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阪市

日本大阪府的市、政令指定都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阪市map
Remove ads

34°40′48″N 135°29′59″E

事实速览 大阪市 大阪市, 日文转写 ...

大阪市(日语:大阪市おおさかし Ōsaka shi)是位于日本大阪府中部的都市,为大阪府府治、以及大阪府两个政令指定都市之一[1],亦是大阪都市圈京阪神大都市圈、乃至于近畿地方的中心城市。全市面积223平方公里,夜间人口(常住人口)约有269.5万人,是日本人口第三多的城市[2]日间人口则超过353万人,位居日本第二[3]

大阪自奈良时代起,就因其临海的地理位置成为贸易港口,并曾在此建立“难波京[4]安土桃山时代丰臣秀吉修建大阪城,并以大阪做为丰臣政权的政治中枢。在江户时代,大阪和京都江户(今东京)并称为“三都日语三都[5],是当时日本经济活动最旺盛的都市,被誉为“天下的厨房日语天下の台所[6]明治时代之后,大阪仍是日本最重要的产业都市,人口数曾一度超过东京,在当时有“大大阪日语大大阪時代”之誉称[7]战后后由于东京一极集中的进展,大阪在人口数和经济发展上被东京拉开距离,但仍然是西日本的最大都市及经济中心。除了经济之外,大阪也以其独特的庶民文化而著称。今日的大阪和东京并列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大都市,也是在世界具有知名度的商业都市日语商都。2024年,美国谘询公司科尔尼全球城市排名,大阪位居世界第25名[8]:17;同一年,日本森纪念财团发布的《全球城市实力指数》(CPCI)中,大阪位居世界第35名。[9]:9

Remove ads

地理

Thumb
大阪城位于上町台地北侧,是大阪市内地势较高的地区

大阪市位于大阪府中部的大阪湾沿岸地区[10],面积223平方公里,在政令指定都市中排名第17位,仅大于埼玉市堺市川崎市[11]。市区大部分位于大阪平原上。大阪平原是一座冲积平原,地势平坦[12]。大阪市东部的上町台地日语上町台地则是市内地势较高的地区[13]:124,北起大阪城一带,南至住吉大社附近,宽度约2至3公里,长度超过10公里,是一座冲积台地。台地北端是上町台地最高的地区,东侧地势较为平缓,西侧则高地变化较为明显,坡道较多,这也是“大阪”(大坂)这一地名的由来[14]

在约8000至7000年前时,由于绳文海进日语縄文海進导致水位高涨,现在的大阪平原曾位于海面之下,被称为“河内湾”[15]。在大阪平原还是河内湾的时期,上町台地曾是深入海中的一个半岛,也正因其地势较为安定,上町台地是大阪市内最早有人生息的地方。随著上町台地北侧的沙嘴逐渐向北延伸,至绳文时代中期,河内湾已演变为潟湖,被称为“河内湖日语河内湖[16]。进入古坟时代后,由于河川运来的土砂不断堆积,加上人工开发湖泊为耕地,河内湖已近乎消失,变为大阪平原[17]

为了扩大陆地面积,大阪曾多次进行填海。大阪的大规模填海开始于17世纪的新田开发[18]。现在大阪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都来自于填海[19]。大阪市沿海的梦洲舞洲咲洲等岛屿也是由填海造陆而成的人工岛[20]

大阪市河流众多,有“水都”之称[21]。这也使得大阪市桥梁众多,江户时代的大阪有“八百八桥”之称[22]:8。然而在近代,大阪的许多河道都已被填埋,用来修建公路或建筑。低洼的地形导致大阪在历史上水害频发。江户时代中期,幕府对原本汇入淀川的大和川进行人工改道,使其改自大阪南部入海,使得水患大幅减少[23]。大阪市的水系当中,以发源自琵琶湖,流经大阪市北部的淀川水量最多。凭借水运之便,淀川沿线曾经聚集众多市场,是支撑大阪经济的大动脉[24]。然而淀川也曾是一条洪水频发的河流。1885年的淀川大洪水使得明治政府决心在淀川北侧开挖新淀川,使得淀川排水畅通,洪水次数也大幅减少[25]。现在大阪市中心的主要河流还有东横堀川、道顿堀川、木津川、安治川等河流[26]:16

Remove ads

名称缘由

大阪原名“大坂”,两名的日语读音相同;最早是指上町台地的北端,即大阪城一带。日语的“”等同中文所称的“日语”。当时这一带被称为浪速难波浪花浪华,拼音皆写作“naniwa”(なにわ),其中“浪速”的拼音又写作“namihaya”(なみはや)。1496年,一向宗本愿寺第八代法主莲如在写给门徒的书信中记载“摄州东成郡生玉之庄内大坂”词句,是为“大坂”的汉字名称首次出现在文献中[27]。当时莲如在大阪城现址建立“大坂御坊”(即日后的石山本愿寺),并随著寺院势力的扩张逐渐通行[28]。有说法指“大坂”一词的原意即“很大的坂”,但在莲如以前的读法并非“Ōsaka”(おほさか历史假名遣表记)而是“Wosaka”(をさか),而文献上也有记载“小坂”(おさか Osaka)的用法,因而此说法缺乏根据。

现今的“大阪”名称则出现于江户时代,并在明治时代取代“大坂”而成为正式地名[27]。之所以将“坂”改写为“阪”,是因为“坂”字可拆解为“土反”,带有不祥的含意。另一说法是,明治新政府认为“坂”字又可拆解作“士反”,也就是武士叛乱的意思,当时官员在文书上为了避讳而改用“阪”字[29]

Remove ads

气候

大阪市属于濑户内海式气候[30],全年气候温暖。夏季大阪市非常炎热,是日本最热的地区之一。8月份大阪的平均气温高达29.0度,是日本所有都道府县厅所在地中最热的城市,甚至超过位于南国的那霸市[31]。并且由于热岛效应的影响,夏季大阪市区在晚间气温也较少下降,近年大阪市的全年平均热带夜更多次超过40日[32]。冬季大阪的气候亦相对温暖,但在强冷锋来袭时气温会低于零度。冬天的大阪由于气候干燥而较少降雪,即使降雪也很少积雪。

更多信息 大阪市大阪管区气象台(平均数据1991-2020年,极端数据1883年以降), 月份 ...

