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林区
中国黑龙江省绥化市下辖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林区是黑龙江省绥化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区人民政府驻大有街道人和街96号。

Remove ads
历史沿革
- 地名由来:北林区因古时濠河(今称泥河)附近有三处林子,河以南有南团林子和腰团林子,河以北有北团林子,即今天绥化市区,因此命名“北团林子”。
- 周代之前,属于肃慎地。
- 东周战国,属貉地。
- 汉代,属秽地。
- 东汉、三国时期,属扶馀地。
- 晋代,为寇漫汗国的属地。
- 后魏、北齐,属豆莫娄地。
- 隋代,属靺鞨黑水部。
- 唐代,为黑水部北栅地。
- 五代,为契丹国的属地。
- 金时,归属上京会宁府管辖。
- 元代,为斡赤斤分地,归属合兰府水达达等路,
- 明代,属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统辖的朵颜、卜颜、木兰河等卫。
- 清代,初为索伦部,后属黑龙江将军年间属呼兰厅管辖。 光绪十一年(1885年),设置厅治时取名“绥化”。
- 清光绪三十年(1905年)1月29日,奉批照准,绥化厅升改为绥化府。同年9月15日,知府启用关防,驻绥化城。 隶属绥兰海兵备道。
- 民国二年(1913年)1月23日,黑龙江省都督府按各府、厅、州一律改县的规定,令将绥化府改为绥化县。县署驻绥化城。
- 民国三年(1914年)6月,隶属绥兰道。
- 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撤销道制,由黑龙江省直辖。 时为一等县。东北沦陷后,初由黑龙江省管辖。
-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2月,划归滨江省管辖。
-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改隶新增设之北安省。 伪县公署驻绥化街。
-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黑龙江省。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黑龙江省政府决定,将东部地区划出设置绥东县(县政府驻双河镇)。
-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绥化、绥东2县归黑嫩省管辖。同年6月19日,撤销绥东县,并入绥化县; 9月,黑嫩联合省分开后,绥化县仍由黑龙江省管辖。
- 1956年3月,划归新设之绥化专区管辖,绥化专署驻绥化镇。
- 1982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绥化县,设立绥化市(县级),以原绥化县的行政区域为绥化市的行政区域,隶属绥化地区。
- 1999年12月,撤销绥化地区、县级绥化市,设立地级绥化市、北林区。
- 2025年6月,北林区辖12个街道,15个镇,5个乡
Remove ads
地理环境
北林区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松嫩平原北部。东与庆安县毗连,南与巴彦县和呼兰区接壤,西南与兰西县交界,西与望奎县以河为界,北与绥棱县、海伦市为邻。总面积2756平方公里。北林区号称“六河九岸”,以呼兰河、努敏河、克音河、墨尔根河、泥河、津河等六条河流组成,克音河汇集到努敏河、努敏河汇集到呼兰河,泥河和津河分别汇集到呼兰河,呼兰河最终汇集到松花江,河流总长度319千米。北林区地处寒地黑土这片稀缺土地资源的核心区域,阡陌流金、黑土丰饶。
行政区划
北林区下辖12个街道办事处、15个镇、3个乡、2个民族乡[2]:
紫来街道、爱路街道、大有街道、吉泰街道、东兴街道、北林街道、朝旭街道、春雷街道、北辰街道、康庄街道、先锋街道、东城街道、宝山镇、绥胜镇、西长发镇、永安镇、太平川镇、秦家镇、双河镇、三河镇、四方台镇、津河镇、张维镇、东津镇、东富镇、兴福镇、三井镇、红旗满族乡、连岗乡、新华乡、五营乡、兴和朝鲜族乡和绥化局直。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北林区常住人口为698025人。[3]
农业
北林区的寒地香米是历经20多年研究培育、经国家审定、世界最高纬度的省内首个香稻品种,2019年10月中国粮食协会授予北林区“中国寒地香米之乡”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