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伯恩州
瑞士的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伯恩州(德语:Kanton Bern;法语:Canton de Berne;义大利语:Canton Berna;罗曼什语:Chantun Berna)是瑞士西半边的一个州,其面积仅居格劳宾登州之下,且人口密度也只次于苏黎世,为瑞士第二大州。伯恩州的官方和民间皆双语并行,这个区域可通行德语及法语,唯其口音与拼写方式略不同于德法两国。
Remove ads
历史
伯尔尼于1353年加入旧瑞士邦联。1803年至1814年间,它是拿破仑瑞士联邦的六个行政区之一。
在西门塔尔地区的三个洞穴中发现了现代伯尔尼州人类存在的最早痕迹;奥伯维尔附近的施努伦洛赫、博尔蒂根上方的朗吉洛赫和埃伦巴赫上方的希尔希利赫勒。这些洞穴在上一个[][冰河时期]]的不同时期被使用过。该地区的第一个露天定居点莫塞多夫的莫斯比尔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定居点。在中石器时代气候变暖期间,森林覆盖率的增加限制了猎人、渔民和采集者的行动。他们的临时定居点建在湖泊和沼泽边缘,由于水位波动,这些边缘没有树木。该州重要的中石器时代遗址位于皮特尔伦莫斯和布尔盖锡湖,以及迪姆蒂格和西门塔尔的高山山谷。在新石器时代,比尔湖畔、托泰斯贝肯和河流沿岸(阿勒河、齐尔河)有许多定居点。[3]其中几个遗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阿尔卑斯地区史前湖岸木桩建筑的一部分。[4]
在特万(现在的特万-蒂斯歇茨)是探索得最好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在特万巴赫三角洲,公元前3800年至公元前2950年间,大约有25个科泰洛德文化和霍尔根文化村庄。瑞士最古老的面包之一,公元前3560年至3530年的酸面包,来自其中一个村庄。[3]在干涸的湖床上发现了一艘保存完好的青铜时代独木舟,它是特万附近湖畔村庄的一部分,1874年在保存完好的船附近挖了一口石砌井。[5]
Remove ads
在铁器时代早期,气候的变化迫使哈尔施塔特文化(公元前800-450年)放弃了许多水道和谷底的定居点,搬到了高原和丘陵。随着阿尔卑斯山两岸贸易往来的增加,地中海地区的文化影响力在该地区不断增强。这种贸易的证据包括在格莱希维尔发现的一种氢化物。在此期间,葬礼仪式和社会阶层变得更加发达。所谓的王子坟墓变得更加普遍,许多坟墓的直径超过30米(98英尺),高4米(13英尺),并配有丰富的陪葬品。在比茨贝格的一个坟墓里,第一次埋葬在坟墓里之后是后来的几次埋葬。通常,几个坟墓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墓地,例如在大阿福尔特恩、因斯、班维尔、朗根塔尔和比茨贝格。关于伯尔尼州内哈尔施塔特文化的大部分知识都来自坟墓。唯一发现的定居点位于拉讷沃维尔的白教堂附近。
陪葬品显示,铁被锻造成剑、匕首、矛头、刀和马车配件。金可能是从河沙中收集的,被制成王冠、戒指和吊坠。带有几何图案的薄青铜臂、腿和颈板经常被埋葬,特别是在米勒贝格的阿伦吕夫滕、因斯和比茨贝格的坟墓中。埋葬的珠宝包括手镯和戒指,也是用煤精和褐煤制成的。在明希林根,坟墓的陶器既可以手工塑造,也可以用陶工的轮子打造,并涂有多色的装饰。
拉坦诺文化向铁器时代晚期(公元前450-1世纪)的过渡表现在金属加工和陶瓷工业风格的突然变化上。许多坟墓(来自未知的定居点),以及施图登在伯尔尼恩格半岛和延斯贝格的两个奥皮杜姆,标志着铁器时代晚期的人口中心。金币(来自迈希瑙)以及银币和铜币最早出现在这个时代。在港口现场发现了一把刻有希腊文字的剑,上面写着科里西奥斯。在伯尔尼恩格半岛的奥皮杜姆有玻璃和陶瓷生产工作室,铁加工达到了很高的技能水平,还有从事木材、皮革和金饰的工匠。附近的布雷姆加滕树林里有一个礼拜场所,明辛根和伯尔尼-恩格半岛也有墓地。[3]

