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石狩沼田幌新棕熊袭击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石狩沼田幌新棕熊袭击事件是 1923 年 8 月 21 日深夜至 8 月 24 日在北海道雨龙郡沼田町幌新地区发生的熊袭击事件,是日本历史上第二严重的熊袭击事件。[注釈 1] 一头棕熊袭击了一个开垦者家庭和一名猎人,造成四人死亡,四人重伤。
事件经过
事发地点石狩沼田町的幌新地区,位于留萌本线惠比寿站东北方向约4至8公里处。地名“幌新”源于雨龙川的支流“幌新太刀别川”的前半部名称。幌新太刀别川的名称则是源于阿伊努语的“ポロ・ニタッ・ペツ”,意为“流经湿地的大河”。[1]
1923年8月21日,沼田町惠比岛地区举办了太子讲(圣德太子信仰的节日)。由于新拓垦的地方少有娱乐活动,祭典吸引了附近村庄的许多人为了观看余兴节目中的浪花节和戏剧而蜂拥前来。[2][3]
热闹的祭典在晚上11点半左右结束,从幌新地区支线之泽与和本通筋等处前来参加祭典的人们[注釈 2],沿着山路连夜赶回家。

这群人经过幌新本通溪谷时,林谦三郎(19岁)[注釈 3] 走到人群后方约 50 米处方便,突然遭到一头巨大棕熊从背后袭击。[4] [5]
他全力挣扎,腰带和和服都被撕破了,终于逃脱。他毫不畏惧地向走在前面的人们发发出警告。但同时棕熊已经绕到前面,一击就杀死了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村田幸次郎(13岁)。根据亲身经历袭击的哥哥与四郎(15岁)的证词,棕熊杀死弟弟后,又从背后袭击了他们的母亲村田ウメ(55岁) 。与四郎划亮一根火柴,在黑暗中看到了熊的脸。这时熊向他扑来,[6] 使得与四郎的内脏严重受创。接着熊从幸次郎的腹部开始啃食。[7]
陷入恐惧和恐慌的人们逃到约300米外,持地乙松家的木造平房农舍。大家躲进屋顶下方与橱柜,并将大量桦树皮投入火炉,加大火力,准备与棕熊搏斗。[8] [9]
大约30分钟后,棕熊出现了,它一边啃食著幸次郎的内脏,一边窥视着持地家的玻璃窗。屋主家人投掷座垫和竹篓来驱赶它,棕熊转向玄关试图闯入。村田兄弟的父亲村田三太郎(58岁)拼命从屋内顶住门,不让棕熊进入,然而棕熊却连同三太郎一同将门推倒,闯进了屋内。[10] [11]三太郎情急之下拿起铲子迎击,却被击倒在地,身受重伤。
棕熊毫无畏惧地踩熄了地炉中的熊熊火焰,然后叼起在房间角落里吓得发抖的母亲村田ウメ(55岁)[注釈 4],转身就要离开。三太郎顾不得自己身负重伤,半疯狂地用铲子殴打棕熊,但棕熊毫不在意,将ウメ拖向对面的山中。[12] [13]
ウメ求救的“好可怕”、“好痛”的尖叫声响起了两三回,随后便是微弱的念佛声,断断续续地重复著,渐渐远去,最终消散在夜风中。[14]与四郎的口述证词:“(棕熊)开始吃(母亲)了。听到了喀哩、喀哩的声音。(母亲的)声音听不到了。(我)努力却发不出声音(想要对母亲喊叫),但吸进嘴里的气却从(裂开的)侧面腹部流了出去。只能发出咕呜、咕呜的声音,痛苦不堪。”与四郎伤势极重,当地医生判断难逃一死,但他被送往札幌的医院,奇迹般地保住了一命。[15][注釈 5][16]
在妻子被熊叼走后,三太郎和其他避难的村民们身心痛苦又焦躁不安。然而他们都是农民,没有枪支,只能躲在屋内保护自己,别无他法。
大家在绝望的情绪中迎接了清晨。此时,一名不知情的村民偶然经过持地家,屋内的人们大声呼救,确认棕熊已经离开后,才走出屋外。
他们在附近的灌木丛中发现了ウメ的遗体,她的下半身已被吃光。[17]
Remove ads
22日,惨剧就已传遍了沼田町全境。
23日,包括以猎熊闻名的砂泽友太郎在内,来自雨龙村(现雨龙町)伏古部落的三名阿伊努猎人赶来支援。[18]
其中一人,长江政太郎(56岁)[注釈 6],听到凶恶棕熊的事后非常愤慨,表示“如此恶劣的熊,我一定要亲手了结它”,不顾周围人的劝阻,只身前往猎杀棕熊。然而,听到山中传来数声枪响以后,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19][20]
24日,由退伍军人、消防团、青年团等共计300余名支援部队抵达幌新地区。此外,幌新和惠比岛聚落中60岁以下的男性全部出动,组成了村子有史以来第一支棕熊讨伐队。[21] [22]
