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0年海地地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0年海地地震
Remove ads

2010年海地地震协调世界时2010年1月12日21时53分9秒(海地当地时间12日下午16时53分9秒)左右发生,地震震级为里氏震级7.0级。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以西南方25千米,即海地西部省莱奥甘附近,震源距离地表13千米[4]左右。美国地质调查局已录得一系列余震,其中5.0以上有10次[5],较大余震包括5.9余震一次和5.5余震一次。2010年1月20日,海地首都太子港发生里氏震级6.1地震为最大余震。

事实速览 日期, 震级 ...

国际红十字会估计,受到地震影响的人口大约为300万[6]。海地政府估计有25万座住宅和3万座商业建筑倒塌或严重受损。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的大多数建筑均在地震中遭到损毁,其中包括海地总统府、国会大厦、太子港大教堂、中华民国驻海地大使馆、医院和监狱[7][8]

根据联合国的相关报告,驻海地维和部队总部驻地,海地太子港克里斯托弗酒店在强震中损毁,大量联合国维和工作人员在地震中下落不明[9],10万人被活埋。多国派遣救援队伍前往海地救灾及处理尸体[10]海地总统勒内·普雷瓦尔及夫人在地震中幸免于难,但普雷瓦尔证实,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团长,赫迪·阿纳比突尼斯人)在地震中不幸遇难[11]

许多国家响应了人道主义援助的呼吁,承诺提供资金并派遣救援队伍。通信系统、海陆空交通设施、医院和电网在地震中受损,阻碍了救援工作。太子港的太平间挤满了数以万计的尸体。[12]

1月22日,联合国认为救援行动的紧急阶段接近尾声,次日海地政府正式取消了对幸存者的搜寻。

Remove ads

该地区历史地震背景

Thumb
USGS烈度分布图

海地所处的伊斯帕尼奥拉岛是地震活跃地区,历史上曾多次经历过破坏性地震。其中一次地震发生在1751年,当时伊斯帕尼奥拉岛仍处在法国的殖民控制下。此外,在1770年时也发生过一次较大的地震。据来自法国历史学家莫罗德·圣·梅里英语Médéric Louis Élie Moreau de Saint-Méry(Moreau de Saint-Méry,1750年-1819年)的资料记载,1751年10月18日的地震发生以后,太子港“只有一座砖石建筑物没有坍塌”,但1770年6月3日发生的地震使“整个城市倒塌了”。

1842年5月7日发生在海地北部城市海地角的一次地震摧毁了海地北部部分城镇和邻国多米尼加共和国部分地区[13]

1946年,一次里氏震级8.0的大地震袭击了多米尼加共和国海地,并引发了海啸,造成1790人死亡,大量人员受重伤[14]

一份1992年的研究报告指出,海地处于地震活动末期的恩里基洛-芭蕉花园断层带英语Enriquillo-Plantain Garden fault zone(Enriquillo-Plantain Garden fault zone)上,这一地区的地震多由板块的水平移动而引起。这个断层带从伊斯帕尼奥拉岛中南海部一直延伸到牙买加,处于加勒比海和北美大陆板块的交界处。虽然这个地区近几十年来没有重大地震活动,但是科学家几十年来一直预测有发生里氏震级7.2以上重大地震的危险,其破坏力类似于1692年牙买加地震英语1692 Jamaica earthquake[15]

2008年3月,保罗·曼(Paul Mann)和一个2006级学生研究小组在加勒比地区第十八次地质大会上提交了一份危险评估报告,特别注明了恩里基洛-芭蕉花园断层带的较大变形,由于过去40年间,这一断层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所以小组建议“高度重视”这一变化,有可能引发里氏震级7.2以上的地震[16]

海地的一份报纸《Le Matin》在2008年9月发表的一篇文章援引地质学家帕特里克·查尔斯的评论指出,太子港处于发生地震的高风险地区[17]

海地是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18]。在18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中位居第149[19],其应对重大灾难的紧急救援能力极其有限,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列入“经济脆弱”国家行列[20][21]。另外,海地已遭受多次飓风袭击,造成洪水泛滥和巨大损失,最近一次是在2008年,遭受了热带风暴法伊英语Tropical Storm Fay (2008)飓风古斯塔夫的侵袭。

