.2公里。
- 美国科罗拉多州Manitou and Pike Peak Railway,采用Abt系统。
- 瑞士伯恩高地少女峰铁路,山上车站位于山体内,为欧洲最高车站。
- 瑞士伯恩高地温根阿尔卑斯铁路,世界最长的连续齿轨铁路,全长19.11公里[4]。
- 瑞士伯恩高地伯恩高地铁路。
- 瑞士皮拉图斯铁路,最斜的路段达48%,是现今世界最斜的齿轨铁路。
- 日本静冈县大井川铁道井川线Abt市代站~长岛坝站路段使用Abt系统。
- 日本群马县旧信越本线曾先后使用EC40型、ED40型、ED41型、ED42型电力机车并采用Abt式齿轨,该路段最大坡度为66.7‰,1963年7月启用新线路后废除。
- 中国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铁路,建造中[5]。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