然而,当队伍深入山中后不久,肇事棕熊便出现了,队伍最后方的上野由松(57岁)被一击毙命。棕熊还导致折笠德治受重伤,并在发出咆哮的同时试图袭击另一名讨伐队成员。在一片混乱之中,一名刚退役的军人开枪命中了熊,随后枪手们集体射击,终于击倒了这只凶猛的棕熊。
就在现场附近,发现了23日失踪的长江政太郎的遗体。他的枪支折断了,而遗体除了头部之外,其他部分都已被啃食殆尽。[23] [24]
棕熊被击杀时,共造成村田幸次郎、村田ウメ、长江政太郎、上野由松等四人死亡,林谦三郎、村田三太郎、村田与四郎、折笠德治等四人受重伤。
Remove ads
这只北海道棕熊的毛皮原先保存在沼田町立幌新小学,但在1967年(昭和42年)幌新小学废校后,被移往幌新会馆,现在则展示于沼田町乡土资料馆[注釈 7]。
据说当时受重伤的林谦三郎自此之后再也未曾进入山林。
后记
事发地的幌新太刀别川上游,之后陆续开发了浅野煤矿和昭和煤矿。当时负责留萌港货物运输的私铁“留萌铁道”,开通了以惠比岛站为起点的“炭矿线”,于是在群山之中出现了一个人口超过2000人的繁荣煤矿城镇。然而,随着1960年代末煤矿关闭,这里变成了空城,如今已被淹没在沼田水库的底部。[注釈 8]
在21世纪,沼田町已是北海道数一数二的稻米产地,但在明治时代开拓以前,这里百分之八十的面积为原始森林覆盖,完全是北海道棕熊的天下。在这样的环境中,开拓者与北海道棕熊的接触事故频繁发生,诸如“北海道棕熊闯入开拓小屋,吃掉刚收成的玉米”、“一晚上吃掉了一反(10公亩)即将收成的玉米”等故事不胜枚举。[27]
除了“石狩沼田幌新事件”以外,当地还有不少人员伤亡和家畜杀伤事件。 大正2年(1913年),在奔奔地区(现在的更新3地区),一名小学生在上学途中遭到一只体重200公斤的北海道棕熊袭击,内脏被完全吃光。[28]同一时期,在安达地区(现在的共成3地区),一名年轻女性在农作时遭到袭击,身受重伤而濒临死亡。[29]
甚至到了昭和30年代,在共成、东予、更新、真布、以及幌新等町内各地,北海道棕熊依然频繁出没,对农作物和家畜造成损害。[30]
Remove ads
事件原因
据推测,当时从夏日祭典回程的一行人首次遭到北海道棕熊袭击的地点,埋着一具毙死的马尸。肇事的棕熊在此之前几天一直在食用这具尸体,偶然出现的一行人被它视为“夺走重要食物的敌人”,因此它进行了攻击以排除这些敌人。这被认为是事件的起因。[31]
脚注
- 不过,日本历史学家松浦武四郎的著作《近世虾夷人物志》中,记载了一则关于安政初年(1854-1860年)左右,在虾夷地(现北海道)网走附近出没的食人熊被制伏的故事。据称这只熊造成了五人死亡。
- 《新编沼田町史》中记载为20人,而在北海道新闻社出版的《棕熊》中则记载为5人。
- 他后来成为沼田町的町议会议员。人物名统一使用《新编沼田町史》中的名称。
- 根据北海道新闻社出版的《棕熊》,据说ウメ因为担心留在户外的孩子,所以自己走出了屋外。此外,在幸存者之一村田与四郎现存的口述证词中,也提到了类似的说法,即母亲ウメ为了寻找孩子而走到屋外,在接近房屋时,遭到了熊的袭击。这里采用了《新编沼田町史》的记述。
- 《新编沼田町史》中记载他死于医院,但实际上他一直活到1986年(昭和61年)。
- 关于长江政太郎的身世,各资料记载有所不同。根据《新编沼田町史》记载,他是“居住在惠比岛聚落的猎人”。然而,北海道新闻社出版的《棕熊》以及砂泽友太郎之妻砂泽クラ所著的自传《ク スクッㇷ゚ オルシペ》第317页则记载他是“居住在雨龙村伏古的爱奴族猎人”。砂泽友太郎是雕刻家砂泽ビッキ的伯父。
- 1982年发行的《新编沼田町史》采用了该描述。在1993年(平成5年)发行的《增补版 棕熊》中,肇事棕熊的收藏地点被记载为沼田町役场。
- 根据《新编沼田町史》第250-251页的记载,事件发生当时的幌新地区分为“一部”、“二部”、“三部”三个行政区。幌新太刀别川的下游是“一部”,支流“支线之泽”流域是“二部”,最上游地区是“三部”。明治后期的记录显示,事件相关人士中,持地乙松和村田三太郎居住地为“一部”,折笠德治居住地为“二部”。后来煤矿开发建立市街的浅野地区则属于“三部”。目前(令和初期),浅野地区(三部)已经沉入1992年(平成4年)建成的沼田水坝水库湖底;而支线之泽流域的“二部”则沉入1975年(昭和50年)建成的幌新水坝水库湖底。不过,持地家所在的“一部”,也就是事件的发生地,并没有沉入湖底。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