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内湖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內湖庄
Remove ads

内湖庄(日语:内湖庄ないこしょう Naiko shō)为台湾日治时期1920年至1945年间存在之行政区,辖属台北州七星郡。今台北市内湖区南港区

事实速览 内湖庄, 国家 ...
Remove ads

行政区划

内湖地区在清治时期及日治时期初期属大加蚋堡芝兰一堡,在1895年6月隶属“台北县直辖”,在1897年7月1日隶属“台北辨务署”、“士林辨务署”,而后士林辨务署被并入台北辨务署。1901年11月11日,台湾的行政区划改为二十厅,内湖地区隶属“台北厅锡口支厅”。1901年12月17日,台北厅划分为39个区,内湖地区划为第7、8、10、11区[1]。1902年7月31日,芝兰一堡施街庄整并[2]。1904年4月1日,大加蚋堡实施街庄整并[3]。1905年4月19日,台北厅锡口支厅的新庄仔庄改为“东新庄仔庄”,里族庄改为“新里族庄”,三重埔庄改为“南港三重埔庄”,以区别台北厅下其他同名的庄[4]。1906年1月1日,台北厅改设置以地名称呼的28个区,内湖地区划为内湖区、南港区[5]。此时的街庄如下:

  • 大加蚋堡:后山陂庄、东新庄仔庄、南港三重埔庄、后山庄、南港大坑庄、南港旧庄、山猪窟庄、四份仔庄
  • 芝兰一堡:北势湖庄、内湖庄、新里族庄[6]

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区废除,街庄改为大字;前述11庄合并为台北州七星郡“内湖庄”,辖域内分为北势湖内湖新里族东新庄子南港三重埔南港大坑南港旧后山后山坡山猪窟四分子等11个大字

  • 内湖大字下有“内湖枧头”、“新坡尾”、“内湖番子坡”、“内湖港墘”、“内湖山脚”小字
  • 新里族大字下有“内沟”、“五分”、“内沟火炭坑”、“十四分”、“白石湖”、“十四分坡内”、“葫芦洲”、“粉寮”、“羊稠”、“湾子”、“洲尾”小字名
  • 北势湖大字下有“北势湖”、“洲子”小字名[7]

二战后,内湖庄在1946年1月27日改为“内湖乡”,隶属台北县七星区;同年7月6日,南港镇由内湖乡划出,两者以基隆河为界,内湖乡仅为北侧的北势湖、内湖、新里族。1968年7月1日,内湖乡与南港镇划入台北市。

更多信息 1901年, 1906年[5] ...
Remove ads

大事记

  • 1920年10月1日,施行“州市街庄”制,将南港区合并为内湖庄;首任庄长郭华让。
  • 1921年9月16日,内湖庄役场于内湖公学校,举办“观月会”(月光晚会),出席人员包括内湖庄役场职员、派出所警察官、内湖公学校教职员和地方人士。
  • 1922年7月5日,内湖庄举行“国语普及会”结业式,七星馆郡守馆与吉列席指导。
  • 1923年,发生全岛干旱(全岛の旱魃),内湖埤塘枯竭。
  • 1924年,峰碧山圆觉寺设立于小尖山,此乃内湖地区第一座佛教寺院;开山住持为达净师(俗名廖守加)。
  • 1924年4月3日,内湖公学校校长赤羽操在内湖仕绅郭华溪、郭章栋、郭华添、郭毵毛、郭章彬等人的捐款下,为内湖公学校建设了百坪左右大小的雨天体操场,以纪念日本皇太子裕仁亲王良子女王的御成婚。
  • 1924年9月24日,内湖庄长郭华让于尖山题字“碧山”,旧石碑今存立碧山岩。从此尖顶山更名为碧山。
  • 1925年11月15日,碧山岩庙重建落成。
  • 1926年4月2日,内湖养豚利用购买贩卖组合成立。
  • 1929年5月29日,内湖庄业佃会创设成立;会员有796人。
  • 1930年11月11日,内湖庄畜产组合创设成立;会员有1,500人。
  • 1932年10月1日,郭华让庄长再度任命,郭国仕旧庄长卸任。10月8日举办新旧庄长“送迎会”。
  • 1933年4月22日,内湖庄出荷组合创设成立;会员有112人。
  • 1935年,太阳堂于今碧山路2号重建完成,奉祀主神为太阳星君和太阴娘娘。
  • 1935年8月19日,内湖桥举行通车典礼,台北州知事野口敏治亲临主持。总工程费计25,360圆,台北州政府负责17,310圆,另由内湖庄役场和地方人士各负担4,000圆。
  • 1935年11月15日,内湖公学校举办创校三十周年庆祝活动,教育课长、郡守、视学等贵宾多人参加;庆祝活动有庆祝表扬大会、午宴、演唱会和邀请新庄小西园作“台湾人形芝居”(台湾掌中戏)。
  • 1935年11月16日,清晨五时三十分,学校代表樱庭次郎校长、庄民总代表郭华让庄长、家长会长郭国仕、校友会代表林双和及在校生代表刘昌锡等人,共同搭车前往剑潭山台湾神社、芝山岩参拜;早上八时,举行过往先贤追悼会;之后,举办运动会和学业、农产品展览会。
  • 1935年11月22日,举行1935年台湾市会及街庄协议会员选举,内湖庄投票所于内湖庄役场。
  • 1936年5月13日,内湖信用组合的总代会与农业仓库落成式。
  • 1937年5月3日下午1时,台北要地(台北市)及内湖在内的台北地区(新庄郡新庄街鹭洲庄七星郡士林街内湖庄北投庄海山郡板桥街中和庄文山郡[[深坑庄]])因应中日战争而实施灯火管制。
  • 1937年12月6日上午10时(GMT+9),内湖新庄役场落成典礼,庄长郭华让担任典礼主持人。地址位于今内湖路二段342-1号。建筑已于2010年遭台北市政府拆除。
  • 1938年1月,位于今中研院内的源丰煤矿开坑。
  • 1938年10月1日,开始延宕多年的汐止内湖道的建筑计画,举行起工式。总工程预定花费60,000圆。
  • 1940年,台湾护膜株式会社(之后的南港轮胎)成立。
  • 1942年4月中旬,金龙禅寺首度动土兴工,然而不久后因太平洋战争的影响,工程停摆。
  • 1943年,台湾酒坛统制会社与日本水产株式会社共同于南港出资设立国产软木工业株式会社(工厂为之后台湾省烟酒公卖局瓶盖工厂接收)。
  • 1945年5月31日,美军展开台北大空袭,内湖金面山区亦受美军B-24轰炸机投弹,有80%以上之森林惨遭焚毁。
Remove ads

