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菱Minicab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三菱Minicab(日语:三菱・ミニキャブ)乃是日本三菱汽车自1966年起开始制造发售的轻型商用货卡车。自2014年上市的第七代燃油车型起,改由铃木汽车供应铃木Carry贴上三菱的厂徽铭牌;至于纯电动车型则继续沿用自家发展的纯电驱动技术。
Remove ads
概要
此车系之发展历史悠久,在日本当地的竞争对手有速霸陆Sambar、大发Hijet、铃木Carry、本田Acty等。其前身为1961年10月上市的三菱360皮卡车型(原厂开发代号LT22),1966年5月才正式独立成“Minicab”车系,但其底盘平台及大部分机械结构皆流用前者。关于车名“Minicab”的由来,意指车身虽小,但在货车车斗宽敞的“cab over”[1]。
历史(自家制造时期)
1966年 - 8月正式发售,最初仅有卡车的设定,载货车斗的栅栏可以从一方开启,同年12月追加三方开启之车斗,且尾灯的设计各异[3]。动力心脏为359c.c.强制气冷式OHV直列二缸二冲程ME24D型引擎,最大马力21ps / 5,500rpm,峰值扭力31.4 N·m / 3,500rpm,最高速度达90km/hr;后来并追加车侧反光片。
1968年 - 2月追加四门平头式微型面包车车型,三色横式尾灯和卡车不同,且有车尾反光片。按照配备的多寡,区分成“Super Deluxe”、“Deluxe”、“Standard”、“Root Van”等四种车型。
1969年 - 卡车实行小改款,引擎升级为26匹马力的ME24E型,车头通风孔新增盖子。
1971年 - 5月厢型车实施小改款,引擎升级为30匹马力的ME24F型,并将车名改成“三菱Minicab EL Van”。车头灯周围增加黑色边框,车头的“MINICAB”字样改成浮雕于通风孔盖上。同年6月卡车发表第二代车款,至于厢型车则未大改款,仍持续发售至1976年为止。
1975年 - 1月为了对应轻型车新制,加大车牌架并增设车牌灯。
1971年 - 6月大改款的第二代卡车车型正式发售,命名成“三菱Minicab EL”(原厂车型代号T130型)。至于厢型车仍延续第一代的车型并未改款,但车头进气坝改成和第二代卡车一样。载货车斗同样具备一方或三方开启,车头灯改成方形,车尾灯则是一体化。
1972年 - 9月实施小改款,动力心脏换装成359c.c.水冷式OHV直列二缸二冲程2G10型引擎,车名随之改成“三菱Minicab W”(原厂车型代号T131型);其中“W”代表“水冷(Water-cooled)”。车头灯改成圆形,暖气改成温水式,悬挂式冷气则可向地区经销商加价购买。
1973年 - 9月第二度小改款,变更进气坝的设计,加油盖附钥匙孔,“Super Deluxe”车型变换轮圈盖设计,圆形车头灯之直径从145mm加大成179mm,车头再度恢复“MINICAB”铭牌。
1975年 - 1月为了对应轻型车新制,加大车牌架并增设车牌灯。“Super Deluxe”车型改为三点式座位安全带,其馀车型亦可加价变更。
Remove ads
1976年 - 5月卡车与厢型车同时全新大改款的第三代(原厂代号L012型)上市,因换装排气量更大的471c.c.水冷式SOHC直列二缸四冲程2G22型引擎,车名称之为“三菱Minicab 5”。此时期日本当局对轻型车规范频频改制,故各家车厂频繁推出对应车款,造成市场上的紊乱杂沓。厢型车后保杆的尾灯改为直立式,倒车灯移至后保杆中央并废除反光片,车侧从铰链式改成滑门式。