公元前58年,罗马时代在比布拉克特战役中获胜后,海尔维第人被迫作为罗马人的联盟返回家园。在罗马的影响下,当地的经济和贸易蓬勃发展。主要定居点位于汝拉山脉脚下和中央高原。
现有道路进行了扩建,特别是阿文提库姆-文多尼萨和佩蒂内斯卡-奥古斯都·劳里克殖民地道路。在传统的三个山口之外,又增加了第四个高山山口,即拉瓦尔山口;格里姆塞尔、布吕尼格和苏斯滕山口。在伯尔尼汝拉地区,赖默山和皮埃尔-佩尔图斯山口开放。
在罗马人的统治下,许多古老的防御工事被扩建和加固。恩格半岛的旧海尔维第奥皮杜姆变成了罗马维库斯,可能被称为布雷诺多尔或布雷诺杜卢姆。在延斯山脚下,建造了佩蒂内斯卡堡垒来守卫如拉山上的道路。在罗马时代晚期(公元368-369年),在埃格滕和布吕格之间的齐尔河上修建了一座防御桥,加强了当地的防御。
伯尔尼州周围建造了许多罗马别墅。在上维希特拉赫,发现了一座罗马别墅的主建筑群和产业区。明辛根、托芬和黑措根布赫塞的别墅拥有丰富的罗马镶嵌画细节,至今仍部分可见。
当地居民的宗教习俗与罗马信仰相融合,伯尔尼州拥有许多独特的异教中心。其中包括位于佩蒂内斯卡、恩格半岛和图恩-阿尔门丁根的超大型神像(包括登基的朱庇特);还有一些石刻。公元5世纪初,罗马从莱茵河兵营撤军,公元443年允许勃艮第人定居在海尔维第人的土地上。[3]
Remove ads

在阿勒河以东,中世纪早期从高卢-罗马人主导的人口向日耳曼人口的过渡相对和平。一个例外是610年的旺根战役,但在其他地方,这通常是一个缓慢的文化渗透过程。到7世纪,阿勒曼尼人定居者已经占领了阿勒河东南部的大部分好地方,他们开始沿着阿勒河向上迁移到图恩湖和布里恩茨湖地区。阿勒河以西的所有地区都属于罗马化的勃艮第王国,该王国于534年成为墨洛温王朝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在加洛林王朝时期,法兰克人的政治结构已经蔓延到瑞士的部分地区。762/778年,阿尔高伯国成立,861年成立上阿尔高伯国,965年成立巴尔根伯国。843年的《凡尔登条约》将中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的边界定在阿勒河,并将阿勒河地区一分为二。阿勒河以西的人口通常说罗曼语,而东部的人口说日耳曼语。萨讷河和阿勒河之间的地区成为了语言边界。
基督教慢慢传播到阿勒河谷。洛桑、巴塞尔、锡永、库尔和康斯坦茨的教区都是在新信仰进入河谷之前建立的。阿勒河谷与三个教区接壤;洛桑、康斯坦茨和巴塞尔。然而,第一批基督教传教士从阿尔萨斯和其他西部地区来到山谷。630年,吕克瑟伊修道院沿着穿过皮埃尔-佩尔图斯山口的旧过境路线建立了穆捷-格朗瓦勒修道院。到9世纪或10世纪,这座修道院拥有财产和影响力,一直延伸到比尔湖和巴尔斯塔尔山谷。后来成为圣伊米耶修道院的第一个修道院也成立于600年。在湖泊地区和阿勒河谷,木制教堂最早是在墨洛温王朝时期建造的。基尔希林达赫、比伦地区奥伯维尔和布莱巴赫现有的教堂都建在这些早期教堂的废墟之上。7世纪,阿勒河谷伯尔尼和索洛图恩地区约有30座教堂建在罗马别墅的废墟和随后的墓地上(包括迈基希和上比普)。在梅特,这座教堂建在一座5世纪的陵墓上,而这座陵墓建在一个4世纪的陵墓之上。700年,六个石棺被埋在圣彼得岛上,旁边是一座罗马神庙。一座木制修道院建于8-9世纪。[3]
Remove ads

在10世纪,阿勒河谷完全被勃艮第第二王国统治。在鲁道夫一世和他的儿子鲁道夫二世的统治下,勃艮第的影响力遍及现代瑞士的大部分地区。他们在宾普利茨、明辛根、于滕多夫、维米斯、基尔希贝格和乌岑斯托夫建立了皇家法院,允许他们统治阿勒河谷。后来,在奥托王朝和萨利安王朝时期,阿勒河谷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关系更加密切。
