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芜湖市
中国安徽省的地级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芜湖市(普通话:Wúhú Shì,芜湖县话:Vúhú Sì),简称芜,古称鸠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市境西界合肥市,南临铜陵市、池州市,东接宣城市,北依马鞍山市。地处长江沿江平原,长江自南往北流贯市境,城区位于长江南岸,青弋江与长江汇合处,青弋江东有水阳江,西有漳河汇入。全市总面积6,026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约374万人,市人民政府驻鸠江区政通路66号。
芜湖是国家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中的Ⅱ型大城市,安徽省省域副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成员,经济总量居安徽省第二位。[1]2019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会议在此举办。人口构成主要为汉族,市区通用芜湖话,部分地区使用吴语等。1877年开僻芜湖公共租界后,李鸿章操持经营芜湖经济,使芜湖成为“江南四大米市”。
Remove ads
历史
春秋时代因这附近一带的湖泊草丛中鸠鸟众多,被吴国命名为鸠兹,流经此地的长江一段由此别名鸠江,故址在今芜湖市东南约四十里的水阳江南岸。此地则有湖泊芜草丛生,得名芜湖。
战国时期,周元王四年(前472年),吴国为越国所灭,鸠兹属越。
汉朝,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改鄣郡为丹阳郡,领17县,芜湖为其中之一,芜湖县名始于此。东汉章和元年(87年),齐王刘晃有罪,贬爵为芜湖侯,改芜湖县为芜湖国。90年,第2代芜湖侯刘无忌复为齐王,芜湖复改县。
三国时,东吴黄武二年(223年),芜湖县城由鸠兹迁至今市区东南鸡毛山一带,仍属丹阳郡。
东晋时,于芜湖侨立豫州。晋哀帝兴宁元年(363年),芜湖改属宣城郡,为郡治。晋孝武帝宁康二年(374年)侨立本在山西的上党郡以思故土。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废侨郡为县,省阳毂(今繁昌)入芜湖县,后又省芜湖县入襄垣县。自此芜湖县建置被撤销,襄垣、上党两县均属淮南侨郡。东晋咸和初年侨置淮南郡于丹阳的于湖(今当涂县南19公里处)。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原芜湖(城)为当涂县属镇,唐代因之。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以芜湖属宣州。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改隶太平州。由此至民国,芜湖县均隶属太平(元代为路、府,明清均为府)。
宋代,芜湖开始修筑城墙,后毁于兵火。
明代,芜湖重筑城垣,1581年(万历九年)建成,其规模甚小,周围739丈,略呈梯形。但是,由于工商业繁盛,街市远远超出城墙范围,沿青弋江两岸向西延伸,直到长江。“自鱼市口至江口宝塔根,号称十里长街”。芜湖“聚舟车之多,货殖之富,衣冠文物之盛,殆与州郡寽,他弗能比也”[2],芜湖被徽商列为全国16个大城市之一[3]。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芜湖城市遭受战火的严重破坏,十里长街化为废墟。
Remove ads


1876年,芜湖公共租界作为通商口岸向英国商人开放,自此外国资本与天主教会传教士纷至沓来。1877年,李鸿章奏准朝廷,将镇江米市迁移到芜湖。数年之后,芜湖即成为中国四大米市之首,市场集中在县城以西到长江之间,青弋江北岸,已经毁于战火的十里长街市区,使这一街区很快得到恢复。此外,在十里长街以北,又陆续开辟了二街(1894年)、大马路(1902年,今中山路)和二马路(今新芜路),成为新的商业街区。而李鸿章家族在芜湖大量投资房地产,李经方称“诸州莫如鸠”,营建了众多的各类建筑物,对芜湖城市风貌留下了深刻印记。到1910年,芜湖市区扩展约2.4平方公里[4]。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而存县、道,芜湖县直属安徽省。
民国3年至17年(1914年~1928年)设芜湖道(驻芜湖),辖皖南地区23县,芜湖为首县甲等。
民国21年(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在省之下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芜湖县为安徽省第二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
民国27年(1938年),日军侵占芜湖,撤销第二专区,改属第五专区,同年10月25日又改属第九专区。
民国36年(1941年)8月属第六专区。
民国34年(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属安徽省皖南行署,并为第六专区驻地。