1977年 - 5月为了对应新颁布的轻型车规制而小改款(原厂代号L013型),车体尺寸放大,动力升级成546c.c.水冷式SOHC直列二缸四冲程2G23型引擎,车名叫做“三菱Minicab Wide 55”。自本年度起开始以“三菱L100”之名外销,市场包括印尼、智利、阿根廷等国家。
1979年 - 4月变更进气坝之设计,并追加“营农Minicab”,专门供应贩售给农业协同组合会员[4]。
1980年 - 三菱L100开始在印尼当地国产化,持续生产至1983年为止[5]。
1981年 - 5月再次实施小改款(原厂代号L015型),车名改回“三菱Minicab”,动力心脏换成546c.c.水冷式SOHC直列二缸四冲程G23B型引擎,厢型车新设“Estate”顶级车型。同年11月外销版L100升级为644c.c.水冷式SOHC直列二缸四冲程2G24型引擎,采取正时链条之设计;本代外销版L100销售至1986年为止。
1982年 - 6月部分改良,追加四轮驱动之设定,车头进气坝改为“MMC”(Mitsubishi Motors Corporation之缩写)铭牌。
-
摄于智利
-
摄于智利
Remove ads
起初1976年台湾顺益贸易公司(顺益关系企业前身)以原装进口的方式引进第三代“三菱Minicab 5”[6],1978年中华汽车工业受到三菱汽车授权,将第三代Minicab国产化,原称“中华百利550”[7],后改称“中华百利600”。总共分成平顶卡车、平顶厢型车及高顶厢型车等三种外型,由于容易保养、维修毛病少而大受市场欢迎,一举夺下三富小霸王的市场龙头地位[8]。后来为了维持竞争优势,升级成排气量更大的644c.c.水冷式SOHC直列二缸四冲程2G24型引擎,改称“中华百利700”。
-
百利700卡车
-
百利600厢型车
在中国市场里,1982年1月柳州拖拉机厂(上汽通用五菱前身)以第三代Minicab为底,手工仿制了卡车“LZ110”与微型面包车“LZ110K”[9]试作车,1984年开始正式上市,1986年甚至自行开发出双厢卡车“LZ110SD”[10],直到1987年大改款的第二代推出[11]。
1984年 - 大改款的第四代Minicab于6月正式在日本市场推出,厢型车的车室空间与卡车的载货车斗面积皆放大,冷气空调改成可加价选购。仪表板与第五代Minica/Minica Econo共用,但罩壳略微不同。另外自本代开始,前轮悬吊系统统一改为麦花臣式,转向系统则统一成齿轮齿条转向,所有4WD车型将12吋轮圈、碟煞、前轮轮毂自动分离器等皆列入标准配备。
1987年 - 6月实施小改款,2WD车型之原厂代号改为U14T/14V型、4WD车型改成15T/15V型。动力心脏换装成548c.c.直列三缸SOHC 3G81型自然进气或机械增压引擎,其中机械增压版车型设有转速表及旅程表。
1988年 - 2月追加“GL”车型,以2WD高顶卡车标配五速手排变速箱及旅程表,同时所有车型之车头恢复贴上三枚红色钻石之三菱标志。
1989年 - 2月厢型车顶级车型“Estate”更名为“Minicab Bravo”。
1990年 - 因应轻型车规范的变更而二度实行小改款,换装排气量更大的657c.c.直列三缸SOHC 3G83型引擎,2WD车型之原厂代号改为U18T/18V型、4WD车型改成U19T/19V型。然而,机械增压版车型仍续用3G81型引擎。
Remove ads