1032年鲁道夫三世去世后的继承纠纷使萨利安国王获得了上勃艮第以及阿勒河谷。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当1056年爆发叙任权斗争时,河谷也参与其中。1077年,勃艮第摄政王、莱茵费尔登的鲁道夫宣布自己是亨利四世的反国王。巴塞尔和洛桑的主教们仍然忠于亨利四世,并占领了莱茵费尔登在上阿尔高和上阿勒河谷的土地。1090年鲁道夫去世后,他的土地归其子哲林根的贝托尔德二世所有。他和他的儿子贝托尔德三世试图利用这些土地来扩大他们的权力。1127年,哲林根家族被任命为勃艮第国王的代表。1156年,他们建立一个新的独立勃艮第的希望破灭了,最后一位哲林根伯爵贝托尔德五世开始了一项城市建立计划。布格多夫、穆尔滕、图恩和伯尔尼都是由贝托尔德五世建立的。当他去世时没有继承人,哲林根家族的土地归基堡家族所有,而办公场所和领地则归帝国所有。[3]
在中世纪晚期,阿勒河谷和伯尔尼高地都被划分为许多小县,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男爵。神圣罗马帝国的贵族开始嫁给当地的贵族家庭,一些哲林根的家臣家族(为封建领主服务的非自由骑士)搬到了高地上。贵族们也开始建立修道院,将他们的权力传播到高地。在1070年至1150年间,当地贵族至少建立了十座大型修道院。这些措施包括:;吕吉斯贝格克吕尼修道院(1072年吕姆利根领主)、门兴威勒(1080年威勒家族)、圣彼得岛(11世纪末上勃艮第-马孔伯爵)、赫蒂斯维尔(1107年)、埃默河谷的罗滕巴赫(吕姆利根领主或锡格瑙领主)、埃尔拉赫圣约翰森本笃会修道院(1100年费尼斯家族)、特鲁布(1130年前吕策尔弗吕领主)和吕格绍(可能也是12世纪上半叶吕策尔弗吕领主),因特拉肯的奥斯定会学院教堂(1130年的奥伯霍芬家族)和西多会弗里尼斯贝格修道院(1130年左右的索格恩伯爵)。在1191年,高地贵族起义反抗哲林根的贝托尔德五世,许多高地贵族在格林德尔瓦尔德战役中丧生。
在13世纪,伯尔尼附近的一些城市被授予了城市权,并任命了市长和市议会。伯尔尼成为了一座帝国城市。13世纪中叶,帝国在阿勒河谷的势力减弱,迫使当地贵族寻找盟友保护自己。伯尔尼在13世纪与邻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1274年,哈布斯堡皇帝鲁道夫一世确认了伯尔尼的帝国地位。然而,1285年,他征收了一项帝国税,迫使这座城市支持鲁道夫的敌人。尽管它在1288年经受住了皇帝的两次围攻,但在1289年在朔斯哈尔德战败后,它不得不纳税和受罚。
1298年,伯尔尼军队在克尼茨的上旺根战胜了萨伏伊伯爵和哈布斯堡奥地利贵族。1300年,该市获得了博利根、菲希根、施泰特伦和穆里四个周边教区,摧毁了布雷姆加滕和贝尔普的威胁城堡,并授予蒙特纳赫男爵伯尔尼公民身份。1322年,巴伐利亚国王路易四世在米尔多夫(巴伐利亚州)战役中战胜哈布斯堡王朝的腓特烈一世后,伯尔尼于1323年与反哈布斯堡的瑞士森林州结盟。
Remove ads

1310年,亨利七世将劳彭城堡、劳彭和周边土地作为贷款抵押品。1324年,伯尔尼获得了抵押的城堡和土地。当皇帝无法偿还贷款时,劳彭成为伯尔尼的第一个管辖区。
