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00年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选举
选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国民大会第四届国民大会代表选举原本预计于2000年5月6日举行[1]。本届选举总计有6个政党、673位候选人登记参选,选出第四届国大代表共339席,包含233名区域代表、6名原住民代表、80名全国不分区代表、20名侨居国外代表[2]。

选举中止。
然而,随着国民大会延任案、司法院大法官释字第499号解释、及国民大会虚级化等事件,由于选举无办理法源依据,最终由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告中止选举,成为解严以来首场选务进行中途被停办的选举[1]。在国民大会虚级化后,国民大会转为任务型[3]。直至2005年,因应立法院提出宪法修正案,方举行中华民国史上的末届国民大会代表选举,国民大会并于同年冻结、走入历史[4]。
Remove ads
政治背景
在1996年国代选举[5],出现三分天下的局势,中国国民党席次稳定过半,民主进步党 拿下三成的席次,新党亦有一成四的席次。而在同日举行的总统大选,中国国民党提名的“李连配”以五成四的得票率,高票当选首任民选正副总统。
然而,自上届国代选举,国内的政治局势已出现重大的变化。民主进步党在1997年县市长选举[6],一举攻下过半席次,并首度在全国性的选举中,超越中国国民党的得票率,“绿色执政”下的人口亦跨越全国的七成,形成“地方包围中央”的局面。
在1998年立委选举及直辖市长选举[7],中国国民党得以止跌回升,民主进步党未有重大突破,而新党则在内哄的阴影下,政治地位迅速下滑。
在2000年总统大选[8],由民主进步党提名的“水莲配”当选,完成中华民国史上首次政党轮替,终结了中国国民党在台湾长达五十五年的执政。脱离中国国民党自行参选,并拿下第二高票的宋楚瑜,则在选后组建亲民党,对票源重叠的中国国民党、及新党造成极大冲击。
本届选举预计是政党轮替以来的首场全国性选举[9],对往后的国内政局发展具有重大的指标意义,但由于修宪争议,选举处于未定之天,因而导致登记作业冷清,及部分选区出现登记不足的情形。
Remove ads
第三届国民大会第五次会议时,国民大会党团共有4党1派,包括中国国民党党团、民主进步党党团、新党党团、第四党团、以及在该会期中成立的亲民党党团。[10]

选举法源及办法
第三届国民大会代表任期至2000年5月19日结束,依据1997年7月21日修正公布之宪法第四次增修条文规定,中央选举委员会原本预计于2000年5月6日举行本届选举投票,并于2000年4月13日截止候选人登记。
国民大会延任案是历次修宪中最引起社会争议的一次,于1999年9月15日公布[11][12]。虽然本次议案以“选制改革”为名,然而由于涉及总统、立法委员、及国民大会代表的延任,其中国民大会代表任期延长至2002年6月30日,长达二年之余,而引发舆论批评。最后,司法院大法官作成释字第499号解释,明确指出修宪议事程序有重大瑕疵,修宪实质内容违反宪政精神的本质,修宪结果于2000年3月24日起失效。
各政党参与状况
第四届国大代表选举候选人登记于2000年4月13日截止。总计有6个政党、673位候选人登记参选[13],应选名额共339名。
经由中央选举委员会审定,本届选举共计7位候选人不符合参选资格[13]。
![]() | 此章节尚无任何内容,需要扩充。 |
各政党全国不分区代表候选人名单:
选举中止
依据2000年4月25日修正公布之宪法第六次增修条文规定,国民大会虚级化,转为任务型,在立法院提出宪法修正案、领土变更案,或提出总统、副总统弹劾案时,才举行选举。在本届选举无法源依据的状况下,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告中止选举。中央选举委员会正在办理的相关选务,也于同日停止。
后续影响
本届选举是解严以来首场选务进行中途被停办的选举,而国民大会的虚级化,亦对台湾政局影响深远[3][14]。
国大代表选举的取消,影响到政党发展,国民党防止新成立的亲民党借由选举抢攻席次、巩固根基,同时也造成立法院的重要性大增。
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出现重大变化[15],国民大会大多数职权移转给立法院,使其实质成为“单一国会”。原本属于国民大会职权包括罢免正副总统、补选副总统、听取总统国情报告、议决领土变更、及行使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三院人事同意权全数移转给立法院。国民大会仅保有复决立法院所提之宪法修正案、领土变更案、及议决立法院提出之总统、副总统弹劾案等三权。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