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来自维基词典,自由的词典

Remove ads
U+82BA, 芺
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82BA

[U+82B9]
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U+82BB]

跨语言

汉字

艸部+4画,共10画,仓颉码:廿竹大(THK),四角号码44430部件组合

参考

更多信息 说文解字 ...

汉语

更多信息 正体/繁体, 简体 # ...

字源1

发音


注解:在部分粤语方言,包括香港粤语中,零声母/∅-/常读作鼻音化的 ng-声母/ŋ-/

更多信息 韵图, 字 ...
更多信息 郑张系统 (2003), 字 ...
Remove ads

释义

  1. 名,味

字源2

由于“”长期遗失“𦬫”的环节,字书仅存中间产物“𥬇”从犬之故不可得,有些学者以隶变过程中“艸”、“竹”混同情形,尝试用“”解释[注 1]

日本汉字学者白川静以甲骨文和金文最初基于宗教及咒术的观点,认为“芺”像年轻女巫披头散发举手跳舞的样子,并以“”的本字“𡝩”旁证是“笑”的初文[1][2]高田忠周则以经传借“芺”为“𡝩”,变作“𥬇、笑”又讹作“”,推论出“笑”的小篆字形应当作“芺”[3]

元朝周伯琦《六书正讹·去声·十八啸笑韵》:“笑,仙妙切,喜而解颜启齿也,从竹从夭声。李阳冰云: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未知其审。别作芺𭈎,并非。”乃至清朝亦不乏有关辨正之说,如:

  • 毕沅《经典文字辨证书·艸部》:“芺关咲并俗,《汉书》:壹关相乐。”
  • 郑诗《古今正俗字诂》:“芺,艸也,从艸夭声。味苦,江南食之㠯(以)下气。贵阳王中肃谓哭笑字既无本字,宜叚此芺字为之,诗亦谓然;又竹部,笑下曰:𥬇,喜也,从竹从犬。竹部笑本徐铉所增,其义亦不能明。《九经字样》先笑后𥬇㠯为从竹从夭,竹为乐器,君子乐然逸笑,仍不能尽其义;𥬇笑既无所据,故不如叚芺字为之,此字古今聚讼莫得其正,姑存此说㠯俟世博𤴓(正)君子。”
  • 王筠《说文释例》:“女部𡝩下云一曰女子笑貌,其字亦从夭也,《说文校议》、《说文拈字》皆谓即艸部芺字,是依艸附木之见也;芺乃艸名,字林不得有从夭之说,既云从夭,即不得于芺字下增一曰喜也句矣。”
  • 铁珊《增广字学举隅》:“笑,𭈎𥬇均非,音肖,喜而解颜启齿也。”

可见元朝以降即有芺笑相混,还出现俗字“𭈎”的情形。而在1920年后“𦬫”字形陆续出土,找到失落的环节,“芺”为“笑”本字或借字的说法自然不成立了。

Remove ads

释义

关于“”的发音和释义,请见“”。
(此字是“”的借字。)

日语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