历史

古代

Thumb
住吉大社

大阪历史悠久,在森之宫附近发现的遗迹证明大阪自绳文时代中期就开始有人居住[35]。古坟时代时,大阪地区因河内湖的湖水淡化变得适合耕作。加上临海的地理环境使得大阪成为贸易港口。在5世纪时,仁德天皇在大阪修建难波高津宫。593年时,圣德太子在大阪修建四天王寺,这是日本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36]。7世纪中期,在大化改新之后,当时的政府在大阪修建难波长柄丰埼宫(难波宫日语難波宮[37],定大阪为难波京,使得大阪一度成为日本的首都[38]。虽然天皇实际在难波京居住的时间很短,然而难波宫一直得到保留。直到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难波京亦完全失去政治中心的地位。但大阪仍拥有四天王寺和住吉大社等宗教建筑和港口,是当时近畿地区较为重要的都市。1496年,本愿寺莲如在大阪修建石山本愿寺[28]。石山本愿寺附带有庞大的寺内町日语寺内町,聚集有众多人口,大阪得到进一步发展[39]

战国时代,大阪是兵家必争之地。1570年开始,织田信长和石山本愿寺之间爆发长达10年的石山合战,最后两者讲和,本愿寺显如退出本愿寺。不过显如在退出本愿寺之前烧毁本愿寺的建筑[40]。进入丰臣政权时期之后,丰臣秀吉于1583年在旧石山本愿寺的土地上修建大坂城,以大阪作为其统治的中心城市[27]。然而在1615年大坂夏之阵之后,大坂城被德川家康攻陷,丰臣氏随之灭亡,大阪也一度化为焦土[41]。不过德川幕府将大阪定为天领,显示出大阪的重要地位并未因政权交替而下降。江户时代的大阪扮演物资生产地—西日本各地区及京都和物资消费地—江户之间的中转集散地的角色,是当时日本最大的商业都市[42]:31-34。当时大阪有三大商品交易市场,分别是堂岛米市场、天满蔬果市场和雑喉场鱼市场[27]。其中堂岛米市场日语堂島米会所是日本首个期货市场,当时堂岛米市场的米价是日本米价的基准价格[43]。在大阪湾沿岸一带,水深较浅的海域被农民填海,是为新田开发,显示大阪的农业亦颇为发达[44]。江户时代的大阪实际上由商人组织大坂三乡日语大坂三郷统治,可以当时的大阪有很强的市民自治的传统[13]:136。同时,富裕的商人对文化的资助亦使得大阪成为上方文化日语上方文化的中心,例如文乐就是起源自大阪[45]。然而自江户时代中期开始,由于西日本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江户经济逐渐实现自给,大阪经济陷入低潮[42]:36-40。江户时代后期,大阪爆发大盐平八郎之乱。虽然这场叛乱不到一天就被镇压,但大阪市区面积的5分之1在这场骚动中被烧毁[46]

Remove ads

近代

Thumb
大阪市中央公会堂是大大阪时代的代表性建筑

1868年,大阪正式开港,并在川口地区设旧川口居留地日语舊川口居留地外国人居住[47]。外国人带来西洋的最新文化,使得大阪开始进入近代时期。明治维新之后,大久保利通曾提案将日本的首都由京都迁至大阪,但被否决,新政府最终将首都迁至东京[22]:9。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大阪的经济中心地位。新政府将造币局炮兵工厂设在大阪,显示出大阪仍然享有重要地位[48],其中大阪造币局更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造币厂[42]:41-42[48]

1889年4月1日,大阪正式设市,与东京名古屋等地成为日本第一批建制市,当时大阪市的面积约15.27 km2、人口约46万人。1903年,大阪市电开始通车[49]。次年,民营业者开通公车路线[50]。大阪的交通亦进入近代化时期。19世纪末期开始,随著重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大阪逐渐由一座商业城市变为工厂林立的工业城市。1903年,大阪举行第五届内国劝业博览会;这次博览会是日本首次使用彩灯照明的博览会,一时引起轰动,也显示出大阪的摩登的景象[51]。但在工业发展的同时,大阪也开始面临环境的问题。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中引发污水问题;工厂烟囱排出的大量黑烟,使得大阪被称为“烟都日语煙の都[52]:46-47

进入1910年代后,在池上四郎日语池上四郎 (大阪市長)关一日语關一两任市长任职时期,大阪市普及电气和下水道、对大阪港实施现代化改造[53]、拓宽御堂筋为大阪的主干道[54]、重建大阪城天守阁[55]、并在1933年开通地下铁[52]:16-17。大阪市还是日本最早实施都市美观运动的城市[56]:119-125。1925年,大阪市在和附近的数个町村合并之后,全市面积扩大至181 km2、人口增至约211万人,无论面积还是人口都成为日本排名第一的都市。这一时期被成为大大阪时代日语大大阪時代,是大阪在战前最繁荣的时期[57]。然而进入1930年代后,起自西方国家的经济大萧条也波及到日本,大阪经济陷入萧条;加上进入对华战争二战的战时体制后,日本政府将资源集中到东京,大阪的都市发展被东京超过。1945年,聚集众多军需工厂的大阪多次遭到美军空袭,有超过1万人在空袭中遇难[58],大阪化为一片火海,城市几乎变为废墟。

