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维利米尔·赫列勃尼科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维克多·弗拉基米罗维奇·赫列勃尼科夫(俄语:Викто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Хлебников;;1885年11月9日—1922年6月28日),以笔名维利米尔·赫列勃尼科夫(俄语:Велими́р Хле́бников)著称,俄国白银时代诗人、剧作家,俄罗斯未来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文学理论家罗曼·雅各布森评价他为“本世纪最伟大的世界诗人”[2]。
![]() | 此条目可参照俄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19年6月7日) |
1895年,赫列勃尼科夫生于阿斯特拉罕省的知识分子家庭。受父母影响,其自幼便对历史与自然感兴趣。1903年,赫氏考入喀山大学,就读期间曾因参与学生运动被捕。1908年,他转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并首次发表诗歌《对罪人的诱惑》,此后加入俄罗斯未来主义流派,并在1912年与布尔柳克、马雅科夫斯基等人共同创作了俄国首部未来派诗集《给社会趣味一记耳光》。1916年,赫氏应征入伍,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后,赫氏持欢迎态度,并留在苏联居住,继续写诗,直到1922年逝世。[3][4][5]
与其他未来主义者不同,赫氏具有神秘主义倾向,但这种倾向更侧重于具体的事物与语汇。在革新诗歌语言与形式方面,他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甚至发明了“超理性”的无意义语,因而被评为“实验诗人”。作为文化上的斯拉夫派,他偏好从民间文学搜寻素材,并通过古斯拉夫语进行文学革新,赫氏代表作《笑的咒语》便由旧词形、新词形与自创词组成。尽管赫氏的写作风格过于新奇,对普通读者而言难以理解,但他仍旧享有“诗人的诗人”美誉,并影响了马雅科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曼德尔施塔姆等苏联文学家。[3][1]
Remove ads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