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东京都道、神奈川县道2号东京丸子横滨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东京都道、神奈川县道2号东京丸子横滨线(日语:東京都道・神奈川県道2号東京丸子横浜線/とうきょうとどう・かながわけんどう2ごう とうきょうまるこよこはません)是日本东京都品川区西五反田至神奈川县横滨市神奈川区的主要地方道。以丸子桥交差点为界,往五反田方向称作中原街道,往纲岛方向称作纲岛街道。

左方是国道1号、第二京滨,右方是东京都道2号、中原街道


概要
历史
现在的洗足至丸子桥,以及纲岛至港北区篠原的区间,是镰仓时代建造的镰仓街道下之道一部分[4]。 室町时代至江户时代初期,辟建连结后北条氏本城小田原城与支城江户城的中原街道,之后由德川家康进行整备。 1920年(大正9年)4月1日,“东京府告示第百六十二号”(府县道之认定)与“神奈川县告示第百二十二号”(府县道之认定)指定东京府道19号下大崎川和线、神奈川县道都田下大崎线(中原口至丸子桥)、神奈川县道神奈川沟之口线(纲岛至菊名)。之后,为了舒缓已饱和的京滨国道,于京滨国道六乡桥与府县道东京厚木线二子桥之间架设丸子桥[5],并于1935年(昭和10年)5月11日通车。
1936年(昭和11年)9月25日,“内务省告示第五百十六号”(指定府县道并指定地方费道)指定东京府道5号东京神奈川线、神奈川县道8号神奈川上丸子线。当时的菊名以南是走现在的旧纲岛街道与六角桥经神奈川区役所至国道15号泷之桥[6]。
1954年(昭和29年)1月20日,“建设省告示第十六号”(主要都道府县道及市道)指定主要地方道五反田丸子东神奈川线。翌年1955年(昭和30年)3月4日,“神奈川县告示第百三十六号”指定神奈川县主要地方道东京丸子横滨线。同年12月15日“东京都告示第千五十八号”指定东京都主要地方道东京丸子横滨线。 1993年(平成5年)5月11日,“建设省告示第千二百七十号”(依道路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之主要都道府县道及市道)指定为现在的东京都道、神奈川县道2号东京丸子横滨线为主要地方道[7]。
Remove ads
路线状况
以川崎市中原区丸子桥交差点为界,主要在东京都内的北侧通称“中原街道”,在神奈川县内的南侧通称“纲岛街道”。该交差点往西(横滨市绿区中山町、神奈川县茅崎市方向)的神奈川县道45号丸子中山茅崎线,在川崎市内与横滨市内的曲间也通称为“中原街道”。
- 神奈川县道、东京都道140号川崎町田线(横滨市港北区大纲桥交差点 - 樽町交差点)
2010年(平成22年)度道路交通普查的各观测地点交通流量如下。 东京都内[9]
观测地点 | |||||
大型车辆数(上下合计) | 小型车辆数(上下合计) | 二轮车类 | 自行车类 | 步行者类 | |
品川区旗之台5-15-15 | 3,388台 | 28,128台 | - | 922台 | 1,364人 |
大田区南千束2-33 | 4,261台 | 27,120台 | 1,770台 | 564台 | 2,453人 |
大田区田园调布本町32 | 2,864台 | 20,235台 | 2,487台 | 2,412台 | 990人 |
(皆为12小时统计流量)
上述全地点皆是车道宽16.00m、行人道宽4.40m、车道数4线(单侧2线)。
- 东京都内的都道2号间全区间列为第一次紧急输送道路[10]。
地理
注释
参考文献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