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德干高原
印度中南部高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德干高原(英语:Deccan Plateau)是一个面积达422,000平方公里(163,000平方英里)的广阔高原,占据印度次大陆的很大部分。它北起萨特布拉山脉和温迪亚山脉,南至坦米尔那都邦的北部边缘。其东西两侧分别以西高止山脉和东高止山脉为界,将该地区与西海岸平原和东海岸平原分隔开来。德干高原涵盖印度的马哈拉什特拉邦、卡纳塔卡邦、泰伦加纳邦和安德拉邦的大部分地区(不包括沿海区域),以及坦米尔那都邦和喀拉拉邦的一小部分。
![]() |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地理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21年11月16日) |
这个高原的地形多为岩石构造,平均海拔约600公尺(2,000英尺)。它又细分为马哈拉什特拉高原(Maharashtra Plateau)、卡纳塔卡高原(Karnataka Plateau)以及拉亚拉西马和泰伦加纳高原(Rayalaseema & Telangana Plateau)。西北部的德干暗色岩是在白垩纪末期(约6,600万年前)发生的大规模火山爆发后,由多次玄武岩熔岩流形成的多层火成岩结构。其下方的基岩则是由前寒武纪时期和冈瓦纳大陆形成期间的花岗岩和沉积岩组成。
这个区域构成印度主要的水资源汇集地之一,许多常年河流系统,例如戈达瓦里河、克里希纳河和高韦里河发源于西高止山脉,流经此地。高原地势从西向东缓缓倾斜,使得大多数主要河流都向东,流入孟加拉湾。由于西高止山脉阻挡带来雨水的季风,导致高原地区比沿海地区干燥,属于半干旱气候。
德干高原地区在印度历史上曾受到多个王朝统治,例如帕拉瓦王朝、朱罗王朝、潘地亚王朝、百乘王朝、遮娄其王朝、罗湿陀罗拘陀王朝、曷萨拉王朝、卡达姆巴王朝、卡卡提亚王朝和西恒伽王朝。高原的南部在后来的中古时期由毗奢耶那伽罗帝国统治,北部则由巴赫曼尼苏丹国及其继承者德干苏丹国统治。之后,这里先后成为迈索尔王国、马拉塔帝国和海德拉巴土邦的领土。此地在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之前曾被大英帝国统治近两个世纪。印度根据1956年邦界重划法,主要依据所在居民使用的语言而进行重画各一级行政区(邦,或是联邦属地)之间的界线。
Remove ads
名称来源
"Deccan"这个名称是普拉克里特诸语言"dakkhaṇa"的英语化版本,而"dakkhaṇa"则源自"梵语"的"dakṣiṇa",意为"南方"。[1][2][3]
历史
依据放射性碳定年法显示该地区与新石器时代文化相关的灰烬堆,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8000年。铁器技术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初传播到此地,然而地质证据并未显示当地在铁器时代之前存有发展完备的青铜时代。[4]当地至少自公元前1世纪以来就已与丝绸之路相连,并参与和地中海和东亚地区之间的贸易。[5][6][7]

建都于马杜赖的潘地亚王朝、建都于坦贾武尔的朱罗王朝、建都于科泽科德的扎莫林王朝、建都于阿马拉瓦蒂的百乘王朝、建都于甘吉布勒姆的帕拉瓦王朝、建都于巴纳瓦西的卡达姆巴王朝、建都于戈拉尔的西恒伽王朝、建都于曼亚凯塔的罗湿陀罗拘陀王朝、建都于巴达米的遮娄其王朝、建都于贝鲁尔的曷萨拉王朝以及建都于瓦朗加尔的卡卡提亚王朝等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4世纪期间在此地建立政权。[8][9]毗奢耶那伽罗帝国在中世纪晚期征服过高原地区南部的大部分地区。[8][10]北部则由巴赫曼尼苏丹国[11][12]及其后继者德干苏丹国[9][13]统治。
欧洲人在公元15世纪抵达此地,到18世纪中叶,法国和英国为争夺此地的军事控制权而进行长期斗争。[14]由希瓦吉所创立的马拉塔帝国曾在公元18世纪初短暂占领此地。[15][16][17]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公元18世纪末击败土邦迈索尔王国,及在1806年发生的韦洛尔兵变之后开始巩固其在该地大部分区域的统治。大英帝国于1857年从英国东印度公司手中接管此地的控制权。[9][18]
此地区在大英帝国殖民统治时期被划分为马德拉斯管辖区、孟买管辖区、海德拉巴土邦和迈索尔土邦。[19][20]该地区在印度独立运动中曾扮演有重要的角色。[21]该地区的大部分于于印度1947年独立后,被划分为四个邦:孟买邦、海德拉巴邦、马德拉斯邦和迈索尔邦。[22]该国于1950年代根据居民使用的语言重新划分为几个邦,建立有安德拉邦、卡纳塔卡邦、喀拉拉邦、马哈拉什特拉邦和坦米尔那都邦。[23][24][25]泰伦加纳邦则是在2014年由安德拉邦分离而成。[26][27]
Remove ads
地质


