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ㄖ
注音符號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ㄖ()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日”的象形字,发音则取官话“日”字的声母。
“ㄖ”的发音,学者标记为“ㄕ”的浊音浊卷舌擦音/ʐ/[1][2][3][4][5]或卷舌近音/ɻ/[1][6][3][7]。原本声母不可单独发音,需搭配介音或韵母。单讲“ㄖ”这个符号时实际上是搭配韵母“ㄭ”,发为“ㄖㄭ”,但该韵母平常书写时可以省略,一般人会觉得该韵母是“空韵”。“ㄖㄭ”的国际音标为/ʐɨ/,汉学家则不认可这样拼法,而另自行发明“舌尖后不圆唇元音”/ʅ/作为空韵符号,将“ㄖㄭ”拼为/ʐʅ/,但没有获国际语音学学会接受。
在汉语拼音跟通用拼音中对应的为〔r〕,威妥玛拼音中对应的为〔j〕。
此外在台湾方音符号、马祖闽东(福州)话注音符号中,“ㄖ”也被用于客家话和闽东马祖话(福州话),发音为浊颚龈擦音/ʒ/,作为客家话“ㄕ”(/ʃ/)的浊音、马祖话连读时出现的声母类化音。注音字母苗文则用“ㄖ”来标示浊齿龈擦音/z/。
Remove ads
相关变体
在注音符号的扩充版本闰音符号里,“ㄕ”的浊音浊卷舌擦音/ʐ/有专用符号“”,《注音符号总表》说明,若两者要区分时,“
”号用在吐气较重的音(即专指/ʐ/),“ㄖ”母用在吐气较轻的音(即专指/ɻ/)。同时,浊颚龈擦音/ʒ/也专用符号“
”。并见ㄕ条目。
字形辨正

今天不少人会把“ㄖ”写作三笔,如右上方的笔顺示范图。传统上,“ㄖ”也有四笔的写法,先写“冂”,再写内部的一点,最后写底横关门,如右图的示范。
编码与拼音
- 以下汉语拼音包含扩充版本闽南方言拼音方案。
参考资料
- 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注音符号总表》,北平: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1932年4月。
- 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秘书处拼音方案工作组:《全国主要方言区方音对照表》,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12月。
- 吴守礼:《国台对照活用辞典》,台北:远流,2000年8月。
- 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国语注音符号手册》,台北:教育部,2000年11月。
- 中华民国连江县政府:《马祖闽东(福州)话日常生活常用词汇编辑说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连江:连江县政府,2009年11月。
注记与参考连结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