1985年台湾中华汽车获得原厂之授权将第四代Minicab国产化,动力来源为796c.c.直列三缸SOHC 3G82型引擎,故称之为“中华百利800”。轻巧的车身加上四轮传动的设定,受到许多农用或商用的青睐[12]。1989年由母公司裕隆汽车工程中心负责操刀,修改大灯与前保险杆并加上黑色横栅式进气坝,换装成1.1L直列四缸SOHC 4G82型引擎,且放大车身尺寸[13],称之为“中华威利1100”。1992年以第三地中转CKD全散装料之方式,交由柳州微型汽车厂(今广西汽车集团)就地生产中华威利1100,甚至连“CMC”的标志也没有取下[14]。1993年再度实施小改款,取消黑色横栅式进气坝,并修改车头灯的设计。1995年中华汽车与美国库什曼签订合约,成功外销威利1100打入美国农用车市场,车名称为“库什曼White Truck/Van”[15]。2004年6月中华汽车与印度总理公司签订协议,将中华威利改成右驾版,并搭载五十铃设计的柴油引擎,卡车车型称为“总理Roadstar”、8人座厢型车车型为“总理Sigma”[16][17]。
-
前期型
-
前期型
-
中期型
-
中期型
-
后期型
-
后期型
柳州拖拉机厂在1985年改名为柳州微型汽车厂(今上汽通用五菱),1987年推出大改款的第二代LZ110/LZ110OVH,外型设计仍与第四代Minicab相仿。1990年实行小改款,变更车头灯之造型,并将厢型车改称“五菱兴旺”、卡车改称“五菱LZW1010P”。其中五菱LZW1010P在微型皮卡车的市场占有率曾在1998年达到70%[18],直到2010年才停产。在2004至2005年之间,曾有少量的五菱LZW1010P导入美国市场作为农用,搭载796c.c.直列三缸SOHC 3G82型引擎,配合四速手排变速箱[19]。
印尼三菱汽车(PT. Krama Yudha Tiga Berlian Motor)于1987年至1990年之间组装生产“三菱Jetstar”,车身较宽、载货车斗也加长[20]。有趣的是动力来源来自大发工业供应的993c.c.直列三缸SOHC CB20型引擎,可输出最大马力50ps / 5,500rpm、扭力峰值7.3N·m / 3,000rpm。这是因为印尼当局宣布1985年起当地销售的汽车引擎排气量不得低于1.0L,当时三菱汽车没有合适的引擎,于是不得不向大发汽车求援。
1980年代后期曾以“三菱Mighty Mits”之名引进美国市场,但仅可在农地、高尔夫球场、牧场等非铺装路面之环境使用。搭载644c.c.直列二缸SOHC 2G24型引擎的车型原厂代号是U13T型,3G82型的则是U16T型。
1991年 - 2月进行大改款,除了2WD入门级10吋轮圈车型之外,其馀车型的标准配备皆是使用单桶侧吸式可变文氏管化油器的657c.c.直列三缸SOHC十二汽门3G83型引擎、12吋轮圈、前轮碟煞等;另外卡车与厢型车的尾灯共通。
1993年 - 1月部分改良,除了基本入门级车型外,全车系自四速手排变速箱改成五速手排。
1994年 - 2月首度实施小改款,车头灯改成符合SAE标准的方形二灯式,顶级“TL”、“CL”车型废除旅程表,厢型车的尾灯设计改得与卡车不同。
1996年 - 1月第二度小改款,除了货厢式卡车之外,其馀车型的方向盘改成与第七代Minica入门级车型共用,车头灯也与三菱Bravo后期型相同。卡车与厢型车顶级车型的动力心脏改成657c.c.直列三缸SOHC十二汽门ECI燃油喷射3G83型引擎,卡车4WD车型新增引擎下护板。
同年5月为了纪念上市30周年而推出“VX V30 SPECIAL EDITION”特仕车,配备了镀铬外壳后视镜、油压式引擎转速感应动力方向盘、手动空调(仅厢型车)等。
1997年 - 12月部分改良,除了卡车、货厢式卡车之外,其馀车型改成与三菱Bravo后期型一样的头灯,并全面换装成657c.c.直列三缸SOHC十二汽门ECI燃油喷射3G83型引擎;因此2WD入门级车型也升级为12吋轮圈、前轮碟煞。
1998年 - 2月追加最低阶的“V”车型,搭载657c.c.直列三缸SOHC六汽门3G83型引擎、四速手排变速箱、中期的方形二灯式头灯、12吋轮圈、前轮碟煞等配备。
-
卡车前期型车头
-
卡车前期型车尾
-
厢型车中期型车尾
-
卡车中期型车尾
