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度环境问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印度環境問題
Remove ads

印度环境问题(英语:environmental issues in India)的项目有多种。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泛滥、违禁品流行、自然环境污染等,全都是印度目前面临的挑战。此外,频仍发生的自然灾害也给当地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印度环境问题在1947年至1995年之间呈现持续恶化的趋势。世界银行的研究资料显示印度已在1995年至2010年间成功扭转此长达数十年的趋势,并在全球环境改善的国家中取得领先地位。[1][2]尽管如此,世界银行的专家指出印度的污染问题仍是该国发展存在的重大挑战,但同时也提供改善环境、提升国民生活品质的契机。

Thumb
于2004年摄得的卫星照片,显示浓厚的霾和烟雾将印度北部恒河盆地笼罩。该地区的悬浮微粒被认为是印度西北部居民燃烧生物质所造成,加上从1980年代开始于印度北部大城市出现的空气污染,而来自巴基斯坦中东的沙漠尘埃也将此种微粒的混合情况加剧。
Thumb
众多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将印度水污染的情况变得更为严重(2005年)。

环境问题是导致印度发生疾病、健康问题和长期人民生计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印度人过早死亡的主因之一。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23年数据,印度人平均预期寿命为67.24岁,在全球国家/地方的排名为第146名。排名第1的是新加坡,为86.61岁。(参见各国人口预期寿命列表

Remove ads

法律与政策

英国统治印度(英属印度)时制定有多项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最早的法案如《1853年孟买和加尔各答海岸公害防治法(Shore Nuisance (Bombay and Kolkata) Act of 1853 )》和《1857年东方煤气公司法案(Oriental Gas Company Act of 1857)》(法案为成立东方煤气公司提供法律基础,目的在向印度的城市地区提供煤气照明服务) 。《1860年印度刑法典(Indian Penal Code of 1860)》,任何蓄意污染公共泉水或水库的人将处以罚款,法典对于非蓄意的污染行为也要处以罚款。英属印度政府也颁布控制空气污染的法律,其中最著名的是《1905年孟加拉烟雾滋扰法案(Bengal Smoke Nuisance Act of 1905 )》和《1912年孟买烟雾滋扰法案(Bombay Smoke Nuisance Act of 1912)》。虽然这些法律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立法本身已为日后的印度环境法规发展奠立基础。

印度于1947年脱离英国宣布独立,并制定一部宪法和沿用许多英国人颁布的法律,但宪法中并没任何关于保护环境的具体条款。印度于1976年修改宪法,增列第四部第48(A)条规定:"国家应当尽力保护和改善环境,保护国家的森林和野生动物。"宪法第51A(g)条将国家在环境保护上的义务予以细列。

印度近代历史上其他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有《1974年水资源(预防和控制污染)法(Wa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llution) Act of 1974)》、《1980年森林(保护)法(Forest (Conservation) Act of 1980)》和1981年空气(污染预防和控制)法英语Ai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llution) Act, 1981。空气法案是受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又称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启发而制定。发生于1984年的严重博帕尔事件促使印度政府颁布《1986年环境保护法英语Environment Protection Act, 1986》。印度也在2000年颁布一套噪音污染管制规则《Noise Pollution (Regulation & Control) Rules)》。

印度政府于1985年成立印度环境、森林与气候变化部英语Ministry of Environment, Forest and Climate Change。该部是印度负责监管和确保环境保护的中央行政机构。

虽然印度中央政府积极通过前述法律,但该国的实际环境品质在1947年至1990年之间大部分均呈持续恶化趋势。严重的贫困问题让乡村居民不得不采取极端的方式来维持生活,进而造成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水资源品质恶化,森林覆盖率下降。

印度政府于1990年代开始进行改革。从那时起,每隔5年对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进行测量,数值均有下降,此为印度独立后首次出现的改进。 卫星监测资料证实该国在1992年至2010年期间的森林覆盖面积首次增加超过400万公顷(40,000平方公里),增幅达到7%。[3]印度政府在2019年8月颁布全国禁用一次性塑胶的命令,于同年10月2日开始生效。[4]