Remove ads

战后至今

Thumb
GRAND FRONT OSAKA是大阪的新地标

虽然二战使大阪受到严重打击,然而战后大阪迅速开始复兴。1945年9月27日,美军进驻大阪,开始大阪的盟军占领时期[59]:306-307。占领期间,大阪在1947年实现首次市长普选,象征大阪实现真正的地方自治[59]:311旧金山和约签订之后,大阪结束被占领时期。1956年,大阪市成为首批政令指定都市之一[60]。战后时期,以东京为首的京滨工业地带凭借机械工业、重化学工业等产业的发展而实现经济快速成长。而轻工业比例相对较高的大阪湾沿岸工业地带则发展相对滞后,加上工厂三法日语工場三法导致大阪的众多工厂外迁至其他地区[61],使得大阪的经济发展受到影响[13]:73-75。1970年,大阪市郊的大阪府吹田市举办世界博览会[62]。为了举办世博会,大阪修建众多新的道路和地下铁路线。可以说世博会的举办对大阪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功不可没。

自1970年代中期之后,日本经济逐渐转换为以服务业为中心的构造。在经济逐渐服务业化的同时,东京一极集中的趋势也日益明显。众多大阪企业将其总部搬至东京,显示出大阪经济地位相对降低[63]。1990年,大阪举办国际花与绿博览会,入场者数超过2,300万人[59]:318-319。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关西地方是泡沫经济的重灾区,大阪亦陷入严重萧条[64]。加上人口老龄化和郊外化使得大阪面临市中心空洞化等社会问题,其典型例子为西成区的釜崎地区[65]。但另一方面,大阪市在近年亦有多个都市更新计划,如梅田地区大阪站北地区再开发计划日语大阪駅北地区GRAND FRONT OSAKA[66]、以及阿倍野地区的阿倍野再开发事业日语阿倍野再開発事業阿倍野Harukas[67],其中阿倍野Harukas在2014年启用时为日本第一高楼,显示在经过长期萧条之后,大阪市经济在一些领域已开始好转。2018年,大阪市成功申办世界博览会,这是大阪市首度举办世界博览会,也是大阪府继1970年大阪世博之后再次举办世界博览会[68],主场地预定设于大阪市此花区的人工岛梦洲

Remove ads

人口

更多信息 年份, 人口 ...
Thumb
大阪站是大阪市人潮最多的地区之一

江户时代,大阪和江户京都并列为“三都”,是日本人口最多的都市之一。据现在学者的研究,1650年时,大阪有人口约22万人;1750年时,有人口约41万人[69]。1760年代时,大阪的人口数达到江户时代时的顶峰,之后转入减少。1850年时,大阪的人口有约33万人[69]。1889年大阪设市时,有人口476,271人[70][71]。1920年时,随著市域扩大,大阪市人口增加到2,114,804人,超过东京成为日本最大都市[72]。1940年时,大阪市有人口325万人,达到战前最高值[7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政府强制民众疏散至农村地区,大阪人口大幅减少。战争结束时,大阪只有人口约110万人[71]。1955年时,大阪市市域再次扩大,加上战后人口返回城市,大阪市人口回升到255万人[71]。1965年时,大阪市人口数达到3,156,222人,是大阪战后人口最高值[73]。此后由于郊外化的进展,大阪市人口转入减少。2000年时,大阪市的人口减少到2,598,774人[73]。但是在2000年代之后,大阪府出现人口重新往大阪市内集中的趋势[74],人口数开始回升。2025年7月时,大阪有人口约281.16万人[75]

和日本其他地区一样,大阪也面临严重的高龄化和少子化问题[76]。自进入战后以来,大阪市的出生率就长期低于日本平均值,2020年,大阪的总和生育率仅有1.16,低于全国平均1.33[77]。就人口分布来看,虽然大阪市全市均为人口高度集中地区,但人口密度分布仍然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大阪市24区中人口密度最高的是位于市区东部的城东区,其次是阿倍野区东成区[73]。与之相反的是,位于大阪市最繁华的市中心的北区和中央区因建筑多为商业建筑或办公楼,人口密度相对较低[73]。临海的港区大正区西淀川区住之江区此花区因工厂众多,占用大量土地;加上拥有较多开发历史较短的填海地,成为大阪市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就人口变化情况来看,西成区是大阪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而西区鹤见区是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78]。港区、大正区是人口社会增加率最低的地区,而浪速区中央区天王寺区是人口社会增加率最高的地区[78]。大阪市2024年人口超过6.8%是外国人,是政令指定都市中外国人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79]。2024年12月时,大阪共有外国人人口189,281人,其中以在日中国人最多,有57,396人,其次则是在日韩国·朝鲜人57,340人[80]

Remove ads

行政区划

Thumb
大阪市行政区划

1899年,大阪正式设,是日本最早的市之一。成立之初的大阪市范围仅包括现在西区、中央区的大部分地区和北区、福岛区的部分地区,面积也只有15.27平方公里[81]。此后大阪市先后在1907年、1925年、1955年[82]进行三次扩大[81]。在二战时期至战后,大阪市曾计划将市域扩大为东至奈良县境、西至尼崎市、北至池田市、南至堺市,但因这一范围太过庞大,因而被大阪府反对。最终1955年的合并只合并了大阪附近的2个町和4个村[83]。现在大阪市共管辖有24个区,是政令指定都市中辖区数最多的城市。大阪市在过去还曾设有大淀区东区南区三个区。但在1989年,大淀区和北区合并为新的北区[84];东区和南区合并为中央区[85]。大阪市24个区的基本数据如下[86]

更多信息 区名, 日文名 ...