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三十军八十八师进驻芜湖。4月27日成立芜湖军事管制委员会,直属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
1949年5月10日,芜湖市人民政府成立。5月12日,芜湖县人民政府成立。从此芜湖市、县分置。5月13日设皖南行政公署(省级建制)驻芜湖市,辖芜当、池州、宣城三专区,芜湖市直属皖南行署。芜湖县属皖南行署芜当专区。[5]
1950年,撤销芜当专区,芜湖县直属皖南行署。
1952年2月4日,芜湖县改属皖南行署芜湖专区。
1952年8月27日,皖南行政公署撤销,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芜湖市由皖南行政公署领导改为安徽省人民政府领导,为省直辖市。芜湖县属芜湖专区,芜湖专区及芜湖县均驻芜湖市。
1953年12月,芜湖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撤销。
1955年4月,芜湖市人民政府改称芜湖市人民委员会。
1956年1月,芜湖专署、徽州专署合并,称芜湖专署,专署驻芜湖市。11月,中共芜湖地、市委合署办公。
1958年6月21日,芜湖市改属芜湖专区领导;11月,芜湖地、市合署办公,以芜湖专署名义出现,直属安徽省。
1958年2月27日,和县裕溪口镇划入芜湖市。6月21日芜湖市改属芜湖专区领导,同年11月27日专区和市合并,以芜湖专区名义出现,直属安徽省。
1959年3月12日并芜湖县入芜湖市。
1960年1月14日芜湖市与芜湖专区分开办公,市属省和专区双重领导。
1961年4月26日,芜湖市直属安徽省。同年12月5日复置芜湖县,属芜湖专区,专区与县仍驻芜湖市。
1965年7月19日芜湖市改属芜湖专区。
1967年1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6408部队来芜,芜湖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1968年4月1日撤销)。
1968年5月1日,芜湖市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1年3月,芜湖县迁驻湾沚镇。同年3月29日,芜湖专区改名为芜湖地区;芜湖市、芜湖县同属芜湖地区。
1973年2月25日芜湖市直属安徽省,芜湖市由地辖市改为省辖市。

1980年1月29日,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行政公署移驻宣城,芜湖县属芜湖市。
1983年10月,宣城地区繁昌、青阳、南陵3县和九华山管理处划归芜湖市。将当涂的大桥公社划归芜湖市郊区。
1988年8月,青阳县(含九华山风景区)划归池州地区。
1990年3月30日,芜湖市撤销裕溪口、四褐山、郊区3个市辖区;设立鸠江区,以原裕溪口、四褐山区及郊区的大桥镇四山乡、官陡乡、西江乡(不含棠桥村、香店村)、鸠江乡(不含新建村、杨场村)的行政区域为鸠江区的行政区域;将原郊区赭山乡的高砻村、赭山村和鸠江乡的新建村、杨场村划归镜湖区管辖;将原郊区赭山乡的卜家山村、龙桥村、弋矶山村和西江乡的棠桥村、香店村划归新芜区管辖;将原郊区的马塘乡和赭山乡的铁桥村、爱国村划归马塘区管辖。同年8月,芜湖县澛港乡划归芜湖市马塘区管辖。
2005年9月,国务院批复安徽省撤销芜湖市新芜区、镜湖区,设立新的芜湖市镜湖区。将原新芜区、镜湖区的行政区域和鸠江区的荆山街道以及湾里镇的广福、莲塘2个居委会划归镜湖区管辖。马塘区更名为弋江区,将芜湖县火龙岗镇划归弋江区管辖。设立芜湖市三山区,将繁昌县的三山、峨桥2镇划归三山区管辖。[6]
2010年1月,经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民政厅批复同意芜湖市三山区与繁昌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将繁昌县新港镇的高安、义合、矶山、草山、裕民、白象6个行政村和泥埠社区划归三山区管辖,成立高安街道,并委托芜湖长江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区管理。
2011年8月,国务院批复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将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和县沈巷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7]
2013年3月,经安徽省政府同意,安徽省民政厅批复同意芜湖市鸠江区与无为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将无为县的二坝镇、汤沟镇划归鸠江区管辖。[8]
2020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安徽省撤销芜湖市三山区、弋江区,设立新的芜湖市弋江区;撤销芜湖县,设立芜湖市湾沚区;撤销繁昌县,设立芜湖市繁昌区。[9]
Remove ads
地理


