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CG抑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CG抑制(CG suppression)是指多数脊椎动物基因组中CpG位点的比例低于期望值的现象。人类基因组序列中胞嘧啶(C)与鸟嘌呤(G)各占了约21%,因此CpG位点的比例期望值应为约4%(0.21x0.21),但实际上仅有低于1%[1]。此现象是胞嘧啶脱氨的转换突变所致,被甲基化的胞嘧啶(5-甲基胞嘧啶)会自发脱氨转为转为胸腺嘧啶(T),若未及时在DNA复制前修复,该位点即发生C-T的转换突变,此为人类细胞中最常发生的突变种类[2]。

病毒
许多感染脊椎动物的RNA病毒也有CG抑制的现象[3]。有研究分析甲型流感病毒的CG位点,发现其CG限制从鸟类跳跃至人类宿主后CG抑制变得更加明显(即CpG位点比例进一步降低),而人类基因组CG抑制的程度比鸟类还高,因此此现象可能反映这些病毒在宿主体内受到一定的选汰压力,使其CpG位点的比例改变[4]。人类免疫缺乏病毒也有CG抑制的现象,有研究发现人类细胞的锌指抗病毒蛋白(zinc-finger antiviral protein,ZAP)可与RNA中的CpG点结合,并可能以此为区分自我与外来RNA的机制,因人类基因组的CpG位点数量很低,ZAP与与RNA中CpG位点结合以抑制病毒,此机制或对RNA病毒形成选汰压力,使其基因组也发生CG抑制,降低CpG位点含量以逃避宿主免疫反应[5]。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