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葡萄

植物及其果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葡萄
Remove ads

葡萄,古作蒲陶[1],是葡萄属学名Vitis)植物的通称,是一类常见的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其果实是浆果水果,成簇聚集在果序上。

Thumb
酿酒葡萄 Vitis vinifera
Thumb
“白色”(浅绿色)和“黑色”(深蓝色)的鲜食葡萄
事实速览 每100 g(3.5 oz)食物营养值, 热量 ...

葡萄可以生吃,其色美、气香、味可口。也用来酿造葡萄酒,或是用以生产果酱果汁果冻葡萄籽精华素葡萄干香醋葡萄籽油英语grape seed oil等等。葡萄的果实生长没有呼吸跃变(非更年性),即采摘后不会继续释放激素继续自行催熟。

在中国大陆的非广府话地区,“提子”常特指皮薄不易剥离、果肉硬脆、用于生食(而非酿造)的葡萄品种,多产于内蒙新疆,或由外国进口。

欧洲葡萄起源于地中海黑海里海沿岸。在5000年前叙利亚埃及伊拉克、南高加索,与中亚细亚等地即有栽培。后向西沿地中海传到西欧,向东传到东亚

Remove ads

词源

“葡萄”一词源自古大宛语bādāwa,相当于今伊朗语bâdeباده)。“葡萄”一词成为正式名称以前,曾有多种书写形式,《史记》和《汉书》中称为蒲陶、《魏书》里使用的是蒲萄。唐、金、明时用过蒲桃,金代诗人元好问撰《葡桃酒赋》称为葡桃,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和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均称为葡萄

形态

落叶藤本植物,枝蔓细长。单叶互生,近圆形,近全缘或6~9裂,叶缘有锯齿。花序以及由叶变态发育而来的卷须与叶对生。花按性别分布可分为两性花、雌能花(雄蕊较短,花粉不孕)和雌花;野生种常为雌雄异株。每朵花5枚花瓣,顶部连生,花谢时自基部与花托分离,呈帽状脱落,花萼退化至几乎不存在。浆果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有红色、绿色、紫色等,果皮表面有蜡粉。

栽培

历史

葡萄人工栽培的历史开始于6000–8000年前的近东地区。[2]

酵母是人类最早驯化使用的微生物之一,天然存在于葡萄的表皮上,这也促成了葡萄酒等酒精饮料的发明。在现今的格鲁吉亚地区,人类利用酵母生产葡萄酒的考古证据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也是葡萄酒在人类文化中占重要地位的最早证据。[3][4][5][6]迄今已知最古老的葡萄酒庄位于现今的亚美尼亚境内,其建造时间可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左右。早在公元9世纪,中东地区的波斯城市设拉子就以出产优质的葡萄酒而闻名,因此有观点认为西拉葡萄这一优质酿酒品种的命名就源自设拉子。古埃及圣书体中也有栽培紫葡萄的记载,古代希腊腓尼基英语Phoenicians (wine)罗马也都有种植紫葡萄并酿酒的记录。后来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被传播到欧洲的其他地区,随后传至亚洲非洲北美洲

北美也有数种葡萄属物种,也是许多美洲原住民饮食的一部分。早期的欧洲殖民者认为这些种类的葡萄不适合酿酒,于是从欧洲引进了酿酒葡萄。19世纪,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市的农场主埃弗拉姆·布尔英语Ephraim Wales Bull通过引种野生的美洲葡萄培育出了康科德葡萄,这种葡萄后来也成为了美国一种重要的农作物

在中国,最早在《诗经》里就有葡萄的记载,表明早在时代(公元前17世纪初——约公元前11世纪)人们就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了。《周礼》中则有关于种植葡萄的记载。公元前138——前119年,汉武帝时期的著名探险家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大宛带来了欧亚种葡萄及酿酒师。葡萄在中国古代曾被叫作“蒲陶”、“蒲萄”、“蒲桃”、“葡桃”等,葡萄酒则相应地叫做“蒲陶酒”等,词源即可能为中亚古希腊语葡萄一词发音(βότρυς [bó.trys])的转译[7]。葡萄从西域引入后,先至新疆,经河西走廊西安,其后传至华北东北及其它地区。在元代,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达到鼎盛,官方出版的《农桑辑要》中就有对葡萄栽培的指导了[8]。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人酺饮之,则醄然而醉,故有是名”。“酺”是聚饮的意思,“醄”是大醉的样子。故借“酺”与“醄”两字,改易草字头称做葡萄。

Remove ads

方法

葡萄种植后2~3年结果,生产期可达20年。根系发达,吸收根集中在20~60厘米土层中。欧洲葡萄根系在土温7~9℃时开始活动,12~14℃时发生新根。冬芽一般在春季气温达10℃后萌发抽生新梢。叶腋中的夏芽萌发成副梢。生长期要求温暖、阳光充足、夏季长期干燥等。最适宜温度为25~30℃。气温高、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果实着色好、含糖量高。葡萄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地下水位低于1米,大多土壤均可种植,含钙质多的最为适宜。葡萄主要用扦插、压条繁殖。