Remove ads

对基础设施的破坏

地震对海地全国各地应对灾难所需的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这包括首都的所有医院;海陆空交通设施;和通信系统。太子港周围的三个无国界医生医疗设施也被波及,导致其中一个完全倒塌。[22]

地震严重损坏了杜桑·卢维杜尔国际机场的控制塔。 [23]太子港海口的损坏导致港口无法立即用于救援行动;由于地基薄弱,海口的集装箱起重机严重倾斜。海地北部的戈纳伊夫港口则仍在运作。

道路被碎片或路面破损堵塞。连接太子港和雅克梅勒的主要道路在地震发生十天后仍然被封锁,阻碍了救援工作。[24]

通信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公共电话系统无法使用,海地最大的两家移动电话供应商Digicel和Comcel Haiti都有报告它们的服务受到了地震的影响。

2010年2月,海地总理贝勒里夫估计有25万座住宅和3万座商业建筑遭到严重破坏,需要拆除。[25]莱奥甘副市长报告该镇90%的建筑物被地震摧毁。[26]许多政府建筑物建筑遭到破坏,包括国民议会、最高法院和太子港大教堂。总统府亦遭到严重破坏,总统和第一夫人安全无恙。其中一间太子港监狱也被摧毁,大约4000名囚犯得以逃脱。[27]

太子港的大部分市政建筑都被严重损坏。由于太子港没有石油储备,地震前亦很少有市政官员有工作用手机,使得通讯和交通非常困难。 [28]

海地教育部长表示,教育系统已经“彻底崩溃”。全国大约一半的学校和太子港的三所主要大学受到影响。1300多所学校和50所医疗机构被摧毁。[29]

海地艺术界亦损失惨重;艺术品被毁,博物馆和艺术画廊遭到广泛破坏,其中包括太子港的主要艺术博物馆、艺术中心学校、圣皮埃尔学院和圣三一大教堂。[30]

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MINUSTAH)在克里斯托弗酒店的总部和世界银行的办公室均被摧毁。[31]占海地出口额三分之二的服装业也受到严重影响,全国的制衣工厂均遭受结构性破坏。[32]

Remove ads

地震后情况

普雷瓦尔总统和政府部长利用杜桑·卢维图尔国际机场附近的警察总部作为他们的新行动基地,但行动基地的效能非常低。尽管总统和内阁每天都会与联合国代表会面,但就救援工作的分工仍然存在混淆,截至1月16日,没有一个团体组织过救援工作。政府将机场的控制权移交给美国,以加快和缓解因空中交通管制塔台受损而受阻的飞机升降。[33]

太子港的太平间设施几乎立即不堪重负。到1月14日,接近一千具尸体被放置在街道和人行道上。政府工作人员驾驶卡车收集数千具尸体,将他们埋在万人坑中。[34]在炎热和潮湿的环境中,埋在瓦砾中的尸体开始腐烂并散发出异味。

太子港市长杰森 (Jean-Yves Jason) 说,官员们就如何处理大量尸体争论了几个小时。政府将许多人埋在万人坑中,一些地上的坟墓被强行打开,以便将尸体堆放在里面,还有一些尸体被烧毁。

地震伤亡

Thumb
在地震中丧生的巴西小儿科医生齐尔达·阿恩斯

死亡人数为27万人,地震使48万人失去家园,370万人受灾[35][36];另有国际红十字会的数据称:可能有超过300万人受到影响。死伤人数在最初几天急速增加的一个原因是医疗设施和人员的缺乏。医疗设施在地震中受到严重损害,外籍与海地当地医疗人员、警察、军人也在死伤名单中。在地震发生不久后,包括海地驻美国大使拉蒙德·约瑟夫(Raymond Joseph)在内的海地政府官员随即对国际发布紧急援助请求[37]。外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也紧急投入救灾工作,但仍有众多伤者在最初几天因交通阻断、无法到达医疗设施而死亡。

天主教太子港总教区总主教若瑟·缪特在地震中遇难[38]。1月14日已发现有36名联合国工作人员与维和部队工作人员在地震中遇难,另外还有超过200人失踪,极有可能都被建筑废墟掩埋[39]

另外,也有许多外国人在地震中丧生,包括阿根廷巴西加拿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多米尼加共和国法国德国墨西哥荷兰新西兰西班牙中华民国英国美国等多国公民[40]

