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南省西北部的一个自治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map
Remove ads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语Xianxxix bifzivkar befkar zifzifzoux湘西苗语Xangdxid tutjadcul maolcul zibzhibzhoud),简称湘西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州境东北达张家界市,东南邻怀化市,西南界贵州省铜仁市,西毗重庆市,西北接湖北省恩施州。地处武陵山区云贵高原过渡带,山间有小型盆地和沿河谷地,武陵山主脉绵亘中部,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南部属沅江河谷低山丘陵区,境内岩溶分布广泛。沅江支流武水酉水为主要河流。全州总面积15,470平方公里,人口246.1万,土家族苗族分别占约43%、34%,自治州首府吉首市人民北路58号。湘西以多民族文化、山水景观和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著称,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事实速览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州, 国家 ...
Remove ads

历史

沿革

湘西州域历史悠久。商朝,属鬼方地域。西周至春秋,属楚黔中地。战国时属楚黔中郡。西汉属武陵郡。三国时初属蜀,后属吴。西晋、东晋属荆州武陵郡。隋唐五代时期属辰州。宋为荆湖北路的辰州、澧州。元为湖广行省恩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省永顺司。明置永顺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其余为岳、辰两州地。清置永顺府和凤凰、乾州、永绥直隶厅,东北部为澧州地。民国时期.1914一1922年为辰沅道。1938—1949年为第八、第九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凤凰、乾城(今吉首)、永绥(今花垣)、泸溪等县和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分属沅陵专区、永顺专区。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成立,辖吉首、泸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6县,并代管永顺、龙山、桑植、大庸(今张家界永定区)4县。年底,代管4县亦属直接管辖。1955年4月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自治州正式成立。州府设吉首,辖泸溪、凤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顺、龙山桑植、大庸10县。1982年和1985年,吉首、大庸先后改县设市。1988年,大庸市(今张家界市)升为地级市,12月31日,大庸市及桑植县正式划出湘西州。

Remove ads

水灾

2020年中国南方水灾期间,6月29日下午开始,湘西州凤凰县境内突然降暴雨,自16点30分至20时,县城降雨量达112.5毫米。在凤凰县城区,部分低洼地带出现积水,部分区域甚至发生内涝。到深夜,沱江凤凰古城河段两岸的河畔景观道路部分被汹涌的洪水淹没,难以行走[1]

地理

湘西州地图坐标为东经109°10′—110°22.5′,北纬27°44.5′—29°38′东北与省内张家界市桑植县永定区交界;东南与省内怀化市沅陵县辰溪县麻阳苗族自治县相邻;西南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相连;西与重庆市黔江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相接;西北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宣恩县毗邻。

地理上处云贵高原北东侧与鄂西山地南西端之结合部,武陵山脉由东北向西南斜贯全境,地势南东低、北西高,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西部与云贵高原相连,北部与鄂西山地交颈,东南以雪峰山脉为屏障,武陵山脉蜿蜒于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拨800-1200米,西北边境龙山县的大灵山海拨1736.5米,为境内最高点;泸溪县上堡乡大龙溪出口河床海拔97.1米,为境内最低点。西南石灰岩分布极广,岩溶发育充分,多溶洞、伏流;西北石英砂岩密布,因地壳作用形成小片峰,以花垣排吾乡周围最为典型。东西部为低山丘陵区,平均海拔200-500米,溪河纵横其间,两岸多冲积平原。地貌形态的总体轮廓以山原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并向北西突出的弧形山区地貌。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6.9℃,最高气温40.5℃,最低气温零下5.5℃。年降雨量1300-1500mm,无霜期250-280天。雨量集中春、夏,多见秋旱,对农业影响较大。