-
卡车后期型车头
-
VX V30 SPECIAL EDITION特仕车车头
-
VX V30 SPECIAL EDITION特仕车车尾
1999年 - 由于前一年日本当局修正轻型车规制,为了顺应新制而在2月推出大改款。车头略为向前突出以增加撞击缓冲区,成为半平头式(semi cab over)[21],车体尺码也加大。4月三菱Bravo的后继车种三菱Town Box上市,算是第六代Minicab的乘用车版。
2002年 - 1月厢型车4WD五速手排车型废除可切换“Hi”和“Low”两种四轮驱动模式的副变速箱。
2003年 - 8月开始OEM制造日产NV100 Clipper/NT100 Clipper以供应日产汽车。
2004年 - 10月厢型车将驾驶座、助手席之安全气囊列入标准配备,另剔除卡车四速自排的“TL”车型。
2006年 - 5月30日推出“40周年特别纪念”特仕车[22],不论卡车或厢型车车型皆包含镀铬进气坝、附镀铬外框的头灯、车身同色后照镜、织布座椅、木纹中控台饰板等配备。厢型车另外加追前门电动车窗、Keyless免钥匙感应门锁系统、滑门与车尾门深色玻璃、内置喇叭的AM/FM收音机等配备。同年12月部分改良,统一车侧后视镜之长度、调整“40周年特别纪念”特仕车之若干配备,并追加农用车型“Minicab Minori”,具备耐磨耗轮胎、后轮三片叶片弹簧式悬吊系统等配备[23]。
2007年 - 10月特殊车款“三菱Minicab Bi-Fuel”双燃料车上市,可同时使用汽油与压缩天然气作为燃料。12月实施小改款,更新车头格栅的设计、双色仪表板及液晶里程表、后座新增三点式ELR安全带等。
2009年 - 10月发售“黑Truck”、“黑Van”特仕车,前者以附带空调的“V Type”车型为基础,外加专属黑色车身、镀铬进气坝与头灯外框、内置喇叭的AM/FM收音机、动力方向盘等配备;后者则以高顶的“CD”车型为基础,外加专属黑色车身、镀铬进气坝与头灯外框、内置喇叭的AM/FM收音机等配备。
2011年 - 11月再次实行小改款,厢型车的第三煞车灯改成LED灯,“CL”车型采用镀铬进气坝、车身同色后视镜、大型化头枕(同时适用“CD”“CL”及卡车车型),追加钛灰色金属车色,“CD”与“CL”降价故取消“CS”车型。
2013年 - 5月30日传出原厂决定停止生产使用汽油引擎的轻型商用车[24],8月29日则宣布往后的燃油车型由铃木汽车OEM代工[25],同年11月停止供应日产NV100 Clipper/NT100 Clipper给日产汽车。直到翌年2月26日,才将第六代Minicab的燃油车型悉数出售完毕。
-
前期型卡车车头
-
前期型卡车车尾
-
中期型卡车车头
-
中期型卡车车尾
-
后期型卡车车头
-
后期型厢型车车尾
2010年 - 该车款乃应用三菱i-MiEV之技术,自10月起与大和运输合作,将原型车借给该公司进行运输实验。
2011年 - 12月8日正式发售,所搭载的东芝制电池分成10.5kWh(续航里程约100公里)、16.0kWh(续航里程约150公里)两种,故分成“CD(10.5kWh)”与“CD(16.0kWh)”两种车型。两种车型皆可选双人座或四人座,前者仅有高顶型,后者则多出标准平顶之车顶。车重比汽油车款多了200公斤,仪表板沿用i-MiEV,并将备用轮胎移至车内。
2013年 - 1月17日正式推出卡车,仅有“VX-SE 10.5kWh”一种车型,急速充电机能列入选购项目。
2014年 - 虽然2月27日原厂发表第七代Minicab车型,但Minicab MiEV仍继续贩售。同年10月9日实行部分改良[26],当驾驶者停止踩踏电子油门踏板时,再生制动功能启动后减速,同时煞车灯自动亮起。充电时若没有正确排入P档,车辆新增蜂鸣器警告功能。厢型车之价格降幅约27万日圆,卡车的降幅则大约25万,后者另可加价购置Keyless免钥匙感应门锁系统。