Remove ads

问题发生的可能原因

有些人将印度经济发展英语Economic development in India视为导致该国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又有人认为印度不断增长的人口是印度环境恶化的主因。来自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证据显示人口密度可能并非造成印度环境问题的唯一因素。[5]

主要问题

Thumb
洪水是印度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会导致水土流失湿地破坏以及大量固体废弃物散布。
Thumb
印度的逐年二氧化碳排放趋势。

印度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森林和农业土地退化、资源枯竭(如水资源、矿物、森林、沙和岩石)、环境退化公共卫生问题、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的韧性与穷人的生计保障丧失。[6]

印度的主要污染源包括广泛燃烧木质燃料英语Wood fuel生物质(例如作为燃料的牲畜干粪),缺乏系统化的垃圾收集和废弃物清理,缺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缺乏防洪和季风降水排水系统,将生活废弃物直接排入河流,使用大片土地作为墓地,在主要河流旁进行火葬,政府强制保护那些会造成高污染的老式公共运输车辆,以及持续营运建于1950年至1980年间,会产生大量排放的古董工厂。[7][8][9][10][11]

空气污染、废弃物管理不善、逐步扩大的水资源短缺超额抽水、水污染、森林复育不佳和品质低下、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土地退化是印度当今所面临的一些主要环境问题。[12]

印度人口成长迅速,将环境问题及资源耗用的压力升高。快速城市化导致如北方邦加济阿巴德发生土壤中重金属积累,这些金属透过受污染的蔬菜再被消费者摄入。重金属是已知的致癌物质,会危害人们的健康。[13][14]

人口成长与环境品质

Thumb
加尔各答道路旁被公然弃置的垃圾。

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相关的研究和争论由来已久。例如根据英国政治经济学及人口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的说法,不断增长的人口会对农业用地形成压力,迫使人们会同时耕种品质高或品质差的土地,导致环境退化,最终会降低农业产量和粮食供应,而发生饥荒、疾病和死亡,人口成长率为之下降。

人口成长也被视为造成空气、水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因,因为这些会对环境的吸收能力带来更大压力。马尔萨斯认为结果是导致所得和环境品质都处于低水准的状态。马尔萨斯建议对人口进行积极和预防性的强制性控制,同时废除对穷人提供公共救济的制度(此种制度鼓励人口增长,而会导致更严重的贫困和环境恶化)。

马尔萨斯的理论于1798年至1826年间发表,此后不断引发分析和批评。例如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在驳斥马尔萨斯时,以他惯有的辛辣论调说:"鹰鹫和人都会吃鸡。但鹰鹫越多,鸡就越少,而人越多,鸡会增加越多。"(意指马尔萨斯认为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匮乏和贫穷。但乔治认为人口增长可以促进生产力,增加食物供应。)同样的,美国经济学家朱利安·西蒙英语Julian Simon也对马尔萨斯的理论提出批评。[15]他指出人类历史的事实已证明马尔萨斯和新马尔萨斯主义者的预言存在缺陷。全球于20世纪的大规模人口成长并未导致如马尔萨斯所预言的灾难。可能的原因包括:人类知识增加、生产力快速提高、知识创新和应用、耕作方法普遍改进(工业化农业)、农耕机械化(使用曳引机)、高产量大米小麦品种的引进(绿色革命)及使用农药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16]

而最近发表的的学术文章承认虽然人口成长毫无疑问的可能会导致环境退化,但其影响可透过经济成长和现代技术来修正。[17]学者透过环境经济学研究,由所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揭示环境品质(经由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与人均收入来衡量)在人均收入达到约5,000美元(在购买平价基础上)之前仍在恶化状态,超过后即会有所改善。[18]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要素是不断采用新技术和对资源进行科学化管理,并不断提升各经济部门的生产力、企业创新和经济扩张。