葡萄果实生长可以以转色期为转折点分为两个时期。转色期之前是果实的形成时期,主要是酸的积累,果实内含有大量苹果酸单宁;转色期之后是果实的成熟时期,主要是累积份。[9]

产量

栽培葡萄最多的国家为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和法国;其次为土耳其、葡萄牙、阿根廷、罗马尼亚和美国等。中国主产区在新疆,约占全国栽培面积30%以上。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2002年的统计[10],全世界有75,866平方公里的土地种植了葡萄。大约71%出产的葡萄被用来酿酒,27%作为新鲜水果,2%被制成干果

现在还没有可靠地依照葡萄品种来统计的葡萄产量。大家一般认为种植最广泛地品种是苏丹娜,在一些地方也被称做汤普森无核,其种植面积至少有3600km2(880,000英亩[11]。第二广泛地品种是阿依仑英语Airén。其他比较普及的品种有赤霞珠、白苏维翁、品丽珠、梅洛歌海娜丹魄英语Tempranillo雷司令霞多丽等。[12]

更多信息 国家, 面积(km²) ...
更多信息 国家, 产量(2009年) (吨) ...
脚注:
无符号 = 官方数据
(A) = 可能是官方,半官方或估计数据May include official, semi-official or estimated data
(F) = FAO估计值
(I) = FAO根据归因法估计

注释: 个别国家的数据没有被计入世界总产量,因为许多国家的产量被该表格忽略。被列在表内的国家的总产量在2010年大约占全世界产量的71.38%。

来源: 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Department: The Statistical Division

Remove ads

种类

葡萄属有81个物种[14],而品种多达上万种[15],其中大多基于原产于地中海中亚欧洲葡萄培育。亚洲和北美也有可食用的物种及栽培品种,但相对较少见。山葡萄是亚洲最重要的葡萄物种,最低可耐-40℃的低温[16],是培育抗寒葡萄的优良亲本,可作抗寒砧木,果实可酿葡萄酒。美洲的葡萄物种(美洲葡萄河岸葡萄英语Vitis riparia砂地葡萄英语Vitis rupestris等)对根瘤蚜有较强抗性,可用作砧木嫁接酿酒葡萄品种;其中美洲葡萄衍生来的杂交品种康科德葡萄北美洲较受欢迎的食用品类,多用于制作各式饮品和甜食。

按种群分类,葡萄可分为四大种群:欧亚种群、东亚种群、美洲种群、杂交种群。

按食用可分为五种:鲜食品种、酿造品种(其中最著名的种类是雷司令、奈加拉、碧霞珠等)、制罐品种、制汁品种、制干品种。

按成熟期可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

酿酒的品种甜度高但口感不佳,籽大皮厚果肉少,不适合直接食用;相对来说食用的品种也因为甜度较低、皮薄风味淡薄而不适合酿酒。

葡萄的著名品种如下:

欧洲

  • Thumb
    Riesling 葡萄
    雷司令
  • Thumb
    赤霞珠
    赤霞珠
  • 奈加拉葡萄
  • 黑后葡萄
  • 康可得葡萄
  • 意大利(葡萄)
  • 贝力A(葡萄)

亚洲

  • 金香葡萄
  • Thumb
    巨峰葡萄
    巨峰葡萄
  • 甲州葡萄
  • Nehelescol
  • 马奶子葡萄
  • 香印提子
  • 猫眼葡萄
  • 翠玉葡萄

美洲

Remove ads

营养

葡萄仅含有微量铁质,每100公克中只有0.36毫克的铁质相当于3%的每日需求,并非优质铁来源。但葡萄多酚、类黄酮、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则可能对人体具有助益。

健康

通过比较西方国家的饮食习惯,研究人员发现,虽然法国人的动物脂肪摄入量较高,但心脏病的发病率在法国仍然很低。 这种现象被称为法国悖论,被认为是由于经常饮用红酒以及其他饮食习惯的保护作用而产生的。 适度饮酒可能通过其轻微的抗凝作用和血管舒张作用来保护心脏[17]

尽管卫生当局通常不建议饮用葡萄酒[18],一些研究表明适度饮用,例如女性每天一杯红酒,男性每天两杯,可能对健康有益[19][20][21]。 酒精本身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22]

宠物禁忌

对猫狗而言,葡萄含磷、锂离子,食用葡萄、葡萄干或含有葡萄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肾衰竭尿毒症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致命。[23][24]

宠物误食葡萄中毒普遍有以下症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食欲减低
  • 嗜睡
  • 虚弱 / 无精打釆
  • 食用后数小时内呕吐或腹泻
  • 按压腹部会痛
  • 脱水
  • 口渴和尿液分泌增加
  • 尿量减少或没有

加工品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