更多信息 吉首市气象数据(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
Remove ads

政治

现任领导

更多信息 机构, 中国共产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

行政区划

湘西州辖1个县级市、7个

更多信息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6] ...
Remove ads

人口

2022年末,全州总人口290.2万人,[10]常住人口246.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8.5万人,农村人口117.6万人。城镇化率52.2%,较去年提高0.64个百分点。全州全年出生人口1.96万人,出生率6.4‰。全年死亡人口1.35万人,死亡率4.44‰。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2.02‰。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为2,488,105人[11]。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549,558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61,453人,下降2.41%,年平均增长率为-0.24%。其中,男性人口为1,280,117人,占总人口的51.45%;女性人口为1,207,988人,占总人口的48.5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5.97。0-14岁的人口为529,434人,占总人口的21.28%;15-59岁的人口为1,486,252人,占总人口的59.73%;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72,419人,占总人口的18.99%,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74,182人,占总人口的15.04%。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262,007人,占总人口的50.7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226,098人,占总人口的49.28%。

Remove ads

民族

湘西州以少数民族人口为主,为湖南少数民族聚居地,也是湖南省土家族和苗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世居民族有土家汉族;土家族人口过百万,为第1大民族;苗族人口过80万人,为第2大民族;汉族人口过60万人,为第3大民族。2010年人口普查初步结果显示,湘西有少数民族1,967,096人,占总人口的77.21%;其中土家族1,089,301人,占总人口的42.75%;苗族863,141人,占33.88%[12]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分析结果显示,湘西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836,953人,占全省少数民族的28.65%,少数民族口数居湖南第1位;占地区人口的74.56%;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2个民族分布;土家族人口过百万人,总数达到1,012,997人,占湖南土家族人口的38.38%,占地区总人口的41.12%,为第1大民族。苗族人口过80万人,总数达到808,813人,占湖南苗族人口的42.09%,占地区总人口的32.83%,为第2大民族。汉族人口过60万人,总数626,664人,占地区总人口的25.44%,为第3大民族,其余民族人口在万人以下。其中回族人口7,178人,白族3个民族人口都在千人以上,分别为2,044、1,933和1,843人;维吾尔满族等7个民族人口均在百人以上[13]

2020年全州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60,544人,占22.5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927,561人,占77.4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21,916人,下降3.76%,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32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39,537人,下降2.01%,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32个百分点。其中,土家族人口减少11,150人,下降1.02%,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61个百分点;苗族人口减少32,195人,下降3.73%,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46个百分点。

更多信息 民族名称, 土家族 ...

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湘西州确立和实施“农业稳市,工业立市,旅游旺市,人才兴市,依法治市,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各类自动生产线,加速了传统工业的改造,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崛起。目前已形成陶瓷、服装、食品、电子、五金、医药、建材、化工、塑料等30多个主要门类的工业产品。2008年,全州生产总值为226.6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57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93.6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91.44亿元,增长9.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9081元。全州财政总收入24.0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24亿元。财政支出62.67亿元。

自治州农作物主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烟叶等。工业主产原煤、电、水泥、木材、卷烟、化肥、纱、布等。土特产品以桐油、生漆、茶油、茶叶、烟叶、柑桔、板栗、蜂蜜、药材等最为著名。湘西自治州是全国桐油重点产区之一,所产桐油品质优良,色彩金黄。龙山被列为全国生漆基地。这里的“红壳大木”漆树被定为全国优良漆树品种之一。“古丈毛尖”、“保靖岚针”为全国名茶。“湘泉”、“酒鬼”为酒中佳酿,属国家级名酒;土家织锦、苗家绣品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传统工艺受到人们的青睐。

Remove ads

教育

概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武陵山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南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教育精准扶贫的重点区域。全州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脱贫为核心任务,通过新建、改扩建乡镇寄宿制学校、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加强师资培训等举措,推动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15]

根据州人大及州教育和体育局公开数据,2024年全州教育投入约68亿元,并争取中央及省级教育体育专项资金13.74亿元,发放各类学生资助金2.43亿元,累计资助困难学生36.5万人次,实现“应助尽助”。至2024年底,全州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约32.91万人,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8.3%,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7%。[16]根据州教体局统计,在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全州曾长期存在大量村级教学点:仅十八洞村小学所在县一地就有众多山村教学点,全州教学点总数约965个,占学校总数的近一半;若将在校生200人以下的村小一并计算,约有七成学校属于小规模学校,基础教育呈现“点多、线长、分散”的典型山区特征。[17]

州教育和体育局发布的《2019/2020学年初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级各类学校统计分析》表明,全州已基本形成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18]

