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荆门市
中国湖北省的地级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荆门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鄂中区域性中心城市[1],位于湖北省中部。市境南临荆州市、潜江市、天门市,东接孝感市,东北界随州市,西北毗襄阳市,西达宜昌市。地处江汉平原西北部,西北部为荆山余脉,东北部为大洪山南麓。汉水自北往南纵贯全境,有长湖、借粮湖等湖泊。全市总面积12,339平方公里,人口259.69万[2],荆门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市人民政府驻东宝区象山大道53号。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3月17日) |
Remove ads
Remove ads
历史
荆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现已在荆门发现了屈家岭遗址、荆家城遗址、马家垸遗址等保存完好、规模较大的文化遗存。经过对出土文物的考古鉴定,这些文化大多分属于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三类原始文化。其中屈家岭文化因首次发现于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屈家岭村而得名。屈家岭遗址自1954年以来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发掘,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生产生活用具,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屈家岭文化遗址。
商朝时,权人在今荆门市南郊的权水旁设治,建立权国。公元前一世纪,周朝取代商朝,权国遂归顺周朝,并被重新分封,其治域大大缩小。周成王时,封周武王的弟姬甲于今天沙洋县拾回桥一带,建立了那国,因为相邻的原因也兼领了权国。公元前688年前后,楚武王熊通灭那国、权国。灭权后楚国在权国故地设权县。
汉朝置当阳县,唐朝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设立荆门县。宋朝建荆门军,明朝复荆门县,清朝为荆门直隶州,民国降州为县。
续为荆门县。1979年分设荆门县、荆门市,1983年荆门县并入荆州市,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1996年,划原隶属荆州市的京山县、钟祥市为荆门市直管和代管。
地理
接邻市县:荆州市、襄阳市、当阳市、南漳县、宜城市、应城市、天门市、潜江市。
坐标范围:东经112°11'~112°14',北纬31°01'~31°04'。地处荆州以北100公里,为荆楚之门户,所以称之为荆门。
荆门地域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呈向南敞开形,形成低山坳谷、丘岗冲沟和平原湖区兼具地势。区域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湖泊密布,河网交织,堤垸纵横,是全市粮棉集中产区。
Remove ads
政治
|
|
Remove ads
此外,荆门市还设立屈家岭管理区(由原国营五三农场改制设置)、国家级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掇刀区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管理)、漳河新区。
人口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54.7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35%,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户籍人口284.47万人[1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3.05‰。人口出生率4.58‰。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2,596,927人[12]。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73,687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276,760人,下降9.63%,年平均增长率为-1.01%。其中,男性人口为1,316,732人,占总人口的50.7%;女性人口为1,280,195人,占总人口的49.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2.85。0-14岁的人口为352,036人,占总人口的13.56%;15-59岁的人口为1,651,700人,占总人口的63.6%;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93,191人,占总人口的22.84%,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19,597人,占总人口的16.16%。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525,278人,占总人口的58.7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071,649人,占总人口的41.27%。
Remove ads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578,541人,占99.2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8,386人,占0.7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281,678人,下降9.85%,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24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4,918人,增长36.52%,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24个百分点。
交通

经济
以前主要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后重工业、轻工业和军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使荆门市人均GDP达到全国中型城市前列。比较大型的企业有中国石化荆门分公司、荆门热电厂、洋丰集团、中天集团、金龙泉啤酒集团等。其中,金龙泉啤酒为中国啤酒业十强。航空航天部605研究所负责研制水上飞行器及飞艇。中天街是全市的商业中心,商贸发达。2022年,荆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0.96亿元,经济发展处于湖北的中游水平。[13]
旅游
教育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