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麦克诺特彗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麦克诺特彗星(英语:Comet McNaught),编号为C/2006 P1,是一颗非周期彗星,由英澳天文学家罗伯特·麦克诺特于2006年8月7日使用南乌普萨拉施密特望远镜而发现[5]。它是40多年来最明亮的彗星,在2007年1月和2月,南半球的观察者可以用肉眼轻松看见它。
该彗星的最大视星等估计为-5.5等,是自1935年以来第二明亮的彗星[6]。1月12日,当它到达近日点时,全世界在白天都能够看见它。它的彗尾估计长7,493.5万公里,在最高点时横跨天空35度[7]。
Remove ads
发现
2006年8月7日,在赛丁泉巡逻系统的例行观测过程中,透过感光耦合元件影像发现了麦克诺特彗星,该系统旨在搜寻可能对地球造成碰撞威胁的近地天体。这颗彗星位于蛇夫座,亮度非常低,星等约为+17等。从2006年8月到11月,这颗彗星穿过蛇夫座和天蝎座时被拍到和追踪,亮度逐渐提升,视星等达到+9等,但仍然太暗,无法用肉眼看见[7]。然后,在12月的大部分时间里,彗星都消失在太阳的光芒中。
之后,人们发现这颗彗星正在迅速变亮,并在2007年1月初达到肉眼可见的亮度。直到1月13日左右,北半球的观测者都可以看见它,此时彗星位于人马座及其四周星座。彗星的近日点为1月12日,距离为0.17天文单位(约2,543万公里)。它离太阳够近,可以被太阳和太阳圈探测器观测到[9]。该彗星于1月12日进入太阳和太阳圈探测器的LASCO C3相机的视野[9] ,并可近乎即时地在网络上观看。1月16日,彗星离开太阳和太阳圈探测器的视野。[9]。由于距离太阳较近,北半球的地面观测者只有一小段时间能看见彗星,只有在明亮的黄昏时分才能看见它。
当它在1月12日到达近日点时,它成为自1965年池谷-关彗星以来最明亮的彗星[6]。这颗彗星被Space.com称为“2007年大彗星”[10]。2007年1月13至14日,估计彗星的视星等达到最大,为−5.5等[11]。1月12日至14日,它的亮度足以在白天,太阳东南方向约5至10度处可见[12]。2007年1月15日,它最接近地球,距离为0.82天文单位(约1.23亿公里)[13]。
穿过太阳后,麦克诺特彗星出现在南半球。在澳大利亚,根据发现彗星的库纳巴拉布兰赛丁泉天文台的说法,彗星亮度理论上将在1月14日日落后达到最大[14],届时其可见时间为23分钟。1月15日,珀斯天文台观测到这颗彗星,其视星等估计为−4.0等[15]。
Remove ads
扇形彗尾
通过近日点后,麦克诺特彗星的尘埃尾呈现了非常特殊的扇形,彗尾末端散开呈现辐射状;其中最宽的条纹,阔逾10度,长达35度,弯曲超过135度(而满月的视直径约是0.5度),与黄道光几乎重叠。在彗星西下后一至二小时内,仍可看到彗尾;甚至在北半球的一些地区都能观测到。
麦克诺特彗星的扇形尘埃彗尾成因尚未明了;有可能是彗核所喷发出的物质,受太阳风推压,进而呈现出辐轮的形状。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1910年一月大彗星(C/1910 A1)、1976年的威斯特彗星以及1965年池谷·关彗星之上。
壮观旳彗尾在二月上旬起已收细成一小扇形状,而视亮度亦降至2月10日之4等左右。
图片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