1322年,新基堡的埃伯哈德二世和哈特曼二世兄弟开始为谁将继承图恩周围的家族土地而争斗。这场战斗导致了“图恩城堡的兄弟谋杀”,埃伯哈德杀死了他的兄弟哈特曼。为了避免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者的惩罚,埃伯哈德逃往伯尔尼。次年,他将图恩、城堡和周围的土地卖给了伯尔尼。伯尔尼随后将这片土地作为封地归还给埃伯哈德。伯尔尼对埃伯哈德的支持、他们向高地的扩张以及他们与森林州的联盟使该市在14世纪与哈布斯堡王朝发生冲突。1333年伯尔尼和弗里堡之间关于森瑟区权利和影响力的金梅嫩战争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1334年,伯尔尼与魏森堡男爵作战,占领了高地的维米斯和温斯普嫩。伯尔尼的胜利使他们能够控制上哈斯利地区,包括首府迈林根和魏森堡。伯尔尼的持续扩张是以牺牲周边地区的封建领主为代价的。1339年,哈布斯堡、基堡和弗里堡率领17,000名士兵向伯尔尼进军,并围攻边境城镇劳彭。为了解围,伯尔尼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部队,由伯尔尼人组成,并得到森林州和其他盟友(锡默河谷、魏森布尔和上哈斯利)的支持。[6]伯尔尼联军在劳彭战役中获胜,伯尔尼向瑞士森林州靠近。1353年,它与乌里、施维茨和下瓦尔登建立了永久或永恒的联盟。这个日期通常被认为是伯尔尼加入瑞士联邦的日期;然而,该联盟只是间接地将伯尔尼与苏黎世和卢塞恩联系起来。
1358年,资金紧张的阿尔贝格伯爵彼得二世将阿尔贝格领地典当给伯尔尼。然而,在1367年,他把该地卖给了他的堂兄尼道的鲁道夫四世,没有偿还伯尔尼。鲁道夫去世后(1375年),伯尔尼从其他继承人那里获得了对阿尔贝格土地的明确权利。
在整个14世纪,伯尔尼与许多邻国建立了联盟和条约,包括瑞士联邦的成员。伯尔尼与比尔签订了一系列协议,导致1367年至1368年与比尔的统治者、巴塞尔亲王主教维埃讷的让发生冲突。主教向南行进,摧毁了比尔以及南汝拉山的一些城镇。在1375年的古格勒战争中,伯尔尼军队和库西的昂盖朗领导的英国雇佣军之间发生了几次战斗。
到1370年代,基堡家族(仍将图恩作为伯尔尼的领地)对伯尔尼负债累累。1382年11月11日,新基堡的鲁道夫二世对索洛图恩发动了一次不成功的突袭。随后与旧瑞士邦联(称为布尔格多夫战争或基堡战争)的冲突使伯尔尼得以在阿尔高对抗哈布斯堡王朝。伯尔尼人围攻布尔格多夫后,新基堡被迫承认不利的和平。伯尔尼买下了新基堡家族最重要的城市图恩和布尔格多夫,到1408年,他们剩下的城镇被移交给了伯尔尼和索洛图恩。新基堡家族的最后一位成员贝希托尔德于1417年在伯尔尼去世,身无分文。[7]
1386年,哈布斯堡王朝的利奥波德三世率领的奥地利人入侵瑞士东部。当他们围攻森帕赫时,苏黎世、卢塞恩和森林州的军队在森帕赫战役中进军并击败了奥地利人。虽然伯尔尼没有参与森帕赫战役,但他们利用奥地利的弱点于1386年进军高地,随后于1388年进军湖泊地区(汝拉山脉以南的地区,包含穆尔滕湖、纳沙泰尔湖和比尔湖),并于1389年进军阿尔高。在1389年的和平协议中,伯尔尼从哈布斯堡王朝手中获得了下塞恩和上锡默河谷。同年,弗里堡接受了伯尔尼对伊塞尔高斯的收购,即比尔湖和湖地之间的地区。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伯尔尼继续扩张,侵吞哈布斯堡王朝和弗里堡的领地。他们获得了以下城镇:1391年的锡门内格、1399年的锡格瑙、1400年的弗鲁蒂根、1407年的旺根、1408年的特拉赫塞尔瓦尔德和胡特维尔、1412年的奥尔蒂根,以及1413年(与索洛图恩一起)的毕普和贝希堡。[3]
到1400年,伯尔尼控制了整个伯尔尼高地。在他们的控制下,高地的五个山谷在Bäuerten(农业合作市镇)和Talverbänden(高山农村市镇)享有广泛的权利和深远的自治权。然而,在整个中世纪晚期,高地作为一个整体或部分地区,多次反抗伯尔尼当局。1445年,邪恶联盟(Böser Bund)在老苏黎世战争后与伯尔尼的兵役和税收作斗争,1528年,高地起义抵抗新教改革,1641年图恩起义。[8]
