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翁牛特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翁牛特旗(蒙古语:ᠣᠩᠨᠢᠭᠤᠳ
ᠬᠣᠰᠢᠭᠤ,西里尔字母:Онниуд хошу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下辖的一个旗,位于该市中部。旗人民政府驻乌丹镇。
历史
该地是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发源地(距今6660年至4870年),历史上也是建立辽帝国的契丹的发源地。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全宁卫。治所在今乌丹镇,以捏怯来为指挥使。后废,并入朵颜卫,朵颜卫治所在今乌敦套海镇境内。
翁牛特旗名称来源于翁牛特部,蒙古语“翁牛特”意为“王所领有”。明中后期,翁牛特部由大兴安岭北麓迁至此地。[2]
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翁牛特部逊杜棱、栋岱青率部归附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翁牛特旗境定为翁牛特部牧地。清崇德元年(1636年)于境内建旗,称翁牛特左翼旗,另有右翼旗在今赤峰市区。雍正元年(1723年),置热河厅。雍正七年(1729年),设八沟厅(治所在今平泉县)。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设乌兰哈达厅(治所在今赤峰市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为赤峰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升县为赤峰直隶州,今翁牛特旗先后属之。

1913年,赤峰直隶州复为县,管辖地区包括乌丹城以西。1914年,设热河特别区,翁牛特左旗属热河道。1928年,设热河省,辖翁牛特左旗。1929年,乌丹成立区公所,为赤峰县第二区。1931年3月,全宁设治局于乌丹成立,翌年5月停办,乌丹划为赤峰县第六区。1934年,满洲国将翁牛特左旗划归兴安西省。1937年,今翁牛特旗西部地区称乌丹县,划归热河省。1939年,乌丹县并入翁牛特左旗。
1946年9月,乌丹城以西设乌丹县,以东为翁牛特左旗,同属热中分区。1947年1月,以乌丹为中心设冀热辽二十二分区,翁牛特左旗、乌丹县属之。5月,因老哈河北岸原归敖汉旗的高日罕、玉田皋、老府、阿什罕、高日苏5地已划归翁牛特左旗,改旗名为翁敖联合旗。11月10日,二十二分区撤销,属地并入十九分区。1949年3月20日,根据东北行政委员会命令,取消翁敖联合旗名称,改称翁牛特旗,撤销原翁左、翁右旗,保留乌丹县、赤峰县。5月,翁牛特旗、乌丹县改由热河省直辖。[3]
1956年,翁牛特旗、乌丹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属昭乌达盟。同年6月,乌丹县并入翁牛特旗。
文革时期,一度随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
1983年11月,撤销原昭乌达盟建制,翁牛特旗归赤峰市管辖至今。
Remove ads
行政区划
乌丹镇、乌敦套海镇、五分地镇、桥头镇、广德公镇、梧桐花镇、海拉苏镇、亿合公镇、解放营子乡、阿什罕苏木、新苏莫苏木、白音套海苏木、毛山东乡、格日僧苏木和玉龙工业园区。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翁牛特旗常住人口为333970人[5]。 截至2022年末,翁牛特旗常住人口3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9万人,乡村人口2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39.1%,同比增长0.6%。
交通
305国道过境。
文化
在朝格温都苏木的赛沁塔拉嘎查村曾经出土一个红山时期的碧玉龙,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有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卷曲长毛,尾部上卷,整体酷似甲骨文的“龙”字。是直到目前发现的最具有龙形的作品,因此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在解放营子乡,出土一个6800多年前的陶凤杯,外观极像一只鸟,但具有冠,是当时大型祭祀的神器,以前认为凤文化起源于5000多年前,这个陶杯将中国的凤文化推前一千多年,因此被称为“中华第一凤”。
2004年8月翁牛特旗正式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申请“玉龙之乡”和“龙凤之乡”的商标。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