政治

Thumb
大阪市政府

日本众议院实施中选区制时,大阪市被分为大阪1区日语大阪府第1区 (中選挙区)(拥有3席议员)、大阪2区日语大阪府第2区 (中選挙区)(拥有5席议员)、大阪6区日语大阪府第6区 (中選挙区)(拥有3席议员)三个选举区,共计拥有11席国会议员[87]。众议院选举改为小选举区制之后,大阪市被分为大阪1区大阪2区大阪3区大阪4区大阪5区大阪6区(亦包括守口市门真市)六个选区[88]。就得票情况和选举结果来看,大阪1区、2区和4区属于都会型选区,虽然自民党的候选人在这三个选区当选次数最多,但民主党维新党的候选人也有过当选记录并取得一定支持[89]。而公明党在大阪3区、5区和6区有极强的势力,除了2009年众议院选举之外,2000年以来这三个选区当选议员均为公明党候选人[89]。在参议院选举方面,大阪市属于大阪府选举区,拥有8席参议院议员席次[90]。现在日本的主要政党中,前身为大阪维新会维新党是发祥于大阪的政党[91],并且也是日本主要政党中唯一一个总部位于大阪的政党。而大阪也是日本维新会支持率较高的地区之一。2014年众议院选举时,日本维新会的候选人在大阪市六个选区中夺得一个选区的议员席次(算入比例代表当选议员的话则有两人当选)[92]。但在2017年众议院选举时,大阪市内全部议席均被自民党、公明党占据[93]。然而在2021年众议院选举时,日本维新会候选人在大阪市内各选区的得票率均超过自民党,和公明党瓜分了大阪市内的众议员议席[94]

和日本众多大都市一样,大阪市在战后亦曾经历过革新自治体时期。1947年当选大阪市长的近藤博夫日语近藤博夫和1963年中马馨日语中馬馨皆为左派人士[95]。2008年,大阪维新会的创办人桥下彻当选大阪府知事[96]。他和大阪维新会主张地方分权,解决大阪府和大阪市的二重行政带来的浪费问题[97],但遭到当时大阪市长平松邦夫的反对。因此桥下在2011年辞去知事职务,参加大阪市长并当选[98]。桥下和大阪维新会主张实施大阪都构想[99],废除大阪市和大阪府,将两者统合为大阪都,解决二重行政的问题[100]。同时实施道州制,使地方能获得更多的自治权[101]。但桥下的主张遭到自民党等其他政党的反对。2015年5月17日,大阪举办了决定是否实施大阪都制度的公民投票。反对派获得50.38%的得票率,以极微弱多数取得过半,大阪都构想因此被否决[102]。不过在2015年11月22日举行的大阪市长选举日语2015年大阪市長選挙中,大阪维新会支持的吉村洋文当选[103],显示大阪市民仍期望能解决行政浪费的问题,对大阪都构想也仍有一定的支持。为推进大阪都构想,同为大阪维新会的大阪市长吉村洋文和大阪府知事松井一郎在2019年双双辞职,并交替竞选职务。前大阪府知事松井一郎在2019年大阪市长选举中当选[104]。2020年11月1日,大阪市再次举办大阪都构想的公民投票,但仍以约1%差距被否决[105]。2023年,横山英幸日语横山英幸大阪市长选举当选大阪市长[106]。在同时举办的大阪市议会选举中,大阪维新会维持了其最大政党的地位,并且首次取得过半议席[107]

大阪市的财政状况极为严峻,市债最多时曾超过55,000亿日元[108]。近年来在出售资产、削减支出等改革措施的作用下,大阪市的财政状况略有改善[109]。大阪市政府现在希望通过将大阪市交通局民营化等措施进一步改善财政[110]

Remove ads

经济

Thumb
浪速区连锁中华餐饮店

大阪市经济发达,是西日本的经济中心都市。2021年度,大阪市的市内名目生产总值为20兆1,577亿日元,比前一年增加5.1%[111]。2021年,大阪市的市民所得约有11兆986亿日元,平均每人所得为403.5万日元[112]。大阪市经济总量中,农业占比不足0.1%,工业占比13.1%,服务业占比86.2%[113]。大阪市是日本经济规模第二大的城市,市内生产总值占大阪府的过半数及近畿地方的约23%,也占日本总量的近4%[112],远超位于第三位的横滨市[114],并且和人口几乎是大阪市两倍的北海道相当[115][116]。但另一方面,1980年代之后,大阪的产业转型和东京相比相对滞后[117]:1-2。现在大阪市也是日本国内经济成长较慢的地区[118]

农业

大阪市内大部分土地均为工商业用地,农业规模极小。现在大阪市的主要农产品是蔬菜[119]。此外在鹤见区还有花卉种植产业[120]