13世纪和14世纪初,在伯尔尼高地,因特拉肯修道院发展成为该地区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修道院控制着格林德尔瓦尔德、劳特布伦嫩和布里恩茨湖沿岸的众多农场。然而,1350年,一段危机和冲突时期导致僧尼人数减少,债务增加。1348年,格林德尔瓦尔德和维尔德斯维尔的人民与翁特瓦尔登州加入了共同防御联盟。伯尔尼以对伯尔尼高地的军事远征作为回应,最终以翁特瓦尔登及其盟友的失败而告终。1472年,伯尔尼成为修道院的赞助人。在宗教改革期间,修道院于1528年世俗化。法政牧师获得了财务结算,这些财产现在由伯尔尼执达吏管理。修道院的租户原本希望废除所有欠下的债务,他们以骚乱作为回应,伯尔尼镇压了骚乱。
日内瓦湖北岸周围和纳沙泰尔湖之间的土地是伯尔尼扩张的下一个地区。该地区最初是加洛林帝国的一部分。随后,在1032年,德国的哲林根家族击败了勃艮第人,1218年,勃艮第人被萨伏依伯爵所取代。在萨伏依伯爵的统治下,该地区实现了政治统一,并被确立为沃州男爵领地。然而,随着15世纪初萨伏依王朝的权力下降,这片土地被伯尔尼的军队占领。到1536年,该地区被完全吞并。宗教改革是由约翰·加尔文的同事发起的,其中包括彼得·维雷特,他在洛桑大教堂参加了一场著名的辩论;但只有当伯尔尼全力支持它时,它才得以果断实施。沃州是主要讲德语的伯尔尼州的一个讲法语的地区,因此引发了几次起义。
厄堡和萨嫩都是格吕耶尔伯国的一部分。这两个地区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经常违背伯爵的意愿和利益签订条约。1340年,萨嫩河谷与锡默河谷缔结了一项和平条约,规定对争端进行仲裁。1393年,他们与瓦莱州签订了另一项条约。1401年,格吕耶尔伯爵鲁道夫与伯尔尼签订了一项条约,其中包括萨嫩。两年后,萨嫩[9]和厄堡[10]与伯尔尼谈判建立了自己的联盟。由于伯尔尼联盟,萨嫩能够派遣自己的军队,支持伯尔尼于1415年入侵阿尔高州和1418年入侵瓦莱州。老苏黎世战争后的军事损失和税收导致萨嫩在1445年支持邪恶联盟对抗伯尔尼。

1475年,在勃艮第战争期间,与伯尔尼结盟的萨嫩和在上地区袭击并烧毁了艾格勒城堡的塔楼。然后,他们将艾格勒和周边地区交给伯尔尼,以换取不必向伯尔尼支付三分之一的收入。在1476年的《弗里堡条约》中,弗里堡获得了艾格勒地区的权利,并于1483年将其交给伯尔尼。伯尔尼于1489年重建了艾格勒城堡,并将其作为艾格勒辖区的首府。同样在1475年,邦联袭击并占领了格朗松城堡。次年,大胆查理夺回了城堡,并处决了伯尔尼驻军。1476年,在格朗松战役中,查理的军队撤退,伯尔尼人夺回了格朗松。查理在穆尔滕战役中战败后,格朗松成为伯尔尼和弗里堡之间的共同领土。每个城市任命一名五年任期的市长。艾格勒和格朗松是伯尔尼州最早的法语区。
在1475年的勃艮第战争中,萨嫩与来自厄堡和锡默河谷的军队一起为伯尔尼占领了艾格勒的萨伏依区。萨嫩和周边地区在16世纪享有很大的独立性。然而,1555年,最后一位格吕耶尔伯爵在伯尔尼破产时失去了这两个地区。次年,伯尔尼接管了整个萨嫩河谷,并引入了宗教改革。[9]他们将在上地与厄堡合并为新的伯尔尼萨嫩区。[10]
Remove ads

在中世纪,对于成功的商人和工匠来说,向上流动和获得公职相对容易,但随着城市权力和财富的增长,伯尔尼社会变得越来越分层和贵族化。
到了17世纪的近代早期,公民身份已经成为一种继承的特权,所有政治机构都是相互选举产生的,官员是终身选举产生的。[3]实际上,公职现在是“仁慈的领主”的专属特权,因为现在统治伯尔尼的少数贵族家庭被称为“仁慈的贵族”。1605年,有152个家族有资格统治,到1691年,这个数字只有104个,而到18世纪末,这样的家族只剩下69个。与此同时,伯尔尼统治的土地越来越多,最终统治了52个辖区。随着伯尔尼领地的扩张,这些职役变得非常有利可图。治安官(Landvögte)统治着政治上无能为力的农村,经常使用武力镇压农民起义。