德干高原是印度次大陆上最古老且最稳定的地质构造之一。[28]高原以岩石地形为主,平均海拔约600公尺(2,000英尺)。[9]德干暗色岩由多层火成岩组成,厚度超过2公里(1.2英里)。这些岩石是在一次大规模火山爆发后,由地球深处地壳涌出的玄武岩熔岩流沉积而来。[28][29]
这次爆发事件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约6600万年前),是陆地上有记录以来规模第二大的火山爆发。科学家指出这次火山事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火山灰、尘埃和二氧化碳,而阻挡阳光,导致气温下降,并引发地球上的重大气候变化。这次爆发还导致大气中存在高浓度的硫、氯和其他有毒气体。研究人员认为这次火山事件可能促成包括部分恐龙在内许多物种的灭绝。[29]
火山沉积岩层覆盖的面积超过500,000平方公里(190,000平方英里),涵盖邻近的中部高地。根据沉积的时间和层次,可分为三个亚群。[30]在这些沉积层之下,是形成于前寒武纪时期和冈瓦纳大陆形成时期的花岗岩和沉积岩。[30]印度河-恒河平原位于坚硬的结晶岩之上,这些岩石连接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和德干高原地区。[31]该地区除花岗岩外,部分地区还包含变质岩,例如片麻岩和片岩。[32]
德干高原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如铁矿、煤和云母。该地区也开采出珍贵和半珍贵的宝石。[28][33]此地区于21世纪发现有大量的铀矿。[34][35][36]高原存在两种主要的土壤类型,形成不同的次区域。大部分由火成玄武岩构成的区域是黑土。其中的黏土含量高,能保持水分且耐侵蚀,但在旱季会产生裂缝。西高止山脉东部降雨量较低的片麻岩准平原地区则由贫瘠的红土构成。[32][37]
地理

历史学家在不同时期对"德干"这个字眼有不同的用法。来自波斯并定居与德干当地的历史学家菲里什塔(生1570年,卒1611年)、印度学者R.G·班达卡(1920年)和美国历史学者理查·伊顿(2005年)根据居民使用的语言来界定此地。[37][38]印度官员及学者潘尼迦(1969年)则将其定义为温迪亚山脉以南的整个印度半岛。[37]美国历史学者斯图尔特·戈登(1998年)指出"德干"是一个"关系性词汇" - 历史上德干的北方边界从达普蒂河到戈达瓦里河不等,取决于北方帝国的南部边界,并用于指代印度"北方王国南部边界以南的地区"。[39]
地理学家曾使用各种自然地理特征和指标(如降水量、植被或土壤类型)来界定德干地区的范围。[38]根据较广泛的地理定义,该地区包括北回归线以南的半岛台地,北部以温迪亚山脉-萨特浦拉山脉为界。[37]德干高原是一个面积达422,000平方公里(163,000平方英里)的广阔高原,占据印度次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它的形状像一个倒三角形,上边界位于温迪亚山脉-萨特浦拉山脉附近的讷尔默达河流域,下边界则位于南部坦米尔那都邦的北部边缘。[9][28]
该地区两侧以西高止山脉和东高止山脉为界,这两大山脉分别将德干高原与西海岸平原和东海岸平原分隔开。[40][41]德干高原涵盖马哈拉什特拉邦、泰伦加纳邦、卡纳塔卡邦和安德拉邦(不包括沿海地区)的大部分,以及坦米尔那都邦和喀拉拉邦的一小部分。[28]高原的西侧地势较高,并向东缓缓倾斜。[42][43]它又被细分为马哈拉施特拉高原、卡纳塔卡高原和泰伦加纳高原。[28]
Remove ads