2015年 - 7月29日全车系将急速充电功能列入标准配备。
2016年 - 5月11日三菱汽车坦承油耗测试数据造假[27],暂时停止制造及销售该车款,直至同年8月30日向国土交通省申报修正后之油耗测试数据[28]。
2017年 - 1月16日整理车型,只剩“CD(16.0kWh)”一种,Keyless免钥匙感应门锁系统追加可远端遥控空调启动之新功能,驾驶座与助手席的座椅加热功能、电动窗列为标配。由于销售成绩欠佳,5月31日停售卡车车型。
2021年 - 因为销售毫无起色,3月31日决定停产。根据日本轻型车协会联合会发布的统计数字,该车款总共出售了11,510辆[29]。
-
厢型车车尾
-
仪表板
-
备用轮胎设置于车厢内
2022年 - 由于全球减碳趋势增强,来自物流运输业者的洽购增加,11月24日原厂罕见地宣布再度恢复生产[30]。
2023年 - 2月16日原厂宣布与印尼合资企业MMKI公司(Mitsubishi Motors Kurama Yudha Indonesia)合作,使得前者首度在海外生产纯电车,以就近供应东协市场[31]。12月21日于日本市场重新上市,外观上并没有太大变化,但大幅度改良马达和电池之下仅有“CD 20.0kWh”一种车型,亦即加大电池容量至20.0kWh,故WLTC模式下的续航里程可达180公里。马达与逆变器改成一体化设计,兼顾效率提升及行驶平稳,具备42ps马力及20kg·m扭力。双人座车型具有350公斤的最大载重能力,四人座则为200公斤。200V 15A AC慢充需要7.5小时充饱电,60A以上的快充则花费42分钟可充至80%;额外加价可选购位于中控台下方的AC 100V插座(最大1.5kW)。在安全辅助方面,三菱e-Assist技术包括FCW前车碰撞警示、LDW车道偏离警示、AHB自动远光灯、UMS误踩油门抑制、爬坡辅助等功能。
2024年 - 2月12日兄弟车“日产Clipper EV”正式发售[32],这是相隔10年3个月以来三菱汽车再度帮日产汽车换牌代工生产。同年2月16日正式在印尼市场发售[33],称之为“三菱L100 EV”。7月8日日本邮政株式会社下单订购3千辆作为集配用车辆[34],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已购置超过5千辆,算是Minicab MiEV/EV的大客户。8月22日原厂也宣布印度尼西亚邮政采购三菱L100 EV,这是该国新首都努山塔拉首次出现的电动物流车[35]。
-
厢型车车尾
-
日本邮政
由于日本的轻型卡车市场竞争剧烈,为了与其他对手抗衡,三菱汽车也曾推出以下特装车辆:
- 1991年:第五代Minicab只要按下一个按钮便可以收缩后轮悬吊系统、降低车斗高度,几乎可以加价安装在所有卡车车型上;大发Hijet也推出类似的功能。
- 1994年:第五代Minicab曾推出履带特装车,同级竞争对手本田Acty、大发Hijet也有类似的特装车型。由于履带的协力供应厂商各异,因此形式也各自不同。后来三个车款改朝换代之后,这个特装车便消失了。
- 1999年:第六代Minicab上市时为了对抗大发Hijet Deckvan,曾推出“三菱Minicab DoubleCab”特装车。该车款的特色是厢型车的C柱之后削去天花板,留下长740mm、宽1,360mm的露天车斗[36]。
- 2002年:对手大发Hijet Jumbo和铃木Super Carry皆有推出扩大车斗后方的车型,于是第六代Minicab也依法炮制推出“三菱Minicab SuperCab”,至于OEM供应给日产汽车的则称作“日产NV100 Clipper KingCab”。
-