工业

在明治时代初期,新政府在大阪设置造币厂大阪炮兵工厂,使得大阪由江户时代的商业都市变身为工业都市[117]:74。战前大阪市所在的阪神工业地带曾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区[13]:73-75。1882年,涩泽荣一等实业家在大阪创立大阪纺织会社[22]:9,之后纺织业快速发展,成为大阪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的大阪的支柱产业[121],更让大阪享有“东洋的曼彻斯特”美誉[42]:57-59。然而,近40年大阪市工业呈现逐渐衰退趋势。大阪市工业在1985年达到顶峰,制造业事业所达35,799家,从业人数37.2万人;2000年制造业事业所为23,041家,从业人数22.8万人,2021年制造业事业所为6,580家,从业人数11.4万人[122]。在大阪的工业结构中,化学、金属等基础素材型工业占大阪市工业产值的比重较大,其中又以金属制品工业最为突出[118]。就大阪的工业地理来看,需要较多土地的重化学工业和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大阪湾沿岸地区,而机械等其他产业的工厂则广泛分布在市内各地。在1970年代之后,由于工厂三法日语工場三法通过立法导致沿海地区兴建大型重化学工厂受限,大阪的工业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对此大阪市积极吸引科技厂商在大阪湾沿岸地区设厂,加上服务业的发展,使得大阪湾沿岸的工业结构已发生变化[123]。2020年,大阪市工业品生产额有3兆5,747亿日元[124]:7。现在总部位于大阪市的大型工业企业包括乐敦制药[125]大金工业[126]夏普[127]等。此外松下电器[128]等著名企业也是创业于大阪。

服务业

Thumb
中之岛是大阪最重要的商务区

服务业是大阪经济中占比重最大的产业,其中又以商业、金融业、信息产业等占比重较大[118]。大阪市中心的中央区和北区是大阪的中心商务区,集中了众多企业、政府部门和商业设施[13]:137。北区的中之岛集中了日本银行大阪支店、大阪市政府、住友生命和关西电力等机构和企业。而北滨则拥有大阪交易所和众多银行、证券企业,是大阪最大的金融区[129]。这两个地区可谓是大阪中心商务区中的核心[13]:137。大阪站所在的梅田地区和难波地区是大阪南北两大商业核心地区,聚集有众多百货店等商业设施。而连接这两大商业区的御堂筋沿途店铺众多,亦是繁华的商业区[13]:137-139。1970年代之后,大阪的一些企业和大阪市合作开发位于大阪城附近的大阪商务园区(OBP)为大阪新的企业聚集区,吸引不少企业入驻[130]。但另一方面,自1980年代开始,众多发祥自大阪的综合商社将总部搬迁至东京[13]:138,显示大阪在日本经济中的地位下降。现在大阪市拥有日本6.5%的大企业总部,远低于东京的37.1%[131]。大阪自江户时代开始就以金融业闻名。三和银行[132]住友银行[133]大和银行[134]等大型银行都是起源于大阪。大阪证券交易所于1878年开始交易,和东京证券交易所并为日本历史最悠久的股票交易所[43]。但金融业现在是往东京集中趋势最明显的行业。随著日本银行界大整合日语金融ビッグバン的进行,现在日本各都市银行中,仅馀里索那银行一家将总部设在大阪。大阪证券交易所也在2013年和东京证券交易所合并[135]。现在服务业中的讯息、观光、环境、健康医疗等产业成为大阪市主要的成长产业[118]

建筑

Thumb
西梅田地区的高层建筑

虽然大阪市拥有悠久的历史,然而由于历史上的多次战乱和都市开发,大阪市保留的古代建筑并不多。现在大阪市的著名传统宗教建筑中,只有住吉大社本殿建于明治时代之前。住吉大社本殿建于1810年,被指定为日本国宝[136]。本殿的建筑风格被称为“住吉造”,是神社建筑史上最古老的特殊样式[137]。而大阪另一座代表性宗教建筑四天王寺在二战空袭中被毁[52]:26-27,现存建筑则修建于战后时期[36]大阪城天守阁是大阪的地标,但现在的天守阁实际上是已经是第三代天守阁[55]。丰臣政权时期的大阪城天守阁建于1585年,主色调为黑色,在1615年的大阪夏之阵中被毁[138]。江户幕府时代的大阪城天守阁则修建于1626年,但在1665年被雷击后烧毁[52]:30-31。现在的大阪城天守阁修建于昭和初期,主色调和江户时代的天守阁相同,都是白色,但也融合了丰臣时代大阪城天守阁的建筑特征。大阪的代表性近代建筑则多修建于大大阪时期,知名作品有通天阁大阪市中央公会堂大阪瓦斯大楼日语大阪瓦斯ビルヂング大大楼日语ダイビル (建築物)(日语:ダイビル)等建筑。第一代通天阁建于1912年,高75米,外形仿巴黎埃菲尔铁塔,是当时大阪最高的建筑[139]。但第一代通天阁在二战中被拆毁[52]:18-19。现在的通天阁则修建于1956年[140]。大阪市中央公会堂为一座新文艺复兴建筑,但亦融合了一些巴洛克式建筑的特点,是大阪市西洋式建筑的代表[141]。大阪瓦斯大楼由建筑家安井武雄日语安井武雄设计,是日本著名的装饰风艺术建筑[142]。大大楼竣工于1925年,是日本大正时期代表性的办公楼建筑[143]。众多的超高层建筑则是今日大阪建筑的象征。大阪摩天大楼最密集的地区是在西梅田的大阪花园城日语オオサカガーデンシティ[144]。除了西梅田之外,中之岛、大阪商务园也是大阪摩天大楼较多的地区。2014年,阿倍野Harukas开业,其高度达到300米,是现在日本第二高的大楼[145]。大阪市其他代表性的超高层建筑物还有大阪府咲洲厅舍梅田蓝天大厦[146]等大楼。