德干高原是印度重要的水资源汇集地之一,有许多常年河流发源于此。[44]发源于西高止山脉的主要河流系统有戈达瓦里河、高韦里河和克里希纳河。[32][45]由于地势从西向东倾斜较大,大多数河流都向东流向孟加拉湾,只有较小的溪流向西方流动。[44]这些溪流和河流在此地区形成众多瀑布。[46]河流上多处建有水坝,大型水库遍布,以供水力发电和灌溉用途。[47][48]
此地区北部大部分为半干旱气候,其馀地区则多为热带气候。四月至五月的夏季干燥炎热,最高气温经常超过40°C(104°F)。[28]在四月至五月干燥的夏季,德干高原内部积聚热量,形成低压带而吸引来自海洋的空气。这些空气在往东行进过程中,会在阿拉伯海上吸收水分,但受到西高止山脉阻挡。[49]上升的空气受到冷却后,在沿西海岸发生地形降水,标志著当地六月季风季节开始。[50]
当空气上升到山脉上方时,已散失湿度,导致背风面的德干高原内陆形成雨影区,雨量极少。季风从孟加拉湾由东向西穿越半岛,经过东高止山脉,为高原东部地区带来一些降雨,[51]此地的大部分降雨集中在七月至九月,雨水汇入河流,河流再流入集水区,最终注入孟加拉湾。[52][53]
Remove ads
由于此地区有多样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而孕育出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在降雨量较低的地区,灌木丛很常见(参见德干荆棘灌木林),而高原南部则分布著干燥的落叶林(参见南德干高原干旱落叶林}})。[54]该地区的林地比喜马拉雅山脉更古老。高原中部覆盖由哈德威基亚、柚木、大叶合欢、轴木、齿叶乳香树和儿茶等树木形成的林地。[28]此地栖息有大量的濒危孟加拉虎和印度象。[55][56]在此地的其他哺乳动物有印度野牛、印度黑羚、印度瞪羚、四角羚、河水牛和印度野犬。[28]
人口统计

该地区最大的语系是达罗毗荼语系,约有73种。[57]说泰卢固语的泰卢固人和说卡纳达语的卡纳达人是中部地区的主要人口群体。坦米尔人和马拉亚利人则分布在高原的南端。说马拉提语(一种印度-雅利安语支)的马拉地人是高原西北部的主要人口。[[58]英语在该地区的都市地区也受广泛使用。[59]德干乌尔都语是乌尔都语中的一种地区型方言,由当地穆斯林所使用。[60][61][62]此地区石器时代遗址中散落的岩画,描绘舞蹈和仪式,例如卡纳塔卡邦东部的库普加尔岩刻,显示当地有史前宗教存在。[63]今日当地的主要宗教是印度教。[64][65]
此地区的总和生育率低于人口替代水平,因此当地在过去四十年中的人口占印度总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66][67][68][69]此地区各邦于过去三十年来的经济成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这些邦在一些社会经济指标上有所改善,但地区内部仍存在显著的经济差距。[70][71][72]
Remove ads
经济
在降雨量低的地区,往往难以从事农业耕作,需靠建构灌溉设施,此种做法在河谷地区较为可行。[73]农业仍是此地的主要产业。[74][75]稻米是此地的主食和主要农作物。[76]其他种植的作物有甘蔗、香蕉、棉花、姜黄、小米、豆类和香料。[77][78][79]
此地区的大型都市对印度和全球的资讯科技经济提供甚大的贡献。[80][81][82]设置此类资讯科技产业能刺激当地经济成长,并吸引外国投资及来自印度其他地区的求职者。[83]例如:
- 邦加罗尔被誉为"印度矽谷",是印度资讯科技(IT)产业的先驱和最大中心。[84][85][86]此城市2024年的IT产业出口额估计将达到640亿美元,占有印度全国IT产业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87][88]
- 海德拉巴近年来快速发展,被称为"网路拉巴 (Cyberabad)"。[89][90]截至2013年,该城市贡献印度资讯科技(IT)和资讯科技启用服务(IT-enabled services,简称ITES。 涵盖如客户服务/呼叫中心、后勤办公室操作、医疗转录/编码等)领域出口额的15%,并占安德拉邦在此类领域出口额的98%。[91]此外,印度软体和服务公司全国协会的会员总数中,有22%来自此城市。[92]海德拉巴科技城拥有广泛科技基础设施,促使许多跨国公司在海德拉巴设立营运据点。[89]截至2010年,海德拉巴生产印度三分之一的散装药品和16%的生物科技产品。[93][94]也让它赢得"印度药都"和"印度基因谷"的美誉。[95]
- 清奈是印度主要的软体产业枢纽之一(参见清奈的软体产业)。[96]于2000年成立的IT园区Tidel Park曾是亚洲最早且规模最大的IT园区之一。[97]在当地设立的经济特区和政府的推动政策,促进此产业蓬勃成长,吸引外国投资和来自印度其他地区的求职者。[98][99]此城市进入2020年代后,已成为全球主要的软体即服务(SaaS)供应中心之一,并被誉为"印度SaaS之都"。
Remove ads
文化

