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古田县

福建省的县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古田县
Remove ads

古田县,别称玉田,位于中国福建省中北部、闽江支流古田溪中下游,是宁德市下辖县,历史上曾是福州十邑之一。古田县政府驻地为城东街道,人口约33万,汉族为主,通行闽东语侯官片古田话。古田县素有“水电之乡”、“华侨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体育之乡”、“文化之乡”之称。古田是中国食用菌之都;水利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中国之首。

事实速览 古田县, 国家 ...
Remove ads

县名

据《福建通志》与清朝乾隆年间修订的《古田县志》所载,“古田”二字出自建县时“谢能、林溢等于此垦古昔田亩而居”;1997年版《古田县志》则载旧方志称“古田盖取田畯锄芜敷菑,为厥疆畎之义”[3][4]。由于境域内曾有因出产青玉之地而得名“青田乡”的地方,古田县还有“玉田”的雅称[5]:39。明朝时期罗荣撰写的《古田筑城记》则认为“古田”的本字出自“因地高卑而丘塍之”中的“丘塍”,因方言同音而取此名[6];《福州方言词典》将“坵塍”作为古田县名的来源,释义为“一块田”[7]

福建省有两个名为古田的行政区,分别是宁德市古田县和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后者为古田会议的会址所在地。由于古田会议在中共党史上的意义重大,再加上古田县自身宣传力度不足,古田县知名度远逊于古田镇,两个同名行政区常被混淆[8]合福客运专线开通前后,更出现了传媒将古田会址所在地张冠李戴至古田县的现象。[9][10]

历史沿革

建县前

古田县境内早在青铜时代就有人类活跃的遗迹,1987年4月全省文物普查期间就在全县各乡镇境内发现了大量青铜时代遗址,考古出土物展现了当地人使用陶器、石器的痕迹[11]先秦时期,当地有双眼赤红、头发皮肤皆为白色的闽越人的活动记载,至西汉年间,汉族人首度迁入古田地区[5]:2-3东汉时,古田县境域为侯官县的一部分,隋朝大业年间属闽县[5]:39唐朝以前,古田县境域被峒豪所控制[4]

唐代至清代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古田县自闽县划出,正式建县,隶属于福州都督府,后一度属长乐郡开成年间,县东境被划出一部分设置感德场。闽国龙启元年(933年)属长乐府,同年感德场与长溪县西的宁川乡划出建立宁德县。946年李仁达割据时一度将福州作为东都,古田县属之,吴越于948年接管李仁达政权后,古田改属彰武军节度使[5]:39

Thumb
古田教案的四个头目,该事件是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降,节度使被废,古田县属福州府。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古田县治一度被迁往水口端拱元年(988年)复归原治[6]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属福州路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复属福州府。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划县北十三都之地设屏南县。清末,古田曾发生震惊中外的古田教案,是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之一。[5]:39-40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成立后,实行废府州厅改县,古田县于民国元年(1912年)改属东路道,民国3年(1914年)改属闽海道。民国14年(1925年)废除道制,古田县直属于福建省政府管辖。闽变期间,古田一度被划归中华共和国闽海省。民国23年(1934年)7月,福建省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古田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南平县,后专员公署历经调整,一度迁往建阳县。民国32年(1943年)9月,古田县划归专署驻闽侯县的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1947年)4月复归驻南平县的第二行政督察区。[5]:39-40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6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古田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古田县隶属于第二专区(后改称南平专区)。1958年为建设古田溪水电站,古田县人民政府决定将县城迁至距离县城西南方向9公里的罗华乡庄洋里[3],同年,建瓯县小禄村划归凤都公社(今属凤都镇上地行政村[12])。1959年6月8日,古田溪水电站拦河坝关闸断流蓄水,最终形成了翠屏湖,淹没了作为县城一千多年的旧城区[13]。1963年,古田县改属闽侯专区,翌年屏南银场的塔山划入平湖公社(今平湖镇)。1970年,古田县改属宁德地区,2000年后,属宁德市[5]:40[6]

地理

Thumb
雪后的古田县泮洋乡泮洋村

地形地势

古田县境内以300余万亩、占总面积84%的丘陵地形为主,另有45余万亩、占全县面积13%的耕地和10.8万亩、占全县3%的水域,多覆以中生代侏罗纪火山岩,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古田县的地表形态为北—东走向的山岭、河谷相间的形式,主要山地有石塔山地、红亭山地和天湖山地等,全县最高点石塔山主峰顶的海拔达1629米,最低点则在黄田镇境内;古田境内的河流有25条,主要河流以古田溪和闽江为主,另有霍口溪武步溪等,主河道总长301公里,流域面积近1500平方公里,其中古田溪因上下游落差大而成为重要的水力发电资源,县境内最大的人工湖——古田水库(又名翠屏湖)拥有6.41亿立方米的总库容;闽江则流经县境西南的黄田镇一带,是古田县的水上交通要道。[3][5]:1-2

气候

古田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冬短夏长,无霜期276天,年均气温16—21℃,年降雨量1400—2100毫米,日照时数1894.9小时/年。受地形影响,县内各地亦有气候差异,当地素有“红亭(指前面的红亭山地)内外不同天”的说法。古田县主要的自然灾害包括大风、洪涝寒潮冰雹倒春寒等。[3][5]:1

更多信息 古田-海拔362米(平均数据1991–2020 极端数据1981–2010), 月份 ...

