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志佳阳大山

是位於台中市海拔3,345米 (10,974呎)的一座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志佳陽大山map
Remove ads

志佳阳大山赛考利克泰雅语B'bu Smataq[2];志佳阳群泰雅语又称b'bu Bsau[3]:155),又称志佳阳山,为台湾雪山山脉的知名高山,最高峰标高3,345公尺,为台湾百岳中的八秀之一。位于台中市和平区平等里西北部,雪霸国家公园东南部。在最高峰东南方约400公尺的山肩处,设有三等三角点编号6303的基点,标高3288.848公尺。[1]志佳阳大山如以基点标高排序,百岳排名为第54;[注 1][5]如以最高峰排序,百岳排名为第44。

事实速览 志佳阳大山, 最高点 ...
Remove ads

山形

志佳阳大山山顶棱岭宽阔,板岩山棱上长满了箭竹草原迤逦平铺,展望甚佳,位于雪山山脉的雪山东南棱上,西北方连接雪山南峰再接上雪山主峰,登山界称此棱线为志佳阳线。西侧隔著司界兰溪与雪山西南棱大剑山棱线对望(登山界称为雪剑线),东北侧隔著七家湾溪支流(有高山溪武陵溪等名称)与雪山东峰棱线对望(登山界称为雪东线)。

山名

此山的泰雅语名B'bu Smataqb'bu意为山顶,smataq意为“取树皮搭建猎寮”;[2]:35亦有文献记载志佳阳群泰雅语称b'bu Bsau(由片假名バブ·バッサウ转写)[3]:155。汉字“志佳阳大山”来自于此山东南方约6公里的山麓,隔著司界兰溪往东南汇入伊卡丸溪合流口的东南对岸河阶地平台泰雅族的部落Sqoyaw日治时日文汉字志佳陽シカヤゥ shikayau”转写(现汉名又称环山部落),意为“鹿多、老人饱食鹿肠”物产丰富,猎物不虞匮乏;另有说法为Sqoyawqoyaw(意为细竹)一词的变词,因族人在此种了许多的细竹;又有另一说是源自于泰雅语sqquyaw,意为下坡,因部落位居道路下方、溪谷之上。[7]:8此地是泰雅先祖自原居地北港溪上游(泰雅语:llyung Bnaqiy)马立巴迁来大甲溪谷(泰雅语:Llyung Tmali)中的重要根据地,随后族人再分支翻越与兰阳溪谷之间的思源垭口(泰雅语:Quri Sqabu),再分散到苗栗、新竹、桃园、台北、宜兰、南澳等地区。在大甲溪上游谷地定居之后,志佳阳社即以溪中盛产鱼类樱花钩吻鲑及拥有广大的猎场,而成为泰雅族最重要的聚落之一。志佳阳大山座落于志佳阳社西北隔溪对岸的层峦之上,从部落仰观,呈三角状的高峻峰峦,耸立天际;周边广大的山域,为族人的猎场。[8]

Remove ads

山路

日治时1929年台中州知事于雪山东南山腹、志佳阳大山与雪山主峰之间、雪山主峰与南峰的鞍部、泰雅语称为“Kassyo”的地方[9]:222-223,兴建可容纳百人住宿的“次高山庄”(战后改称“雪山山庄”,现已不存),成为当时雪山地区唯一的新式山庄,志佳阳登山路线于是成为日治时与战后初期攀登雪山的大众路线。[10]登山路线从环山部落穿越四季兰溪吊桥,再沿司界兰溪谷地上溯,至登山口再转登陡坡上登棱线。在基点东南侧400公尺的青翠箭竹草原坡上的平肩小坳处,早期有形势优美的一泓清池,终年不涸,自日治时就称为瓢箪池或瓢池(泰雅语:Bsilung[2],亦有文献记载“Rokoemtoblack”一名,鹿野忠雄记音为“ロコヱムトブラック[9]:513-514[11]),恰处志佳阳线通雪山的中途位置,成为当时纵走志佳阳线到雪山最佳的宿营和水源地。1970年1月2日,台湾省体育会山岳协会(中华民国山岳协会的前身)在池畔兴建瓢箪山庄,随后攀登百岳风气兴起,瓢箪山庄在超限使用下,长年累积众多的遗留物,严重污染瓢箪池的水质。昔日清新澄澈的池水,渐渐变成深褐色的水塘、面积萎缩。到了1980年代以后,池水淤积更出现干涸现象,除大雨后不再有池水。攀登志佳阳大山沿线的景观,除了峰顶绵延的志佳阳草原与瓢箪池外,还有司界兰溪美丽的溪谷、雪山南峰的冷杉森林、以及仰望雪山东南壁的大崩谷景观。[8]此登山路的山麓阶也最为显著发达:由司界兰溪美丽的溪谷上登陡坡900公尺,抵达志佳阳社的大猎场赛良久(泰雅语:Syurijek,昔日有水池,现已干涸)山麓阶松林景致,为标高约2570公尺的第一山麓面;再登455公尺的陡坡至标高约3000公尺的瓢箪池,为第二山麓阶;再登300公尺抵达志佳阳大山山顶,为第三山麓阶。[9]:27[11]:513-514此路线直到辟建了路程更短、坡度更缓,由武陵农场出发,经由雪山东峰的大众步道之后,攀登雪山的人潮即渐渐转移去雪东线。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