芜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年降水量1200毫米,无霜期每年达219-240天。[10] [11]
芜湖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呈双翼状。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青弋江、水阳江、漳河、裕溪河贯穿境内,黑沙湖、竹丝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10]
全市土地面积6026平方公里[12],其中市区面积720平方公里。
Remove ads
政治
此外,芜湖市设立以下行政管理区:国家级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芜湖综合保税区、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安徽繁昌经济开发区、安徽南陵经济开发区、安徽无为经济开发区(高沟电线电缆产业园)、安徽芜湖鸠江经济开发区、安徽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芜湖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17]
人口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73.1万人[22],比上年末增加5.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3.55%,提高0.56个百分点。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3,644,420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45,06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99,353人,增长2.8%,年平均增长率为0.28%[23]。其中,男性人口为1,868,742人,占总人口的51.28%;女性人口为1,775,678人,占总人口的48.7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5.24。0-14岁的人口为529,760人,占总人口的14.54%;15-59岁的人口为2,375,008人,占总人口的65.17%;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39,652人,占总人口的2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87,205人,占总人口的16.11%。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635,348人,占总人口的72.3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009,072人,占总人口的27.69%。
Remove ads
经济

- 历史上,芜湖在很长时间内均为长江沿岸重要河港,曾是徽商对外贸易的重要中转基地。1876年开埠以后,沿江地区英国、日本均设有芜湖公共租界[24],如英国建有太古码头。现时芜湖为长江溯江而上的最后一个深水良港,并且是长江沿岸的第四大港口。长江北(西)岸的裕溪口港为中国国内最大的内河煤港,是安徽两淮和晋、豫、鲁诸省煤炭转运的集散站,长江南(东)岸的朱家桥码头,可停靠万吨远洋货轮。
- 据2016年统计,芜湖GDP总量居安徽省第二位,GDP增速在安徽省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一位,人均GDP居安徽省第二位。
- 工业以轻纺为主,主要产品有羽绒制品、机制版纸、缝纫机、微型电机、显像管等,传统名优产品有保温瓶、床单、皮鞋、猪鬃、工艺品、羽绒服装、丝绸、桅灯等。近年汽车制造业有了长足发展,奇瑞汽车总部设于该市。重工业有位于市区以南白马山的海螺集团(原白马山水泥厂)。
- 位于该市东部和北部的“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安徽省第一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电器产业和新材料产业是该开发区的三大支柱产业。
- 农业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等,为旧时四大米市之首。
- 矿产有铁、铜、铅、锌、萤石、瓷土等。
- 土特产有三刀(菜刀、剪刀、剃刀)、三画(铁画、堆漆画、通草画)、四鱼(鲥鱼、刀鱼、鳜鱼、黄鳝)、大闸蟹等。傻子瓜子亦闻名全国。
- 位于南陵县境内的西山冈峦起伏,溶洞星罗棋布,是中国药用牡丹的重要产地,享有江南牡丹之乡美誉。
- 开放于2008年的芜湖方特欢乐世界是国内最大的第四代主题公园,目前已经成为安徽省内仅次于黄山风景区的第二大旅游目的地。
交通



文化

电视 成立于1970年代的芜湖电视台现属于芜湖传媒集团旗下[26],拥有新闻综合、生活频道、公共频道、教育频道四个频道。数字电视信号自2006年起逐渐推广。安徽卫视等六个省级频道在芜湖均有落户。
广播 芜湖广播电视中心旗下拥有新闻、交通、音乐故事三个频率。芜湖地区亦可收听南京和合肥的部分频道的广播。
报纸 《芜湖日报》为中共芜湖市委机关报。芜湖传媒集团芜湖日报社旗下拥有一份都市报《大江晚报》。南京的《扬子晚报》和《现代快报》等在芜湖亦拥有较大的固定读者群。
芜湖虽处安徽省,但芜湖市区方言芜湖话与老南京话十分相似,通用一些市井俚语等,也保留了一些吴语词汇和用法。 近郊部分乡镇和繁昌县、南陵县、芜湖县方言属吴语宣州片,但在三县县城,市区芜湖话也通行。
教育
截止2007年末,拥有普通高等院校11所,专任教师0.42万人,在校学生11.24万人,招生3.43万人,毕业生2.48万人;普通中学124所,专任教师0.71万人,在校学生14.3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1所,在校学生2.55万人;小学272所,专任教师0.75万人,在校学生13.37万人;幼儿园309所,在园儿童3.6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
- 安徽师范大学
- 安徽工程大学
- 皖南医学院
-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 芜湖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 芜湖广播电视大学
-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
- 芜湖技师学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

宗教建筑
名人
友好城市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