在1月16日,一些报告指出,地震导致的死亡人数可能接近20万人,另外还有25万人在地震中受伤,其他的一些数字显示,多达100万的海地人现在无家可归[41]

截至1月22日,根据海地政府的报告,确认死亡人数已经超过20万人,直追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

Remove ads

救援行动

1月12日

Thumb
海地总统府倒塌
Thumb
联合国维和部队总部倒塌

1月12日,海地于当地时间下午五时发生里氏震级7.3大地震。阿根廷空军野战移动医院,已在太子港部署,是部署在太子港的唯一仍然开放的医疗设施[42]。同日,来自阿根廷的联合国部队所属的直升机帮助转移疏散严重伤员至多米尼加共和国首都圣多明各[43]

1月13日

由于许多医院建筑在地震中倒塌,截至1月13日,只有阿根廷军事野战医院仍然在太子港,并正在努力地接收照顾数目庞大的伤员。

无国界医生组织的报告说,至少有两家医院仍然处于良好状态,他们的医生将开始准备为需要紧急手术治疗的约500人提供服务[44][45]

1月15日

据报道海地政府人员已经从废墟中清理出约9000具尸体,政府开始挖掘集体坟墓,将尸体埋葬在万人坑中。来自8个国家的搜索救援队正试图寻找仍然被困在废墟中的幸存者[46][47]。受地震波及的地区交通仍未恢复,由于地震使当地港口设施遭到重创,运载救援物质的货轮抵达海地后无法找到合适的地点靠岸或卸货。另外,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停机位不足,不少飞机被迫在机场上空盘旋等待降落,已有数架飞机改飞其他地点,其中包括邻国圣多明各机场,然后通过崎岖山路进行地面转运。海地驻美国大使表示,太子港机场塔台倒塌,机场过于拥挤。飞行人员已接到通知,任何试图降落太子港机场的飞机都至少需要盘旋等待一小时以上,而且机场已经无法提供飞机燃油[48]古巴为此已解除了空域限制,允许美国飞机为了节省时间,直航于美国和海地之间,运送重伤海地人到美国[49]

无国界医生组织一份报告指出,该组织在海地的两个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在当地的需求是“压倒性”的[48]

虽然受到了地震的严重破坏,太子港的克里奥尔别墅酒店(the Hotel Villa Creole)已经被改造成了一个临时医院和媒体中心[50]

由于地震导致海地移动通讯服务极其不稳定,海地总统普雷瓦尔及海地政府官员们已开始使用卫星电话进行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51]