其他数据显示人口密度与环境品质和人类生活品质几乎无相关性。 于2011年,印度的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368人。许多人口密度与印度相当或更高的国家,其环境品质和人类生活品质却远优于印度。例如:新加坡(7,148人/平方公里)、香港(6,349人/平方公里)、韩国(487人/平方公里)、荷兰(403人/平方公里)、比利时(355人/平方公里)、英国(395人/平方公里)和日本(337人/平方公里)。

Remove ads

水污染

Thumb
位于印度北方邦阿格拉,矗立在亚穆纳河之旁的泰姬玛哈陵

水污染是印度的一项重大环境问题,污染中最大的来源是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19]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放是造成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其他的污染源还有农业径流和未受监管小型工业单位弃置的废弃物。印度生活污水在产生和处理数量之间有非常大的差距。问题不仅在于该国缺乏足够的处理设施,而已有的污水处理厂既不能运作,也未进行适当的维修及保养。[20]大多数政府拥有的污水处理厂由于设计不当、或维护不善、或缺乏可靠的电力供应,以及员工缺勤和管理不当,在大部分时间均在闲置状态。此类地区产生的污水通常任其渗入土壤或是蒸发。未收集的废弃物在城市地区堆积,造成脏乱的环境,并释放污染物,然后排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2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做的一项研究,[22]在印度的3,119个城镇中,只有209个拥有部分污水处理设施,仅8个拥有完整的污水处理设施(1992年)。超过100个城市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恒河[23]印度主要城市每天产生383.54亿公升(MLD)污水,但这类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仅为117.86亿公升。[24]印度多数的河流均已受到生活污水的严重污染。印度城镇和一些村庄排放的污水是造成印度水污染的重大原因,[19]因而需要大量投资来将产生污水与污水处理能力之间的差距弥补 。[25]

其他水污染源包括印度河流和湖泊沿岸的农业径流和小型工厂。印度西北部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发现有农用的化学肥料和农药。[26]季风期间的洪水加剧印度的水污染问题,因为它将各种固体废弃物和受污染的土壤冲刷并转移到河流和湿地之中。

Thumb
西孟加拉邦比迪亚达里河英语Bidyadhari River旁城镇古马下水道及固体废弃物,成为前述河流的污染源。(2022年)
Remove ads

水资源

NASA曾利用卫星调查印度北部于2002年至2008年间的地下水位,科学家根据资料推算此地在过去10年的下降幅度为每年高达33公分(1英尺)[27]。印度农业生产力严重依赖抽取地下水来灌溉。若农业产量锐减和饮用水严重短缺,将可能有1.14亿印度人会受到影响。印度于2012年7月因严重干旱而许多水力发电厂无法发电,导致有约6.7亿印度人(约印度人口的半数,约占世界人口的10%)受到停电的影响。[28]

空气污染

Thumb
传统的乡村炉灶严重危害环境与健康。 印度逾亿户家庭将牲畜粪饼、薪柴和垃圾等作为燃料进行烹饪,每天多达两至三次。这种炉灶会排放大量烟雾和有害物质,是造成印度严峻空气污染的主因之一,其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更比燃烧煤碳高出5倍。由于该国的基础设施不足,清洁能源(如电力)难以普及至农村地区,导致环境问题更加恶化。

印度的空气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29]主要来源是燃烧生物质、[30][31][32]油料掺假(例如掺入成本低廉但污染更大的溶剂与润滑油)、车辆排放和交通堵塞。这类空气污染也是印度洋棕云英语Asian brown cloud出现的主因,导致季风季节延后来临。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薪、农业废弃物和生质能源消费国。传统燃料(薪柴、作物残馀和牲畜粪饼)在印度农村地区的家庭能源使用中占主导地位(约占总量的90%)。在城市地区,传统燃料约占总量的24%。印度燃烧传统燃料每年释放超过1.65亿吨温室气体悬浮微粒[33][34]印度家庭使用传统燃料于烹饪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最终导致气候变化[35]