秩父市消防队使用三菱Minicab DoubleCab作为消防车
历史(铃木代工制造时期)
由于2013年铃木汽车与马自达汽车、三菱汽车、日产汽车等陆续签订OEM代工协议[37],铃木Every与铃木Carry也换牌成马自达Scrum、日产NV100 Clipper / Clipper Rio、三菱Minicab Van / Truck、三菱Town Box等车款,造成日本车坛上共有4款兄弟车共同竞逐的局面。此外,2015年2月铃木Every实施大改款,隔月Minicab厢型车型亦跟进,导致全新的第8代厢型车与持续销售的第7代卡车产生世代差异,这在日本车坛也是一个颇为奇特的现象。
详情请参照铃木Every。
2014年 - 2月27日以第五代铃木Every换牌而成的大改款Minicab上市,是为第七代[38];同时仍维持Minicab MiEV的贩售。加大后车门开口面积,并降低车室地板高度,以便提高装载便利性。手排或自排的排档杆移至方向盘机柱后方,四轮驱动车型在行驶时可切换2WD/4WD模式。动力心脏有二种选择:658c.c.直列三缸DOHC K6A型引擎、658c.c.直列三缸DOHC K6A型涡轮增压引擎(附中冷器)。外观方面与铃木Every几无差异,仅改变商标铭牌,车色涂装选择也一样。由于铃木Every在2015年2月便发表大改款,第七代Minicab只发售了1年1个月左右。
2015年 - 3月6日原厂宣布大改款的第8代Minicab和三菱Town Box一同上市[39],动力心脏改换成658c.c.直列三缸DOHC R06A型涡轮增压引擎(附中冷器),可输出64hp / 6,000rpm的马力和9.7kg·m / 3,000rpm的扭力;另一具则是658c.c.直列三缸DOHC VVT R06A型引擎,具备49hp / 5,700rpm、6.3kg·m / 3,500rpm的功率输出。至于变速系统,则可选择五速手动排档、四速自动排档、五速AGS自手排半自动排档等。在内装方面,轴距延长至2,430mm,尾门与车侧滑门的开口面积加大且降低车室地板高度,仪表板变更设计,“G”、“Bravo”、“Bravo Turbo”等车型配置顶篷文件夹。此外,“Bravo Turbo”车型更搭载了该公司商用车款首见的FCM-City主动式智慧煞车辅助系统、抑制误踩油门系统、ASC车身动态稳定系统、紧急停车警告系统等。
2016年 - 3月17日实施部分改良,“M”的5AMT车款、“G”、“Bravo”等车型新增2档起步模式,可在空车或轻度载货时平稳起步前进。
2017年 - 5月25日再度部分改良,“M”、“G”车型将第二排座椅的固定扣改为可倒式,以消除后座前倾时的突起;“Bravo”、“Bravo Turbo”将前座中央扶手纳入标配;原本只有“Bravo Turbo”车型拥有的4AT变速箱下放给所有车型。
2019年 - 7月11日与三菱Town Box一起小幅度改良[40],“Bravo Turbo”车型标配的e-Assist驾驶辅助系统改成以前置镜头侦测,可侦测到前方行人。FCM主动式智慧煞车辅助的作动速度从30至100km/hr,抑制误踩油门系统在倒车时也可对应,同时新增倒车煞车辅助、车道偏离警示、车体摇晃警示、先行车起步通知、车灯远光辅助等功能。此外,调整部分车型,以及新增车色涂装。
2021年 - 9月24日与三菱Town Box一起进行小幅度改良[41],ASC车身动态稳定控制、头灯自动启闭等系统成为全车系标准配备,“M”车型新增上坡辅助系统。
2022年 - 4月21日与三菱Town Box一起实施部分改良[42],引擎进气侧改采VVT可变气门正时,并且4AT车型新增怠速熄火系统。废除“Bravo Turbo”车型而改以“Bravo”取代,并拥有金属绿之专属车色。