经济发展

内湖庄的经济发展程度为当时七星郡中最低的,内湖庄的土地开发达到饱和程度,平原部份乃以农田为主;较为形成市集的聚落,则有北势湖老街、港墘老街与枧头老街。 二千户一万个住民当中,绝大部分是务农为业。山产林业则为第二大宗。另外,亦有煤炭、石材矿业;其中的煤矿业,属较为发达之产业,矿场分布则以内沟及大湖地区,为主要的出产地。内湖地区的产业物品及民生用品的进出港埠,系以港墘渡口为主;因此,港墘是内湖经济产业物资品的集散及转运市街。1934年时,内湖庄的农产年额突破53万圆,煤矿业年额也达到40万圆。其中南港大坑的包种茶品质相当优良。

历任庄长

Thumb
内湖郭氏古宅(今郭子仪纪念堂),为内湖庄长郭华让故居。
更多信息 任数, 姓名 ...

内湖庄协议员

第一届

  • 民选:蓝文、阙山敏、郭华溪、游重、苏溪河、曾溪流、林春风、高火炉(候补)
  • 官选:魏成根、郭国仕、郭陶毛、林红英、郭华道、桑野繁、谢通

第二届

  • 民选:蓝文、林双和、郭居敬、黄传涂、高火炉、王志贤、游重、林清火
  • 官选:桑野繁、谢通、郭𨸃毛、魏成根、郭华道、林红英、有吉鸱次郎、井上伊之助

设施

  • 内湖庄役场:1937年12月6日,郭华让庄长主持内湖新庄役场(后内湖区公所与内湖分局警局,现已拆除)落成典礼。内湖庄役场基层行政机关,组织设庄长、助役、会计役、财务主任、庶务主任、书记、产业技手及雇员编制;另外,地方设区委员会委员21名及庄协议会会员15名。
    Thumb
    内湖庄役场会议室,今内湖公民会馆。
  • 台湾总督府松山疗养所
    Thumb
    松山疗养所所长宿舍

交通

渡船场

  • 北势湖渡船场
  • 港墘渡船场
  • 粉寮渡船场
  • 下洲尾渡船场
  • 上洲尾渡船场
  • 羊稠渡船场
  • 五分渡船场

道路

  • 内湖桥:1935年8月19日,港墘通车。[8]
  • 内湖松山道:当年其路径为庄役场至洲尾,即今日由成功路三段一七四巷与内湖路二段交叉口(今内湖派出所前方路口)为起点,经成功路三段、成功路二段,接新明路,再经船渡到对岸的松山;当时,系由内湖庄长郭华让,动员“保正”、庄民壮丁,合力将原有的田埂小径,修筑而成“保甲路”。途中的“章彬岭(位于今内湖国中东侧路段)”,更是进行二、三次的坡度降低(削平)工程,始有今貌。[8]
  • 内湖汐止道:辟建于1939年,由七星郡役所负责兴筑;当初,街口起点连接内湖老街,北端通往五指山区(今汐止长青路)。战后易名为大湖街。[8]
  • 五分道路:从枧头经后湖仔越岭,通十四份到达五份地区。[8]
  • 宫前町枧头道:修筑于大正二年(1913年),由枧头到港墘老街,经船渡到对岸的上塔悠, 再接道路至下埤头、西新庄子、宫前町通往大稻埕。昭和七年(1932年),兴建台北松山机场,上塔悠到下埤头段道路中断,遂绕行滨江街再接中山北路,或由上塔悠转至松山。昭和十年(1935年)八月十九日,港墘“内湖吊桥”通车后,联外交通更为便捷。
Remove ads

铁路

巴士

  • 台北市营巴士内湖线:平日每一小时一班,六日或祝祭日每半小时一班。

观光

名产

  • 杂货:台湾锅、竹细工

参考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