在沃州,伯尔尼人的占领在民众中并不受欢迎。1723年,亚伯拉罕·达维尔少校领导了一场反对伯尔尼的起义,抗议德语伯尔尼人剥夺法语沃州人的政治权利,随后被斩首。[11]
Remove ads

受法国大革命的启发,沃州于1798年驱逐了伯尔尼总督,宣布成立莱芒共和国。像弗雷德里克-塞萨尔·德·拉阿尔普这样的沃州民族主义者呼吁法国干预解放该地区,法国大革命军队进驻,在此过程中接管了整个瑞士,并建立了海尔维第共和国。
1798年,随着海尔维第共和国的成立,伯尔尼州被分割,以图恩为首都的高地州和以洛桑为首都的莱芒州从伯尔尼州的剩余地区分离出来。
在新的高地州,历史边界和传统权利没有得到考虑。由于保守派民众之前没有分裂主义情绪,因此对新秩序几乎没有热情。[8]莱芒州的情况则大不相同。讲法语的沃州人从未感觉自己是讲德语的伯尔尼州的一部分。他们在1803年以沃州的身份加入瑞士联邦。
在海尔维第统治下,在上地和厄堡成为莱芒州的一部分,而萨嫩和该地区的其他地区则成为高地州的一部份。1803年,当海尔维第共和国崩溃时,萨嫩及其地区成为伯尔尼新州的一个地区[9],而厄堡及其地区则加入了沃州。
1801年《马尔梅松宪法》提议将高地州与伯尔尼州重新统一,但直到两年后《调解法案》废除了海尔维第共和国,部分恢复了旧制度,这两个州才重新统一。
1803年至1814年间,伯尔尼是拿破仑瑞士联邦的六个行政区之一。
1815年拿破仑失败后的复辟,伯尔尼州从巴塞尔主教区获得了伯尔尼汝拉和比尔,而莱芒州成为沃州,继续对伯尔尼州保持独立。
从1815年到1979年,伯尔尼仍然是联邦中面积最大的州,之后伯尔尼汝拉的部分地区脱离,形成了汝拉州。1994年,作为外飞地的劳芬区被划归巴塞尔乡村州。
地理

伯尔尼州主要由阿勒河及其支流排水。该州的面积通常分为六个地区。人口最多的地区是阿尔卑斯山以北高原上的伯尔尼中部地区,首府为伯尔尼。该州最北端是伯尔尼汝拉,与汝拉州接壤。伯尔尼高地是位于该州南部的山区。
该州的面积为5,959平方公里(2,301平方英里)。其中6.9%被房屋、商业或道路占用。该州42.6%为农业用地,31.3%为森林。不到19.2%被认为是非生产性的,包括冰川、悬崖和湖泊。
伯尔尼中部地区由阿勒河谷、埃默河谷、伯尔尼阿尔卑斯山的一些山麓以及首都伯尔尼周围的平原组成,有许多小农场和丘陵森林地区,其中分散着中小型城镇。外国人和游客最熟悉的可能是埃默河谷。经典的瑞士带孔奶酪埃曼塔尔干酪来自该地区的森林和牧场,位于还把1,000至2,000米(3,300至6,600英尺)范围内的丘陵和低山乡村。
该州北部是以法语为主的三湖区(Seeland),集中在比尔湖、纳沙泰尔湖和穆尔滕湖周围,从平原一直延伸到瑞士最北端的汝拉山脉。这个地区,在沙瑟拉勒山达到顶峰,地理环境更为宽松,尽管仍然有一些较低的山脉、一些瀑布和大湖。
伯尔尼高地是伯尔尼州内伯尔尼阿尔卑斯山脉的北侧和乌里阿尔卑斯山脉的西侧。伯尔尼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是芬斯特拉峰,海拔4,274米(14,022英尺),但最著名的山脉是艾格峰(3,969米)、僧侣峰(4,107米)和少女峰(4,158米)。
高地东部著名的徒步旅行和滑雪胜地位于因特拉肯和少女峰周围,如劳特布伦嫩山谷的禁车米伦和文根,以及格林德尔瓦尔德。再往东,在上哈斯利(哈斯利山谷),是阿勒河峡谷和迈林根镇,以附近莱辛巴赫瀑布上夏洛克·福尔摩斯在莫里亚蒂教授手中“死亡”的决定性场景而闻名。在伯尔尼高地西部,还有许多其他度假村和小村庄为游客提供服务。这些都是从湖镇图恩进入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坎德斯泰格(Kandersteg)、厄希嫩湖(Oeschinensee)和阿德尔博登(Adelboden)。再往西是有伦克和茨韦西门的锡默河谷,以及有著名度假胜地格施塔德和萨嫩的萨嫩地区。
