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5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是由国际汽联举办的年度一级方程式赛车赛事。
2005年国际汽联世界一级方程式 锦标赛赛季 |
|
车手冠军:费尔南多·阿隆索 车队冠军:雷诺 | |
上届:2004 | 下届:2006 |
支援系列赛:GP2系列赛 |



德国传奇车王迈克尔·舒马赫世界冠军5连冠纪录终止,西班牙天才晚辈费尔南多·阿隆索首度封王,也由此成为F1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此记录其后于2008年被刘易斯·汉密尔顿超越)。
车手与车队
以下为参加2005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的车队及车手:
车队 | 制造商 | 底盘 | 发动机 | 轮胎 | 车手名单 | 测试/预备车手 | |||
---|---|---|---|---|---|---|---|---|---|
No. | 正赛车手 | 场次 | |||||||
![]() |
法拉利 | F2004M F2005 |
法拉利053 法拉利055 |
B | 1 | ![]() |
全部 | ![]() ![]() | |
2 | ![]() |
全部 | |||||||
![]() |
英美-本田 | 007 | 本田RA005E | M | 3 | ![]() |
1–4,7–19 | ![]() | |
4 | ![]() |
1–4,7–19 | |||||||
![]() |
2 | ||||||||
![]() |
雷诺 | R25 | 雷诺RS25 | M | 5 | ![]() |
全部 | ![]() | |
6 | ![]() |
全部 | |||||||
![]() |
威廉姆斯-宝马 | FW27 | 宝马P84/5 | M | 7 | ![]() |
全部 | ![]() | |
8 | ![]() |
1–15 | |||||||
![]() |
15–19 | ||||||||
![]() ![]() |
迈凯伦-梅赛德斯 | MP4-20 | 梅赛德斯FO110R | M | 9 | ![]() |
全部 | ![]() ![]() | |
10 | ![]() |
1–2,5–19 | |||||||
![]() |
3 | ||||||||
![]() |
4 | ||||||||
![]() |
索伯-马石油 | C24 | 马石油05A | M | 11 | ![]() |
全部 | 不适用 | |
12 | ![]() |
全部 | |||||||
![]() |
红牛-考斯沃斯 | RB1 | 考斯沃斯TJ2005 | M | 14 | ![]() |
全部 | ![]() ![]() ![]() | |
15 | ![]() |
1–3,8–19 | |||||||
![]() |
4–7 | ||||||||
![]() |
丰田 | TF105 TF105B |
丰田RVX-05 | M | 16 | ![]() |
全部 | ![]() ![]() | |
17 | ![]() |
全部 | |||||||
![]() |
9 | ||||||||
![]() |
乔丹-丰田 | EJ15 EJ15B |
丰田RVX-05 | B | 18 | ![]() |
全部 | ![]() ![]() ![]() ![]() | |
19 | ![]() |
全部 | |||||||
![]() |
米纳尔迪-考斯沃斯 | PS04B PS05 |
考斯沃斯CR-3L 考斯沃斯TJ2005 |
B | 20 | ![]() |
1–11 | ![]() ![]() | |
![]() |
12–19 | ||||||||
21 | ![]() |
全部 | |||||||
来源︰[3][4] |
- 2004年11月15日,福特汽车出售捷豹车队,其股权由红牛以1.1亿美元全数购入,组成改名为红牛车队,将继续沿用考斯沃斯发动机出战2005年度的F1赛季。[5]
- 福特除了把捷豹车队出售外,亦决定将考斯沃斯出售,完全退出F1赛事,这使得乔丹车队不得不在很短的时间内寻找新的发动机供应商。最终在赛季开始前丰田决定为乔丹车队提供发动机,而乔丹车队也就此成为第一个使用丰田发动机的F1客户车队。然而,车队的财政状况岌岌可危,最终埃迪·乔丹决定将车队以6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有意进军F1的米德兰集团。[6] 虽然车队实际已隶属米德兰集团,但米德兰集团最终决定,车队在该赛季将继续以乔丹车队的名称出赛。[7]
- 英美车队在圣马力诺大奖赛上被发现赛车重量过低,未达规例所定的最低重量要求605公斤,因此被禁些参加接下来的西班牙大奖赛和摩纳哥大奖赛。[8]
- 2005年年中,一项欧盟指令禁止在体育运动中投放烟草广告,因此迈凯伦车队决定从匈牙利大奖赛起终止与威斯特的合作。[9]
- 雷诺车队把雅克·维伦纽夫送至索伯车队,换来了詹卡洛·费斯切拉伙拍西班牙年青车手费尔南多·阿隆索。
- 威廉姆斯车队在2005年采用了全新的车手阵容,签下了捷豹车队的马克·韦伯和乔丹车队的尼克·海费尔德。[10][11]
- 胡安·巴勃罗·蒙托亚从威廉姆斯车队转投至迈凯伦车队,取代加盟红牛车队的大卫·库特哈德。[12][13]
- 拉尔夫·舒马赫离开威廉姆斯车队后,加入了丰田车队。[14] 而在上季季尾代表丰田车队参加了两站比赛的亚尔诺·特鲁利决定留队。[15]
- 乔丹车队2004赛季的两位车手都离开了一级方程式,因此车队需要迎来全新的车手阵容。最终车队找来了两位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新人蒂亚戈·蒙泰罗和纳拉因·卡斯基延。[16]