高等教育

湘西州境内的高等教育主要由一所本科高校和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构成,同时承担区域民族教育与人才培养的任务。

普通高等学校
  • 吉首大学——创建于1958年,为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和张家界市两地办学,是武陵山片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也是湖南省高水平建设大学和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学校设有23个教学学院(部),拥有多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以及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科研教学平台。[19]
高等职业院校
  •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吉首市吉凤经济开发区的公办高等专科院校,是湘西自治州唯一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由原州本级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合并组建。学院隶属湖南省教育厅,办学类型以民族职业教育为特色,设有多个专业群,服务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地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20][21]

此外,吉首大学师范学院等单位还承担了五年制专科师范教育与继续教育任务,在本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22]

中等教育

普通高中

湘西州普通高中教育以州府吉首市和各县县城为布局核心,形成了由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州级示范高中和一般普通高中共同组成的体系。其中多所学校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或州级示范校,在区域内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主要普通高中包括(按行政区划大致排列):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学(湘西州民族中学)——创建于1936年,前身为“湖南屯区各县联立初级中学”,1978年定名为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是罗盛教的母校。学校1980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中学,现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在全州普通高中教育中具有龙头地位。[23]
  • 吉首市第一中学(高中部)——创建于1955年,2007年被湖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是吉首市主要公办普通高中。2017年高中部整体迁入吉首市双塘街道新校区,办学规模约90个教学班。[24]
  • 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2004年建成办学,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校园占地近300亩,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是花垣县主要普通高中之一。[25]
  • 凤凰县高级中学——由原凤凰县第一中学高中部与第二中学高中部整合而成,为州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前身可追溯至清代“敬修书院”,是凤凰县历史较为悠久的普通高中。[26]
  • 泸溪县第一中学——位于沅江之畔,建于1943年,为州级示范性高级中学,拥有数十个教学班和完善的教学生活设施,是泸溪县主要普通高中。[27]
  • 永顺县第一中学——位于永顺县城西北,前身可追溯至清光绪年间的“永顺府官立中学堂”,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属州级园林式学校,在校学生规模近5000人。
  • 古丈县第一中学(古丈县第一高级中学)——位于古丈县城西部,为县域主要完全中学之一,实行“一校两区”办学模式,兼设初中和高中部,服务周边山区学生就学。
  • 龙山县第一中学保靖县第一中学等——分别为龙山县和保靖县的主要普通高中,其中部分学校亦为省级或州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在县域基础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28][29]

除以上学校外,各县(市)还设有多所普通高中和完全中学,构成覆盖州府城区、县城及部分中心集镇的高中教育网络,为本地学生升学和职业发展提供基础。

中等职业教育

湘西州中等职业教育以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兼有少量民办学校,专业涵盖农林、旅游、经贸、民族文化艺术等领域。根据湖南省阳光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网及相关统计,2024年前后全州共有10所公办中职学校(含一所高职院校中职部),主要包括:[30][31]

  •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
  • 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
  • 湘西州经济贸易学校
  • 龙山县第一职业中学
  • 泸溪县第一职业中学
  • 保靖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古丈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
  • 永顺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 凤凰县职业中专学校
  • 花垣县职业高级中学

此外,吉首市还设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艺术职业学校、湘西民族女子中等职业学校等特色中专学校,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学前教育、美术与服装等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特色。[32]

基础教育(小学与初中)

湘西州基础教育以县域为单位实行学区化管理,形成了以县城完全小学、初级中学为中心,乡镇中心学校为骨干,村级小学和教学点为基础的办学格局。州教体局发布的义务教育学校名录显示,全州小学、初中遍布吉首市及凤凰、花垣、保靖、古丈、泸溪、永顺、龙山等8个县(市),覆盖所有乡镇和绝大多数行政村。[33][34]

在行政建制上,各县(市)普遍设有以“第一小学”“第二小学”“实验小学”等命名的城区小学,以及以乡镇命名的中心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乡镇初级中学,兼顾寄宿制与走读制,满足山区学生的就学需求。由于全州山地比重大,历史上形成了大量村级教学点和小规模学校,教育部门通过撤点并校、修建寄宿制学校、改善交通与营养改善计划等措施,逐步减少办学条件落后的超小规模点位,同时保留必要的教学点以保障偏远地区儿童就近入学。[35]