整个地区多山,有陡峭的悬崖、许多冰川和无数瀑布。它以风景优美和点缀在该地区的瑞士小村庄的魅力而闻名。因此,旅游业是伯尔尼高地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该地区还拥有广泛的火车网络以及许多架空索道和缆车,其中少女峰山坳是欧洲最高的火车站,从格林德尔瓦尔德到门利兴山是世界上最长的缆车索道。
人口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伯尔尼州的人口为1,063,533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8人,低于瑞士平均水平(每平方公里217人)。截至同一时间的外国人比例(申报居民没有瑞士公民身份)为17.9%,全国范围内为27.0%的外国人注册。2021年6月,失业率为2.2%,而联邦失业率为2.8%。[12]
人口的主要语言是86%的德语,11%的法语,3%的意大利语和3%的英语,每个约1%到2%的葡萄牙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阿尔巴尼亚语,西班牙语和土耳其语。讲德语的人通常讲伯尔尼德语,这是瑞士德语的区域变种。
该州的官方语言是德语和法语。官方语言适用领土原则,即以领土为基础。在与州当局的沟通中,在伯尔尼汝拉区域通用法语,在湖地行政区和比尔行政区,德语和法语两者都是官方语言,在其他区域,德语为官方语言。在伯尔尼汝拉地区几乎所有地方都使用法语(包括主要讲德语的蒙特拉姆朗和勒贝沃利耶,但不包括谢尔滕和塞霍夫)。这两种语言都是比尔和埃维拉尔的官方语言,德语是所有其他市镇的官方语言。所有公民都可以用两种语言向全州主管当局申请;涉及整个州的官方文本必须以两种语言提供。
伯尔尼汝拉区于2006年成立了伯尔尼汝拉区委员会(Conseil du Jura bernois),旨在保护法语少数民族的文化独立性。比尔双语区法语事务委员会(Conseil des affaires francophones du district bilingue de Bienne)在比尔和埃维拉尔担任相应职能。

伯尔尼州是一个传统的新教州。截至2018年12月31日,伯尔尼州1,034,977名居民中有541,148人(52.3%)是新教成员,164,866人(15.9%)是罗马天主教会的成员。[13]
伯尔尼州的新教教会属于伯尔尼-汝拉-索洛图恩新教教会。国家教会和个别教会团体都是公法机构。
伯尔尼州的天主教教区属于巴塞尔主教区,与汝拉州和索洛图恩州的教区一起,隶属于圣维雷纳主教区(位于比尔的主教院所在地)。 与教会组织平行的是,伯尔尼州(与大多数其他瑞士州一样)与伯尔尼州罗马天主教国家教会(州一级)和市镇教区(市镇一级)同时存在国家教会法机构(公法机构),他们收取教会税,并提供资金来履行教会的职责。
自2000年上次人口普查以来,没有其他宗教团体(除了两个州教会)的成员人数。然而,联邦统计局在2012年进行了一项抽样调查,对15岁以上的人进行了宗教信仰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 新教 55.5%
- 无宗教 16.2%
- 天主教 15.6%
- 其他基督宗教 6.4%
- 伊斯兰教 3.5%
- 其他宗教 1.6%
- 宗教信仰未知 1.0%
- 犹太教 0.1%
伯尔尼州有相对较多的新教自由教会成员,特别是在伯尔尼汝拉,埃默河谷和伯尔尼高地地区。在那里,尽管政府暂时加强迫害,门诺派社区仍然可以保持。在1528年宗教改革之后,天主教会在1799年恢复了该州的地位。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