文化

文学

大阪市文学史可以追溯至奈良时代。在日本古典文学名著《万叶集》中,就有关于大阪的记述[147]。中世纪时期大阪最著名的文学家是以俳谐闻名的井原西鹤(代表作品是《好色一代男[148])和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代表作品有《曾根崎情死》和《国性爷合战[149])。进入明治时期以后,大阪最著名的作家有姓名被用来冠名日本两大文学奖之一的“直木赏”的直木三十五[150];以描写大阪庶民生活闻名织田作之助(代表作为《夫妇善哉日语夫婦善哉 (小説)[147]);日本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151];悬疑小说作家东野圭吾[152];社会派作家山崎丰子[153];日本历史小说泰斗司马辽太郎[154]。此外大阪还有众多直木赏和芥川赏得主[147]。现在大阪更有专门培育文学人的大阪文学学校日语大阪文学学校[155]。亦有许多作家虽然不是大阪人,但与大阪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留下以大阪为舞台的作品,如谷崎润一郎[147]

方言

大阪地区的日语方言被称为大阪方言,是日本使用者最多的日语方言之一,亦是近畿方言中最具代表性的方言。过去大阪市内方言亦因市民的职业不同而有区别,但随著市内各地交流的频繁,大阪市内方言已趋于统一[156]:47。大阪方言的发音特征有辅音发音较弱、元音则发音较强;较多使用拨音()等[157]。由于大阪文化发达,因此大阪方言通过各类媒体传播至日本全国,更对标准日语产生影响,显示大阪方言是日语方言中活力较强的方言。

表演艺术

Thumb
文乐人形

江户时代,大阪市作为上方文化的发源地,传统表演艺术特别发达,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人形浄瑠璃(文乐)、歌舞伎狂言能剧和上方落语[158][159]。文乐起源于江户时代初期,在战后一度面临消失,但在文乐协会的努力下,文乐实现复兴,现在大阪的国立文乐剧场定期举办文乐公演[160]。2003年,“人形浄瑠璃文乐”成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161]。能剧和狂言都起源自猿乐,也是开始于日本中世时期的传统表演艺术[162]。道顿堀的松竹座日语松竹座则是大阪歌舞伎的表演中心[163]。上方落语起源于江户时代中期,在江户时代就是人气极高的娱乐活动。战后虽然一度陷入低潮,但在年轻艺人的努力下,上方落语已经重现生机,并且开始在电视和广播上演出[159]。同时在战后,漫才取代落语成为大阪最受欢迎的语言表演艺术[159]。大阪的吉本兴业松竹艺能日语松竹芸能培育出众多搞笑艺人,两者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64]

美术及工艺品

江户时代,大阪美术界的代表性人物有与谢芜村[165]木村蒹葭堂[166]。大阪主要的近代、现代美术家则有深受法国美术影响的画家佐伯祐三[167]、抽象画家吉原治良日语吉原治良[168]、作品充满现代风格的版画家石川晃治日语石川晃治[169]。大阪市有国立国际美术馆大阪市立美术馆等美术馆收藏大阪及各国美术家的美术品。江户时代发达的经济亦促进大阪工艺品界的发展。大阪市具代表性的工艺品包括大阪唐木(指紫檀、黒檀、花梨、铁刀木等原产东南亚的木材)家具[170]、佛坛[171]、锡器[172]三味线[173]、铜器[174]太鼓[175]等。

节庆活动

大阪市节庆活动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天神祭。天神祭于举办时间是每年的6月下旬至7月25日,时间可长达一个月,和京都的祇园祭、东京的神田祭并列为日本三大祭之一。天神祭起源自安土桃山时代,自江户时代开始规模日趋盛大,成为日本三大祭之一[176]。在天神祭的所有活动中,以7月24日的鉾流神事和7月25日的陆渡御、船渡御、花火大会活动规模最为盛大[177]。除了天神祭之外,生玉夏祭日语生玉夏祭住吉祭日语住吉祭也被称为大阪夏季三大祭之一[178]

Thumb
章鱼烧是大阪美食的代表

饮食

日本有“京都人为衣服而破产,大阪人为美食而破产”(京の着倒れ、大阪の食い倒れ)的谚语[179],可见大阪人对美食的执著度。丰富的食材使得大阪成为日本饮食文化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有众多日本料理,例如回转寿司就是起源自大阪[180]。大阪饮食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口味较为清淡[181],多使用味道较淡的酱油和日式上汤[182]。大阪市在拥有众多高级料亭的同时,亦拥有诸如章鱼烧御好烧串炸等这样普及至社会各阶层的小吃。

媒体

大阪和东京并为日本媒体业的中心都市,日本五大全国性报纸中,朝日新闻(前身是大阪朝日新闻[183])、每日新闻(前身之一是大阪每日新闻[184])和产经新闻[185]都是发祥自大阪。现在除了这三份报纸之外,读卖新闻日本经济新闻这两份全国性报纸也有在大阪发行。大阪主要的广播电台包括大阪放送FM大阪日语エフエム大阪等电台。电视方面,NHK大阪放送局日本放送协会(NHK)在大阪的节目制播机构,也是NHK在东京之外最大的放送局[186]。大阪还有每日放送(MBS,属JNN系列)[187]朝日放送(ABC,属ANN系列)[188]大阪电视台(TVO,属TXN系列)[189]关西电视台(KTV,属FNN系列)[190]读卖电视台(ytv,属NNN系列[191])五家电视台。这五家电视台均是其所属联播网中的第二大电视台,不仅制播众多面向关西地区的节目,一些节目更通过联播网在日本全国播出。

