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SUT鱼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SUT鱼雷是1960年代由西德阿特拉斯电子公司以外销导向而开发的一款供潜舰使用,采用线导及电力驱动的重型鱼雷。
Remove ads
简介
西德海军在1950年代恢复潜舰部队后,最初是配备美国制Mk 37型鱼雷,西德海军当时的主要角色是在北海及波罗的海防守,但是Mk37的寻标器在波罗的海的浅水环境效果不好,西德虽然对美制鱼雷的寻标器进行改良,但整体性能无法满意。在1958年,阿特拉斯电子公司开始开发下一代潜舰用鱼雷。搭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渐成熟的电子射控计算机,成为导引鱼雷的重要开发项目。
在1960年代,西德开发出第一款线导电动鱼雷:DM2A1海豹。此型鱼雷不但以浅海作战作为研发重点,连接鱼雷的铜线可传输潜舰战斗系统所发出的讯号进行航向调整,让鱼雷可以对水面与水下目标进行攻击,即便导线断裂,也可以使用鱼雷自备的主动声纳搜索目标。此外,DM2A1是率先采用银锌电池作为电动鱼雷推力能量来源,银锌电池可储存比铅酸蓄电池更高密度的能量,使得电动鱼雷的马达输出更强的动力,这让DM2A1鱼雷的极速跨入35节,在当时属划时代的开发。
西德从1968年开始外销线导鱼雷,第一款释出的鱼雷称为SST鱼雷,它同样是采用银锌电池的电动鱼雷,但只有对水面目标的攻击能力,随着线导鱼雷逐渐普及,德国释出的技术也松绑为可对水面与水下目标攻击的重型鱼雷,此即为SUT。SUT鱼雷为SST-4鱼雷的改良版,英文字义为水面(Surface)与水下(Underwater)目标(Target),它的推进段与弹头段与SST-4鱼雷相同,但是在寻标器段运用较先进的硬件,并增设磁气引信,因此具备与DM2A1同样的对水面与水下攻击能力。
SUT鱼雷分为两种子型号:SUT 226、SUT 264,两型号使用相同的弹头与推进段,仅有导引段有修改。目前仍服役的SUT均已采SUT 264标准升级。
SUT鱼雷一般是搭配209型潜艇外销,因此在冷战中是西方国家颇为普及的线导鱼雷,但售价较SST鱼雷高。印尼海军在1970年代后期购买两艘209型潜艇,西德在1980年代与印尼达成协议,授权印尼航太公司组装SUT鱼雷,印尼海军不但计划将授权生产的SUT鱼雷用于209型潜艇,也打算装备在当时计划引入的FPB-57级快速攻击艇上,作为反舰及反潜武器使用。中华民国从荷兰购得两艘剑龙级潜舰后,由于荷兰方面无法供应鱼雷,便辗转从印尼购买SUT鱼雷[2],数量至少100枚,部分国外军事期刊估计实际购入数量为200枚,由于印尼在1986年才取得授权,所以台湾从印尼取得的两批SUT鱼雷中,最少第一批有部分是西德原厂生产[3]。台湾缺乏原厂提供零部件及技术支持,只能自力维护,而且SUT鱼雷在2000年代以后已显得老旧,所以在2020年向美国购买Mk 48型鱼雷替换[4]。
Remove ads
使用国家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