得益于国家和湖南省对民族地区教育的倾斜政策,湘西州义务教育阶段已基本实现“控辍保学”目标,贫困家庭学生、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等群体入学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全州小学、初中在校生规模总体稳定,教育质量监测在全省排名连续多年进位。[36] ```wikitext

交通

概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腹地,境内山高谷深、河谷纵横,历史上曾被形容为对外交通的“盲肠地带”。20世纪以来,随着公路、铁路和民航建设加快推进,湘西州逐步形成以高速公路、铁路和民用机场为骨架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1978年焦柳铁路通车并在吉首设站,标志着湘西进入铁路时代;2008年常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打通州府对外高速通道;2019年黔常铁路(黔张常铁路)通车、2021年张吉怀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动车、高铁先后驶入湘西;2023年湘西边城机场通航后,湘西州正式迈入“公路—铁路—航空”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新阶段。[37][38]

截至“十四五”时期,全州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80公里左右,并依托包茂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及多条省级高速,形成以州府吉首市为中心、覆盖周边市州的“两小时经济圈”。[39][40]

航空

湘西州目前拥有一座民用机场:

  • 湘西边城机场(英语:Xiangxi Biancheng Airport,IATA代码:DXJ,ICAO代码:ZGXX),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花垣镇老天坪附近,为4C级支线机场,是湘西州首座民用机场。机场于2014年启动选址,最终确定选址花垣县境内,规划跑道长2,600米。2023年8月18日,湘西边城机场正式通航,湘西州由此结束不通民用机场的历史,迈入航空时代。[41][42][43]

通航后,湘西边城机场开通了往返宁波、北京、成都、海口等地的多条航线。2024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5万人次,并在运行模式上率先实行到达、出发旅客混合运行,成为湖南省首个、全国第二个混合运行支线机场。[44][45]

铁路

普速铁路与快速铁路

  • 焦柳铁路:焦柳铁路为国家干线铁路之一,北起河南焦作,南至广西柳州,于20世纪70年代陆续建成通车。1978年焦柳铁路湘西段建成运行,设有位于吉首市峒河街道的吉首站,这是湘西州境内最早的铁路枢纽之一,也标志着湘西正式迈入铁路交通时代。[46][47][48]
  • 黔常铁路(又称“黔张常铁路”):黔常铁路西起重庆市黔江区,东至湖南省常德市,线路全长约329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为国铁I级双线电气化铁路,于2019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线路途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永顺县等地,在州内设有龙山北站等车站,使湘西北部地区首次开行时速200公里级动车组列车。[49][50][51]

高速铁路

既有线路
  • 张吉怀高速铁路:张吉怀高速铁路是连接张家界市经吉首市至怀化市的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运营时速300公里,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厦渝通道的重要区域连接线。线路于2016年12月开工建设,2021年12月6日正式开通运营,在湘西州境内设有古丈西站吉首东站凤凰古城站等车站,将张家界—芙蓉镇—凤凰古城等武陵山区重要旅游节点串联为一条高铁观光走廊。[52][53][54]
在建及规划高铁
  • 铜仁至吉首高速铁路(铜吉铁路、铜吉高铁):铜吉高铁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线路起自铜玉铁路铜仁站,经铜仁凤凰机场、铜仁北站,引入张吉怀高速铁路凤凰古城站,正线全长约52.1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为客运专线铁路。该项目于2024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计划工期约4年,建成后将成为连接沪昆高速铁路和张吉怀高速铁路的重要纽带,进一步改善湘西州与贵州铜仁、西南地区的联系。[55][56][57]
  • 黔江至吉首高速铁路(黔吉高铁,规划):黔吉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厦渝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西起重庆市黔江区,向东经酉阳、秀山,进入湖南境内后途经花垣县、保靖县、吉首市,东接既有张吉怀高速铁路。项目正线全长约22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规划新设酉阳西站、秀山北站、花垣站等车站。2025年10月,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首次对外公示,预计“十四五”后期开工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渝东南与湘西地区的高速铁路通道。[58][59]

