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华代表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36年,中华民国以“中华代表团”为名参加柏林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代表团派出69名运动员,参加田径、游泳、举重、拳击、自行车、篮球和足球六个大项比赛,除符宝卢闯入撑竿跳高的决赛外,其余均在预赛中被淘汰,未取得任何奖牌。同时,还派出了一个武术表演队和一个体育考察团[2]。本届奥运会后来被改编为2008年电影《夺标》。
Remove ads
田径
- 径赛
周余愚、周长星、张造九、郑成山、戴淑国
- 田赛
- 接力赛
- 十项全能
Remove ads
篮球
教练:董守义
于敬孝、尹贵仁、王士选、王玉增、王南珍、王鸿斌、牟作云、李绍唐、沈聿恭、徐兆熊、冯念华、刘云章、刘宝成、蔡演雄,队长为王玉增(北京师范大学篮球校队五虎将)
中国 21-29
秘鲁
拳击
Remove ads
自行车
One male cyclist represented China in 1936.
足球
Remove ads
游泳
举重
都市传说
这些中国运动员在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的报刊上发表了一幅外国人讽刺又嘲笑中国人的漫画: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蓄长辫、长袍马褂、形容枯瘦的中国人,用担架扛着一个大鸭蛋,题为“东亚病夫”。
但新华网认为,此故事也有若干可疑之处。第一,至今尚未有人找到1936年中国人在新加坡看见的那幅漫画,所以这个故事只能算是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说。第二,漫画上画着一个“硕大无比”的鸭蛋,但外国人并不会像华人一样用“鸭蛋”来形容“零”字。且除了1896年一篇英国人的文章以及1936年一幅据说是外国人画的漫画以外,没有看到其他外国人用“东方病夫”或“东亚病夫”来侮辱中国人的资料。[来源请求]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