1月17日,所有政府建筑物均下半旗致哀。

Remove ads

各国反应

Thumb
投入海地地震救援工作的国家或地区
  •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承诺1,000万澳元援助。[52]
  •  加拿大:加拿大政府捐赠500万加元援助,并捐出与民间捐款相同数目的捐款,目标是1亿加元。[53][54]加拿大政府并宣布启动“赫斯提亚”行动,当中包括派出一支灾难援助应变小组、加拿大皇家海军护卫舰“哈利法克斯号”、驱逐舰“阿萨巴斯卡号”、一架波音C-17环球霸王III及2架CH-146格里芬搜救直升机。[55][56][57]
  •  中华民国:海地是中华民国互设大使馆邦交国之一。中华民国政府与台湾人民共捐助赈款约美金1500万与约美金400万的物资(合计总值约新台币5亿4千万元)。[58][59]
    • 政府在地震发生当天立即指派内政部消防署特种搜救队23名成员、携带2吨装备及2只搜救犬,迅速前往海地驰援。[60]政府另协调中华民国红十字总会派遣的“紧急搜救医疗团”33名成员于本月15日晚间启程前往海地参与救援行动。台湾搜救队成功救出一名联合国法籍职员和一名联合国海地籍警卫。卫生署“台湾国际医卫行动团队”(IHA)及国防部医疗小组共约18人、“国际合作发展基金会行动医疗团”15人亦前往海地协助当地灾民,提供紧急公卫医疗协助。台湾台湾路竹医疗和平会义诊团则由会长刘启群率医护志工人员一行68人(包括3名在台湾就读医学院的海地留学生),前往多米尼加及海地边境所设置的紧急医疗中心,为海地灾民提供即时医疗救助。[61][62]
    • 中华民国外交部亦于地震当日代表政府捐赠20万美元,其后再追加至共533万美元协助海地救灾,提供200公吨的食米、收购50公吨粮食赈灾。[63]中华民国国防部并派出中华民国空军C-130运输机中转美国亚利桑那州军事基地加油后,经另一邦交国多米尼加转往海地运送人道救援物资,这也是该国空军史上最远航程的海外飞航任务。[64]
    • 外交部并统筹整合政府与民间医疗救援捐款、物资及人力,视海地情况及需要配合各国与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OCHA)之救援调度,提供必要而迅速的协助。中华民国红十字会台湾世界展望会佛教慈济基金会法鼓山慈善基金会、富邦文教基金会、佛光山佛光会、和灵鹫山佛教基金会等共同募集紧急医药物资、食品、饮用水、衣物、毛毯、帐棚、照明设备和尸袋等,总计重量约84公吨,价值约新台币1,200万元。[65][62]
    • 地震发生隔天,台湾网友也透过最适于广为宣传周知以发挥募捐效果的社群网站“脸书”(Facebook[66]上开设提供海地震灾相关资讯及具公信力援助方式的群组“海地大地震-台湾行动网 Taiwan for Haiti”。[67]
    • 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于一月底参加洪都拉斯新任总统罗博就职典礼后,专机转赴海地邻邦多米尼加,除了运送十吨医药及救援物资,并会晤多国总统费南德斯与海地总理贝勒理福,在三边会谈中讨论海地重建计划。[68][69]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派出一支68人国际救援队,携带20多吨物资、救援设备和3只曾在汶川大地震中执行过救援任务的救援犬,于13日晚上8时30分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乘坐包机直飞海地首都太子港。成员包括救援人员、武警总医院15名医生、外交部、公安部工作人员和记者。[70][71]1月16日,另一架飞机运载了价值1300万人民币的90吨救灾物资启程驰援海地,救援物资包括药品、帐篷、单衣、食品、饮用水等。[72]

海地当地有联合国授权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驻海地的维和部队,两岸救难队抵达海地支援时,当地解放军维和部队给予两岸救难队安全维护。

  •  以色列:以色列外交部,派出一支包括医生及救援人员的220人救援队伍,乘坐2架带备仪器、一个包括手术室战地医院的飞机前往海地。[73]
  •  牙买加:牙买加政府医院宣布进入戒备状态,随时接收受伤海地人民。手提电话网络商Digicel捐出500万美元给非政府救援组织。[74][75]
  •  瑞士:瑞士联邦政府,派出一支隶属外交部“发展及合作办事处”的快速应变部队,乘搭一架庞巴迪CL604挑战者医疗专机,于1月13日早上由苏黎世机场起飞赶赴海地。[76][77]
  •  美国:美国派遣美国陆军第82空降师部分单位,与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在第一时间投入救灾。在1月13日接到派遣命令后,卡尔文森号卸载舰上战斗机群,改载援助物资和19架直升机,随即与护航舰全速赶往海地,并于1月15日抵达太子港外海,做为美军救灾直升机的基地[78]。海军另派安慰号医院船巴丹号两栖攻击舰前往海地,这两艘船舰可提供共约1600床的医疗服务[79][80][81]奥巴马总统承诺提供美元$1亿的援助[82]。2010年2月,翻唱We Are the World,藉以筹措救灾费用。
  •  英国:英国政府承诺620万英镑援助,并派出一支71人搜救队,携带专业重型搜救仪器及2只搜救犬。[83]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向海地总统及受影响人民表示深切的难过、同情及哀悼。[84]
  •  联合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在海地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海地人及联合国维和人员表示诚挚的哀悼。联合国从中央应急紧急基金中调拨1000万美元支援该国救灾行动,并派遣助理秘书长、前海地问题特别代表穆勒前往现场协调救援工作。[85]1月19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908号决议,决定向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增派3500名维和人员,其中包括1500名警察和2000名军事人员,以支持海地地震后恢复、稳定和重建努力。[86]
  • 大韩民国 韩国:总共捐助了1,300万美元,其中第一阶段迅速捐助了100万美元,第二阶段提供了另外的1,000多万美元[87]。这些赈款约3分之2直接来自韩国政府的短期、长期援助款,其余是由民间机构募款而得,之后民间组织又捐了200万美元[88]
Remove ads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