印度文化部为推广与保存印度的文化遗产,将此区域划归为该国西部和南部区域文化中心的管辖范围。[104]当地女性传统上会穿著纱丽,这是一种长度从5码(4.6公尺)到9码(8.2公尺)、宽度从2英尺(0.61公尺)到4英尺(1.2公尺)不等的布料,通常缠绕在腰部,一端披在肩上,露出腹部。根据印度哲学,肚脐被视为生命和创造力的源泉。[105][106][107]男性则穿著名为托蒂(dhoti)的长袍,这是一块长4.5公尺(15英尺)的白色长方形未缝合布料,通常边缘有鲜艳的彩色条纹。它通常缠绕在腰部和腿部,并在腰部打结。[108]在乡村地区,色彩鲜艳、带有典型蜡染图案的笼吉(lungi)是最常见的男性服装。都市地区的人们通常穿著订制的服装,西式服装也很流行。即使在农村地区,学校的男女学穿著的是西式校服。[109]
此地区拥有丰富的美食,包括传统的非素食和素食菜肴。[110][111]传统的用餐方式是用右手在香蕉叶上享用食物。[112][113]米饭是当地餐饮中的主食。[114]用小米制成的巴克利(Bhakri)和用小麦粉制成的印度薄饼(roti)或洽帕提(chapathi),佐以扁豆汤(dal),在该地区的北部和西部很受欢迎。[115]在该地区的东部和南部,早餐常见的是以桑巴汤(sambar)和酸辣酱(chutney)搭配的蒸米浆糕(idli)和多萨(dosa),午餐则是米饭搭配桑巴汤和拉萨姆汤(rasam)。[116][117][118]海德拉巴美食中则以其香饭(biryani)而闻名。[119]
达罗毗荼风格建筑 (左), 韦萨拉建筑风格 (中), 及纳加拉风格建筑(右)。
此地区孕育多种音乐和舞蹈形式,如库契普迪舞、拉瓦尼舞、雅克沙加纳舞和婆罗多舞。[120][121][122]这里有三种独特的岩石建筑风格:坦米尔那都邦和安德拉邦的达罗毗荼风格、卡纳塔卡邦和泰伦加纳邦的韦萨拉风格以及马哈拉什特拉邦的纳加拉风格。[[123]在达罗毗荼风格建筑中,寺庙有巨大的金字塔型大门(廓普兰,位于环绕寺庙的四方形围墙内,并设有大型柱式大厅。[124][125][126]称为维曼那的是建于寺庙内殿之上的类似结构,但通常会比廓普兰为小。[127][128]在纳加拉风格建筑中,寺庙拥有一座或多座希卡拉,这是一种类似于维曼那的塔。[129]韦萨拉建筑风格(Vesara style)则是前两种建筑风格的混合体。[130][131]
交通

此地区拥有由印度国道、邦道和其他道路组成的绵长公路网络。连接印度主要城市的黄金四边形公路专案也贯穿此地区。[132]公共巴士服务主要由各邦的邦营运输公司提供。[133][134][135][136]
马德拉斯铁路公司设立于1845年,而大印度半岛铁路公司则于1849年成立。印度南方第一条主要铁路线 - 连接马德拉斯的罗亚浦拉姆和阿尔果德(于今日坦米尔那都邦),于1853年开始建设,并于1856年7月1日开始运作。[137]尼扎姆保证国营铁路公司于1879年成立,负责在当时的海德拉巴土邦修建铁路线。同时也设立迈索尔王国铁路公司,将马德拉斯铁路延伸至迈索尔王国。[138]大印度半岛铁路公司于1880年建立以马德拉斯为中心辐射状的铁路网络。[139][140]马德拉斯和南方马拉地铁路公司于1908年1月1日由马德拉斯铁路公司和南方马拉地铁路公司合并而成。[141][142]印度全国于1950年约有42家不同的铁路公司,这些公司逐步合并,最终组成单一实体,即印度铁路。[143][144]马德拉斯和南方马拉地铁路公司、南印度铁路公司以及迈索尔邦铁路公司于1951年4月14日合并成为南方铁路公司,是印度首个区域铁路公司。[145]西部铁路公司于1951年11月5日成立,南中央铁路公司于1966年10月2日成立,西南铁路则于2003年4月1日成立。ref name="NAIR">Overview of Indian Railways (PDF) (报告). National Academy of Indian Railways. [2024-01-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1-08).</ref>此地区的大部分都由这四个区域铁路覆盖,沿海地区的小部分则由东海岸铁路和康坎铁路覆盖。[146]在当地主要城市有捷运和通勤铁路系统运作。[147][148]
此地区的航空运输始于1910年代后期,商业服务则于1930年代开始。[149][150][151]当地拥有多个国际和国内机场。[152][153]清奈国际机场是[[[印度机场管理局]]南方区域总部所在地,南方区域管辖安德拉邦、卡纳塔卡邦、喀拉拉邦、坦米尔那都邦和泰伦加纳邦。位于孟买的贾特拉帕蒂·希瓦吉·马哈拉杰国际机场则服务马哈拉什特拉邦。[154]南方航空区域由印度空军南方空军司令部管辖,西北部区域则由西南空军司令部管辖。[155]
Remove ads
参见
- 印度中部高地
- 印度东海岸平原
- 印度河-恒河平原
- 印度西海岸平原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