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临时房屋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臨時房屋區
Remove ads

临时房屋区(英语:Temporary Housing Area),简称临屋区(英语:THA),又称安置区(英语:Resite Area 或 Licensed Area),是香港曾经用来安置受清拆、火灾或其他天灾影响急需安置但又未能即时符合入住公共屋邨者的临时居所,现在已经消失,由中转房屋取代。

Thumb
1990年代的大埔头临时房屋区
Thumb
沿用原来临屋区建筑的朗边中转房屋办事处

早期称为“安置区”,主要是政府划出空地及各间面积,由居民自行委托承建商,以木板锌铁搭建而成的平房,1970年代后期,“安置区”改称为“临时房屋区”,临屋区的建筑(简称临屋)多为一至两层楼高的排屋,由政府负责兴建,于1974年至1990年期间落成,由房委会负责管理,视乎家户人口分派到一层或两层的单位,而单位内不设厨房及浴厕,住户均在屋外生火煮食,亦需要至公共厕所,而部份地处偏远或座数甚多的临屋区,会设有市场或士多,如荔景、圆洲角等,而临屋区中唯一以水泥兴建的建筑物,大多是变压站及房屋署办事处,而早年立法局议员李柱铭曾设办事处在永泰临时房屋区。而部份大型临屋区也曾设有巴士总站,如青欣、田心等等。

临屋区最为人诟病的是居住环境,不单狭窄,而且卫生环境恶劣。末代港督彭定康于1995年9月28日巡视九龙湾启祥临屋区时,当地居民送上一只活捉的大老鼠抗议[1]。最后彭定康在施政报告中说要在1997年前清拆所有临时房屋区。香港最后一个临屋区——西贡沙角尾临时房屋区——已于2001年5月31日完成清拆工程[2],标志著残旧的临时房屋区也完成了其历史任务。

相隔20年后,为解决㓥房住户居住环境问题,香港政府于2022年施政报告中,公布将重设临时房屋,但相关项目更名为“简约公屋”,并改为多层式发展[3]

Remove ads

临时房屋区列表

港岛

东区

更多信息 名称, 位置 ...

上述临时房屋区中,永泰、常安及常泰临时房屋区,在1982年至1987年统称白沙湾临时房屋区。

南区

更多信息 名称, 位置 ...

九龙

深水埗区

更多信息 名称, 位置 ...
Remove ads

九龙城区

更多信息 名称, 位置 ...

黄大仙区

更多信息 名称, 位置 ...

观塘区

更多信息 名称, 位置 ...

新界

葵青区

更多信息 名称, 位置 ...
Remove ads

荃湾区

更多信息 名称, 位置 ...

屯门区

更多信息 名称, 位置 ...

元朗区

更多信息 名称, 位置 ...

北区

更多信息 名称, 位置 ...

大埔区

更多信息 名称, 位置 ...

沙田区

更多信息 名称, 位置 ...

西贡区

更多信息 名称, 位置 ...

离岛区

更多信息 名称, 位置 ...

参见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