体育

棒球和足球是大阪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现在日本职棒的球队中,欧力士野牛将主场球场设在位于大阪的大阪巨蛋,是唯一一支主场位于大阪的球队[192]。另外阪神虎虽然主场球场“阪神甲子园球场”位于大阪附近的兵库县,但在大阪亦拥有众多球迷,和欧力士野牛并为关西地区的两大职棒球队[193]。在J联赛中,大阪樱花是唯一一支主场位于大阪市的球队[194],主场为长居陆上竞技场。大阪樱花培养出香川真司等日本知名的足球运动员,多次跻身联赛排名前列,是J联赛强队之一。此外大阪飞脚虽然主场位于大阪郊外的吹田市[195],但使用“大阪”作为球队名称,在大阪市亦有众多支持者。大阪樱花和大阪飞脚之间的比赛也被称为大阪德比日语大阪ダービー[196]大阪惠比须神日语大阪エヴェッサB联赛体系中唯一一支主场位于大阪市的球队。此外,大阪也多次举办国际性体育赛事。2002年,大阪是世界杯足球赛的会场之一[197]。2007年,大阪市举办了世界田径锦标赛[198]。大阪也是相扑盛行的地方,在近代日本关东关西相扑合并前,大阪相扑有自己的横纲,每年3月场所也在大阪举行。

教育

Thumb
大阪市立大学

和日本其他大都市相比,大阪市是大学数量和大学生人口比例较少的地区。2019年时,在大阪市的大学和短期大学就读的大学生有31,610人,人均大学数在政令指定都市中位居倒数第四,人均大学生人口数更是排名最后一位[199]。大阪市内过去曾有众多大学,但由于大阪市区面积狭小,加上工场等制限法日语工場三法的限制[200],众多大学相继搬迁至大阪市以外的地区。但仍有不少大学在大阪市内设置卫星校区英语Satellite campus。现在大阪市内有大阪教育大学(天王寺校区)[201]大阪市立大学[202]两座国公立大学,以及大阪经济大学大阪工业大学等私立大学,共计拥有11所大学[203]。大阪市立大学于2022年和大阪府立大学统合为大阪公立大学[204][205]

在发祥自大阪但现在搬迁至大阪市郊外的大学中,则是以大阪大学[206]大阪府立大学[207]关西大学[208]规模较大。其中大阪大学名列日本本土的七所旧帝国大学之列,现在仍是日本教学和研究水准最高的大学之一[206]。关西大学是具有知名度的“关关同立”私立大学之一。在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方面,2021年大阪市有296所小学、154所初中和93所高中[203]

观光

Thumb
日本环球影城正门

大阪市拥有众多的观光资源,是日本重要的旅游都市。2024年,在各都道府县中,大阪府旅客数排名第二位,仅次于东京都[209]。大阪历史悠久,市内也曾有不少历史建筑。虽然不少在战乱中被毁,但有一些古建筑已在近代重建。大阪市的主要传统建筑和古迹包括大阪城天守阁、难波宫日语難波宮遗迹[210]住吉大社大阪天满宫[211]四天王寺。其中住吉大社更被定为日本国宝[136]。大阪城附近的大阪城公园也是赏的圣地,被评为日本百大赏樱名所之一[212]通天阁及其附近的新世界一带以怀旧风情而闻名。新世界的小吃和剧场等表演艺术使得这一地区成为大阪庶民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13]。大阪众多的超高层建筑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其中日本第二高的摩天大楼阿倍野Harukas[214]和拥有空中庭园的梅田蓝天大厦[215]堪称大阪南北的两大地标。

大阪拥有众多规模不一、各具特色的商店,是一座适合购物的都市。大阪主要的百货商店多集中在两大交通枢纽梅田、难波一带,而梅田和难波之间的心斋桥商店街则聚集了众多中小店铺和品牌旗舰店,是大阪的主要购物区[216]。大阪湾沿岸一带在过去曾是工业地带,但现在已经变身为大阪最大的观光区,这一地区主要的观光景点主要分布在天保山一带。天保山是日本海拔高度最低的山峰[217],附近有大摩天轮和海游馆等景点。海游馆开业于1990年,无论规模[218]还是游客数[219]都是日本前列的水族馆。大阪湾沿岸的另一著名景点是日本环球影城开业于2001年,内有八个游乐园区[220]。2014年7月,日本环球影城新开辟了哈利波特游览区,成为大阪观光的新热点[221]。根据美国主题娱乐协会(Themed Entertainment Association)统计,2023年日本环球影城入场人数达1,600万人,连续两年超越东京迪士尼乐园,是日本入场者数最多的主题乐园;在全球排名第三,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神奇王国、加州迪士尼乐园度假区之后[222]。大阪市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大阪市立科学馆[223]大阪历史博物馆[224]等。

交通

大阪市在古代地处陆上交通和海上交通的交点,在日本古代交通网中有枢纽的地位。经由濑户内海前往九州四国等西日本地区的船舶和前往东北地方北海道北前船日语北前船都是以大阪为起点[225]。现在大阪市也是西日本的交通中心。大阪市内没有机场,距离大阪市最近的两个主要机场是大阪国际机场(位于大阪府池田市丰中市以及兵库县伊丹市交界)和关西国际机场(位于大阪府泉佐野市[226]

