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菱Debonair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菱Debonair
Remove ads

三菱Debonair(日语:三菱・デボネア)乃日本三菱汽车于1964年至1999年之间所开发生产的大型豪华轿车

事实速览 三菱Debonair, 概览 ...

概要

1960年代初期,新三菱重工业三菱汽车直至1970年才拆分出来)计划生产2,000c.c.级距的豪华汽车以迎战国内竞争对手,最初甚至考虑引进欧洲车,寻求飞雅特1800/2100英语Fiat 1800 and 2100的授权生产[1],1961年向通商产业省(今经济产业省)申请技术合作的许可。但该公司其他部门也有另外的技术合作申请案,故以失败告终。因此三菱将发展方针改变成自家研发,车体结构为单体硬壳式英语Monocoque,采取前轮双A臂悬吊、后轮叶片弹簧式悬吊、后轮驱动之布局,同时回转半径5.3公尺的灵活性亦是当时首屈一指。

在外型设计方面,因为原厂亟欲摆脱三菱500自发售以来在外型上的恶评,曾在加州理工学院留学的坪田技术部次长掌握到一项情报:奥地利籍的通用汽车设计师汉斯·布里茨那(Hans Sebastian Bretzner,1930~2007)希望脱离现职,改到日本车厂担任设计顾问。于是原厂予以挖角延揽,并负责外型设计的工作[2]。在他的指导下使用通用汽车的方法进行建模绘制,采用当时美系车流行的元素:在引擎盖及车尾双侧竖起边缘,使用宽阔的进气格栅造成强烈的挤压感。最初计划采用与第一代日产Cedric相同的直立式四颗头灯组,但中途变更为横置式四颗。汉斯·布里茨那为了1,700mm的法规车宽限制煞费苦心,曾数次在设计过程中抱怨“这真是天下的恶法!”。至于车名的部分,他也提议了“Debonair”或“Marquis”二种方案,最后社长选择了前者,在英语中具有“快活”、“恭敬”、“温柔”之意[3]。在第一代22年的产品生命周期之间历经数度小改款,但车身外型上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因此车坛上戏称为“行走的腔棘鱼[4]

Remove ads

第一代A30/31/32/33系(1964年-1986年)

事实速览 三菱Debonair(第一代) A30/31/32/33型, 概览 ...

1963年 - 10月26日开幕的第10届全日本汽车展览(东京车展前身)公开一辆名为“三菱Colt Bedonair”的概念车,并预告来年夏季预定上市[5]

1964年 - 5月正式发表,并于7月开始发售。最受注目的当然是令人联想到美国奥兹摩比车款的外形设计,以长、低、直的线与面为基调,车头与车尾双侧“L”型车身棱线相互呼应。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以之字形弹簧结合发泡橡胶作为缓冲材料,打造出柔软的乘坐感。动力心脏是以KE43型扩缸而来的2.0L直列六缸OHV KE64型汽油引擎(原厂型式A30型),汽缸盖铝矽合金英语Aluminium–silicon alloys制成,楔形燃烧室以倾斜15度角设置的阀门并列在直线上。其特征在于汽门驱动方式虽说采用OHV,但凸轮轴机构设于汽缸最上方(活塞上死点的旁边),以大幅缩短曲轴连杆英语Connecting rod之方式提升高转速时汽门的追随性[6]。再加上10.0:1的压缩比、双桶双化油器、双排气歧管,可榨出105ps / 5,000rpm的最大马力、16.5kg·m / 3,400rpm的扭力峰值。

1965年 - 追加“强力仕样”,具有美国博格华纳制造的BW-35型三速自排变速箱、前座电动椅、电动窗、动力辅助转向等配备。

1969年 - 4月部分改良,前轮改成碟煞制动,轮圈改为14吋。

1970年 - 9月实施小改款(原厂型式A31型),改用新开发之2.0L直列六缸SOHC 6G34型汽油引擎,最大马力一举达到130ps。

1973年 - 10月实行部分改良,废除前车门的三角车窗英语Quarter glass(英语:Quarter glass)、变更车尾“L”形边缘线、变更车头方向灯位置等。

1976年 - 6月再度实施小改款(原厂型式A32型),将辐射层轮胎与电动遥控式叶子板后视镜纳为标准配备,选配的空调系统由行李厢内置型改成加热器内置型。门把从外拉式改成上掀式,并废除手排变速箱。受到第一次石油危机与削减成本的影响,动力来源改成2.6L直列四缸SOHC G54B型汽油引擎,以符合昭和51年度汽车废气排放标准((日语)昭和51年排出ガス规制)。

1978年 - 4月重新调校2.6L直列四缸SOHC G54B型汽油引擎(原厂型式改成A33型),以符合昭和53年度汽车废气排放标准。

1979年 - 6月进行部分改良以符合昭和54年噪音管制法,变更车色涂装,内装座椅稍改形状并改成天鹅绒质地,新设后座也能控制的电子收音机,另可加价选购防滑煞车系统,其作用类似现代的ABS防锁死煞车系统

1986年 - 6月宣布正式停产,同年8月停止销售,第一代的总生产数量为21,703辆。

由于这是三菱汽车的豪华旗舰车型,获得三菱集团麾下各大企业大量采用,相反地也造成非三菱体系的企业对其敬而远之。另一方面,由于初期搭载直列六缸引擎,相较于竞争对手丰田Crown王子Gloria日产Cedric等感觉较为高级,也因此难以打入计程车市场。再加上销售据点的展店速度过慢,于是在市场占有率节节败退。

进入1970年代之后,这部车的外观设计显得跟不上时代潮流,不过因其1960年代的美式汽车风格造就其独特稀缺性,反而持续生产至1980年代中期为止。产品生命周期后期作为婚礼用车具有相当高的人气,甚至出现后座左侧开天窗的特装车,连三菱汽车水岛制作所也接单生产敞篷车车型。停产之后身价反而水涨船高,爱好美式复古风的车迷争相收藏,尤其是1973年废除前车门三角车窗之前的前期型。

Remove ads

第二代S11/12A系(1986年-1992年)

事实速览 三菱Debonair V(第二代) S11/12A型, 概览 ...

1985年 - 第26届东京车展首度亮相大改款的第二代车型。

1986年 - 8月实行大改款,车名改成三菱Debonair V,这个“V”既代表所搭载的V型六缸引擎,也代表“VIP”。第二代三菱Debonair V和韩国现代汽车之间具有深厚的渊源:原来三菱汽车内部早就想要大改款,然而评估之后发现必须投入大量成本,于是暂时搁置下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980年代初期处于合作关系的现代汽车征询共同开发高级车,并以进口散装料就地在韩国组装生产的意向。原来该国获得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需要高级车款用来接送各国政要人物。可是现代汽车当时没有相关经验技术,遂找上长期合作的三菱汽车求助[8]。由于现代汽车愿意承担部分开发经费,三菱汽车乃以1983年上市的第五代三菱Galant Σ前置前驱底盘,延长轴距、加大引擎室、重新调整悬吊系统等,并加入正在研发中的防滑煞车系统、ECS电子控制式悬吊系统(Electronically Controll Suspension)等。

至于动力心脏方面,当时有合作关系的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决定全新开发V型六缸引擎,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获得资金挹注的三菱汽车遂开发出排气量2,972c.c.的V型六缸SOHC 6G72型引擎[9]

第三代S22/26/27A系(1992年-1999年)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