政治

更多信息 机构, 中国共产党 古田县委员会 书记 ...

行政区划

如今,古田全县共辖14个乡级行政区,包括2个街道办事处、8个行政建制镇和4个,分别是城东街道、​城西街道、​平湖镇、​大桥镇、​黄田镇、​鹤塘镇、​杉洋镇、​凤都镇、​水口镇、​大甲镇、​吉巷乡、​泮洋乡、​凤埔乡和​卓洋乡[21]

宋朝时,全县分为4个、12个,元朝时期改为48个,明朝时期分县城内5个和乡下46个都(但后来因为行政区划调整,实际上只有44个都),清初沿袭明朝区划,1734年将1里、13都划归新设的屏南县后,古田县下辖11里,里下又分为城内5保、城外31都。[5]:40-41

中华民国成立之初亦沿袭清末行政区划,民国22年(1933年)实行保甲制,县内设有若干县辖区,其后历有变化,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前夕,全县设有15个乡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古田县内设数个区公所,1958年因人民公社化运动撤区并社,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了乡镇建制。[5]:43-53

Remove ads

自然资源与经济

Thumb
古田水库(翠屏湖)夕照

古田县境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丘陵为主的地形为古田的矿产资源和林业资源打下了深厚的自然条件基础,而广袤的水域面积则为古田的水电资源产业带来了远大的发展前景。古田出产的矿业资源主要是非金属矿,包括高岭土、叶蜡石、泥炭土、花岗岩等,高岭土在县内拥有27个矿点,其中凤都镇际面村、吉巷乡塔洋村的高岭土矿最为优质、量大;主要出产的金属矿则有钨、铋、钼等。古田是宁德市林业大县,森林覆盖率约60%,有诸如松木杉木红豆杉水杉银杏花榈木等1300余个品种。[3][5]:1-2

古田蓄水量大,水能蕴藏量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达33.13万千瓦,其中可开发资源达12万千瓦,这也使得古田的人均占有水力资源量位居全中国之首,有“水电之乡”之称。150余座水电站遍布县内各乡镇,其中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建成于1958年的古田溪水电站是全中国首个地下水电站,水口水电站则是第七个五年计划国家重点工程,建成后的规模位居华东地区水力发电站之首。[5]:2

古田经济以农业为主,其中食用菌产业位居国内前列,形成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规模生产,银耳香菇竹荪产量均居全国首位,银耳产量占全中国90%以上。1984年以来,古田先后被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中国食用菌之乡”“全国食用菌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县”等称号,2007年被中国食用菌行业协会授予“中国食用菌之都”称号,2008年“古田银耳”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2]。植物种植业方面,古田出产有油柰水蜜桃柿子等不同品种的水果。畜牧业以古田黑猪、黑番鸭、半番鸭为代表,渔业依托丰富的蓄水量而繁荣,出产有鲤鱼草鱼鲢鱼等10余种淡水鱼,2010年水产品产值达1.8亿元人民币。古田地方轻工业在该县拥有电力、化工、制药、建材、食品等十多个行业,占据古田经济的次要规模,出口产品包括竹编、苎麻球、鞋帽、红曲、瓷器等。[5]:2-4[6]

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175.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1.7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5亿元,外贸出口1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5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92元[23]。2024年全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61.53亿元,相较于2023年增长了3.9%[24]

交通

Thumb
古田北站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峰福铁路古田站(位于黄田镇)是峰福铁路的一个三等车站。[6]
  • 闽江航道过境35公里,流经黄口、水田两镇。[25]
  •  235国道 316国道 211省道 306省道过境县内。[26]
  • 中国国家高速公路G3 京台高速福建境内建瓯至闽侯段规划过境县内,设古田城关、凤都互通口,已于2010年12月开工,已于2015年12月18日12时全线建成通车。[27]
  • 中国高速铁路合福客运专线过境县内并在县南部设古田北站,2010年动工,2015年6月28日正式通车。[28]
  • S21 政永高速政和到古田段已于2018年12月28日12:00全线通车。[29]
  • 宁德至古田高速公路等,已列入福建海西高速公路网规划,共设大桥、鹤塘、杉洋等三个互通口,于吉巷接入政德高速。[30]

人口与文化

古田人口以汉族为主,境内少数民族主要是畲族,也有少量壮族苗族回族满族彝族布依族高山族朝鲜族蒙古族人居住。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古田县常住人口为323771人[31],2024年底户籍人口为42.5万。近代,受闽清黄乃裳的影响,大量古田人前往马来西亚的“新福州”诗巫等地创业生活,形成了庞大的海外古田侨胞团体,旅外华人华侨总人数达35万,而归侨、侨眷亦有10万人之众[32],古田由此被认为是福建省重要的华侨之乡[3]

古田拥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被称为“文化之乡”,福建省首个状元余复、明朝诗人张以宁、近代佛教人士释圆瑛等出生于古田,亦有古代陈靖姑信俗、朱熹理学、廊桥建造文化等在此发扬,古田红曲制作文化、食用菌文化也自古近代发展至今,陈靖姑信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祀奉陈靖姑的祖宫——古田临水祖宫位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作为闽东北廊桥的一部分,位于鹤塘镇的田地桥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古田还因诞生了多个斩获奥运会银牌、铜牌的运动员,被称为“体育之乡”。[3][5]:2[6]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