铁路

Thumb
阪急梅田站三辆列车同时发车的景象

新干线是大阪市主要的联外交通手段之一。新大阪站既是东海道新干线的终点,也是山阳新干线的起点[227]。市内铁路交通方面,北部的大阪站-梅田站地区和南部的难波站地区是大阪市的两大铁路交通枢纽地区。西日本旅客铁道(JR西日本)的总部位于大阪,也是大阪最大的铁路公司。JR西日本的大阪环状线是大阪的交通大动脉,而大阪环状线、JR京都线JR神户线等主要线路汇集的大阪站是JR西日本在大阪客流量最大的车站[228]。JR西日本在大阪的其他铁路线包括樱岛线JR宝冢线JR东西线片町线(学研都市线)、大阪东线关西本线(大和路线)、阪和线[229]。关西的五家大手私铁公司均以大阪作为列车运行中心。梅田站是阪神电气铁道阪急电铁的枢纽车站。阪神电气铁道在大阪营运阪神本线阪神难波线两条路线[230],主要服务大阪和神户之间的乘客;阪急电铁则营运神户线宝冢线京都线千里线四条路线[231],覆盖范围包括阪神间地区、大阪府北部和京都府南部。京阪电气铁道在大阪的据点是京桥站,营运京阪本线中之岛线两条路线[232],主要服务大阪和京都之间的乘客。难波站则是近畿日本铁道南海电气铁道在大阪的枢纽车站。近畿日本铁道在大阪市拥有奈良线大阪线南大阪线三条路线[233],主要服务大阪和奈良东海地方之间的乘客。南海电气铁道则在大阪市拥有南海本线高野线两条路线[234],主要服务范围是大阪府南部和和歌山县北部地区。南海的子公司阪堺电气轨道也在大阪拥有阪堺线上町线两条路线[235],是连接大阪市和堺市之间重要的交通方式。

大阪市的地铁原本由大阪市交通局运营。因大阪市政府推动市营交通民营化并废除大阪市交通局,2018年起,大阪的地铁由大阪市高速电气轨道运营,通称“Osaka Metro”[236]。地铁是大阪市的交通大动脉,现在包括了御堂筋线谷町线四桥线中央线千日前线堺筋线长堀鹤见绿地线南港港城线今里筋线等9条路线[237],其中以御堂筋线乘客数最多[238]

街道及公车

大阪市的街道呈现类似棋盘的路网,非常整齐[239]。2025年1月时大阪市总共有多达11,864条街道,总长度3,676公里(不含高速公路)[240]。大阪市内的主要街道中,南北方向的道路被称为“筋”,东西方向的道路被称为“通”[240]。大阪市现在的主要街道包括浪速筋日语なにわ筋御堂筋[241]堺筋曾根崎通日语曽根崎通本町通日语本町通 (大阪市)中央大通日语中央大通千日前通日语千日前通等道路[242]。其中御堂筋因其银杏街道树[243]和沿线高度整齐划一的建筑而成为大阪的代表性景观[244]。此外,大阪和神户之间还有阪神高速道路连接[245]

大阪市内的公车几乎都由大阪城市巴士运行。大阪城市巴士的前身是大阪市营巴士,当时由大阪市交通局经营,是日本最大的公车系统之一。公车拥有两种涂装,普通公车为白底加绿色条纹,而使用混合动力及使用天然气的环保型公车为白底加蓝色条纹。2017年时,大阪市营公车的总营业里程数达到439.8公里,拥有车辆数达530辆[246]。截至2025年 (2025-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大阪市营公车无论乘车距离长短,票价均为成人210日元,儿童110日元[247][248]。2017年,大阪市营巴士的业务由大阪城市巴士继承。现在大阪城市巴士共有93条路线[249]

港口

Thumb
大阪港

大阪港位于大阪市此花区、港区、大正区、住之江区的沿海一带,是日本主要的国际贸易港之一。大阪港和附近的神户港均被指定为超级中枢港湾[250],在地理上大阪港已和附近的神户港、尼崎西宫芦屋港日语尼崎西宮芦屋港堺泉北港日语堺泉北港连为一体,这些港口也被合称为阪神港。现在的大阪港始建于明治时期[251],在战前就经历了多次扩张。1939年时,大阪港曾是当时日本最大的货物港[252]。二战中虽然大阪港严重受损,但战后很快复兴,港口面积也通过填海等方式数次扩大。2022年时,大阪港是日本第五大外贸集装箱港,位居东京、横滨、神户、名古屋之后,处理集装箱数239.2万TEU[253]。2023年,大阪港总共进出口货物达8,249.9万吨[254]。大阪港也是一座重要的客运港,有众多客轮自大阪港出发前往日本西部和南部。大阪港还拥有日本最大的客运码头,也有不少邮轮停靠大阪港[255]

国际交往

大阪的国际交往历史悠久,在奈良时代就有隋朝使节裴世清到达难波京的记录[256]。近代时期,大阪又是日本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2023年,大阪是日本所有城市中举办国际会议次数第五多的城市,位于东京、京都、横滨、福冈之后[257]:9。现在有15个国家在大阪设有总领事馆,总数仅次于东京,位居日本第二[258]。并且还有多个国家在大阪设有名誉总领事馆和名誉领事馆[258]

姊妹城市

大阪市和以下城市是姊妹城市[259]

更多信息 国家, 城市 ...

大阪市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在1957年10月7日成为姊妹都市,直至旧金山决定在公众场合设置少女像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日本强征的慰安妇,大阪市一方在施压不果后于2017年11月决定解除两者的姊妹都市关系[260]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