印度西北部及北部和巴基斯坦东部从1980年代开始,每年季风季节前后(4/5月及10/11月)都会焚烧农作物残馀,成为当地季节性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约5亿吨农业残馀露天燃烧,向大气释放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多环芳香烃和悬浮微粒。这种燃烧是旁遮普邦德里等城市以及西孟加拉邦沿河主要人口中心出现冬季烟雾和霾问题的主要原因。[36][37][38]在印度其他邦,露天焚烧稻麦秸秆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39]

车辆排放是空气污染的另一大来源。由于燃料掺假、交通拥堵和高速公路密度不足导致的燃油燃烧效率低下,加剧车辆的污染排放。其中很多由摩托车产生。摩托车在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等大城市数目庞大。.[40][41][42]印度政府为减少空气污染影响,正根据"印度加速采用和制造电动车"计画引入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载具。同时也采用更清洁的燃料。截至目前,德里公共交通公司英语Delhi Transport Corporation是全球最大的压缩天然气(CNG)巴士车队营运商。许多印度城市正在测试及使用更清洁的化石燃料(主要是CNG)和再生生物燃料(例如生物柴油E85混合燃料(由85%的乙醇与15%的汽油组成)。印度最高法院于2020年6月做出判决,所有BS4标准的车辆将升级至BS6标准以改善车辆排放(此裁决最终并未实施,因为众多既有车辆的引擎无法由BS4标准升级至BS6标准)。

以人均排放量计算,印度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小国(1.28吨[43])。 国际能源署(IEA)于2009年发布的估计数字,中国人均排放量约为1.4吨,美国为17吨,全球平均为5.3吨。但同一年的印度是全球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每年排放1.65吉吨(GT,1吉吨=10亿吨),仅次于中国(每年6.9吉吨)和美国(每年5.2吉吨)。印度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7%,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人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相较之下,中国的人口与印度相差不远,但排放量占比为24%。[44][45]

印度于1981年通过《空气(污染预防和控制)法》来规范空气污染,且已取得一些可衡量的改进。[[46]然而印度在2012年的环境绩效指数评比,在180个国家中的排名落在第177,在列入空气品质评比项目的132个国家中,则排名在末。[47]于2020年,全球3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印度的就有21个。[48]

Remove ads

固体废弃物污染

Thumb
由印度地方政府工作人员负责的垃圾处理服务效率低下,导致街道和购物广场经常可见固体废弃物。图片显示 拉贾斯坦邦斋浦尔一处满是垃圾的街道(2011年)。

废弃物和垃圾在印度城乡地区随处可见,也是主要的污染源。印度城市每年就产生超过1亿吨固体废弃物,堆满街道及街角。公共场所和人行道上常布满污物和垃圾,河流和运河成为倾倒垃圾所在。印度的垃圾危机部分是由于交通堵塞加剧所造成。印度的垃圾问题也显示在政府治理上的失能。[8]印度国内以山城(避暑地)为主的旅游区近年来也面临此种垃圾问题。[49]

印度最高法院于2000年裁定所有印度城市须实施一项全面的废弃物管理计划,其中包括家庭将废弃物分类、回收和堆肥。这些裁决根本上就受到忽视。无一大城市照此实施。

事实上,根据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的估计,印度有高达40%的都市垃圾根本没收集,遑论最高法院所提的分类、回收和堆肥的裁决。甚至是生物医疗废弃物在理论上该受严格控制(在院内经焚化炉销毁),但也经常与普通城市垃圾一起倾倒。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印度约有一半的医疗废弃物有处理不当的问题。

印度城镇的管理当局均雇有垃圾收集人员,但这些人加入工会,他们的工作表现既不受评鉴也不受监控。[50]

印度主要城市附近为数不多的固体废弃物掩埋场中,有些已满溢且管理不善。它们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也是苍蝇、蚊子、蟑螂、老鼠和其他害虫等疾病媒介的繁殖地。[51]