- 米纳尔迪车队在2005年使用全新车手阵容,签下了帕特里克·弗里萨赫尔和克里斯蒂安·阿尔伯斯。
- 英美车队的预备车手安东尼·戴维森代替生病的佐藤琢磨参加了马来西亚大奖赛。
- 迈凯伦车队的正式车手胡安·巴勃罗·蒙托亚受伤后,分别由佩德罗·德拉罗萨代替参加巴林大奖赛和亚历山大·伍尔兹代替参加圣马力诺大奖赛。
- 克里斯蒂安·克林和维坦托尼奥·里尤兹都与红牛车队签约参加至少三场比赛,因此他们将分享本赛季的比赛席位。克里斯蒂安·克林以正式车手参加了首三站赛事,[17] 维坦托尼奥·里尤兹以预备车手身份在圣马力诺大奖赛起接替车手席位,直至加拿大大奖赛才把车手席位还予克里斯蒂安·克林。[18]
- 罗伯特·多恩博斯原先是乔丹车队的预备车手,后来米纳尔迪车队的帕特里克·弗里萨赫尔因赞助问题而离队,罗伯特·多恩博斯在季中加盟了米纳尔迪车队。而乔丹车队的预备车手空缺将由弗兰克·蒙塔尼和尼古拉斯·基萨接替。
- 威廉姆斯车队的预备车手安东尼奥·皮佐尼亚取代感到严重头痛的尼克·海费尔德参加了意大利大奖赛。后来,尼克·海费尔德发生交遇事故,被迫缺席本赛季剩余的比赛。最终由而安东尼奥·皮佐尼亚继续代替尼克·海费尔德为威廉姆斯比赛。
大奖赛
场次 | 大奖赛 | 赛道 | 日期 |
---|---|---|---|
1 | 澳大利亚大奖赛 | 墨尔本大奖赛赛道 | 3月6日 |
2 | 马来西亚大奖赛 | 雪邦国际赛道 | 3月20日 |
3 | 巴林大奖赛 | 巴林国际赛道 | 4月3日 |
4 | 圣马力诺大奖赛 | 伊莫拉赛道 | 4月24日 |
5 | 西班牙大奖赛 | 加泰罗尼亚赛道 | 5月8日 |
6 | 摩纳哥大奖赛 | 摩纳哥赛道 | 5月22日 |
7 | 欧洲大奖赛 | 纽博格林赛道 | 5月29日 |
8 | 加拿大大奖赛 | 吉尔·维伦纽夫赛道 | 6月12日 |
9 | 美国大奖赛 | 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道 | 6月19日 |
10 | 法国大奖赛 | 马尼库尔赛道 | 7月3日 |
11 | 英国大奖赛 | 银石赛道 | 7月10日 |
12 | 德国大奖赛 | 霍根海姆赛道 | 7月24日 |
13 | 匈牙利大奖赛 | 匈牙利赛道 | 7月31日 |
14 | 土耳其大奖赛 | 伊斯坦布尔赛道 | 8月21日 |
15 | 意大利大奖赛 | 蒙扎国家赛车场 | 9月4日 |
16 | 比利时大奖赛 | 斯帕-弗朗科尔尚赛道 | 9月11日 |
17 | 巴西大奖赛 | 若泽·卡洛斯·帕塞赛道 | 9月25日 |
18 | 日本大奖赛 | 铃鹿赛道 | 10月9日 |
19 | 中国大奖赛 | 上海国际赛道 | 10月16日 |
来源:[19][20] |
分站成绩及积分榜
赛程 | 大奖赛 | 杆位 | 最快圈速 | 冠军车手 | 冠军车厂 | 报告 |
---|---|---|---|---|---|---|
1 | ![]() |
![]() |
![]() |
![]() |
![]() |
报告 |
2 | ![]() |
![]() |
![]() |
![]() |
![]() |
报告 |
3 | ![]() |
![]() |
![]() |
![]() |
![]() |
报告 |
4 | ![]() |
![]() |
![]() |
![]() |
![]() |
报告 |
5 | ![]() |
![]() |
![]() |
![]() |
![]() |
报告 |
6 | ![]() |
![]() |
![]() |
![]() |
![]() |
报告 |
7 | ![]() |
![]() |
![]() |
![]() |
![]() |
报告 |
8 | ![]() |
![]() |
![]() |
![]() |
![]() |
报告 |
9 | ![]() |
![]() |
![]() |
![]() |
![]() |
报告 |
10 | ![]() |
![]() |
![]() |
![]() |
![]() |
报告 |
11 | ![]() |
![]() |
![]() |
![]() |
![]() |
报告 |
12 | ![]() |
![]() |
![]() |
![]() |
![]() |
报告 |
13 | ![]() |
![]() |
![]() |
![]() |
![]() |
报告 |
14 | ![]() |
![]() |
![]() |
![]() |
![]() |
报告 |
15 | ![]() |
![]() |
![]() |
![]() |
![]() |
报告 |
16 | ![]() |
![]() |
![]() |
![]() |
![]() |
报告 |
17 | ![]() |
![]() |
![]() |
![]() |
![]() |
报告 |
18 | ![]() |
![]() |
![]() |
![]() |
![]() |
报告 |
19 | ![]() |
![]() |
![]() |
![]() |
![]() |
报告 |
前八名车手可获得分数。[21]
名次 | 冠军 | 亚军 | 季军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第七 | 第八 |
---|---|---|---|---|---|---|---|---|
积分 | 10 | 8 | 6 | 5 | 4 | 3 | 2 | 1 |
|
粗体 - 杆位 |
注记:
- † – 未完成赛事,但完成原定赛程90%,因而有排名。
|
注:
注记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