2024年 - 3月14日和三菱Town Box一起实施部分改良[43],“M”、“G”、“Bravo”等三种车型改为该车款有史以来首度的CVT无段自动变速器,并加装卡车车型才有的泥泞通过辅助功能。4WD车型由传统机械式改为电子控制式,可切换“2WD”、“4WD AUTO”、“4WD LOCK”等三种模式。新设可选择5MT或4AT的入门级“E”车型,“M”车型的五速AGS自手排则停止供应。“Bravo”车型增加LED头灯、Keyless免钥匙感应门锁系统、后座双侧电动滑门开关、前座双侧遮阳板化妆镜、驾驶座加热功能、助手席椅背桌板等配备;全车系则列入倒车雷达与仪表板图示等标准配备。
详情请参照铃木Carry。
2014年 - 2月27日实施大改款[44],以第十一代铃木Carry为基底换上自家的厂徽铭牌。转向机构封罩改小并调整座椅,使得车室空间显得宽阔。车斗长度2,030mm、距离地面高度650mm,增加工作便利性。此外重防锈车型的防锈钢板涂布面积达95%,甚至连车架也经过防锈处理。动力心脏为658c.c.直列三缸DOHC VVT R06A型引擎,可输出50ps / 5,700rpm的最大马力、6.4kg・m / 3,500rpm的最大扭力。引擎采取向助手席侧倾斜的纵置式布局,VVT机构则置于进气侧。冷却器移往座椅下方、引擎正前方,不但减少冷却水用管、削减冷却水量,也废除冷却风扇。由于轴距缩短,最小回转半径也变成3.6公尺。
2015年 - 9月3日进行部分改良[45],重新调校引擎使得油耗表现提升,5MT的2WD车型可达19.8km/L、4WD车型则是19.6km/L;3AT的2WD车型是17.2km/L、4WD车型为17.0km/L。驾驶座与助手席的椅面加大,全车系将空调滤网列入标配。后车斗门新设挂勾,车斗底板也改成100%防锈。
2017年 - 11月22日再次实行部分改良[46],ABS防锁死煞车系统、助手席安全气囊、助手席安全带预紧器等列入全车系之标准配备,且新增点烟器,扩大手套箱的空间。“G”车型的AM/FM广播及CD播放器自1DIN改成2DIN型。
2018年 - 6月7日全车系导入e-Assist安全科技,前后各加装2颗超音波感应器,可抑制前进或后退时误踩油门。
2019年 - 9月24日再实施部分改良,“G”车型标配的e-Assist驾驶辅助系统改成以前置镜头侦测,可侦测到前方行人。FCM主动式智慧煞车辅助的作动速度从30至100km/hr,抑制误踩油门系统在倒车时也可对应,同时新增倒车煞车辅助、车道偏离警示、车体摇晃警示、先行车起步通知、车灯远光辅助等功能。此外,ASC车身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列入全车系标配,上坡辅助系统列入3AT车型之标配。
2021年 - 将高阶“G”车型的标准配备下放给其他中低阶车型,“Minori”车型强化成四片叶片弹簧式后轮悬吊系统,可提高装载货物时的稳定性。配置差速锁定装置的“Minori”、“G”车型的2WD / 3AT车配有煞车LSD牵引控制装置,当行驶泥泞道路时侦测到某一轮打滑空转,则自动锁住空转轮,并向另一轮传递动力以便使车辆脱困。
2022年 - 4月21日与厢型车、三菱Town Box一起实施部分改良[47],引擎进气侧改采VVT可变气门正时,并且废除3AT、改设4AT车型,新增怠速熄火系统。
2024年 - 5月27日再次实行部分改良[48],5MT车型新增AS&G怠速熄火系统,全车系将[[倒车雷达]纳入标配。“G”车型新增LED头灯、电动收折后视镜,并推出新的车色涂装。“M”和“Minori”车型将Keyless免钥匙感应门锁系统、自动车门上锁、电动车窗列入标准配备。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