Thumb
古吉拉特邦第一大城亚美达巴德的垃圾收集卡车。

印度的几个城市于2011年开始实施类似德国瑞士和日本所采用的垃圾发电(废弃物转制能源)计画。[52]例如新德里正在实施两项焚化厂项目,将城市的垃圾问题转化为电力资源。这些工厂因解决该市长期存在的垃圾过多和电力短缺问题而受欢迎,也受到寻求防止水污染、卫生问题和消除由垃圾产生甲烷(一种强效温室气体)人们的欢迎。但却遭到垃圾收集人员和工会反对,理由是他们担心新的科技可能会剥夺他们的生计和生活方式。[53]

Remove ads

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指的是噪音或声音的传播,对人类活动或是动物生命产生的各式影响,其中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均属有害。世界上室外噪声主要是由机器、交通运输和传播系统所产生。[54][55][56]

城市噪音也会影响到不动产的价值,[57]通常此类不动产又是拥有者的最大投资,噪音所产生的问题会成为公民政治中甚为严重的问题。

印度一些主要的噪音污染源包括车辆、机场、铁路、建筑、工业活动等产生的噪音。大多数噪音污染来自城市地区和工业区。机动车量也是印度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城市的喧嚣现已成为一种新常态。噪音对城市居民、街友、工业工作者等人的影响令人担忧,需要更多讨论。除非印度环境问题的行政和执法当局更认真地处理噪音污染问题,否则它将无法获得应有的重视。[58]

火力发电厂飞灰的影响

一项于2009年3月在旁遮普邦出现的问题引起媒体报道。据称问题是由火力发电厂的煤碳飞灰英语fly ash池所引起 - 飞灰池导致旁遮普邦法利德果德县巴廷达县地区的儿童出现严重的先天性障碍。报导称飞灰中的含量超过最高安全限值的60倍。[59][60]印度政府于2012年确认[61]旁遮普邦摩腊婆平原带地下水中的铀含量超过WHO设定的微量限制达50%。但对从不同采样点取得超过1,000多个样本的深入科学研究,并未发现确凿证据支持铀是由火力发电厂或工业来源的说法。研究也显示摩腊婆平原带地下水中的铀浓度并非WHO限值的60倍,仅有3个地点的浓度比WHO限值高出50%。样本中发现的最高浓度低于目前其他地方(例如芬兰[62])人用地下水中的自然铀浓度。确定报导所言的铀来源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中。

温室气体排放

印度人口于近几十年来不断增长、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化石能源消耗的增加,都导致该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飙升。该国最近的排放量在全球占比上升超过7%,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然而印度的2016年人均排放量在二十大工业国(G20)中最低,仅为每年1.9吨二氧化碳,约为美国每年人均排放量(15.15吨)的8分之1,及约为中国的(7.11吨)的4分之1。其对历史累积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低于其他主要污染国,仅为3%。[63]

森林砍伐

印度的林业是一项重要的乡间产业,也是一项主要的环境资源。印度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10个国家之一。印度和其他9国共同占有世界总森林面积的67%。[64]印度的森林覆盖率在1990年至2000年间每年增长0.20%,[65]在2000年至2010年间每年增长0.7%,[65]这是该国之前已经历数十年来严重森林退化问题之后的转变。[66]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估计印度截至2010年的森林覆盖面积约为6,800万公顷(680,00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2%。[67][68]根据该国2013年发布的印度森林调查报告(利用卫星测量),全国在2012年的森林覆盖率已增加到6,980万公顷(698,000平方公里),表示森林覆盖率在此期间增加5,871平方公里。[69]但覆盖率增加主要集中在印度北部、中部和南部的各邦,而在印度东北部的几个邦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的森林覆盖率却出现净退缩。该国于2018年的总森林和树木覆盖率增至全国面积的24.39%(802,088平方公里)。[70][71]到2019年,覆盖率再进一步增至全国面积的24.56%(807,276平方公里)。[72]

印度于2018年森林地貌完整指数的平均分数为7.09/10,在全球172个国家中排名第58 。[73]

参见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