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六溪里

中华民国台南市白河区辖下一里行政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六溪里
Remove ads

六溪里,位于台南市白河区,同时为六重溪部落之所在,原为罗亚族哆啰啯社之所在或猎场,直到清乾隆初、中期之后,原居于玉井盆地之大武垅头社目加溜湾社侵逼,族人乃于 17 世纪溯曾文溪迁入此地,最晚于17世纪中叶形成一大武垅族部落,旧称大武垅派社[1][2]。日治时期爆发焦吧哖事件,再度迁入许多大武垅族人来此。主要信仰为道教信仰及大武垅族传统祖灵信仰,后者至今每年农历 9 月 14 日至 15 日仍固定于公廨前举行夜祭[2]

事实速览 六溪里六重溪 旧称:大武垅派社, 国家 ...
Remove ads

历史

六溪里原为洪雅族哆啰啯社的传统猎场,至清乾隆中叶,大武垅族人自今台南市玉井区楠西区旧社地迁至六重溪,负责守隘并建立部落。[3]

康熙以后,部落逐渐受到周遭汉人文化影响,部分族人亦接受佛道信仰,并参与关子岭碧云寺的进香活动,每年透过香路古道前往碧云寺,此条古道现今仍有部分路段保留,成为文化步道之一。[4]

地理环境

六重溪为白河区与东山区的界河,自关子岭南侧大冻山山脉发源,沿途形成多次蜿蜒曲流。部落名称“六重溪”源自进入部落需跨越六次河湾。该地区聚落散布于河谷与河阶台地,形成以六重溪本庄为核心的社群生活空间,并设有传统公廨、国小及亲水公园等设施。

六重溪大武垅族人过去以溪流捕捞维生,传统的捕虾方式称为“打虾趴”,即利用草料与网具捕捉溪虾,并腌制成虾酱,为地方特色产品。[4]

信仰

Thumb
六重溪部落的大武垅族公廨。

公廨建筑

六溪里内有两座公廨,分别为小型的“真公廨”,供奉“清水老君”,以及较大的“祖厝”,内有传统石板祭坛,供奉“太祖五姊妹”五支祀壶,相传与当地五个部落联盟有关。公廨建筑以茅草为顶,木柱木壁,属于大武垅族独特的两间式公廨建筑。[3]

六溪里公廨包含以下祭仪设施与物品:[3]

  • 向柱:位于公廨中央,早期挂有猪头壳,象征太祖的神兵神将。
  • 向缸:向柱外侧设有陶瓮,盛装米酒或水,称为“向酒”,具医疗用途。
  • 向神座:中柱上所绑的漏斗状竹蔑,原为祭祀祖灵、挂彩布及山猪肉串的地方,现成为插祭拜太祖线香之处。
  • 过山香(大武垅语habang):当地特有的祭祀植物,具有驱蛇防蜂功效,相传太祖喜爱其香气。
Thumb
夜祭当晚,族人于六重溪部落公廨内祭拜。

夜祭

六溪里的“太祖五姊妹”夜祭为重要传统祭典,每年农历9月14日晚上至15日凌晨于公廨举行,祭祀祖灵太祖五姊妹与清水老君,[4]尪姨主持,包括请神、献猪、点猪、牵曲与翻猪等仪式。六重溪的夜祭与牵曲“跳伊阿嘿”曾中断50馀年,直至1998年透过学者与地方人士努力,重新找回祭典及〈起曲调〉、〈卡多乐歌〉、〈千亲引戚〉等 6 首中的 3 首祭歌,[3] 并兴建传统公廨作为祭祀空间。[4]

牵曲为夜祭的重要仪式,六重溪部落目前确认的牵曲共有三首:[4]

  1. 《起曲调》:曲调哀愁,为仪式开端。
  2. 《卡多乐歌》:意义尚待研究。
  3. 《千亲引戚》:旋律轻快,带有欢乐气氛。

牵曲仅能在开向(农历九月一日后)教授与吟唱,禁向(特定禁忌期间)后则不得再唱,如需吟唱则须掷筊征求太祖同意。[4]

知名景点

Thumb
自火山碧云寺鸟瞰六重溪部落。

另见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