公路

湘西州公路交通以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为骨架,其中高速公路网在21世纪初以后快速发展。2008年,湘西境内首条高速公路常德至吉首高速公路(常吉高速)建成通车,州府吉首首次接入全省高速公路网。此后,吉首至茶峒(吉茶高速)、吉首至怀化(吉怀高速)、张家界至花垣(张花高速公路)、凤凰至贵州大兴(凤大高速)、龙山至永顺(龙永高速)、永顺至吉首(永吉高速)等项目相继建成运营。2017年永吉高速建成通车后,湘西州实现八县市全部通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80公里左右。[60][61][62]

国家高速公路方面,湘西州境内主要有:

  • 包茂高速公路(G65):包茂高速为国家高速公路网纵向主干道之一,在湖南段自重庆进入湘西州,经吉首市后继续向怀化方向延伸,被誉为连接武陵山区的重要“致富通道”,沿线经过矮寨大桥、花垣县十八洞村等节点。[63][64]
  • 杭瑞高速公路(G56):杭瑞高速横贯湘西南北,在湘西州境内经过泸溪县、吉首市等地,与G65包茂高速、公路国道及地方道路共同构成区域东西向交通主通道。[65][66]

省级高速公路方面,除吉怀、吉茶、凤大、龙永、永吉等线路外,湘西州境内还建有连接湘鄂边界与吉首市的龙吉高速公路等项目,共同构成“纵贯南北、横联东西、县县通高速”的山地高速交通网络。[67][68]

近年来,湘西州还推进高速公路出入口优化工程,如永吉高速团结互通高速进出口建设工程于2025年在吉首市开工,计划当年建成通车,以进一步改善景区和乡镇的高速公路通达条件。[69] ```

轨道交通

截至2020年代中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尚未建设地铁等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但已建成磁浮观光线,并规划建设现代有轨电车及高速铁路等多层次轨道交通项目。

高速铁路

已建成的张吉怀高速铁路途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州内设有古丈西站、吉首东站、凤凰古城站等车站,成为连接张家界市、湘西州与怀化市的主要高速铁路通道,设计时速350千米/小时,线路全长约245千米,已于2021年12月6日正式开通运营。[70][71]

规划中的黔江至吉首高速铁路(简称“黔吉高铁”,亦为渝湘高速铁路黔吉段),自重庆市黔江站引出,经酉阳、秀山进入湖南省境内,途经花垣县、保靖县,终至吉首市接入张吉怀高速铁路吉首东站,全线长约220~224千米,其中湘西州境内约72千米,设计时速350千米/小时,已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和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目前处于可研报批及初步设计阶段,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72][73][74]

此外,贵州省发布的《“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提出“开工建设铜仁至吉首铁路”,该线拟自贵州省铜仁市引出,经黔东及湘西地区连接吉首市,作为区域铁路通道的一部分,目前仍处于规划研究阶段。[75][76]

磁浮交通

位于凤凰县的凤凰磁浮观光快线是全国首条以“磁浮+文化+旅游”为定位的观光磁浮线路,采用中低速磁悬浮制式,线路起于张吉怀高铁凤凰古城站,沿途串联凤凰古城景区及周边文旅节点。项目一期线路全长约9.1千米,列车设计时速100千米/小时,设凤凰古城、凤凰迎宾、凤凰揽胜、凤凰等待等主题车站,2022年7月30日正式开业运营,实现与高铁“无缝衔接”。[77][78][79]

有轨电车(规划)

吉首市现代有轨电车项目是湘西州“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之一,由吉首市人民政府牵头,新建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总里程约55千米,预设三条运行专线,估算总投资约72亿元,拟与吉首高铁新城、综合管廊等工程统筹推进。[80]2016年,吉首市政府与中国通号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约定由中国通号参与线网规划和前期工作,有轨电车项目拟分步实施;受市场环境和投资节奏等因素影响,项目目前仍处于规划及论证阶段,尚未建成运营。[81]

文化

Thumb
愿仪式仙逢面具吉首市乾州街道西门口村坪云)

湘西的文化与湖南其他地区不同之处,在于湘西的土家族苗族的文化独特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产

湘西猕猴桃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注释

  1. 土地面积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数据。
  2. 常住人口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